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波市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全基因序列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顾文珍 董红军 +5 位作者 倪红霞 张姝 易波 杨天池 谢蕾 许国章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浙江宁波地区2010年分离的肠道病毒71型(EV71)中神经毒性相关位点。方法采集宁波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不同症状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标本病毒分离;分8个片段对EV71全基因序列和VP1区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浙江宁波地区2010年分离的肠道病毒71型(EV71)中神经毒性相关位点。方法采集宁波地区2010年手足口病不同症状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阳性标本病毒分离;分8个片段对EV71全基因序列和VP1区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克隆、测序、拼接、同源性比较,用DNAstar推导其内含子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并比对分析。结果 6株分离株基因全长均为7 406 bp,核苷酸同源性为97.9%~99.4%,其中3株死亡病例标本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中的124、272及408位,碱基分别为T、G、A,区别于其他3株手足口轻症患者分离株的A、A和G;3株死亡病例标本位于主要衣壳蛋白VP1区的第715位氨基酸和3C蛋白酶的第1 704位及1 706位的氨基酸分别为甲硫氨酸(met)、精氨酸(arg)及异亮氨酸(ile),区别于3株轻症病例的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及缬氨酸(val)。结论宁波地区2010年分离的EV71 IRES、VP1与3C位点变异与EV71神经毒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EV71)型 全基因序列 同源性
原文传递
2010-2012年宁波市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逢蛟 李永东 +1 位作者 焦素黎 张姝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宁波市乙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的流行状态及表面抗原基因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进化情况.方法 收集宁波市2010-2012年流感样患者的咽拭子和含漱液标本3440份,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同时采集2010...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宁波市乙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的流行状态及表面抗原基因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进化情况.方法 收集宁波市2010-2012年流感样患者的咽拭子和含漱液标本3440份,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同时采集2010年正常人群血清628份,进行抗体滴度测定.选择不同时期乙型流感分离株进行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进化方向与流行规律的关系.结果 共计109份临床样本分离出乙型流感病毒,其中Victoria系102份(93.6%),Yamagata系7份(6.4%);在628份正常人群血清中,Victoria和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 (51.1%)和300 (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05,P>0.05).进化分析显示,2010-2012年Victoria系HA基因均聚集在疫苗株Malaysia/2506/2004分支中,而NA基因则出现了不同方向的进化分支.Victoria系流行株与Brisbane/60/2008在HA基因中仅1~5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而NA基因上有6~16个位点的差异.相比HA基因,Victoria系NA的进化速度更快.结论 2010-2012年宁波市Victoria系乙型流感的NA基因进化速度比HA基因快;综合HA与NA基因序列分析对观察流感病毒的基因变异更为灵敏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属B型 血凝素类 神经氨酸酶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呼吸道病毒的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蓉 毛洋 +2 位作者 焦素黎 丁克琴 倪红霞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宁波地区主要呼吸道病毒分布情况与流行趋势,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主要呼吸道病毒流行的影响,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宁波地区哨点医院上送的流感样病例样本(咽拭子),...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宁波地区主要呼吸道病毒分布情况与流行趋势,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主要呼吸道病毒流行的影响,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宁波地区哨点医院上送的流感样病例样本(咽拭子),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和腺病毒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共纳入2019—2021年送检的流感样病例7134例,流感病毒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67%(594/2227)、4.22%(97/2299)和7.75%(202/26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32,P<0.001)。2021年呼吸道合胞病毒与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6.06%(158/2608)和3.68%(96/2608),均高于202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8和13.01,P均<0.001)。年龄分布显示,2020年和2021年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6岁组,分别为24.32%和35.75%,7~18岁组次之,分别为19.58%和22.01%,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4和103.86,P均<0.001)。男性人群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为5.32%(129/2426),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P=0.007)。宁波市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情况较为少见,主要感染对象为≤6岁儿童。结论宁波地区主要呼吸道病毒的阳性率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时期明显下降,但随着防控措施的下调,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与鼻病毒的传播控制作用有限。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仍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原文传递
宁波市2012年麻疹病毒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顾文珍 周绍英 +1 位作者 张姝 许国章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9-561,共3页
