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患者身材的影像采集参数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低剂量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钱海 张玉琴 +1 位作者 楼钶楠 胡德兴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影像采集参数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月1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身材数据,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值分为3个组,各BM... 目的探讨影像采集参数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月1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身材数据,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值分为3个组,各BMI组患者随机分入常规模式组(冠状动脉模式采集影像:Cardiac Left Coronary,15帧/秒)和优化模式组(电生理模式采集影像:Cardiac EP,7.5帧/秒),收集辐射剂量数据,并根据影像质量评分表评估影像质量。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BMI值越高,胸围越大,辐射剂量越高,呈正线性相关;各BMI组内,优化模式组的各项辐射剂量数据(各类型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及胸部皮肤剂量)均低于常规模式组(均P<0.05,降低比率48.95%~70.59%),两组间的影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符合手术要求。结论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辐射剂量受患者身材、影像采集参数、曝光时长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优化影像采集参数可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同时实现辐射低剂量化,减少患者和术者的辐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影像采集 低剂量 影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血管球瘤CT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蓝文婷 张艳 +1 位作者 赵振亚 杨建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8-721,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胃血管球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胃血管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位置、大小、数目、形态、生长方式、表面胃黏膜和周围胃壁情况,测量病灶各期的CT值及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胃血管球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胃血管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位置、大小、数目、形态、生长方式、表面胃黏膜和周围胃壁情况,测量病灶各期的CT值及分析强化趋势和特点。结果:病灶位于胃窦部6例,位于胃窦与胃大弯交界处1例,均单发,大小均在3 cm以内,腔内生长6例,腔内外混合生长1例。肿瘤平扫密度均匀,均未见出血、坏死及囊变,仅1例出现钙化。增强后,5例动脉期表现为肿瘤周边部轻度絮片状强化,其中1例可见粗大紊乱血管显影,门静脉期均匀显著强化达到峰值,CT值分别为139.25 HU、132.42 HU、146.53 HU、140.36 HU、135.16 HU,延迟期持续强化;2例动脉期表现为均匀显著强化达到峰值分别为138.67 HU、148.36 HU,门脉期呈持续均匀强化,延迟期仍持续强化,但程度较前两期减弱,7例胃壁黏膜光整,均不伴远处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胃血管球瘤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胃窦部多见;肿块位于黏膜下,密度均匀,有时可见钙化;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理亚型表现不同强化趋势,呈明显均匀强化,强化峰值与腹主动脉相近的强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球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凌斌 朱海东 +1 位作者 杨育生 包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术前诊断正确率较低,本研究旨在探讨CFT在各个部位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诊断为CFT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与MRI表现,包括肿块大小、密度、信号、强化方式等。所有... 目的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术前诊断正确率较低,本研究旨在探讨CFT在各个部位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诊断为CFT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与MRI表现,包括肿块大小、密度、信号、强化方式等。所有患者行CT检查,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4例行MRI检查。结果 18例中,17例为单发软组织肿块,1例为多发软组织肿块。17例边界清楚,1例位于实质性脏器的病灶与实质分界相对欠清。CT平扫病灶均呈等或稍高密度,且较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后呈轻度缓慢强化。肿块内可见粗大条状钙化或散在不规则点状钙化。4例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或稍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稍低信号。1例胃黏膜下肿块行超声内镜检查呈中等回声,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隆起,表面粗糙,但未见明显破坏或糜烂。结论 CFT的影像学特征为:CT平扫呈均匀等、稍高密度,MRI呈等T1等或稍短T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度强化或不强化,肿块中心出现粗大条状钙化或散在点状钙化时则比较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瘤 钙质沉着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体型和图像采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钱海 张玉琴 +3 位作者 徐艳 胡德兴 岑泽民 楼钶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患者体型和图像采集模式对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男11例,女9例,冠状动脉模式采集图像)...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患者体型和图像采集模式对射线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男11例,女9例,冠状动脉模式采集图像)和低剂量组(男14例,女6例,电生理模式采集图像)。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体型数据和各项射线剂量数据,制定图像质量评分表量化评估图像质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胸围越大射线剂量越高,呈正线性相关。低剂量组各项射线剂量数据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降低比率为48.51%~60.74%。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图像质量均在良好及以上,符合介入手术要求。结论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射线剂量受患者体型、图像采集模式、曝光时间等多因素综合影响。优化图像采集模式可显著减少射线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保护患者和术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体型 射线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通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峰 王洁 +4 位作者 甘解华 王高燕 卢苗青 赵嘉林 陈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临床和功能MRI表现,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和无高灌注组。比较不同灌注患者临床特征、脑血流量(CBF)、表观弥散系数(ADC)等参数差异。结果36例患者中无高灌注组22例(61.1%),高灌注组14例(38.9%)。