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云云 卫璐琳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7-101,共5页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推动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特征、主题、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对学术前沿热点研究进行综述和简评。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
2
作者 李包庚 周芷颖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1,共17页
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在社会性质、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具有差异性,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却面临着一个普遍困境,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城市繁荣而乡村衰退。西方的现代化受资本逻辑主导,城乡关系呈现“农村从属于城市”格局;中... 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在社会性质、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具有差异性,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却面临着一个普遍困境,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城市繁荣而乡村衰退。西方的现代化受资本逻辑主导,城乡关系呈现“农村从属于城市”格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随之而来的“两半社会”导致中国农村“益沉沦而就死”。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总体上呈现从“协调共进”到“分离对立”再到“一体融合”的趋势。当前,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建立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实施“千万工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等举措,使城乡关系呈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美好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城乡关系 马克思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经验
3
作者 孟献丽 王诗雨 《文化软实力》 2024年第4期16-24,共9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引领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的精神法宝。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加强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引领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的精神法宝。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多重话语主体;坚持推动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发展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整合优化话语传播媒介,筑牢意识形态话语阵地。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更应认真总结经验,持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以更好汇聚力量,共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意义
4
作者 赵怡楠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4期30-33,49,共5页
20世纪初,为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思想启蒙,陈望道翻译完成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完整、准确翻译的新突破。在重重阻碍下,陈望道译本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得到了灵活、广泛的传播,使得不同社会阶层... 20世纪初,为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思想启蒙,陈望道翻译完成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完整、准确翻译的新突破。在重重阻碍下,陈望道译本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得到了灵活、广泛的传播,使得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都能够接触马克思主义。本文侧重研究陈望道译本在中国早期的传播特点,及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时代价值,继续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译本 马克思主义 早期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孟献丽 张国庆 《文化软实力》 2019年第3期69-75,共7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要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其与承担的使命相匹配。新...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要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其与承担的使命相匹配。新时代条件下,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生命活力与时代性,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载体,运用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维轨迹、社会心理、信仰规律相契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队伍分化的渊源探讨
6
作者 薛秀霞 袁鹏举 薛芹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7-81,共5页
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队伍分化有其客观必然性。转型期中国社会现实的复杂与多变,是导致队伍分化的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呈现出发展性和复杂性,是导致队伍分化的思想根源;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队伍鱼龙混杂,是导致队伍分化... 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队伍分化有其客观必然性。转型期中国社会现实的复杂与多变,是导致队伍分化的社会根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呈现出发展性和复杂性,是导致队伍分化的思想根源;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队伍鱼龙混杂,是导致队伍分化的组织根源。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队伍分化又带有主体选择的偶然性。阶级立场、政治理念是影响主体选择的内在因素;党派聚散离合、人际网络等个人机缘是影响主体选择的外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者 政治理念 队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者态度
7
作者 方同义 周咏梅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者态度,就是从科学知识的视角看待马克思主义学说,即是说必须以人类真理性追求为基准,既将马克思主义看成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科学知识结晶,也将其看作是随着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更正、...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者态度,就是从科学知识的视角看待马克思主义学说,即是说必须以人类真理性追求为基准,既将马克思主义看成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科学知识结晶,也将其看作是随着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更正、修改的学说。其中的关键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看成科学认识的对象,看成发展的学说,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尊重事实、尊重逻辑、摒弃独断、打破禁区,实行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的适度分离,给予理论更多独立的研究发展空间。如此,才能赢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知识者态度 实践者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现实困境及巩固策略
8
作者 薛秀霞 杨亚蒙 薛芹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7-81,127,共6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面临着价值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东西文化的差异、马克思主义自身的深奥与艰涩、理论宣传内容的空洞僵化与宣传方式的务虚等现实困境。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价值理想与大众现实利益的关系,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面临着价值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东西文化的差异、马克思主义自身的深奥与艰涩、理论宣传内容的空洞僵化与宣传方式的务虚等现实困境。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价值理想与大众现实利益的关系,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消解"精英化"与"草根化"的矛盾,让对话与交流成为思想传播的常态,才能切实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主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与执行途径
9
作者 袁玲儿 李奂莹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生动而具体的政策,必然有其既定的政策目标。从政策科学的视角,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选择马克思主义大...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生动而具体的政策,必然有其既定的政策目标。从政策科学的视角,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目标,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执行工具,进而充分发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政策目标 执行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贡献
10
作者 李包庚 《长江论坛》 2012年第5期9-12,69,共5页
一直以来,学界对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贡献极少提及,这是对恩格斯历史功绩的遮蔽。移居伦敦后,因革命活动而致穷的马克思从革命实践的舞台转向革命理论研究,经济来源十分有限,马克思一家异常贫困。为了在经济上支持马克思一家,... 一直以来,学界对恩格斯为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贡献极少提及,这是对恩格斯历史功绩的遮蔽。移居伦敦后,因革命活动而致穷的马克思从革命实践的舞台转向革命理论研究,经济来源十分有限,马克思一家异常贫困。为了在经济上支持马克思一家,生性厌商的恩格斯自觉地从商二十年,几十年无私地资助马克思。与其理论贡献一样,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贡献同样彪炳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物质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马克思自然观突显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内蕴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重维度。在自在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自在自然本体理念,强调自在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规律指引。在人化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 马克思自然观突显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内蕴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两重维度。在自在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自在自然本体理念,强调自在自然的客观实在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规律指引。在人化自然维度,马克思自然观厚植人化自然实践理念,强调人化自然的主体需要性,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价值遵循。