目的2012年宁波市麻疹野毒株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012年宁波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对麻疹野毒株核蛋白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进行扩增,测序后与基因库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作比对分析。结果麻疹发病... 目的2012年宁波市麻疹野毒株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2012年宁波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对麻疹野毒株核蛋白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进行扩增,测序后与基因库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作比对分析。结果麻疹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3月-6月。宁波市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鄞州区(10.46/10万)、江东区(10.36/10万)和海曙区(9.36/10万)。宁波市麻疹的高发年龄呈小年龄儿童和成年人,发病病人中〈8月龄占病例总数的30.60%(127/415);≥15周岁占病例总数的55.66%(231/415)。宁波市分离的2株麻疹野毒株为H1a基因亚型,与2008年宁波分离株同源性为97.8%-98.2%,与Hla亚型参考株china93—4的同源性为98.7%-98.9%,与Hlb亚型参考株china94—7的同源性为96.7%-96.9%,与中国疫苗株S191同源性为92.0%~92.2%。结论麻疹常规免疫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不高,是宁波市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2012年宁波分离的麻疹毒株主要为H1a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流行病学特征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2017年宁波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蓉 焦素黎 +1 位作者 顾文珍 倪红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研究2017年宁波市H3N2亚型流感毒株的血凝素(HA)基因特性,以了解宁波市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及WHO推荐疫苗株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宁波市流感监测中不同时间段分离到的H3N2亚型流感毒株28株,进行HA1基因的扩增、测序,用Mega 5.... 目的研究2017年宁波市H3N2亚型流感毒株的血凝素(HA)基因特性,以了解宁波市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及WHO推荐疫苗株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宁波市流感监测中不同时间段分离到的H3N2亚型流感毒株28株,进行HA1基因的扩增、测序,用Mega 5.2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宁波市2017年H3N2亚型流感毒株HA1基因的核苷酸长度均为987 bp,编码329个氨基酸。与2016年-2017年北半球疫苗株A/Hong kong/4801/2014相比,HA1蛋白上共发生15个位点的变异,其中位于抗原决定簇A有6个,B有4个,C有1个,D有2个,E有2个。宁波2017年所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毒株均属于3C.2a分支,此分支又可进一步分为3个Group,Group 1毒株表现为T131K、R142K氨基酸突变,大部分毒株还有R261Q突变;Group 2毒株均有N121K、T135K、S144K、R150K氨基酸突变;Group 3为以A/Singapore/INFIMH/16/0019/2016为代表的3C.2a1分支,主要氨基酸突变为N171K。结论宁波市2017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有较大变异,疫苗预防效果不理想,造成较大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H3N2亚型 血凝素 基因特性
原文传递
宁波市2022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毒株基因型及耐药研究
6
作者 顾文珍 刘昱慧 +3 位作者 谭诗文 王蓉 张姝 倪红霞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15-320,共6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2022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毒株基因型特征和原发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宁波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ART治疗前血浆,提取RNA,反转录后巢氏PCR扩增HIV-1 pol基因片段,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基因亚型,同时提交序列至斯坦福... 目的了解宁波市2022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毒株基因型特征和原发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22年1—12月宁波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ART治疗前血浆,提取RNA,反转录后巢氏PCR扩增HIV-1 pol基因片段,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基因亚型,同时提交序列至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分析。结果2022年宁波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628例,成功获得426例序列,共检出15种基因亚型。CRF07_BC(42.0%,179/426)和CRF01_AE(30.5%,130/426)为两个优势基因亚型,随后依次为独特重组型(unique recombinant form,URF)(01_AE/07_BC)(7.0%,30/426)、CRF 08_BC(6.6%,28/426)、CRF 55_01B(4.9%,21/426)、CRF85_BC(2.3%,10/426)、B(2.1%,9/426)、C(1.9%,8/426)、URF(B/C)(0.7%,3/426)、URF(01_AE/C)(0.5%,2/426)、URF(01_AE/B)(0.5%,2/426)、CRF59_01B(0.2%,1/426)、CRF64_BC(0.2%,1/426)、CRF67_B(0.2%,1/426)和A1(0.2%,1/426)。治疗前耐药率为6.3%(27/426),其中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率分别为3.8%(16/426)、1.9%(8/426)和0.9%(4/426)。结论2022年宁波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毒株亚型复杂多样,有较高比例URF,治疗前处于中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基因型 治疗前耐药 基因序列
原文传递