单因素分析显示,无高灌注组患者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绝对CBF、相对CBF(rCBF)、ADC_(fast)、ADC_(slow)均低于高灌注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BF与ADC_(fast)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_(fast)是预测患者术后高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最佳阈值为51.2×10^(-4)mm^(2)/s。结论MR 3D-ASL、双指数DWI技术可较好地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取栓术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玉琴 徐海东 +1 位作者 董海波 周进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分析3.0T MRS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及常规磁共振成像考虑胶质瘤者行2D-MRS检查并与3D-ASL比较,观察各代谢物成分及比值,术前对胶质瘤级别进行前瞻性判断,对照术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 目的分析3.0T MRS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及常规磁共振成像考虑胶质瘤者行2D-MRS检查并与3D-ASL比较,观察各代谢物成分及比值,术前对胶质瘤级别进行前瞻性判断,对照术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肿瘤实质部分NAA下降、Cho升高,高级别胶质瘤Cho/NAA为5.3±2.2、Cho/Cr为3.5±1.5,低级别Cho/NAA为1.6±0.3、Cho/Cr为1.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内随访,12例复发,7例并发放射性脑病中4例复发。结论磁共振波谱成像可在术前准确判断胶质瘤级别、术后敏感监测肿瘤复发。与3D-ASL比较,MRS对瘤周水肿肿瘤细胞的浸润及术后放疗后肿瘤复发识别优于3D-A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波谱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支循环评分及磁共振3D-ASL技术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峰 王洁 +3 位作者 甘解华 樊如梦 卢苗青 陈勇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评分及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26例,根据取栓术后1周的NIHSS评分将...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评分及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技术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26例,根据取栓术后1周的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2例及预后不良组14例,术中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侧支循环进行评分;术后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DWI、3D-ASL等序列,通过软件后处理得到健侧、患侧的脑血流量(CBF)值并计算相对CBF值;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评分、CBF值的差异,将结果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侧支循环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阈值。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低于预后不良组,侧支循环评分、CBF_(患侧)、CBF_(相对值)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侧支循环评分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241,95%CI:1.070~799.231,均P<0.05),年龄、CBF_(患侧)、CBF_(相对值)是非独立影响因素,OR=0.752、1.081、0.043,均P>0.05)。ROC曲线提示侧支循环评分>2.5分是预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最佳阈值,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857。结论侧支循环评分及3D-ASL能够较好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ASL 动脉取栓术 再灌注 脑血流量 侧支循环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辅助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梁良 傅丽晖 +2 位作者 王波 冯盼盼 李琪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5期20-26,共7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辅助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为MRI组(n=52),术前未行高分辨...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辅助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前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为MRI组(n=52),术前未行高分辨率MRI检查的为非MRI组(n=66)。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分辨率MRI检查对低位直肠癌患者T分期、N分期和环周切缘受累的诊断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和排便情况。结果高分辨率MRI T分期的诊断率为84.62%(44/52)。其中,T_(1)期和T_(4)期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T_(2)期诊断正确率为85.71%(18/21),误诊的3例为T_(3)期,为过低分期;T_(3)期诊断正确率达77.27%(17/22),误诊的5例为T_(2)期,为过高分期。高分辨率MRI N分期的诊断率为73.08%(38/52)。其中,N_(0)期诊断正确率达66.67%(16/24),误诊的8例为N_(1)期,为过低分期;N_(1)期诊断正确率达71.43%(15/21),误诊的6例有5例为N_(0)期(过高分期),1例为N_(2)期(过低分期);N_(2)期7例诊断正确率达100.00%。高分辨率MRI对环周切缘受累的诊断率为94.23%(49/52)。其中,环周切缘未受累与环周切缘受累诊断正确率达100.00%。MRI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和每次排便时间短于非MRI组,术中出血量和日排便次数少于非M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率MRI能够较好地诊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T分期、N分期和环周切缘受累情况,并可缩短腹腔镜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排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腹腔镜 保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与CT血管成像联合诊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钱海 徐卫峰 +1 位作者 张玉琴 赵健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2-504,共3页
1病例简介病例1,女,60岁,主诉:反复胸闷10年余,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体格检查:血压111/73 mmHg,心肺无异常。心肌标志物阴性;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见房性早搏3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1病例简介病例1,女,60岁,主诉:反复胸闷10年余,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体格检查:血压111/73 mmHg,心肺无异常。心肌标志物阴性;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见房性早搏3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射血分数70%。