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校企合作探究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以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1
作者 邓岳保 朱颖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4期173-176,共4页
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地方研究型大学,响应国家高水平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围绕校企合作培育卓越工程师展开广泛调研... 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地方研究型大学,响应国家高水平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围绕校企合作培育卓越工程师展开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以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从调整培养目标、建立保障机制、突出专业特色、形成工程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与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协同育人和技术攻关六个方面,探讨工科专业与区域特色重点企业协同培育卓越工程人才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校企合作 培养路径 土木工程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地理科学(师范)专业育人模式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
2
作者 朱剑琼 蒋雨琦 +2 位作者 李加林 徐皓 蔡凯特 《大学教育》 2024年第4期139-143,共5页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师范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依托于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坚实的办学基础,进行全方位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实践探索。通过建设“五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队伍、组织阶...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师范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依托于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坚实的办学基础,进行全方位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实践探索。通过建设“五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队伍、组织阶段渐进式的全过程育人环节,最终实现精准定位的个性化育人目标。结合本专业学生成果和毕业生去向情况进一步阐明该育人模式的培养效果,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师范教育提供新的实施路径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 育人模式 地理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碳排放计算及碳减排潜力研究--以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杰威 严晓东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为研究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选取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作为绿色建筑案例,采用基于过程方法与投入产出法相结合,计算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得出其碳排放总量为23992.799 tCO_(2e),碳排放指标为38.51 kgCO_(2e)·(... 为研究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选取宁波大学科技服务大楼作为绿色建筑案例,采用基于过程方法与投入产出法相结合,计算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得出其碳排放总量为23992.799 tCO_(2e),碳排放指标为38.51 kgCO_(2e)·(m^(2)·a)^(-1).同时,为探究各类绿色建筑技术的碳减排潜力,提出了基于屋顶、外墙、外窗和空调系统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并分别对屋顶增加光伏板、改变外墙材料、采用不同传热系数外窗,以及改变地源热泵4类技术进行模拟计算.与原绿色建筑碳排放强度相比发现,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板可以提升建筑碳减排潜力,分别能减少8.02%和12.56%的碳排放量;考虑外墙材料隐含碳后,材料的选择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大,而外窗传热系数的变化对碳排放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碳减排潜力 生命周期评价 DEST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探索
4
作者 姚敏 韩俊成 李兵 《科技风》 2024年第31期20-23,共4页
本科毕业设计是系统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宁波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基于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的要求,着重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指导教师能力提升、选题、过程指导... 本科毕业设计是系统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宁波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基于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毕业设计的要求,着重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指导教师能力提升、选题、过程指导和答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进而提升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性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OBE理念 环境工程 本科毕业设计 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单元视角下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以“中亚的水环境”为例