浙江省宁波市2004—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基因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顾文珍 倪红霞 +5 位作者 傅小红 朱莹莹 焦素黎 王蓉 谢蕾 许国章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2004—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野毒株的基因型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市2004年1月—2015年12月麻疹发病监测数据及各县(市、区)报告的麻疹野毒株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2004—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野毒株的基因型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市2004年1月—2015年12月麻疹发病监测数据及各县(市、区)报告的麻疹野毒株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宁波市2004—2015年麻疹发病率依次为9.93/10万、21.09/10万、2.46/10万、12.73/10万、33.38/10万、4.10/10万、2.41/10万、0.93/10万、6.60/10万、2.11/10万、2.30/10万、2.74/10万,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2 743.496,P<0.01);麻疹全年均有发病,以2~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66.74%;宁波市11个市(区、县)麻疹均有发病,发病率居于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海曙区520例(13.81/10万)、江北区485例(13.33/10万)及江东区450例(12.19/10万);麻疹<8月龄、8月龄~7岁、8~14岁、15~19岁和≥20岁病例构成比分别为23.13%、20.89%、4.02%、6.40%和45.56%;宁波市2004—2015年共分离到麻疹野毒株90株,其中11株为B3基因亚型,79株为H1基因型(H1a基因亚型73株,H1b基因亚型6株)。结论宁波市2004—201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H1a亚型为该地区麻疹优势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基因型特征
原文传递
2014年-2015年宁波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监测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谢蕾 倪红霞 +1 位作者 丁克琴 贺天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702-704,共3页
目的分析2014年-2015年宁波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监测情况。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宁波市2014年-2015年手足口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粪便标本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14年-2015年宁... 目的分析2014年-2015年宁波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监测情况。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宁波市2014年-2015年手足口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粪便标本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14年-2015年宁波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6 231例,其中重症39例。发病高峰在4月-6月,男性多于女性,<5岁儿童占报告病例的94.0%,2015年各县(市)区的发病数和发病率较2014年均有明显降低。2014年-2015年实验室共检测3 128例手足口病例,2014年EV的检出率为66.4%,其中EV71、Cox A16和其他EV亚型比例分别为30.6%、29.5%和39.9%;2015年EV的检出率为52.7%,其中EV71、Cox A16和其他EV亚型比例分别为17.8%、20.7%和61.5%。结论宁波市手足口病疫情呈逐渐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其他肠道病毒型是主要的病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原文传递
浙江省宁波市水痘病例监测及流行株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胡逢蛟 焦素黎 +3 位作者 倪红霞 马瑞 潘兴强 许国章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54-257,F0003,共5页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9-2011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流行病学及流行株基因分型特征。方法收集宁波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的水痘病例发病资料,采集部分水痘病例疱疹液样本,采用PER法对VZV流行株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及限制性... 目的分析宁波市2009-2011年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流行病学及流行株基因分型特征。方法收集宁波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的水痘病例发病资料,采集部分水痘病例疱疹液样本,采用PER法对VZV流行株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及限制性内切酶SmaI进行流行株鉴定,用MRC-5细胞进行VZV的分离。结果2(109--2011年宁波市水痘病例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3.33/10万、26.24/10万和36.25/10万。7~12岁儿童发病率最高,达245.21/10万;5—6月份和11-12月份分别为两个季节性发病高峰。32份水痘患者水疱液样本中25份检出VZV核酸阳性样本,基因分型结果提示为2种不同基因型的毒株,其中2份为M1基因型,其余23份为J基因型毒株。结论宁波市水痘病例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季节,以7-12岁学龄儿童为主,J基因型毒株目前为本市流行主要毒株,但也有M1基因型毒株的局部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分析 疱疹病毒3型 基因型
原文传递
2014年宁波地区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倪红霞 谢蕾 +2 位作者 杨天池 董红军 许国章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诺如病毒(又称诺罗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毒基因型,为预测病毒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宁波市12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例样本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所有样本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和轮状...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诺如病毒(又称诺罗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毒基因型,为预测病毒流行趋势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宁波市12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例样本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所有样本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核酸。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样本进一步扩增病毒VPl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从12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中查明9起疫情病原为GⅠ.2、GⅡ.6和GⅡ.17型诺如病毒,其中6起由GⅡ.17型诺如病毒所致疫情均发生于12月份,波及5所学校和1所养老院。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宁波地区流行的GⅡ.17型诺如病毒与近期周边国家和地区分离到的病毒序列(JP/2014/Kawasaki323和13-BH-1/2013)同源性高,核苷酸差异均仅为2.6%。结论GⅡ.17型诺如病毒是2014年宁波地区诺如病毒型胃肠炎暴发的主要基因型。与既往流行性特征相比,流行强度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罗病毒 基因型 急性胃肠炎 暴发