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窦未见冠状动脉发出(图1A),左、右冠状动脉共同开口于右冠状窦(图1B),钝缘支近段可见约90%局限性狭窄(图1C),因为钝缘支细小(直径<2 mm),未给予血运重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 CT血管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P对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雪芬 董海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7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MRCP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19例为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MRCP资料,其中,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5例,MRCP采用厚体块一次成像和薄层重建两种方法成像。结果:19例患者MRCP的病灶定位准确率1...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MRCP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19例为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MRCP资料,其中,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5例,MRCP采用厚体块一次成像和薄层重建两种方法成像。结果:19例患者MRCP的病灶定位准确率100%,15例患者正确分型,3例Ⅱ型误诊为I型,1例Ⅲ型误诊为Ⅳ型,定性准确率79%。结论:MRCP可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符合率,对指导手术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大肝癌精准化切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良 朱杰 +3 位作者 李宏 陆才德 张学昌 郑四鸣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1606-1607,1655,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大肝癌精准化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大肝癌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检查,应用Arig in三维重建软件构建大肝癌虚拟切除三维可视化模型。比较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大肝癌精准化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大肝癌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检查,应用Arig in三维重建软件构建大肝癌虚拟切除三维可视化模型。比较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积、手术切缘、肿瘤最大径。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积[(210.9±26.1)ml vs(211.8±26.2)ml]、手术切缘[(9.4±3.8)mm vs(8.5±3.7)mm]、肿瘤最大径[(7.99±0.54)cm vs(7.12±0.58)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大肝癌的精准化切除,能为肿瘤与相邻组织之间的空间关系提供可靠的术前三维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肝癌 模型 切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面联合进路切除筛窦肿瘤4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光天 陈海 +4 位作者 韩义新 沈志森 李幼珍 赵侃 缪光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86,共2页
关键词 筛窦肿瘤 前颅窝底 颅面联合进路 手术入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丹萍 宋毓飞 +3 位作者 李亚迪 任辉 沈晓伶 黄志刚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应用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大脑功能区变化,并评价精神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1例IBS患者和20位正常对照者在不同容量直肠气囊刺激下获得的fMRI图像,并应用医院焦虑抑... 目的应用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大脑功能区变化,并评价精神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1例IBS患者和20位正常对照者在不同容量直肠气囊刺激下获得的fMRI图像,并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精神心理因素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BS患者的fMRI图像在不同容量地刺激下存在差异,并且脑部激活区域随着直肠气囊扩张容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激活区域的显示也越来越明显;而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BS患者的内脏敏感性与大脑皮质的活动性相关,但需要更大的样本量验证。而IBS患者内脏敏感性的程度是否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必然的联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异位胰腺MS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良 刘艳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4期88-8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的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异位胰腺18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胃异位胰腺18例中,发生...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的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异位胰腺18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胃异位胰腺18例中,发生于胃底2例,胃体3例,其中大弯侧2例,小弯侧1例;胃窦部13例,其中大弯侧9例,小弯侧4例。病变均单发,卵圆形或圆形,边缘不清,与胃壁广基底相连。13例向腔内生长,3例位于胃周脂肪内,另外2例因病灶较小生长方式难以判断。增强扫描3例显著均匀强化,病理以胰腺腺泡为主要成分;13例明显强化,其强化接近于正常胰腺,病理显示胰腺腺泡、导管混合存在;另外2例强化不明显,病理以胰腺导管和平滑肌为主要成分。3例显示中央脐凹征。结论胃异位胰腺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不同的强化方式与异位胰腺的病理组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排螺旋CT评价粥样斑块餐巾环征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海东 李晖 任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6期88-90,F0003,共4页
目的通过多排CT血管造影(MDCTA)方法探讨冠心病患者餐巾环征(NRS)的影像学特点。方法以26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的MDCTA图像,记录NRS斑块的频数和分布,比较NRS组和无NRS组的罪犯病变的影像学... 目的通过多排CT血管造影(MDCTA)方法探讨冠心病患者餐巾环征(NRS)的影像学特点。方法以26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一般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的MDCTA图像,记录NRS斑块的频数和分布,比较NRS组和无NRS组的罪犯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和基线特点。结果 264例患者中有50例存在NRS斑块,214例患者无NRS斑块,NRS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NRS组。264例患者中共有59个NRS斑块,其中50个属于罪犯病变。与无NRS组相比,NRS组罪犯病变斑块血管面积、重塑指数较大,正性重塑比例较高,而CT衰减值较低。NRS斑块在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的分布相对均匀,而左前降支在近段更为多见。结论应用MDCT评估的餐巾环征斑块具有与薄帽纤维粥样斑块类似的临床特点,MDCT可能有助于发现纤维粥样斑块和ACS的预防及早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 餐巾环征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DWI及后处理技术在判断肿瘤与周围神经关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丽晖 丁文全 +1 位作者 梁良 周进龙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多种后处理技术来立体显示周围神经的全貌,判断肿瘤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临床及常规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周围神经相关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行术前DTI及DW...