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超声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汪磊 李宏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3期1187-1189,共3页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原tomy,LC)的普及,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腹腔镜技术本身存在缺陷[1]:(1)术中不能对腹腔内重要脏器或结构进行触诊,存在“触觉丧失”;(2)腹腔镜显示器提供...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原tomy,LC)的普及,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被广泛使用,但由于腹腔镜技术本身存在缺陷[1]:(1)术中不能对腹腔内重要脏器或结构进行触诊,存在“触觉丧失”;(2)腹腔镜显示器提供的“二维平面视野”和开腹手术的“三维立体视野”存在差别,缺乏手术立体感,视觉信息相对匮乏。正是这些缺陷,可能造成术中遗漏一些病变,甚至造成脏器的误伤。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把腹腔镜和超声技术融合在一起,弥补了腹腔镜的缺陷,称为腹腔镜超声技术(laparoscopic ultrasonography,LUS)。通过腹腔镜超声探头扫描,可观察腹腔镜下无法直视的脏器,获得所观察脏器和病灶内部结构的影像,并可分辨病灶与周边正常组织之间的界限,明确病灶与周围血管及其他管道的关系,弥补了腹腔镜手术中“触觉丧失”的不足,纠正了“二维平面视野”可能带来的偏差,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目前,LUS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超声 肝胆胰外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ULTRASONOGRAPHY 应用 腹腔镜技术 开腹手术 超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汪磊 李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11期756-759,共4页
腹腔镜超声(LUS)可弥补腹腔镜手术的缺陷,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利用LUS可对肝脏恶性肿瘤进行准确地临床分期,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和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LUS引导的射频消融为肝癌晚期患者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治疗手段。带有彩色多... 腹腔镜超声(LUS)可弥补腹腔镜手术的缺陷,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利用LUS可对肝脏恶性肿瘤进行准确地临床分期,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和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LUS引导的射频消融为肝癌晚期患者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治疗手段。带有彩色多普勒功能的探头可精准显示肝中静脉位置及走行,以此为标准的半肝切除术更加精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随着3DLUS的出现及发展,术中3D超声"实时导航"给术者提供了更多的手术相关信息。本文就LUS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超声检查 肝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Expression of INF2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and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3
作者 WANG Hai-Biao LIN Man +4 位作者 YE Fu-Sang SHI Jia-Xin LI Hong YE Meng WANG Jie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8,共15页
Objective INF2 is a member of the formins family.Abnorm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INF2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various tumors,but the expression and role of INF2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 Objective INF2 is a member of the formins family.Abnorm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INF2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various tumors,but the expression and role of INF2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remain unclear.HCC is a highly lethal malignant tumor.Given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reatment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xpression level,clinical valu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INF2 in HCC in order to seek new therapeutic targets.Methods In this study,we used public databases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 INF2 in pan-cancer and HCC,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INF2 expression levels on HCC prognosis.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Western blot,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F2 in liver cancer cells and human HCC tissue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F2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was analyzed using public databases and clinical data of human HCC samples.Subsequently,the effects of INF2 expression o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Drp1 phosphorylation of liver cancer cells were elucidated through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Finally,the predictive valu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INF2 in HCC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rough databas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periments.Results INF2 is aberrantly high expression in HCC samples and the high expression of INF2 is correlated with overall survival,liver cirrhosis and pat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f HCC patients.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NF2 has certain diagnostic value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and pat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f HCC.In vivo and in vitro HCC models,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INF2 triggers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the HCC cell,while knockdown of INF2 could counteract this effect.INF2 in liver cancer cells may affect mitochondrial division by inducing Drp1 phosphorylation and mediate immune escape by up-regulating PD-L1 expression,thus promoting tumor progression.Conclusion INF2 is highly expressed in HCC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High expression of INF2 may promote HCC progression by inducing Drp1 phosphorylation and up-regulation of PD-L1 expression,and targeting INF2 may be beneficial for HCC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IN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 INF2 EXPRESSION PROGNOSIS Dr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术后局部麻醉镇痛系统应用患者的护理
4
作者 王静玉 方平 刘佩佩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7期74-75,共2页