新时代,要以马克思自然观为指导,将合规律性原则与合目的性原则有机结合,深刻把握科学性与价值性、自然解放与人的解放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自然观 自在自然 人化自然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包庚 李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进程,科学回答文明形态的划分依据、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本动力和未来图景等问题,提出文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世界文明交往与冲突的必然性等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构建人类文...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进程,科学回答文明形态的划分依据、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本动力和未来图景等问题,提出文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世界文明交往与冲突的必然性等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的引领地位,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同发展多样的精神文明相结合,提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鲜明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平等对话、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新文明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新发展理念搭建“一带一路”实践平台,以“共善”凝聚“共识”,形成“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世界文明体系,重塑人类文明格局,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创新人类文明共存方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注入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费希特主义者的马克思——汤姆·洛克莫尔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 被引量:3
13
作者 司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4期72-76,共5页
洛克莫尔指出费希特与马克思的思想,在活动概念、人的概念以及元理论三个层次上具有相似性。二者思想中的的活动观都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从哲学史上看,都是对自笛卡尔以来的把人看作观察者的理论的反抗,二者都试图在新的基础上来理解人。
关键词 活动 自我潜能 现实 费希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信任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新颜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3期157-158,共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不信任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比较枯燥、抽象,语言晦涩难懂;教师讲授式方法缺乏吸引力。只有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信任,才能提高《马原》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从教育者角度分析,应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的不信任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比较枯燥、抽象,语言晦涩难懂;教师讲授式方法缺乏吸引力。只有增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信任,才能提高《马原》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从教育者角度分析,应重视学生的兴趣、灵感和信仰等非理性要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标准,转变考核方式。从受教育者角度分析,应对教育者充分信任,主动理解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 信任感 必要性 问题 具体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资本主义批判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献丽 《当代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2-68,共7页
资本主义制度自诞生以来,就通过疯狂扩张与掠夺来推进资本积累,使资本主义经济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在贪婪狂妄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对利益无止境的追求在激发自身发展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自诞生以来,就通过疯狂扩张与掠夺来推进资本积累,使资本主义经济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在贪婪狂妄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对利益无止境的追求在激发自身发展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滋长出来。为了摆脱这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并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资产阶级不仅对无产阶级无情压榨,而且对生态资源进行大肆掠夺,导致自然生态不堪重负,从而引发许多生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危机 资本积累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批判 自然生态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负面影响 周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衍生:缘起、进路与析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赞梅 孟献丽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0期141-145,共5页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它的理论和现实根源,从有机哲学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到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再到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生态危机的关切、对人...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它的理论和现实根源,从有机哲学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到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再到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生态危机的关切、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始终是其理论的内在生长点。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衍生逻辑进行反思与评析,可以明辨其理论本质,从而立足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成果,采取有分析、有鉴别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内在衍生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涌现、分层与辩证法——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联结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环非 潘丽华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5期90-96,共7页
在分层化的结构性世界中,涌现的机制使得处于根层之上的层级产生了相应的属性,这是批判实在论在阐释世界上不同层级的实在因何差异的基本理路。在它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借助辩证法这一通道,得以发展出基于分层的涌现论马克思主义。针对马... 在分层化的结构性世界中,涌现的机制使得处于根层之上的层级产生了相应的属性,这是批判实在论在阐释世界上不同层级的实在因何差异的基本理路。在它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借助辩证法这一通道,得以发展出基于分层的涌现论马克思主义。针对马克思主义作为实在论科学的地位,这一理论形态能够处理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者与实在论者之间的争端。同时,它可以为社会理论中的多种争论,比如结构与能动性、唯意志论与决定论之间,提供颇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此外,它还能在形塑社会系统的构成与动力,以及历史的方向性运动这个问题上,为人类能动性与社会结构的优先解释地位进行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现 分层 辩证法 批判实在论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希特的唯心主义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18
作者 汤姆·洛克莫尔 司强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CSSCI 2011年第1期344-364,418,共22页
洛克莫尔在本文中,首先,通过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的质疑,指出除了思维与存在的区别以外,并没有其他的标准能够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开来。其次,从理论和元理论的层次,对马克思和费希特的哲学进行比较,并指出唯物主义... 洛克莫尔在本文中,首先,通过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分的质疑,指出除了思维与存在的区别以外,并没有其他的标准能够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开来。其次,从理论和元理论的层次,对马克思和费希特的哲学进行比较,并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并不能把二者的思想区别开来,马克思的立场与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费希特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的“总体性”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包庚 丁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9-64,共6页
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性和革命性,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一种"总体性"特点的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辩证法和革命相统一的哲学性原则。柯尔施反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者把马... 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性和革命性,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一种"总体性"特点的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辩证法和革命相统一的哲学性原则。柯尔施反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教条化为"经济决定论";同时也对列宁哲学提出批评,认为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绝对化,破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进行意识形态专政。柯尔施反对忽视"意识形态"的功能,强调主观革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施 马克思主义 哲学 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伟红 《今传媒》 2020年第10期6-9,共4页
中共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有崭新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新媒体时代的“言论自由”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带来了一定的实践困境,我们要树立问题意识,梳理现有的传播盲区,为新... 中共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有崭新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新媒体时代的“言论自由”给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带来了一定的实践困境,我们要树立问题意识,梳理现有的传播盲区,为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合理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大众化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