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多种后处理技术来立体显示周围神经的全貌,判断肿瘤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临床及常规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周围神经相关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行术前DTI及DWI扫描并分别进行DTI单方向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及DWI抑制各向同性组织信号单向编码成像剪影(SUSHI)后处理,观察目标神经形态、信号判断肿块与目标神经的关系,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将目标神经起源组、非目标神经起源组及健康对照组间神经的平均弥散表观系数(ADC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术前DTI判断结果与术后对照病理诊断符合率88.4%;DWI诊断符合率100%。单方向DTI的MIP重建图像质量较DWISUSHI差,两者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神经起源组与健康对照组神经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目标神经起源组与健康对照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神经起源组与非目标神经起源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DWI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均能立体地显示各部位周围神经及肿瘤全貌,DWISUSHI的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单方向DTI重建图像,ADC值能体现周围神经内部微环境的变化,有助于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成像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9期1278-1279,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肌桥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壁冠状动脉 心脏收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CT分割重建在肝动脉变异中的应用
18
作者 陈良 张学昌 +2 位作者 朱杰 郑四鸣 刘艳芳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CT分割重建方法的可行性,评价该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肝动脉变异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30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应用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 目的探讨基于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CT分割重建方法的可行性,评价该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肝动脉变异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30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应用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分割重建方法构建3D肝动脉重建模型,并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记录术中肝动脉变异情况以及手术、病理和术后资料,并比较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在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肝动脉分型为Ⅰ型(76.6%),Ⅲ型(7.3%)、Ⅴ型(4%)、Ⅵ型(4%)、Ⅱ型(2.6%)、Ⅸ型(2.6%)、Ⅳ型(0.6%),无Ⅶ型、Ⅷ型、Ⅹ型肝动脉分型患者,其他类型占比为2%。通过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发现,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分割重建方法构建的3D肝动脉重建模型准确率为100%。结论通过螺旋CT检查并应用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分割重建方法构建3D肝动脉重建模型,能对肝动脉进行准确分型,而了解异常的肝动脉分型无论对于外科手术和介入性肝脏手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增长 水平集 肝动脉 三维重建 变异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的CT诊断(附3例报告)
19
作者 赵慧彬 朱海东 《江西医药》 CAS 2005年第7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multipleendocrineneoplasiaⅡA,MENⅡ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MENⅡA3例CT扫描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有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s,MTC)合并嗜铬细胞瘤(pheochro...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multipleendocrineneoplasiaⅡA,MENⅡ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MENⅡA3例CT扫描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有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s,MTC)合并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颈部CT平扫表现为单侧或两侧甲状腺多发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部分边界不清,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2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腹部CT平扫表现为两侧肾上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包膜完整,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或钙化。3例均无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结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ⅡA型的颈部、腹部CT表现有特征性,CT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露苗 付峰 +3 位作者 林闽江 胡斌 朱海东 金瑶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12期42-43,12,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诊断冠心病及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行CTA检查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诊断冠心病及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行CTA检查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滤波反切投影技术,观察组采用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两组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灰白质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和辐射剂量,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支架伪影和再狭窄率。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CT值接近,冠脉狭窄诊断真阳性率、支架伪影检出率及再狭窄检出率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N R、SN R值均高于对照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多层螺旋CTA结合迭代重建技术较常规扫描剂量重建技术,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鉴别无支架置入患者冠脉狭窄准确性、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支架伪影及再狭窄检出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迭代重建技术 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