5
作者 韩青梅 李加林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35,共6页
大单元视角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旨在打破教材章节限制,将碎片化的地理知识重新整合,构筑起知识间的关联性,并将知识要点融入区域学习中。本文以“中亚的水环境”为例,运用“四步教学法”,即“梳理课标要求,建构内在逻辑”“选取相... 大单元视角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旨在打破教材章节限制,将碎片化的地理知识重新整合,构筑起知识间的关联性,并将知识要点融入区域学习中。本文以“中亚的水环境”为例,运用“四步教学法”,即“梳理课标要求,建构内在逻辑”“选取相关区域,融入单元教学”“创设主题情境,设置问题教学”“引导自主建构,关注迁移运用”,引导学生跳出认知囹圄,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单元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中亚 水环境 区域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产业区位因素”为例
6
作者 李梦凡 李润芳 +2 位作者 乔观民 杨海鸿 白璐玮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4,共5页
运用大单元教学落实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建立大单元教学与地理实践力的内在联系框架,即“以大概念为主线构建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培养地理实践力为目标达成的教学逻辑”互嵌展开,并以人教版必修《地理2》中“产... 运用大单元教学落实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建立大单元教学与地理实践力的内在联系框架,即“以大概念为主线构建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培养地理实践力为目标达成的教学逻辑”互嵌展开,并以人教版必修《地理2》中“产业区位因素”为例呈现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注重“逆向设计、正向达成”,以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地理实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践力 大单元教学 产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内河河网再生水补给的水动力分析
7
作者 范梦歌 刘甲春 +1 位作者 毛立娟 范鹏举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针对宁波市内河水流缓慢、需通过再生水补给和泵闸调度来改善流动性能的问题,基于实测地形数据,构建了宁波市某区域内河河网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不同工程措施及不同泵站联合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管涵和闸板以及水源不... 针对宁波市内河水流缓慢、需通过再生水补给和泵闸调度来改善流动性能的问题,基于实测地形数据,构建了宁波市某区域内河河网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不同工程措施及不同泵站联合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管涵和闸板以及水源不足限制了河道水体交换和整体流动,单纯增加再生水补给量无法有效改善水体流动性;增设1号泵站并对关键河段进行物理改造可显著提高原本静止河段的流速,提升整个水系的流动性,但需关注对不同水质河段的环境和水质的潜在影响;提升泵站排水能力显著提高了河段流速和水位,但缩短了高流速的持续时间;同时开启多个泵站并增加补水量,在大量再生水补给条件下,可显著提高整个河网的流速,尤其在高水位条件下,尽管流速相对较低,补水量的增加仍能有效提升水体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平原河网 水动力分析 闸泵调度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与实践--以浙东抗日根据地为例
8
作者 李加林 张悦 +2 位作者 施冰雁 霍婷婷 朱剑琼 《地理教育》 2024年第9期55-59,共5页
坚持党建领航,以党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高中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党建资源,可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并融合党建内容。本文在探讨党建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教学实施策略,并结合... 坚持党建领航,以党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向。高中地理教材蕴含丰富的党建资源,可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并融合党建内容。本文在探讨党建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教学实施策略,并结合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党建资源,设计“梁弄历史—发展困境—全新嬗变”的问题式教学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为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全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资源 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政教育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以湘教版“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悦 曹罗丹 李加林 《地理教育》 2023年第9期21-24,共4页