原文传递
宁波地区2014年麻疹流行情况及病毒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文珍 朱莹莹 +1 位作者 倪红霞 许国章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4年麻疹流行情况以及病毒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2014年宁波市麻疹病例相关资料。采用RT—PCR对85份含漱液样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对所得麻疹分离株核蛋白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4年麻疹流行情况以及病毒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2014年宁波市麻疹病例相关资料。采用RT—PCR对85份含漱液样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对所得麻疹分离株核蛋白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基因库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比对分析。结果宁波市2014年麻疹确诊病例共176例,0~1岁组发病率最高(58.43/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2—4月份(138例,78.41%)。其间象山县发生2起麻疹暴发疫情(第1起20例,第2起16例)。85份含漱液样本共分离得到23株麻疹分离株,分为两簇:其中B3基因型11株,均来源于象山县,与当时流行于英国的B3基因型麻疹毒株高度同源;另一簇为H1a亚型12株,来源于其他县市,与中国大陆近年流行株高度同源。B3基因型与中国疫苗株S191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1.1%~93-2%和86.4%~88.6%,H1基因型与S191同源性分别为89.7%-90.6%和84.8%~87.9%。结论宁波市2014年麻疹病例主要由本土流行株(H1a亚型)引起,B3基因型仅引起局部流行。我国的麻疹疫苗S191株可能对B3基因型及H1a基因型麻疹病毒感染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病毒分离株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宁波市2014-2017年麻疹野毒株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12
作者 顾文珍 马瑞 +2 位作者 傅小红 王蓉 倪红霞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4-2017年麻疹病毒野毒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采集宁波市2014-2017年疑似麻疹病人咽试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采用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采用RT-PCR扩增分离株核蛋白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 目的了解宁波市2014-2017年麻疹病毒野毒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采集宁波市2014-2017年疑似麻疹病人咽试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采用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采用RT-PCR扩增分离株核蛋白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麻疹病毒株79株,其中71株为H1a基因亚型,8株为B3.1基因亚型。H1a基因亚型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76%-100%和96.57%-100%;与H1a亚型参考株China93-2的同源性分别为97.49%-98.88%和95.86%-99.32%;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9.91%-91.70%和86.26%-89.32%。B3.1基因型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3%-100%和98.64%-100%;与B3.2基因亚型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61%-96.82%和95.61%-96.82%;与B3.3基因亚型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7.50%-97.97%和95.89%-97.28%;与GenBank中同时期其他地区上传的B3.1基因亚型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52%-100%和98.65%-100%;与中国S191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7.13%-88.64%和93.22%-91.95%。结论 2014-2017年宁波市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为H1a基因亚型,输入基因型可引起小范围流行,应加强麻疹的病原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基因型 核蛋白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衣壳蛋白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预测与确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军 孙培蓓 +4 位作者 张锋 顾春燕 高孟 倪红霞 罗永能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7-602,共6页
为了确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衣壳蛋白(N蛋白)的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本文根据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拥有较强的抗原性、亲水性以及表面性等特点,运用生... 为了确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衣壳蛋白(N蛋白)的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本文根据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拥有较强的抗原性、亲水性以及表面性等特点,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FTSV 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预测潜在的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根据已解析的SFTSV N蛋白晶体结构,使用PyMOL软件分析预测出的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的柔性及其在整个SFTSV N蛋白中的分布情况。人工合成相应多肽片段并以其为抗原,与SFTSV临床感染者的血清反应,采用多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检验多肽片段的免疫原性。结果共预测出六个可能的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即A(40-KKLKETGGDDWVKDTK-55)、B(71-ASGKMSNSGSKRL-83)、C(94-ERAETRL-100)、D(135-LKVENYPP-142)、E(157-GVSEATT-163)和F(184-KMRGASKTEVYNSFRDP-200),均位于N蛋白表面且含有柔性较大的loop区。