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凌斌 朱海东 +1 位作者 杨育生 包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术前诊断正确率较低,本研究旨在探讨CFT在各个部位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诊断为CFT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与MRI表现,包括肿块大小、密度、信号、强化方式等。所有... 目的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术前诊断正确率较低,本研究旨在探讨CFT在各个部位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诊断为CFT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与MRI表现,包括肿块大小、密度、信号、强化方式等。所有患者行CT检查,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4例行MRI检查。结果 18例中,17例为单发软组织肿块,1例为多发软组织肿块。17例边界清楚,1例位于实质性脏器的病灶与实质分界相对欠清。CT平扫病灶均呈等或稍高密度,且较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后呈轻度缓慢强化。肿块内可见粗大条状钙化或散在不规则点状钙化。4例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或稍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稍低信号。1例胃黏膜下肿块行超声内镜检查呈中等回声,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隆起,表面粗糙,但未见明显破坏或糜烂。结论 CFT的影像学特征为:CT平扫呈均匀等、稍高密度,MRI呈等T1等或稍短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度强化或不强化,肿块中心出现粗大条状钙化或散在点状钙化时则比较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瘤 钙质沉着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宫颈癌运用多层螺旋CT和MRI进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马再伦 范盈盈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宫颈癌运用多层螺旋CT和MRI进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分期作为金标准,比... 目的:探讨浸润性宫颈癌运用多层螺旋CT和MRI进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和MRI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分期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式对浸润性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果。结果:MRI对于浸润性宫颈癌Ⅱ期、Ⅲ期、Ⅳ期和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3%(42/45)、97.30%(36/37)、100.00%(18/18)和96.00%(96/100),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77.78%(35/45)、78.38%(29/37)、66.67%(12/18)和76.00%(76/100),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浸润性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临床诊断中,应用MRI可以进行初步分期,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宫颈癌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象 术前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肿瘤术前多排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铁波 朱海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肾脏肿瘤术前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6例肾脏肿瘤手术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MSCTA)检查,观察肾动脉变异情况,并与术中肾动脉血管分布情况作对照。结果 76例患者中,肾动脉起源正常51例(67.11... 目的探讨肾脏肿瘤术前螺旋CT肾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6例肾脏肿瘤手术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MSCTA)检查,观察肾动脉变异情况,并与术中肾动脉血管分布情况作对照。结果 76例患者中,肾动脉起源正常51例(67.11%),肾动脉解剖变异25例(32.89%);其中肾动脉提前分支6例(7.89%),副肾动脉19例(25.00%);单侧肾动脉解剖变异20例(26.32%),双侧肾动脉解剖变异5例(6.58%),经MSCTA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在肾脏动脉切除术前,开展MSCTA检查可清晰显示肾动脉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对临床肿瘤切除及避免血管损伤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动脉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触及乳腺肿块数字乳腺钼靶引导下三维导丝定位与二维导丝定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海东 徐凌斌 王高燕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年第4期436-438,共3页
乳腺癌是危及妇女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预后较好,直径〈1 cm的微小癌,其10年总生存率为90%~99%。而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33.3%~38.7%[1],因此,对乳腺微小病灶的早发现、早诊断、术前精确定位、术中精准切除在提升治愈... 乳腺癌是危及妇女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预后较好,直径〈1 cm的微小癌,其10年总生存率为90%~99%。而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33.3%~38.7%[1],因此,对乳腺微小病灶的早发现、早诊断、术前精确定位、术中精准切除在提升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癌 三维定位 微小病灶 定位点 钼靶摄影 定位准确率 术前定位 中精 临床触诊 乳房过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虞哲伟 黄静 +2 位作者 胡铁波 肖遵强 陆才德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7-979,共3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乙肝人群基数较大,全球新发肝癌病例中有50%发生在我国,肝癌诊疗形势十分严峻。我国肝癌患者往往伴有乙肝肝硬化病史,行手术切除根治...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乙肝人群基数较大,全球新发肝癌病例中有50%发生在我国,肝癌诊疗形势十分严峻。我国肝癌患者往往伴有乙肝肝硬化病史,行手术切除根治或肝移植治疗后肝癌仍较易复发。研究表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术后肝癌复发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我国《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把MVI列为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指标,是临床上抗肝癌术后复发治疗的重要病理学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侵犯 肝细胞癌 预测 影像学 CARCINOMA 肝癌患者 乙肝肝硬化 术后复发
原文传递
标记后延迟时间对下肢骨骼肌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凌斌 徐雷鸣 张玉琴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6-318,共3页
针对骨骼肌肉系统设计3种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分别为1500、2000、2500ms。采集不同PLD三维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的图像。由2名观察者独立评分观察评分一致性,分析不同PLD下图像质量之间的差异。从2名观察者独立测得的血流量(BF)... 针对骨骼肌肉系统设计3种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分别为1500、2000、2500ms。采集不同PLD三维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的图像。由2名观察者独立评分观察评分一致性,分析不同PLD下图像质量之间的差异。从2名观察者独立测得的血流量(BF)值入手,分析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得BF值的一致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PLD下BF值差异。研究结果显示3DpCASL图像观察者间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PLD=1500ms是下肢骨骼肌3DpCASL成像最佳参数。3种PLD下测得的BF值一致性均较好,3种PLD对BF值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灌注成像 骨骼 标记后延迟时间
原文传递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33例胆管癌腹腔转移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玉琴 陈露苗 +2 位作者 金瑶 付孙亚 徐海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51-853,共3页
胆管癌为中国第二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其在我国的发病数占全世界的55% 。胆管癌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肝门部胆管癌,约占50%,远端胆管癌约占40%,肝内胆管癌最少见,约占10% 。胆管癌能沿胆道浸润性生长,发... 胆管癌为中国第二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其在我国的发病数占全世界的55% 。胆管癌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任何部位,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肝门部胆管癌,约占50%,远端胆管癌约占40%,肝内胆管癌最少见,约占10% 。胆管癌能沿胆道浸润性生长,发病早期即可出现转移,但不同类型胆管癌转移途径和概率有所不同。肝内胆管癌患者很少出现黄疸和肝功能异常,而肝外胆管癌患者虽以持续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为主要表现,但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实验室检查也尚未发现特异性很高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对胆管癌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低;CA19-9对胆管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不能单独用于区分胆道良、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转移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肝内胆管癌 估价 原发恶性肿瘤 CA19-9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合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原位滤泡肿瘤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达巍 沈睿炜 +4 位作者 沈建伟 徐勤伟 傅孙亚 鲁亭 诸娴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7-779,共3页
本文报道1例早期胃癌合并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原位滤泡肿瘤的患者。通过术前精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选择,术后根据病理制定治疗方案及严密随访等规范化治疗,为早癌合并多种淋巴瘤的诊治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 胃肠内窥镜 淋巴瘤 早期胃癌 原位滤泡肿瘤 诊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