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stello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回顾
1
作者 韩春晓 闫露露 +1 位作者 张玉鑫 李海波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目的探讨Costello综合征胎儿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的变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就诊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的两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及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家族史,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患儿致病基因,确定可疑变异后对先... 目的探讨Costello综合征胎儿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的变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就诊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的两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及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家族史,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患儿致病基因,确定可疑变异后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中以“Costello综合征”,“Costello syndrome”,“prenatal diagnosis”,“HRAS”为关键词检索2000至2023年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胎儿1超声提示羊水过多,颈部水囊瘤,左心房偏小,肾盂分离,胃泡裂隙状,下颌略后缩。胎儿2超声提示羊水过多,心包积液,室壁增厚,左侧胸腔积液,肾盂分离,单脐动脉,下颌略后缩。WES结果为家系1胎儿携带HRAS基因的c.35G>T(p.G12V)杂合错义变异,家系2胎儿携带HRAS基因c.34G>T(p.G12C)杂合错义变异,两个家系父母亲均为野生型,Sanger测序验证两变异为新发变异。连同14篇文献报道的24例Costello综合征病例,多存在羊水过多(85%)、心血管异常(92%)、早产(83%)、特殊面容(81%)等临床症状,共检出7种HRAS基因变异,其中c.34G>A(p.G12S)突变占比最高(31%)。结论Costello综合征胎儿的致病原因可能为HRAS基因的错义突变,Costello综合征可能存在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tello综合征 HRAS基因 全外显子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her综合征Ⅱ型患儿临床表型及USH2A基因突变分析
2
作者 潘澍青 潘小莉 +2 位作者 鲍幼维 李海波 庄丹燕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580-1584,1590,共6页
目的探讨Usher综合征Ⅱ型患儿USH2A基因的变异类型和临床表型,明确其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确诊的3例Usher综合征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 目的探讨Usher综合征Ⅱ型患儿USH2A基因的变异类型和临床表型,明确其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确诊的3例Usher综合征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检测,并用Sanger测序技术对疑似致病变异及患儿父母进行位点验证。结果3例患儿均存在双耳轻度到中度听力损失,视力正常,未出现前庭反应。例1检出USH2A基因:c.8559-2A>G/c.1964G>C(p.C655S)复合杂合变异。例2检出USH2A基因:c.1644+4A>G/c.187C>T(p.R63*)复合杂合变异。例3检出USH2A基因:c.13877_13880del(p.Q4626Pfs*7)/c.7232A>C(p.Q2411P)复合杂合变异。例1和例2遗传自亲代,例3未接受亲代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USH2A基因c.8559-2A>G、c.187C>T(p.R63*)和c.13877_13880del(p.Q4626Pfs*7)变异评为致病性变异;USH2A基因c.1644+4A>G评为可能致病性变异;USH2A基因c.1964G>C(p.C655S)和c.7232A>C(p.Q2411P)评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c.1964G>C(p.C655S)变异查询文献和数据库均未见报道和收录。结论USH2A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3例患儿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USH2A基因的变异谱,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er综合征Ⅱ型 全外显子组测序 USH2A基因 Sanger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潘澍青 潘小莉 +2 位作者 葛丽莎 庄丹燕 李海波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1881-1884,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行NIPT检测的5505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NIPT和产前诊断结果,评估NIPT筛查效能。结果NIPT高风险326例,包括21-三...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行NIPT检测的5505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NIPT和产前诊断结果,评估NIPT筛查效能。结果NIPT高风险326例,包括21-三体综合征(简称21-三体)105例,18-三体综合征(简称18-三体)51例,13-三体综合征(简称13-三体)39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s)90例,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41例。247例行产前诊断,包括21-三体81例、18-三体31例、13-三体29例、SCAs 71例和CNVs 35例。NIPT筛查21-三体、18-三体、13-三体、SCAs和CNVs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25%、45.16%、13.79%、50.70%和45.71%,灵敏度分别为98.48%、100.00%、100.00%和100.00%,特异度分别为99.93%、99.93%、99.94%、99.54%和99.79%。