相应的六段人工合成多肽都与SFTSV临床病例血清呈阳性反应,确定它们均为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其各自检测结果与商品化N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相应检测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呈正相关。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方法,本研究成功地预测并确定了SFTSV N蛋白的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位点,为该病毒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研究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 核衣壳蛋白(N蛋白) 线性B细胞抗原决定簇 多肽-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16型衣壳蛋白VP1~VP3的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预测与确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孟 倪红霞 +3 位作者 朱莲 李剑波 高丽美 罗永能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5年第6期543-548,共6页
目的 确定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YY157株衣壳蛋白VP1~VP3的优势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方法用生物信息学软件Lasergene分析CVA16YY157株衣壳蛋白VP1-VP3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性和表面可及性,预测出包含潜在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 目的 确定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YY157株衣壳蛋白VP1~VP3的优势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方法用生物信息学软件Lasergene分析CVA16YY157株衣壳蛋白VP1-VP3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性和表面可及性,预测出包含潜在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的区段,并用BepiPred1.0Server进行评估。人工合成相应的多肽片段,用多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与明确感染CVA16的患儿血清的阳性反应与否和程度,并以健康人血清作比较。结果根据抗原性强、亲水性强和表面性好的要求,共预测出21个可能的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相应的人工合成多肽与感染CVA16的患儿血清均呈现阳性反应,但程度不同。结论成功预测并用实验证实了CVA16YY157株衣壳蛋白VP1~VP3的优势线性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表位 B淋巴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人感染 H7 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线性 B 淋巴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及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陶薇 高孟 +7 位作者 姜立民 谢珲 倪红霞 高丽美 罗永能 洪艳 何卓晶 傅婷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36-341,348,共7页
目的:预测并鉴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线性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及H7亚型的特异性。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提供的人感染H7 N9患者不同时间的三份血清样本和一份健康对照血清样本,采用TMHMM Sever v.2.0预测蛋白质... 目的:预测并鉴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线性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及H7亚型的特异性。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提供的人感染H7 N9患者不同时间的三份血清样本和一份健康对照血清样本,采用TMHMM Sever v.2.0预测蛋白质胞外区,采用DNAStar Lasergene’ s Protean、BcePred和ABCpred预测其优势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验证预测的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的免疫原性。使用Clustal X2.1软件将预测抗原表位与GenBank上H7N9和H1~H16亚型流感病毒H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以分析预测抗原表位的H7亚型特异性,采用Cn3D 4.3.1软件分析预测的线性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在H7N9禽流感病毒HA蛋白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HA蛋白可能的B淋巴细胞表位位于胞外区N端的第172~183、363~380、452~472和第491~506四个区段。 ELISA结果表明,四个预测的B淋巴细胞表位均与已确诊患者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多重序列比对结果发现第172~183和452~472区段与其他亚型氨基酸序列差异最大,可能具有更好的H7亚型特异性。 HA蛋白的三维结构进一步证明预测的四个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均位于HA蛋白表面。结论鉴定出了四个 HA蛋白线性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其中第172~183和452~472区段具有更好的H7亚型特异性,可作为新型疫苗表位设计和H7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检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H7 N9亚型 血凝素糖蛋白类 流感病毒 表位 B淋巴细胞 免疫原性 特异性
原文传递
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健康人群新布尼亚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逢蛟 焦素黎 +2 位作者 倪红霞 易波 李永东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急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VTS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了解宁波市象山县SFTSV流行区健康人群的抗体水平。方法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分离的本地SYTSV株制作抗原片,以IFA法和EUSA法...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急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VTS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了解宁波市象山县SFTSV流行区健康人群的抗体水平。方法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分离的本地SYTSV株制作抗原片,以IFA法和EUSA法对象山县265份健康人群血清进行SFTSV抗体测定,并用病毒微量中和试验(MNT)验证两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265份象山县健康人群血清中,IgG抗体经IFA法检测共36份阳性,阳性率为13.58%(36/265);经ELISA法检测,共23份阳性,阳性率为8.68%(23/2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4,P〈0.05)。与MNT法检出结果对比,IFA法诊断的符合率为89.19(33/37),而ELISA法的符合率为70.27%(26/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7,P〈0.05)。所有SFTSV—IgG阳性样本中SFTSV—IgM同时阳性共23份,占62.16%(23/37)。结论IFA法可同时检测SFTSV—IgG和-IgM抗体,可作为未在病毒血症期内就症病例的补充诊断方法,也适合对人群抗体水平的调查。宁波市象山县健康人群中检出较高水平的SFTSV-IgG抗体,表明存在SFTSV的流行以及隐性感染;SFTSV—IgM阳性提示这些感染为新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抗体水平 间接免疫荧光法
