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利沙坦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方元实 彭杰成 程辉 《西北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59-164,共6页
目的分析阿利沙坦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对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80例冠... 目的分析阿利沙坦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对患者心室重构及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美托洛尔组(n=35)及联用组(n=45),美托洛尔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联用组在美托洛尔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利沙坦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心室重构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右室舒张末内径(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RVEDD)、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FS)、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血清BN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用组与美托洛尔组临床有效率比较(93.33%vs.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VEDD、RVEDD、LVPWT和IVST均降低,且联用组均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FS均升高,且联用组高于美托洛尔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BNP水平均降低,且联用组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沙坦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CHD合并CHF有利于抑制患者的心室重构,降低血清BNP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阿利沙坦酯 心室重构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亚群 邱新建 +3 位作者 彭杰成 王辉 汪东学 王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18-1120,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的效果及对术后谵妄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入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参考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B组... 目的研究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的效果及对术后谵妄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入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髋关节骨折老年患者,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参考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丙泊酚闭环靶控持续输注麻醉,B组给予丙泊酚开环靶控持续输注麻醉,C组给予丙泊酚人工持续输注麻醉。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麻醉相关指标(术中丙泊酚总计用量、术中维持泵调节次数)、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诱导开始(T_(0))、插管(T_(1))、手术开始(T_(2))、手术结束(T_(3))、拔管(T_(4))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1)术中指标:3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相关指标: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总计用量、术中维持泵调节次数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单位麻醉时间内丙泊酚用量、单位手术时间内丙泊酚用量均明显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流动力学:A组T_(2)、T_(3)时平均动脉压均高于B组、C组,A组T_(4)时的平均动脉压更加接近于T_(0);3组患者不同时刻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_(2)、T_(3)时BIS值均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恢复情况:A组患者PACU停滞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指令反应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谵妄:A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B、C组(40.00%、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术中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可降低人工操作次数,术后麻醉苏醒更快,且术后谵妄发生率也更低,是老年患者首选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闭环靶控输注 丙泊酚 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PP通过调控NOX2/SHP2通路活性抑制结直肠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3
作者 董青 郭浩 +1 位作者 丁飞 李峰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组氨酸磷酸酶(LHPP)通过氧化应激通路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Liposome3000进行细胞转染操作。将质粒OE-NC、OE-LHPP和寡核苷酸片段si-NC、si-LHPP分别转染进SW480细胞中,通过Western ... 目的探讨组氨酸磷酸酶(LHPP)通过氧化应激通路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Liposome3000进行细胞转染操作。将质粒OE-NC、OE-LHPP和寡核苷酸片段si-NC、si-LHPP分别转染进SW480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HPP、NOX2、p-SHP2的蛋白表达量;将质粒OE-NC、OE-LHPP组转染进SW480细胞中并同时使用NCA刺激,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OX2、p-SHP2、p-PI3K、p-ERK1/2、MMP-9、Cyclin D1的蛋白表达量;将质粒OE-NC、OE-LHPP转染进SW480和SW620细胞中,并同时使用NAC刺激,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距离,Transwell实验检测通过孔的细胞数量,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SW480细胞中OE-LHPP组LHPP和N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E-NC组(P<0.05),但p-SH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OE-NC组(P<0.01);SW480细胞中si-Si-LHPP组LHPP和N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OE-NC组(P<0.01),但p-SHP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i-NC组。与OE-NC组相比,SW480细胞中OE-LHPP的N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p-SHP2、p-PI3K、p-ERK1/2、MMP-9、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SW480和SW680细胞迁移距离缩短、穿过孔的细胞数量减少和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减少;加入NAC干预后,消除了SW480和SW680细胞中OE-NC组和OE-LHPP组在NOX2、p-SHP2、p-PI3K、p-ERK1/2、MMP-9、Cyclin D1的差异,也消除了细胞划痕、细胞侵袭和细胞增殖的差异。结论LHPP通过促进氧化应激抑制SHP2、PI3K和ERK通路活性进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进而缓解结直肠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磷酸酶 结直肠癌 NOX2 SHP2 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平平 张敏 +2 位作者 彭杰成 刘慧美 苏家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4期134-137,共4页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情绪评分、心功能等临床指标、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6分钟步行试验(6MWT)长于干预前、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6MWT长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干预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我效能、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干预中,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并且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精细化护理 生活质量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丁玲华 吴军 +3 位作者 王天义 谢明媚 吴腾南 严雄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溶栓组(n=32,采用置管...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溶栓组(n=32,采用置管溶栓治疗)和手术组(n=38,采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内瘘开通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狭窄段内径与血流量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4、48、72 h,手术组患者内瘘开通率均高于溶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再次造瘘率为15.79%(6/38),低于溶栓组患者的65.63%(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狭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手术组患者狭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高于溶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5/38),与溶栓组患者的28.13%(9/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合并血管狭窄可提高内瘘再通率,降低再次造瘘率,有效扩张狭窄血管内径,提高狭窄血管血流量,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血管狭窄 置管溶栓 球囊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激素变化评估STER与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价值
6
作者 张新竹 凌安生 +1 位作者 伍平 李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121-1124,1129,共5页