结论NIPT对13-三体、18-三体、21-三体、SCAs和CNVs均具有较好的筛查效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产前诊断 高风险 阳性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重症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赖丁香 潘云 +3 位作者 周颖 庄丹燕 李海波 郑吉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经检测重症感染患儿的病原体谱。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感染患儿212例,对249份样本进行mNGS,分析病原分布特点。结果212例患儿249份...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经检测重症感染患儿的病原体谱。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感染患儿212例,对249份样本进行mNGS,分析病原分布特点。结果212例患儿249份样本中,阳性检出率为49.80%(124/249),其中14例为混合感染,占比6.60%(14/212)。mNGS技术检出的重症感染儿童病原体分布显示,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61%,9/249)、肺炎链球菌(2.81%,7/249)、表皮葡萄球菌(2.41%,6/249);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为产气克雷伯菌(2.41%,6/249)、肺炎克雷伯菌(2.41%,6/249)、副流感嗜血杆菌(2.01%,5/249)。真菌最常见为近平滑念珠菌(2.01%,5/249)。病毒最常见为人巨细胞病毒(6.02%,15/249),人疱疹病毒1型(1.61%,4/249)和EB病毒(1.61%,4/249)。非典型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3.21%,8/249)最为常见。结论本研究通过mNGS探讨了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的病原体谱,有助于诊断混合感染或少见、罕见病原感染,可快速、高效确定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分子诊断技术 感染 病原 儿童
原文传递
ZEB2基因所致Mowat-Wilson综合征2例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韩春晓 闫露露 +1 位作者 张玉鑫 李海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探讨2例Mowat-Wilson综合征(MW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分别于2022年5月1日和2022年10月17日就诊于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 目的探讨2例Mowat-Wilson综合征(MW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分别于2022年5月1日和2022年10月17日就诊于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及致病性分析。本研究通过了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号:EC2020-014)。结果患儿1为3岁男性,表现为癫痫。颅脑MRI提示胼胝体发育不良,双眼内斜、肌张力低、发育迟缓、反复便秘。WES检测显示患儿1携带ZEB2基因c.262dupT(p.Ile88Asnfs*31)杂合移码变异,其父母均为野生型。患儿2为6月龄男性,表现为癫痫、发育迟缓、倒睫、房间隔缺损、隐睾。颅脑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WES检测显示其携带ZEB2基因c.3213_3224delinsCTAC(p.Q1072Yfs*49)移码变异,其父母均为野生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上述变异均被判定为可能致病性(PVS1+PM2_Supporting+PM6;PVS1_Strong+PM2_Supporting+PM6),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结论结合2例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确诊其为ZEB2基因变异导致的MWS。上述发现丰富了MWS患者ZEB2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wat-Wilson综合征 ZEB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宁波地区19599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6
作者 潘婕文 潘澍青 +2 位作者 庄丹燕 陈荣庆 李海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7期1475-1480,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宁波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熔解曲线法的筛查结果,了解宁波地区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类型和突变携带率,为宁波地区为耳聋疾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和策略方向,同时也为临床耳聋基因检测及病因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宁波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熔解曲线法的筛查结果,了解宁波地区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类型和突变携带率,为宁波地区为耳聋疾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和策略方向,同时也为临床耳聋基因检测及病因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1959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GJB2、SLC26A4、GJB3和线粒体12SrRNA4种基因共15个突变位点应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检出基因突变917例,总体检出率为4.68%(917/19599),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为2.62%;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为1.63%;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0.20%;GJB3基因突变检出率为0.28%;同时检出共10例复合杂合变异。结论 宁波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类型同样是以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耳聋基因检测对早期预防和治疗耳聋都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将耳聋基因筛查作为宁波地区新生儿的常规筛查项目,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人群中的潜在患者,降低宁波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耳聋基因 基因突变 检出率
原文传递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联合Sanger测序技术在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中的应用