思政教育融入各科教学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符合“立德树人”的时代育人需求,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一个亟需研究且应不断深化的重要课题。初中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 思政教育融入各科教学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符合“立德树人”的时代育人需求,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一个亟需研究且应不断深化的重要课题。初中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等特点,可与思政教育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科学素养等。通过梳理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与思政教育联系密切的章节内容,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明确其思政目标,并以“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为例,构建以地理学科素养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目标,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对思政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高度融合进行探讨,以期为初中地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融合型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姜席堰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海鸿 郭宇祺 +2 位作者 乔观民 白璐玮 杜劲松 《地理教育》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多学科融合教学可加强学科间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研学旅行是开展“地理+”多学科融合教学的良好载体。但在实践中,多学科融合教学面临融合机制、融合形式和融合评价等难题。本文基于目标融合、多学... 多学科融合教学可加强学科间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研学旅行是开展“地理+”多学科融合教学的良好载体。但在实践中,多学科融合教学面临融合机制、融合形式和融合评价等难题。本文基于目标融合、多学科知识融合、活动内容融合、评价融合四个维度,构建了多学科融合的研学课程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姜席堰为例进行研学课程的具体设计与实施,为多学科深度融合研学提供教学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融合 研学旅行 姜席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环境下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李俊华 王维宸 +1 位作者 周春恒 陈志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6-214,共9页
为研究冻融循环环境下方钢管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设计制作了19组57个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并对这些试件开展冻融循环后的推出试验。获得了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分析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力的组成以及冻融循环次数、构件长细比、钢管宽厚比对... 为研究冻融循环环境下方钢管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设计制作了19组57个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并对这些试件开展冻融循环后的推出试验。获得了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分析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力的组成以及冻融循环次数、构件长细比、钢管宽厚比对粘结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后方钢管混凝土的荷载-滑移曲线与常温下总体相似,包含无滑移段、上升段、下降段、残余段。无滑移段的粘结作用由化学胶结力提供,滑移产生后的粘结作用由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提供。在试验参数范围内,方钢管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随着冻融循环作用次数增加呈幂函数减小,随着构件长细比的增大呈线性降低,随着钢管宽厚比的增大呈指数下降。在试验结果基础上,提出了冻融循环后方钢管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总体总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冻融循环 推出试验 粘结强度 粘结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空间角度下许昌市暴雨强度与下垫面因子定量分析
12
作者 张寒露 焦迎乐 +3 位作者 祝冰洁 程军蕊 周子晴 尤鹏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40,共5页
为探究下势面因子对暴雨的影响机制,在ENVI遥感解析和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水体距离、植被覆盖度、夜间灯光指数6个因子,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许昌市近5年平均暴雨强度空间分布与下垫面因... 为探究下势面因子对暴雨的影响机制,在ENVI遥感解析和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选取高程、坡度、坡向、距水体距离、植被覆盖度、夜间灯光指数6个因子,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许昌市近5年平均暴雨强度空间分布与下垫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雨强等级的提高,其在高程大于100 m的分布面积增大;四级雨强区(35~45 mm/d)在植被覆盖度最高处面积占比最低;在距水体100~500、500~1000 m存在跃迁增长区间,夜间灯光指数>5000是一级雨强(0~15 mm/d)和二级雨强(15~25 mm/d)的跃迁增长区间。高程是与暴雨强度相关性最显著的下垫面因子,双因子交互作用增强了各因子对暴雨强度的解释力,解释力较高的组有高程∩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向、坡向∩距水体距离、坡向∩植被覆盖度。地理加权回归显示不同因子对暴雨强度的影响具有空间分异,既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存在负相关关系,从回归系数来看,植被覆盖度对暴雨强度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因子 暴雨强度 空间分布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空间单元的多级共治雨洪管理方法——以宁波市海曙片为例
13
作者 余振勋 汪步云 +2 位作者 冯国光 司艺方 褚华强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4年第5期70-78,共9页