目的基于胃肠激素变化,探究评估STER与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SM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TER组(n=34,STER切除肿瘤)和ESD组(n=36,ESD剥离... 目的基于胃肠激素变化,探究评估STER与ESD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SMT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TER组(n=34,STER切除肿瘤)和ESD组(n=36,ESD剥离肿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创面恢复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胃肠激素水平、并发症。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R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ESD组,而住院费高于E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R组创面长径、创面愈合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少于E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R组胃泌素-17水平低于ESD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高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与STER治疗SMT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ESD相比,STER更有助于改善围术期指标与术后胃激素水平,缩短康复进程,且术后并发症少,但住院费用相对较高,建议医生与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经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术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因素
7
作者 姚远 余飞 彭杰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随访3年,将患者分为MACE组21例,非MACE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造影特征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年龄、支架数目显著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三支病变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非MACE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为男性、高龄、患有糖尿病、LVEF<50%、肾功能不全、高支架数、HDAC3水平偏高是CHD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PCI后MACE的发生率仍较高,男性患者、年龄较大、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LVEF<50%、支架数目多、HDAC3高水平是CHD患者PCI后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纯透析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清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张宏 王天义 吴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54-059,共6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疾病干预过程中,探究超纯透析的应用成效非常关键,重点判断老年病患接受治疗情况下各炎症水平、肾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方法 入选本次研究的样本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人群。在获取的82份样本中,利用合理的组别划分策略...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疾病干预过程中,探究超纯透析的应用成效非常关键,重点判断老年病患接受治疗情况下各炎症水平、肾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方法 入选本次研究的样本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人群。在获取的82份样本中,利用合理的组别划分策略,规划到实施普通血液透析的对照组、开展超纯血液透析的观察组之中。对照不同组别的所得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测定炎症因子(TNF-α、IL-6、IL-1、hs-CRP)。同时,研究各组的肾功能相关结果。判断不同小组的钙磷代谢结果。基于相关的评定量表,分析每个组别的生活质量结果。结果 (1)基于对各组相关数据的处理,通过分析干预之前的几项结果,在两组之间的对照、分析之中,未发现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2)每组相关治疗对策有效执行得分状态下,促使TNF-α、IL-6等炎症水平得到明显的下调,而在Ca维度,不同小组的升高趋势明显,且每组均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数据,结果 表达中,尤以过程中的结果更为突出(P<0.05)。结论 通过应用超纯透析的手段,证明在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有着优异的价值。这体现在病人经由干预之后,机体内的炎症物质、中大分子毒素等得到有效的清除。此外,该种干预对策在促进机体钙磷代谢改善方面作用突出,能够显著提升其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纯透析 炎症因子 钙磷代谢水平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驱动因素调查及干预策略
9
作者 何文峰 许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驱动因素及相应的干预策略,为后续诊治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33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28d生存情况进行分组,113例...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驱动因素及相应的干预策略,为后续诊治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33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28d生存情况进行分组,113例生存患者作为生存组,20例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急性肾损伤患者是否发生预后不良情况(死亡)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存在冠心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存在脓毒血症的患者占比均高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血清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高血压、急性肾损伤不同分期、高尿酸血症患者占比及外周血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存在冠心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存在脓毒血症、Cr水平高、BUN水平高均为影响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59、1.784、1.824、1.737、1.893、1.925,均P<0.05)。结论年龄≥60岁、存在冠心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存在脓毒血症、Cr水平高、BUN水平高均为影响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后续工作中可根据上述结果给予相关干预措施,降低急性肾损伤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预后 驱动因素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络汤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介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良兵 操礼琼 +1 位作者 余尧红 何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络汤联合曲克芦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介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血栓通络汤联合曲克芦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介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栓通络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HISS和mR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Vp、Vm,SF-36量表评分和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5.00%(30/4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p、V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络汤,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脑动脉供血和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络汤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 急性脑梗死 炎性反应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6
11
作者 余嘉文 郝吉庆 +1 位作者 胡智刚 钱立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接受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79例(R0切除,D2淋巴结清扫),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采用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序贯4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 目的比较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接受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79例(R0切除,D2淋巴结清扫),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采用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序贯4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39例,术后仅予以6周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局部复发率降低[64.1%(25/39)vs 40.0%(16/40),P=0.032],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总生存率比较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淋巴结阳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45.2%(14/31)和18.5%(5/27)(P=0.049),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26个月和19个月(P=0.024)。试验组血液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序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淋巴结阳性患者有改善生存的趋势。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毒性及胃肠道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军 王天义 吴小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该院临床确诊的446例CK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该院1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cy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并分析血清高Hcy水平对患...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该院临床确诊的446例CKD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该院1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cy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并分析血清高Hcy水平对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影响,以及血清高Hcy检测在慢性肾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血清高Hcy水平与CKD明显相关,CKD患者的血清高Hcy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随着CKD分期的进展,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高Hcy是CKD发病的危险因素[Waldχ2=9.773,RR=2.245(95%CI:1.275,4.938),P=0.007]。