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评估
1
作者 党会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66-070,共5页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炎中的临床效果。实施方式:在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选取70名患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名。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西医疗法;另一组作...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炎中的临床效果。实施方式:在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选取70名患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名。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西医疗法;另一组作为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分型疗法。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来评估治疗效果。研究发现: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在体温正常化、咳嗽缓解、肺部湿啰音减少等临床症状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炎症标志物CRP、PCT的降低幅度上,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在胸部影像学检查的改善情况上,观察组也显示出了更好的恢复(P<0.05)。最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 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方案,能显著提升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有助于症状缓解和炎症的消退。,加快肺部影像学恢复,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分型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炎症指标 肺部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内科临床护理风险防范的探讨
2
作者 田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88-191,共4页
确定呼吸内科的常见临床护理风险,分析及梳理呼吸内科临床护理风险防范的科学措施。方法 将我院呼吸内科接诊的54例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接诊时间是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早晚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27例患... 确定呼吸内科的常见临床护理风险,分析及梳理呼吸内科临床护理风险防范的科学措施。方法 将我院呼吸内科接诊的54例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接诊时间是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早晚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27例患者,分别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管理,记录与分析护理干预成效。结果 呼吸内科的常见临床护理风险是意外刺伤、给药事故、跌倒损伤、压疮。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8.519%低于对照组77.778%(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85.185%高于对照组55.556%(P<0.05)。结论 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给药事故、压疮、跌倒损伤、意外刺伤较为常见,有严重的危害。对呼吸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防范时扎实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 护理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穴位贴敷疗法辅助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党会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87-0090,共4页
分析中医辨证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于小儿咳嗽中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咳嗽患儿作为对象展开前瞻性分析,利用SPSS随机数分成2组,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即西医对症治疗(对照组)和联合中医辨证下的... 分析中医辨证穴位贴敷疗法应用于小儿咳嗽中的治疗优势。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咳嗽患儿作为对象展开前瞻性分析,利用SPSS随机数分成2组,分别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即西医对症治疗(对照组)和联合中医辨证下的穴位贴敷疗法(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LCQ问卷)。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项目生理、心理、社会、LCQ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下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咳嗽能够显著缓解患儿咳嗽症状,临床疗效明显,尤其适用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 穴位贴敷 小儿咳嗽 感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HP感染临床观察
4
作者 骆英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29-229,共1页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HP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研究阶段,筛选100例我院收治的感染HP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进行研究,按入院顺序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分组,按照单双数分为单一组(单...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HP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效果。方法: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研究阶段,筛选100例我院收治的感染HP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进行研究,按入院顺序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分组,按照单双数分为单一组(单数50例,采取西药三联疗法治疗)和结合组(双数50例,采取西药三联疗法+中药经验方治疗),比较两组各症状积分,疗效,HP转阴率,病理学评分。结果:治疗后,结合组患者HP转阴率88.00%,治疗总有效率92.00%均高于单一组,胃脘疼痛、上腹不适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对感染HP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消除HP感染,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HP感染 脾胃虚寒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石小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71-74,共4页
探究心血管内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全部患者通过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n=30)与干预组(n=30)两组,以常规治疗手段治疗对照组患者,... 探究心血管内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全部患者通过随机数表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n=30)与干预组(n=30)两组,以常规治疗手段治疗对照组患者,期间共用到阿托伐他汀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以及阿司匹林三种药物,以及硝酸甘油。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为干预组患者给予环磷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对比其与对照组患者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LDL-C、TG、TC、HDL-C、LVEDD、LVESD、LVEF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也有改善,但程度远不及干预组患者,P<0.05,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引入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血管 内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6
作者 许亚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30-231,共2页
探究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慢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效果。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10月阶段,筛选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入院前50例患者纳入常规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和入院后5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采取疏肝健脾和... 探究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慢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效果。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10月阶段,筛选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入院前50例患者纳入常规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和入院后5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采取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胃动力指标水平,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胃动力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嗳气、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采取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能有效促进胃动力恢复,提高疗效,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肝郁脾虚型 疏肝健脾和胃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7
作者 刘欢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134-0137,共4页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30名需要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方法。观察指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护理满意度,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30名需要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方法。观察指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护理满意度,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家长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效果,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儿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探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宋丽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28-228,共1页
探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100例,均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前后变为1-100号,按照奇偶性分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共纳入50例奇数患者,结合组(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 探讨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100例,均为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前后变为1-100号,按照奇偶性分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共纳入50例奇数患者,结合组(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共纳入50例偶数患者,比较两组疗效,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结合组患者NIHSS评分(16.00±3.27)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优于结合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内科疗法,可有效脑血栓患者血栓症状,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中西医结合 内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