针对传统洪涝治理模式中市政排水和水利排涝分治的局限性,基于平原河网城市的地形特点和当前防洪排涝排水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单元的多级雨洪管理方法.该方法以防洪、排涝、排水的重要通道为边界,划分不同等级的空间单元,对不同等... 针对传统洪涝治理模式中市政排水和水利排涝分治的局限性,基于平原河网城市的地形特点和当前防洪排涝排水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单元的多级雨洪管理方法.该方法以防洪、排涝、排水的重要通道为边界,划分不同等级的空间单元,对不同等级单元采取不同的工程治理手段,构建防洪-排涝-排水多级共治体系;并将该空间单元管理框架应用于宁波市海曙片进行多级共治工程布局,通过InfoWorks ICM模型验证工程效果.结果表明,基于空间单元的多级共治能理顺雨洪系统,耦合防洪、排涝、排水系统工程,为我国城市洪涝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共治 空间单元 雨洪管理 内涝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碳源碳汇的时空格局变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14
作者 朱强 张志强 +3 位作者 马松根 金科 查芊郁 高超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城市尺度的碳源碳汇核算及动态监测对实现碳中和发展路径至关重要.基于2005—2020年宁波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排放核算法与InVEST模型的碳储量估算模块,分析宁波市碳源碳汇的时空... 城市尺度的碳源碳汇核算及动态监测对实现碳中和发展路径至关重要.基于2005—2020年宁波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排放核算法与InVEST模型的碳储量估算模块,分析宁波市碳源碳汇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碳平衡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以来宁波城市碳排放总量快速增加,在2013年达到峰值(7.70×10^(9) t),总体维持在6.75×10^(9) t左右;工业部门是最大碳排放源,占据了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2)2005—2020年宁波市碳储量先降后增,到2010年缩减了0.10×10^(9)t,至2020年又增加了0.23×10^(9)t,累计增汇1.31×107t;用地类型中,林地增汇效果最显著,耕地较差.(3)在空间净碳排放强度方面,宁波市核心区域的空间净碳排放强度增长更显著.建议宁波市通过优化产业与能源结构、调整城市建设布局、加强生态修复等措施来减源增汇,通过建立区域间的碳汇补偿机制,营造低碳协调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碳汇 净碳排放强度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质供水”背景下宁波工业用水水质困局及应对
15
作者 邵东艳 何伟栋 +3 位作者 王泽国 胡艳梅 甘慧慧 卢鼎南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6期11-16,共6页
宁波市结合发展规划的需要以及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建立“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工业供水模式。针对其中原水品质、制水工艺、水质标准等存在的不足,根据水源地的水质情况,比对各行业方法和标准,对工业用水水质在背景、工艺经济性和时空... 宁波市结合发展规划的需要以及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建立“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工业供水模式。针对其中原水品质、制水工艺、水质标准等存在的不足,根据水源地的水质情况,比对各行业方法和标准,对工业用水水质在背景、工艺经济性和时空波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4类应对措施以完善工业供水系统性建设,改善工业用水品质,提高工业供水效率:①系统构建工业水厂出水水质标准;②积极推动再生水在工业领域的回用比例增加;③主动探索制水工艺的创新与变革;④深化布局特种用途“定制水”服务。这些举措旨在为寻找可能性,使得宁波地区的工业用水达到更高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水厂 工业水标准 制水工艺 分质供水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P法的巴氏生孢八叠球菌固化镉污染土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艳 张李奕岚 +3 位作者 唐晓武 朱鹏 陈冠年 阮方毅 《工程科学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9,共12页
以重金属污染土的治理为背景,通过毒性浸出、无侧限抗压强度、土柱淋滤试验并结合镉形态分析等其他微观测试方法,探讨了Ca^(2+)的添加、Cd^(2+)浓度、养护时间等因素对驯化巴氏生孢八叠球菌固化镉污染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对... 以重金属污染土的治理为背景,通过毒性浸出、无侧限抗压强度、土柱淋滤试验并结合镉形态分析等其他微观测试方法,探讨了Ca^(2+)的添加、Cd^(2+)浓度、养护时间等因素对驯化巴氏生孢八叠球菌固化镉污染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对固化土中Cd^(2+)浸出特性影响显著,不添加Ca^(2+)时,当尿素浓度为0.5 mol·L^(-1),固化土的Cd^(2+)浸出质量浓度(0.42~5.64 mg·L^(-1))最低;添加Ca^(2+)后,Cd^(2+)浸出浓度略有增大,胶结液中尿素和Ca^(2+)浓度均为0.5 mol·L^(-1)时,Cd^(2+)的固化效果较好.延长养护时间,固化后土体的抗压强度增加,Cd^(2+)浸出浓度降低且固化效果提高;增大Cd^(2+)浓度,固化后土体的抗压强度降低,Cd^(2+)浸出浓度提高;添加Ca^(2+)有助于增强镉污染土的固化效果,在养护时间为28 d时,当Cd^(2+)浓度为100 mg·kg^(-1)时,添加Ca^(2+)的试样强度达到312 kPa,相较于未添加Ca^(2+)试样强度(234 kPa)提升了33.3%;当Cd^(2+)浓度增大至1600 mg·kg^(-1)时,添加Ca^(2+)的试样强度达到269 kPa,相较于未添加Ca^(2+)试样强度提升了57.3%,试样的浸出浓度降低了15.4%;经淋滤后,添加Ca^(2+)的试样滤出液中Cd^(2+)浓度始终低于未添加Ca^(2+)试样.固化后土中弱酸可提取态镉向可还原态镉和残渣态镉转变,添加Ca^(2+)进一步降低弱酸可提取态镉所占比例,减小了Cd^(2+)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 污染土 巴氏生孢八叠球菌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半径曲线段联络通道T接部位振动响应实测研究
17
作者 黄强 卞士海 +2 位作者 马永政 崔正阳 邱波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2,297,共7页