7
作者 潘澍青 潘婕文 +2 位作者 鲍幼维 潘小莉 庄丹燕 《中华全科医学》 2025年第4期623-626,共4页
目的分析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在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中的准确性,了解本地区常见耳聋基因的变异类型及频率,为今后耳聋基因筛查和耳聋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于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分娩,并进行耳聋基因检测... 目的分析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在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中的准确性,了解本地区常见耳聋基因的变异类型及频率,为今后耳聋基因筛查和耳聋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于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分娩,并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的5563例新生儿。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 2、SLC 26 A 4、线粒体12 S rRNA和GJB 3)的15个变异位点,再采用Sanger测序验证阳性样本。结果5563例新生儿中,检出耳聋基因变异256例,总检出率为4.60%,其中GJB 2基因变异156例,检出率为2.80%;SLC 26 A 4基因变异73例,检出率为1.31%;线粒体12S rRNA基因变异10例,检出率为0.18%;GJB 3基因变异16例,检出率为0.29%;同时检出1例复合杂合变异,检出率为0.02%。阳性样本经Sanger测序验证,发现9例结果不相符,因此,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的准确率为96.48%。结论本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变异以GJB 2和SLC 26 A 4基因为主;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联合Sanger测序法可准确检出耳聋基因变异情况,有助于及早发现先天性、药物性和迟发性耳聋,对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耳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基因 基因变异 Sanger测序 新生儿
原文传递
神经纤维瘤孕妇产前全外显子组测序1例
8
作者 周颖 闫露露 +2 位作者 徐玲玲 陈长水 李海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535-1536,共2页
29岁,G_(1)P_(0)。2024年3月25日就诊于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孕妇及母亲均患有神经纤维瘤病,外院基因检测提示存在NF1基因杂合变异(具体不详)。体格检查:全身多处分布大小不等的咖啡牛奶斑,卵圆或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躯干和四... 29岁,G_(1)P_(0)。2024年3月25日就诊于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孕妇及母亲均患有神经纤维瘤病,外院基因检测提示存在NF1基因杂合变异(具体不详)。体格检查:全身多处分布大小不等的咖啡牛奶斑,卵圆或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躯干和四肢存在多个大小不等的皮肤神经纤维瘤(图1)。孕妇脑部、肾脏等部位未进行相关检查。3月14日当地产前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血清学筛查低风险,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未提示21、18、13三体高风险。3月25日胎儿系统超声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孕妇选择羊水穿刺进行产前诊断。本研究通过了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号:EC2020-048),孕妇及其配偶均签署了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儿童医院 神经纤维瘤病 产前超声检查 医学伦理委员会 羊水穿刺 血清学筛查 知情同意书 咖啡牛奶斑
原文传递
DNA2基因变异所致进行性眼肌麻痹伴线粒体DNA缺失症6型1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9
作者 陈圆玲 闫露露 +4 位作者 薛江阳 李海波 吴菱 郑吉卡 狄亚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探讨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眼肌麻痹伴线粒体DNA缺失症6型(PEOA6)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3年8月7日就诊于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1例PEOA6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 目的探讨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进行性眼肌麻痹伴线粒体DNA缺失症6型(PEOA6)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3年8月7日就诊于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1例PEOA6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本研究通过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EC2020-048)。结果患儿为7岁女性,表现为四肢肌肉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明显升高、先天性膈疝和反复呼吸道感染。WES检测提示患儿携带DNA2基因c.1590G>C(p.L530F)杂合错义变异,Sanger测序验证其为新发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2+PM2_Supporting+PP3)。结论DNA2基因c.1590G>C(p.L530F)新发变异可能是PEOA6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DNA2基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进行性眼肌麻痹伴线粒体DNA缺失症6型 全外显子组测序 肌痛
原文传递
CNGA3基因变异致中国全色盲一个家系的遗传学分析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刘颖文 张玉鑫 +2 位作者 闫露露 解敏 李海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077-1083,共7页