术后疼痛既影响患者情绪,也影响术后康复。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是治疗术后疼痛的新方法,即术者在关闭皮下组织前将镇痛药注入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的泵体内,通过在切口部位持续渗透麻醉药(其主要成分为盐酸罗哌卡因),产生镇痛效果... 术后疼痛既影响患者情绪,也影响术后康复。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是治疗术后疼痛的新方法,即术者在关闭皮下组织前将镇痛药注入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的泵体内,通过在切口部位持续渗透麻醉药(其主要成分为盐酸罗哌卡因),产生镇痛效果。此方法较全身麻醉具有针对性强、对机体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镇痛 外科术 术后疼痛 盐酸罗哌卡因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 镇痛药 固定引流管 镇痛泵 血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杨科 王珂 +2 位作者 吴胜东 黄静 陆才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632-636,640,共6页
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起病隐匿导致疾病发现晚,即使有手术机会,但因手术难度大、根治率低、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等因素,5年生存率不足30%。肝门胆管癌作为胆道外科的重难点病症,近年来在临床诊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术前减黄... 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起病隐匿导致疾病发现晚,即使有手术机会,但因手术难度大、根治率低、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等因素,5年生存率不足30%。肝门胆管癌作为胆道外科的重难点病症,近年来在临床诊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术前减黄的标准、手术范围的选择、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收益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外科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外胆囊癌行二次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7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陈俊予 王海彪 +1 位作者 俞丹松 李宏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22-523,526,共3页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再次行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收治的7例因意外胆囊癌行二次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25~78岁。结果...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再次行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收治的7例因意外胆囊癌行二次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25~78岁。结果 患者术后分期为Ⅰ~ⅣB期,6例患者第一次手术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其中4例未报胆囊癌,2例提示胆囊癌,但未行胆囊癌根治术;1例患者未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提示胆囊癌后行二次手术治疗。7例患者行二次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距离第一次手术时间为2~6周,二次手术时间2.5~4 h,术中出血量50~200 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均未发现复发转移迹象。二次手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所有患者局部肝脏未见明显异常,1例患者见淋巴结转移,其余患者淋巴结均为阴性。结论 意外胆囊癌患者行二次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值得临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胆囊癌 二次手术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埋针对肝胆胰外科术后的护理干预
7
作者 董影 《重庆医学》 2024年第S2期269-270,共2页
肝胆胰外科的主要疾病包括胰腺、肝脏、胆囊产生的疾病,涉及的类型较多,比较常见的有胆囊炎、肝癌、胰腺炎等。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导致肝胆胰外科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长。而在肝胆胰外科疾病的治疗中... 肝胆胰外科的主要疾病包括胰腺、肝脏、胆囊产生的疾病,涉及的类型较多,比较常见的有胆囊炎、肝癌、胰腺炎等。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导致肝胆胰外科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长。而在肝胆胰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手术治疗居多,包括肝移植、肝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胆囊切除等,一般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复杂,术后恢复不好出现并发症的也比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 肝胆胰外科 胆囊切除 胰腺炎 肝移植 持续增长 肝切除 胆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CIART、AFP-L3、GP73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高卿 江伟 华永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7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昼夜相关转录抑制因子(CIART)、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到2019年7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原...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昼夜相关转录抑制因子(CIART)、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到2019年7月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8),对照组使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替曲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CIART、AFP-L3、GP73、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1年、3年和5年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IART、AFP-L3、GP73、ALT、AST及TBIL水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IART、AFP-L3、GP7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CIART、AFP-L3、GP7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5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和3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3.84%、5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降低CIART、AFP-L3、GP73水平,且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 腹腔镜肝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肝功能 昼夜相关转录抑制因子 胎蛋白异质体 高尔基体膜蛋白-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一期分层缝合减少术后胆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毛海香 朱杰 +1 位作者 张斌 王海彪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80-82,97,共4页
目的探讨分层缝合技术在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对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6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进行前瞻性研究。267例中,110... 目的探讨分层缝合技术在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对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6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进行前瞻性研究。267例中,110例采用分层缝合技术,157例采用单层缝合技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t=-0.587,P=0.086)。分层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层缝合组[(7.6±1.8)d vs (5.8±1.7)d,t=2.776,P<0.001;4.5%(5/110) vs 20.4%(32/157),χ~2=13.590,P<0.001]。在单层缝合组中,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术后胆漏率明显高于无急性胆管炎患者[44.4%(12/27)vs 15.4%(20/130),χ~2=11.634,P=0.001];在分层缝合组中,有无重症胆管炎对患者术后胆漏的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影响[11.8%(2/17) vs 3.2%(3/93),χ~2=0.848,P=0.357]。