联络通道与主隧道交叉部位(“T接部位”)是地铁隧道中对振动响应较为敏感和薄弱的部位。以宁波地铁5号线小半径曲线段隧道为例,对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和独立隧道分别进行地铁振动测试,揭示联络通道存在对地铁主隧道振动响应的影响。... 联络通道与主隧道交叉部位(“T接部位”)是地铁隧道中对振动响应较为敏感和薄弱的部位。以宁波地铁5号线小半径曲线段隧道为例,对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和独立隧道分别进行地铁振动测试,揭示联络通道存在对地铁主隧道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T接部位的加速度峰值小于独立隧道,前者的钢轨、道床、隧道壁的竖向加速度峰值比后者分别减少11.42%、40%、34.21%,表明联络通道存在对地铁主隧道振动有减弱作用。小半径段T接部位仍以竖向振动为主,但横向的振动响应很显著,主隧道外侧峰值加速度大于内侧。T接部位的总体加速度振级小于独立隧道,但低频段的1/3倍程加速度振级更大。T接部位以中高频振动为主,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主频段中心频率在3 000、2 000、1 000 Hz左右。研究可为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的环境振动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T接部位 联络通道 地铁振动测试 振动加速度 加速度振级 加速度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路径
18
作者 谢冰蕾 林雄斌 +1 位作者 霍婷婷 李加林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落实高校“为党育人”使命是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重要任务。在分析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的时代意义基础上,指出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亟须解决的五大问题,从强班子、讲政治、严... 落实高校“为党育人”使命是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重要任务。在分析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的时代意义基础上,指出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亟须解决的五大问题,从强班子、讲政治、严纪律、比贡献、重协同等方面构建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培育路径,以期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校“为党育人”的使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带头人 教师党支部 基层党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型Q460C方钢管间隙N型节点承载力研究
19
作者 叶岳松 赵东平 +1 位作者 王万祯 肖林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为考察加强构造对N型节点失效机理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对加强节点和基本节点进行了主管轴压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节点的破坏模式为主管上翼缘受拉鼓曲开裂,加强节点破坏模式为加劲板屈曲和覆板焊缝受拉开裂;加强节点的承载力... 为考察加强构造对N型节点失效机理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对加强节点和基本节点进行了主管轴压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节点的破坏模式为主管上翼缘受拉鼓曲开裂,加强节点破坏模式为加劲板屈曲和覆板焊缝受拉开裂;加强节点的承载力较基本节点提高了9.4%~36.5%;增加覆板厚度,可明显提高节点承载力。采用ABAQUS软件对覆板和加劲板加强的Q460C方钢管间隙N型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参数研究,考察了主管宽厚比γ、主支管厚度比η、主支管宽度比β、受拉支管与主管夹角θ、支管间距与主管宽度比ξ对节点破坏模式、应力分布、主管荷载-位移曲线和覆板焊缝断裂指数I f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覆板和加劲板加强的Q460C方钢管间隙N型节点承载力计算式和构造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460C方钢管 N型节点 有限元模拟 承载力计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铝灰烧结渣料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纪璐鑫 马红瑞 +3 位作者 马哲洋 王胜 崔嘉铭 巴明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为了探究二次铝灰烧结渣料的建材化利用途径,开展了不同掺量烧结渣料对C50、C60及C70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渣料掺量为15%(占总细骨料质量)时C50和C6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略高于未掺加烧结渣料基... 为了探究二次铝灰烧结渣料的建材化利用途径,开展了不同掺量烧结渣料对C50、C60及C70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渣料掺量为15%(占总细骨料质量)时C50和C6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略高于未掺加烧结渣料基准试件,而对C70混凝土而言,不同烧结渣料掺量高强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均低于未掺加烧结渣料的基准试件,且烧结渣料掺量在10%~15%时,抗压强度的降低幅度最低。低掺量烧结渣料对高强混凝土峰值应变、极限应变、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影响不明显,但高掺量烧结渣料影响显著,且对更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影响最大;烧结渣料掺量为15%时高强混凝土的总收缩率和自收缩率最低,其中C50、C60及C70混凝土总收缩率相较未掺加烧结渣料的基准试件分别下降29.05%、22.17%和27.88%,自收缩率分别下降15.24%、26.52%和30.56%。因此,烧结渣料掺量为15%时,对高强混凝土的内养护作用和自身强度低的负面作用效果相当,从而使高强混凝土获得适宜的抗压强度和最低收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收缩变形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二次铝灰 烧结渣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