目的探讨1个CNGA3基因变异所致的全色盲(ACHM)家系的遗传学特征,为其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4月14日于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个ACHM家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先证者进行检测,对候选变... 目的探讨1个CNGA3基因变异所致的全色盲(ACHM)家系的遗传学特征,为其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4月14日于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个ACHM家系为研究对象。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先证者进行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总结CNGA3基因变异所致中国ACHM患者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特点。本研究通过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EC2020-048)。结果WES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弟弟CNGA3基因第8外显子均存在c.1190G>T(p.Gly397Val)和c.2013del(p.Gly672ValfsTer69)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c.1190G>T为已知的致病性变异,c.2013del既往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c.2013del被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_Supporting+PVS1_Moderate+PM3+PP4)。文献共检索出中国38个家系43例CNGA3基因变异相关的ACHM患者(包含上述先证者),共发现41种CNGA3基因变异,其中以错义变异为主,多数变异位于第8外显子;男性居多,以婴儿期/儿童期出现眼球震颤、畏光、弱视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未见明显的基因型-表型的对应关系。结论CNGA3基因c.1190G>T和c.2013del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上述先证者的遗传学病因。c.2013del变异的检出丰富了中国人群CNGA3基因的变异谱,为临床诊断ACHM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色盲 CNGA3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全基因组测序在胎儿染色体和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效能分析
11
作者 张玉鑫 薛江阳 +2 位作者 刘颖文 闫露露 李海波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8期1690-1696,共7页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对胎儿染色体和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来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胎儿羊水和流产样本,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染色体核型(KT)和(或)全外显子组测序(W...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测序(WGS)技术对胎儿染色体和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来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胎儿羊水和流产样本,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染色体核型(KT)和(或)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后检出21例结果异常,对这些样本进行WGS。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技术的检测结果评估WGS在染色体结构变异(SVs)和单核苷酸变异(SNVs)的应用效能。结果在21例样本中WGS共检出4个染色体片段杂合性丢失(LOH)、6个拷贝数变异(CNVs)、4个SNVs、4个平衡性结构变异和1个嵌合型染色体非整倍体,片段大小和断裂位置与KT、CMA和WES基本一致,另有4个KT检出的染色体臂间/臂内倒位和1个染色体插入WGS未检出。结论WGS能够准确诊断LOH、CNVs和SNVs相关遗传性疾病,对染色体SVs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产前遗传病诊断推广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测序 结构变异 单核苷酸变异 拷贝数变异
原文传递
ASAH1基因变异所致Farber病1例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12
作者 刘颖文 闫露露 +2 位作者 张玉鑫 韩春晓 李海波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1例ASAH1基因变异所致Farber病胎儿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变异。方法选取2024年8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ASAH1基因变异所致Farber病胎儿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临床资料,对胎儿引产组织样本及其父母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外... 目的探讨1例ASAH1基因变异所致Farber病胎儿的临床特点和基因变异。方法选取2024年8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ASAH1基因变异所致Farber病胎儿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临床资料,对胎儿引产组织样本及其父母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号:EC2020-048)。结果产前胎儿超声发现本例胎儿全身水肿、心包积液、右侧胸腔积液、肠管回声增强。WES检测发现本例胎儿ASAH1基因第2外显子发生c.101C>A(p.Ser34Ter)纯合无义变异,Sanger测序证实其父母均携带ASAH1基因c.101C>A(p.Ser34Ter)杂合无义变异,该变异尚未被HGMD、ClinVar、1000 Genomes、ExAC、dbSNP及gnomAD等数据库收录。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被评为致病性(PM2_(S)upporting+PVS1+PM3_(S)upporting)。AlphaFold3模型蛋白结构预测显示,ASAH1基因c.101C>A变异使得其编码蛋白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进而导致ASAH1蛋白仅N端存在小部分α螺旋结构,核心结构域α螺旋结构完全丧失,可能导致该蛋白功能丧失。结论ASAH1基因c.101C>A(p.Ser34Ter)变异导致的Farber病可能是本研究胎儿全身水肿的遗传学病因。c.101C>A(p.Ser34Ter)变异的检出丰富了Farber病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ber脂肪肉芽肿病 ASAH1基因 水肿胎儿 全外显子组测序 酸性神经酰胺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