结论采用分层缝合技术在两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是可行且安全的,其优点是减少了胆管的渗漏,缩短了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取石 一期缝合 分层缝合 单纯缝合 胆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心双死亡供肝与尸体供肝移植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长江 陆才德 +4 位作者 吴胜东 虞伟明 黄静 房炯泽 戴磊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心双死亡(donation after brain plus cardiac death,DBCD)供肝肝移植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本科肝移植相关资料:供肝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c time,WIT)、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c time,CIT)、手术时间、受体无... 目的探讨脑-心双死亡(donation after brain plus cardiac death,DBCD)供肝肝移植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本科肝移植相关资料:供肝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c time,WIT)、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c time,CIT)、手术时间、受体无肝期时间,术后第1、3、7天肝功能变化(ALT、TBIL),及术后早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等。按供肝来源不同分为DBCD组(观察组)与尸体供肝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及与术后肝功能和并发症的关系。冷/热缺血时间和早期肝功能受损程度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BCD组热缺血时间较长[(9.5±2.2)min vs(4.9±1.5)min,t=10.719,P<0.001],冷缺血时间较短[(4.7±0.9)h vs(7.2±2.2)h,t=8.008,P<0.001]。术后第1、3天肝功能ALT和TBIL,DBCD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1294.3±181.7)IU/L vs(641.3±41.0)IU/L,P=0.001;(497.4±56.4)IU/L vs(308.6±15.9)IU/L,P=0.003]。术后第7天两组肝功能变化差异不大(P>0.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率和手术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DBCD组数据显示热缺血时间长短与移植术后1周内ALT峰值呈正相关(r^2=0.826,P<0.001)。结论 DBCD组冷缺血时间较尸体供肝组缩短,但热缺血时间较尸体供肝组延长,总体在安全范围内且可控性良好,因此DBCD肝移植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双死亡供体 肝移植 热缺血时间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浚 陆才德 +2 位作者 吴胜东 华科俊 卢长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27-328,共2页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临床少见,国内仅有零星报道.故易被误诊漏诊。现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腺瘤 胰岛细胞 腺癌 胰岛细胞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大肝癌精准化切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良 朱杰 +3 位作者 李宏 陆才德 张学昌 郑四鸣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1606-1607,1655,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大肝癌精准化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大肝癌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检查,应用Arig in三维重建软件构建大肝癌虚拟切除三维可视化模型。比较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 目的观察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大肝癌精准化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大肝癌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检查,应用Arig in三维重建软件构建大肝癌虚拟切除三维可视化模型。比较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积、手术切缘、肿瘤最大径。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三维可视化模型与术中实际的肿瘤体积[(210.9±26.1)ml vs(211.8±26.2)ml]、手术切缘[(9.4±3.8)mm vs(8.5±3.7)mm]、肿瘤最大径[(7.99±0.54)cm vs(7.12±0.58)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大肝癌的精准化切除,能为肿瘤与相邻组织之间的空间关系提供可靠的术前三维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肝癌 模型 切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磊 李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laparoscopic ultrasound,LUS)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left hemi-hepatectomy,LL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肝胆微创外科收治的66例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laparoscopic ultrasound,LUS)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left hemi-hepatectomy,LL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肝胆微创外科收治的66例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LUS分为两组:超声组36例,术中使用LUS;对照组30例,未使用LUS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中静脉损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超声组术中出血量、肝中静脉损伤率、中转开腹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使用LUS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肝中静脉损伤从而避免中转开腹,但并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会缩短住院时间。LUS可以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手术提供"指引",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腔镜超声 左半肝切除 肝胆管结石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佰文 裘铠杰 李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李惠利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由同一术者同期施行的LPD 31例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PD组和OPD组年龄、性别、ASA评分、体重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李惠利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由同一术者同期施行的LPD 31例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PD组和OPD组年龄、性别、ASA评分、体重指数(BMI)、住院费用,胰瘘、胆瘘、出血等并发症,手术切缘(R0切除率)、阳性淋巴结数、肿瘤直径、血管浸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D患者手术时间和切除淋巴结数要长于或多于OPD组(P<0.05),但LPD组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和肿瘤直径方面均要少于或小于OPD组(P<0.05)。结论 LPD虽然手术复杂、难度大,但具有一定优势。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而言,该术式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肿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长江 陆才德 +2 位作者 吴胜东 裘丰 周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2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SPTP病例的临床特征、手术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男7例,女16例;年龄10~63岁,中位年龄39岁。肿瘤位于胰头/颈部8例...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2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SPTP病例的临床特征、手术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男7例,女16例;年龄10~63岁,中位年龄39岁。肿瘤位于胰头/颈部8例,胰体尾部15例。1例行单纯胰腺肿瘤局部切除,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节段性切除(1例为腹腔镜手术),5例行胰腺体尾切除(其中1例因合并肝癌加行肝右后叶切除),11例行胰腺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后住院6~35 d,中位术后住院日13 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3.5%(10/23),无再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肿瘤直径1.5~15 cm,平均(5.9±0.7)cm。