患者血清Hcy水平对左心室结构功能有很大影响,高Hcy、正常Hcy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1.52μmol/L为截断点,血清Hcy检测对预测CKD具有一定的价值[AUC=0.874(95%CI:0.673,0.954)]。结论血清Hcy水平与CKD有明显的相关性,是CKD发病的危险因素,高Hcy对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功能有较大影响,血清Hcy检测联合具体肾脏病特定指标检查对预测各类肾脏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慢性肾脏病 酶联免疫吸附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情绪对冠心病PCI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海珍 江庆 +1 位作者 伍万仕 刘国栋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接受PCI手术的90例患者进行评定,按照评分结果分为单纯抑郁组(28例,占31.11%)、单纯焦虑组(22例...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接受PCI手术的90例患者进行评定,按照评分结果分为单纯抑郁组(28例,占31.11%)、单纯焦虑组(22例,24.44%)、焦虑合并抑郁组(25例,27.78%)和正常组(15例)。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单纯抑郁组、单纯焦虑组、焦虑合并抑郁组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42.86%比40.91%比64.00%比6.67%,P<0.05或<0.01)。焦虑合并抑郁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焦虑组和单纯抑郁组(P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焦虑、抑郁、焦虑合并抑郁是MACE的危险因素(OR=1.49、2.16、3.28,P<0.05或<0.01)。结论:大多数PCI术后患者存在负性情绪,负性情绪是发生不良临床事件的危险因素,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严卫国 余梅玫 +4 位作者 伍万仕 娄大庆 胡兴兵 刘斌 江庆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352-353,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结果治疗组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P<0.01);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并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低分子肝素 阿斯匹林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世保 凌安生 +2 位作者 朱芳来 伍平 李峰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3例接受ESD治疗的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治疗组,另23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患者作...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3例接受ESD治疗的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治疗组,另23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平均手术时间、病灶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病灶平均直径、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早期癌 食管癌前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溴索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乾兵 陈俊 童亚玲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组,并选择30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观察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和...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组,并选择30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观察其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氨溴索治疗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IgG、IgA、补体C4、PaO2、SaO2、肺的氧合能力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0~14d后,氨溴索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而IgM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溴索可以抑制AECOPD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以及调节其免疫功能,提高肺的氧合能力,有利于AECOPD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动脉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基因-634C/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辉 江庆 +1 位作者 黄彩凤 蔡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372-5373,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63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0名冠心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IL-6基因-634位点基因型,并结合疾病临床...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63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0名冠心病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IL-6基因-634位点基因型,并结合疾病临床谱、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了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IL-6基因-634位点多态性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634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634C/G多态性在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间携带IL-6-634位点G等位基因的血清TC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IL-6基因启动子-634C/G多态性与冠心病具有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IL-6基因-634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水平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6 基因多态性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江庆 叶飞 陈绍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94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CAS)组(72例)和冠状动脉正常((3AN)组(22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将CAS组分为1支病变组(32例),2支...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 94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CAS)组(72例)和冠状动脉正常((3AN)组(22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将CAS组分为1支病变组(32例),2支病变组(27例),3支病变组(13例),其中非重度狭窄者(38例),重度狭窄者(34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 CAS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CAN组(P<0.002)。0、1、2、3支血管病变者血浆Hcy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分别为(8.25±3.57)μmol/L、(11.19±4.87)μmol/L、(12.00±5.77)μmol/L、(15.20±5.29)μmol/L(P<0.01),多重比较3、2、1支与0支及3支与1支病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1支与2支及2支与3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狭窄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重度狭窄者,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Hcy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浆Hcy水平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HCY 冠状动脉狭窄 CAS 冠状动脉正常 CAN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乾兵 陈俊 童亚玲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抗... 目的:观察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治疗组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治疗后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低于传统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衰竭指数(RFI=PaO2/F iO2)均高于传统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症肺炎 抗生素 降阶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其与BODE指数和急性加重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乾兵 陈俊 +2 位作者 徐裕丰 王智胜 童亚玲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判定其与BODE指数及急性加重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69例COPD患者(吸烟者44例,非吸烟者25例)和5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判定其与BODE指数及急性加重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69例COPD患者(吸烟者44例,非吸烟者25例)和5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OPD患者的BODE指数及1年随访期内COPD患者急性加重住院治疗次数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关系。结果:COPD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例均低于健康志愿组(P<0.01),而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COPD吸烟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例明显低于COPD非吸烟者(P<0.01),CD3^+、CD8^+T淋巴细胞与COPD非吸烟者相比无差异性(P>0.05)。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例与BODE指数显著负相关(r=-0.440、P=0.000;r=-0.456、P=0.000),而CD3^+、CD8^+T淋巴细胞与BODE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200、P=0.099;r=-0.207、P=0.088);CD3^+、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次数呈明显负相关(r=-0.264、P=0.028;r=-0.296、P=0.013;r=-0.245、P=0.042),而CD8^+T淋巴细胞与COPD急性加重次数无明显相关性(r=-0.005、P=0.967)。结论: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水平可能与COPD的严重程度和COPD急性加重密切相关,且吸烟影响COPD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淋巴细胞亚群 BODE指数 急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