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烟曲霉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颖 严丹莹 +2 位作者 叶金明 王楚雯 钱国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3,共6页
曲霉属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空气真菌病原体,其中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是最常见的一种致病菌种,约占曲霉感染的90%以上。烟曲霉孢子体积较小(直径约2~3μm),可到达深部肺组织,若机体清除能力下降,孢子会定植在气道黏膜或... 曲霉属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空气真菌病原体,其中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是最常见的一种致病菌种,约占曲霉感染的90%以上。烟曲霉孢子体积较小(直径约2~3μm),可到达深部肺组织,若机体清除能力下降,孢子会定植在气道黏膜或气道上皮表层,并在局部生长。烟曲霉感染主要累及肺部,感染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不典型症状,可引起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过敏性哮喘或慢性曲霉病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中性粒细胞 烟曲霉 真菌感染 宿主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保护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谢一潋 邬怡怡 吴洲笑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4期1467-1473,1478,I0003,共9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核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研究姜黄素对急性肝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为其用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损伤组、姜黄素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核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研究姜黄素对急性肝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为其用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损伤组、姜黄素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姜黄素+3MA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D-GalN)建立肝脏损伤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建模前5天,姜黄素组和姜黄素+3MA组大鼠按5 mL/kg灌饲姜黄素药液,1次/d;对照组、肝损伤组和3MA组灌饲5 mL/kg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建模前2 h,3MA组和姜黄素+3MA组大鼠腹腔注射3.35 mL/kg的3MA,其余各组腹腔注射3.35 mL/kg的二甲基亚砜。造模后12 h,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并收取血液和肝脏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ATP试剂盒检测肝细胞线粒体ATP的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和自噬小体,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IL-1β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arkin、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以及炎症相关蛋白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肝损伤组相比,姜黄素组肝组织肿胀及点状坏死显著减少,炎症细胞浸润相对较轻,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显著增高,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自噬体数量增加,肝组织IL-1β阳性细胞数及相应吸光度值显著下降,血清IL-1β含量显著下降,肝组织Parkin、PINK1蛋白灰度值显著上调,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灰度值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姜黄素组相比,3MA组和姜黄素+3MA组肝组织严重充血,可见点状坏死,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加重,自噬体数量减少,IL-1β阳性细胞数及相应吸光度值显著上升,血清IL-1β含量显著增高,肝组织Parkin、PINK1蛋白灰度值显著下降,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灰度值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姜黄素对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自噬-抑制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核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 姜黄素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陈染 黄佳佳 +1 位作者 王楚雯 钱国清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起源于细胞膜的多囊泡体,EVs在病毒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充当病毒载体,协助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调节细胞炎症通路的表达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导机体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发挥抗...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起源于细胞膜的多囊泡体,EVs在病毒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充当病毒载体,协助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调节细胞炎症通路的表达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导机体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发挥抗病毒作用。上皮细胞是病毒入侵肺组织时的首要感染目标,随后巨噬细胞迅速对病毒的感染做出反应,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之间的"串话"在细胞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而细胞释放的EVs在"串话"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感染不同病毒后,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EVs在病毒传播及其引发肺部炎症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细胞外囊泡 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