病理特征为肿瘤细胞围绕纤细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的假乳头状结构,细胞形态一致,核异型性不明显。8例表现为胰腺组织、神经浸润或脾脏侵犯,诊断为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免疫组化显示AAT/AACT、Vimentin、β-catenin、CD56阳性率均100%,Syn、CgA、CD10、PR部分阳性。23例均获随访,平均38个月,无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1例合并肝癌患者术后2年因肝癌复发再次行肝癌切除术,无SPTP复发转移。结论 SPTP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增强CT检查有助于肿瘤定位和手术风险评估;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化;手术完整切除肿瘤能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预处理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礼宏 徐霞 +2 位作者 张凯 韩新生 陆才德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22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肝叶切除手术息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麻醉组(A组)和七氟烷预处理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肝叶切除手术息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麻醉组(A组)和七氟烷预处理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于肝门阻断前吸入2%的七氟烷30min,洗脱15min。于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1(T2)、3(T3)、5(T4)和7d(T5)等时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IL-10。记录阻断次数、阻断时间、切除肝叶重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不良事件。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ST、ALT、MDA、TNF—α、IL-1水平均明显升高,A组AST和ALT水平在T2-T5时点,MDA、TNF—α和IL-1在T1-T5时点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B组AST和ALT水平于T5时点恢复正常;B组SOD水平于术后明显升高(P〈0.05),A组各时点SOD水平变化不明显,A组血清SOD和IL-10水平于T1、T2、T3、T4和T5等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阻断次数、阻断时间、切除肝叶重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IL-1激活和释放,促进IL-10的激活和释放,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来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肝叶切除术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6例报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佰文 李宏 +3 位作者 朱杰 裘铠杰 张斌 李根丛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4期1210-1211,121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同一手术团队开展的26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2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同一手术团队开展的26例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2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中转开腹;完成2例肿瘤侵犯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和重建;手术时间350~860(451±82)min,术中出血量100~1 000(295±125)ml,住院时间11~72(25.5±14.6)d,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14例(53.8%),2例PV-SMV重建者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胰头腺癌1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7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结论LPD是安全可行的,对于能常规开展LPD术者来说,经过一定训练,合并大静脉切除重建也能安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胰头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CT分割重建在肝动脉变异中的应用
18
作者 陈良 张学昌 +2 位作者 朱杰 郑四鸣 刘艳芳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CT分割重建方法的可行性,评价该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肝动脉变异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30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应用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 目的探讨基于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CT分割重建方法的可行性,评价该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肝动脉变异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30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增强CT检查,应用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分割重建方法构建3D肝动脉重建模型,并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分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记录术中肝动脉变异情况以及手术、病理和术后资料,并比较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在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肝动脉分型为Ⅰ型(76.6%),Ⅲ型(7.3%)、Ⅴ型(4%)、Ⅵ型(4%)、Ⅱ型(2.6%)、Ⅸ型(2.6%)、Ⅳ型(0.6%),无Ⅶ型、Ⅷ型、Ⅹ型肝动脉分型患者,其他类型占比为2%。通过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照发现,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分割重建方法构建的3D肝动脉重建模型准确率为100%。结论通过螺旋CT检查并应用区域增长和统一化水平集的半自动肝脏及其管道分割重建方法构建3D肝动脉重建模型,能对肝动脉进行准确分型,而了解异常的肝动脉分型无论对于外科手术和介入性肝脏手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增长 水平集 肝动脉 三维重建 变异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30例临床诊治探讨
19
作者 虞伟明 陆才德 裘丰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XG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收治的30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检查30例,CT检查9例,MRI检查26例,除3例术前拟诊XGC外,其余均在术中、术后确诊。17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2例行腹腔... 目的探讨XG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收治的30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检查30例,CT检查9例,MRI检查26例,除3例术前拟诊XGC外,其余均在术中、术后确诊。17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2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LCDE),2例行胆囊大部切除术,3例行胆囊切除术,6例行胆囊切除加胆囊床部肝组织切除加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后并发胆漏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增强CT有助于诊断,术中冷冻切片检查是XGC诊断的关键,施行以切除胆囊为主的手术治疗。经过选择的部分病例是可以行腹腔镜手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劈离式肝移植的历史和现状
20
作者 陆才德 周叶明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1345-1349,1364,共6页
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与供儿童、成人分享的常规劈离式肝移植不同,将供肝分为完全的左半肝和右半肝,分别移植给2位成人,由于手术复杂,对团队技术力量要求高,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围术期评估和活体肝移植技术的发展,通过合理的供受体... 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与供儿童、成人分享的常规劈离式肝移植不同,将供肝分为完全的左半肝和右半肝,分别移植给2位成人,由于手术复杂,对团队技术力量要求高,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围术期评估和活体肝移植技术的发展,通过合理的供受体匹配,肝实质的精细劈离和管道重建技术的优化及细致的术后管理,fSLT可在短期内显著增加供肝来源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释放。本文就该术式的历史和现状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离式肝移植 完全劈离式肝移植 劈离与重建技术 术后并发症 术后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