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因子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建平 沈益金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n=41)、中型组(n=39)及重型组(n=...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n=41)、中型组(n=39)及重型组(n=40),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NF-α、IL-1β、IL-8、CRP及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的预测效能。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血清TNF-α、IL-8、IL-1β及CRP与病情严重程度(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 68~0. 79,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患者NIHSS评分、TNF-α、IL-8、IL-1β及CRP水平均高于病情未恶化患者(均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F-α、IL-8、IL-1β及CRP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NF-α、IL-8、IL-1β及CRP对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诊断效能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TNF-α、IL-1β、IL-8及CRP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呈明显升高,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且联合检测在预测急性脑出血病情恶化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1Β 白介素-8 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鄞州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胡旭姣 马坚 +3 位作者 应建飞 鲁勇 夏超群 方晶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了解2017年鄞州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病原菌培养,另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11450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 目的了解2017年鄞州地区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病原菌培养,另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11450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526株(4.6%),其中革兰阳性菌264株(50.2%),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48株(47.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14株(2.7%),以白假丝酵母为主。病原菌检出率以普外科最高。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未检出耐药菌;大肠埃希菌未检出阿米卡星耐药株;肺炎克雷伯菌除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外,耐药率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几乎都耐药。结论本地区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且耐药情况普遍;故了解病原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对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耐药性与I类整合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碧娇 应建飞 鲁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197-1198,1201,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探讨I类整合子与其耐药性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6月本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大部分药敏试验,少部分采用K-B法,PCR法检测I类...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探讨I类整合子与其耐药性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6月本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大部分药敏试验,少部分采用K-B法,PCR法检测I类整合酶、基因盒。用Hinf I对基因盒的PCR产物进行酶切,相同酶切图谱随机挑取1例进行测序。结果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54.7%(64/117)。整合子阳性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阴性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盒种类以及菌株数分别为dfrA17-aadA5(26株)、aacA4-cat B8-aadA1(10株)、dfrA15-aadA2(7株)、dfrA12-orf FaadA2(6株)、aad B-aadA2(5株)、dfrA1-aadA5(4株)、cat B8-aadA1(2株)、dfrA15(2株)。结论 I类整合子在介导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耐药性 整合子
原文传递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C-反应蛋白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4
作者 胡旭姣 张浩 方晶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组205例、病毒感染组1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229例及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组205例、病毒感染组1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229例及对照组96例,检测血清SAA和CRP。结果 SAA在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MP感染组的异常率分别为98. 54%、79. 41%、55. 02%;CRP则分别为73. 66%、10. 78%、28. 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细菌感染组SAA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病毒感染组和MP感染组SAA水平高于对照组;MP感染组CRP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细菌感染组SAA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87、0. 974;病毒感染组分别为0. 904、0. 703;MP感染组分别为0. 746、0. 666。结论联合检测SAA和CRP能够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琳 胡旭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4期2999-300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月于本院收治的患者,其中HCC组80例,良性肝病组63例及对照组70例,采用贝克曼AU5400全自动生化仪...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月于本院收治的患者,其中HCC组80例,良性肝病组63例及对照组70例,采用贝克曼AU5400全自动生化仪、Dx I8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雅培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AFU、AFP和PIVKA-Ⅱ的水平。结果 HCC组AFU、AFP和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FU、AFP、PIVKA-Ⅱ和AFU+PIVKA-Ⅱ+AFP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847、0.878和0.909;联合检测其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性能最佳,敏感性也最高。结论联合检测AFU、AFP和PIVKA-Ⅱ优于单独检测,对HC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Α-L-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原文传递
脑脊液联合检测在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旭姣 方晶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8期2269-2271,2275,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生化和病原学,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39例脑脊液病原菌培养阳性患者资料,对脑脊液生化指标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结果39例患者脑脊液共分离病原菌45株,革...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生化和病原学,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39例脑脊液病原菌培养阳性患者资料,对脑脊液生化指标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结果39例患者脑脊液共分离病原菌45株,革兰阴性菌18株(40.0%),革兰阳性菌17株(37.8%),真菌9株(20.0%),支原体1株(2.2%)。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耐药率为1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均较高(>5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为100%;真菌无耐药。细菌+真菌感染组患者脑脊液葡萄糖、氯离子、微量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细菌性感染组和真菌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感染组和真菌性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生化和病原菌,有助临床早期诊断,合理使用药物,从而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脑脊液 病原菌 生化
原文传递
血清胆碱酯酶BCHE基因突变研究
7
作者 应露漫 鲁勇 曾雪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2686-2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两例无肝功能受损和药物中毒人员血清胆碱酯酶(BCHE)活力缺失原因。方法 2015年3月收集本院一BCHE结果严重偏低临产妇EDTA抗凝血标本,并于2月后采集了其幼女血液标本;2015年10月采集了另一BCHE结果严重低下的体检女性抗凝血标本... 目的探讨两例无肝功能受损和药物中毒人员血清胆碱酯酶(BCHE)活力缺失原因。方法 2015年3月收集本院一BCHE结果严重偏低临产妇EDTA抗凝血标本,并于2月后采集了其幼女血液标本;2015年10月采集了另一BCHE结果严重低下的体检女性抗凝血标本,并同时采集了该人员的妹妹和女儿血液标本,对两位人员及其家人血液BCHE活力和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临产妇BCHE检测结果为134 U/L,BCHE基因存在R386C位点突变,其幼女BCHE结果为11 389 U/L,无基因突变位点存在;体检女性BCHE结果为451 U/L,其BCHE基因存在一个R424X终止密码子突变和一个首次发现的新位点A459V突变,其妹妹和女儿血清BCHE检测结果分别为9 735 U/L和3 596 U/L,两人均为正常基因型。结论产妇因BCHE基因R386C位点突变,导致BCHE结果严重偏低;体检女性因BCHE基因形成的R424X终止密码子突变,导致BCHE活力低下。两人均是杂合子突变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 基因突变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