原文传递
浙江省奉化市一起腺病毒感染暴发度隋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蓉 李寿俊 +1 位作者 易波 倪红霞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对奉化市一起腺病毒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为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奉化市某游泳池腺病毒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描述分析病例发病过程及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对奉化市一起腺病毒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为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奉化市某游泳池腺病毒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描述分析病例发病过程及流行病学特征。采集病例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以腺病毒六邻体基因(Hexongene)为目的基因,对分离株进行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进行BLAST比对,MEGA5.2软件对腺病毒的六邻体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确定其型别。结果该起疫情历时15d,共出现18例住院患儿,临床症状以发热、扁桃体化脓和眼红为主,在发病前1-5天内有某游泳馆暴露史。10份患JLN拭子样本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均为呼吸道腺病毒(RADV)阳性,CT值在17-26之间。测序比对结果表明分离到的6株腺病毒序列相同,基因亲缘关系树显示该批分离株均为腺病毒B亚群,与人腺病毒3型参考株同处一支,同源性为99.1%~99.8%。结论此次游泳池暴露的疫情系人腺病毒3型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流行病学 基因型
原文传递
禽流感病毒H7N9神经氨酸酶的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位点的预测及确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孟 谢珲 +3 位作者 姜立民 高丽美 倪红霞 罗永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 确定禽流感病毒H7N9神经氨酸酶的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位点.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中的Protean程序分析禽流感病毒H7N9神经氨酸酶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性和表面可及性,计算不同区段上述指数的加权平均值,预测出潜在的优... 目的 确定禽流感病毒H7N9神经氨酸酶的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位点.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中的Protean程序分析禽流感病毒H7N9神经氨酸酶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性和表面可及性,计算不同区段上述指数的加权平均值,预测出潜在的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位点并进行人工合成.利用多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肽-ELISA)检测各预测片段与明确感染H7N9患者血清的反应性,同时以未感染H7N9的正常人血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根据抗原性、亲水性和表面可及性指数均较高的特点,共预测出7个潜在的神经氨酸酶线性B细胞抗原位点,分别为A、B、C、D、E、F和G多肽-ELISA实验结果证实各预测表位均与H7N9患者血清发生阳性反应.结论 成功预测及确定了禽流感病毒H7N9神经氨酸酶优势线性B细胞抗原位点,为抗原分子特异性研究和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线性B细胞抗原位点 多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甲醛和β-丙内酯灭活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莲 朱赟 +4 位作者 高丽美 倪红霞 姜云水 唐彩华 周康凤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18-420,共3页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是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尽管多数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较轻,但最近一些研究表明CoxA16也像EV71一样能引发严重的疾病,
关键词 甲醛 β-丙内酯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灭活
原文传递
一起腺病毒引起的小学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焦素黎 倪红霞 +2 位作者 陈冰冰 王蓉 李永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2646-2648,共3页
目的对2017年宁波市海曙区集仕港某小学一起腺病毒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为疫情防控能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描述疫情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因素;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实时荧光PCR... 目的对2017年宁波市海曙区集仕港某小学一起腺病毒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为疫情防控能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描述疫情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因素;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确定病原,对阳性标本以腺病毒六邻体基因为目的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Gen Bank进行BLAST分析,确定其型别。结果自2017年6月17日-2017年6月23日累计报告病例26例,共波及3个班级,发病时间较为集中,临床症状均以发热为主,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实验室对12例病例的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其中5例为腺病毒阳性。对病毒基因进行测定,确诊为腺病毒3型感染。结论该起疫情是由腺病毒3型引起的学校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发病呈现单峰曲线,提示同源一次感染的可能较大。传播途径可能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聚集性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