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乳腺癌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定凤 王红红 +1 位作者 刘真羽 刘娟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99-500,共2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观察组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对照组在围术期仅实...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观察组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对照组在围术期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直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感染、出血、积液、皮瓣坏死、上肢水肿、手臂水肿)及住院时间、出院前对患侧上肢功能指数进行测评,并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侧上肢中重度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康复速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乳腺癌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对脑出血患者NSE及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33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钙结合蛋白(S-10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神经外科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50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与3D-Slicer软件辅助下...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钙结合蛋白(S-10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神经外科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50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与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的50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的颅内血肿清除率、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SE、S-100水平及颅内压。结果观察组的颅内血肿清除率、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NSE、S-100水平及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颅内血肿清除效果,改善神经功能,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血肿清除术 3D-Slicer软件 神经内镜手术 NSE S-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34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东 李传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术前经头颅CT诊断为脑挫裂伤26例,硬膜外血肿6例,脑内血肿2例,均经开颅血肿...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脑梗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术前经头颅CT诊断为脑挫裂伤26例,硬膜外血肿6例,脑内血肿2例,均经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等手术治疗后3~17h出现脑梗表现(术后麻醉影响消失后患者未苏醒7例,术后意识障碍较术前加重13例,苏醒后意识障碍再次加重7例,新出现瘫痪2例,失语3例,呼吸功能紊乱2例),CT及MRI提示:单发梗死20例,多发梗死14例,经及时停用止血药物、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同对抗血管痉挛、补液及行高压氧舱等治疗后,预后良好11例,中残6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8例。结论:伤后严密观察、动态监测CT或MRI,早期预防和诊断,积极正确的治疗,有助于改善并发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外科学 颅脑损伤/并发症 脑梗塞/诊断 脑梗塞/治疗 手术后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湘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所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后畸形硬膜下血肿患者共89例。根据手术方法,回顾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双... 目的分析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所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后畸形硬膜下血肿患者共89例。根据手术方法,回顾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双侧去骨瓣开颅手术,对照组脑疝侧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开颅,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1、3、7 d颅内压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3、7 d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中度残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急性脑膨出、癫痫、颅内感染、迟发性出血、脑脊液漏、切口疝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所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可快速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 对冲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5
作者 段鹏 赵黎明 杨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7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大骨瓣开颅手术,试验组予以双侧...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大骨瓣开颅手术,试验组予以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s、Vm水平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CjvO2水平高于对照组,Da-jvO2及Ca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可降低颅内压、提升脑灌注压,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 血流动力学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对其颅内压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东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461-462,共2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对其颅内压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3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之后...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对其颅内压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3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之后接受手术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颅内压以及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天、3天、一周时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状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多项脑血流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多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对其颅内压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显著,具备操作简便、减压见效速度快且彻底等优势,是重症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颅内压 生化指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春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5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采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大量脑出血病例43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21例,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内科常规保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疗效观察指标.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采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大量脑出血病例43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21例,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内科常规保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疗效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大量脑出血可使患者治愈率较高,恶化或死亡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穿刺术 大量脑出血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30例观察
8
作者 刘东 刘湘 +1 位作者 李俊彦 杨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155-1156,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其预后。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占53.3%;近全切除14例,占46.7%;无手术死亡。其中22例(占73.3%)症状消失,并发无菌...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手术效果。方法:对30例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其预后。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占53.3%;近全切除14例,占46.7%;无手术死亡。其中22例(占73.3%)症状消失,并发无菌性脑膜炎5例(占16.7%)。结论:术前详细分析MR I影像资料,术中使用显微镜可增加手术的全切率,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囊肿/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小脑脑桥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急性期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春 贺路 段鹏 《血栓与止血学》 2020年第5期796-79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急性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60例脑外伤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进展性出血将患者分为进展性出血组(n=21)和非进展性出血组(n=39)。根据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4,GOS评分>3分)和预后不良组... 目的探讨脑外伤急性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60例脑外伤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进展性出血将患者分为进展性出血组(n=21)和非进展性出血组(n=39)。根据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44,GOS评分>3分)和预后不良组(n=16,GOS评分≤3分)。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分析其与患者进展性出血及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性出血组患者严重程度、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展性出血组患者Fbg水平低于非进展性出血组,而D二聚体(D-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OR=2.219)、D-D(OR=4.330)为影响颅脑外伤患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PT、D-D水平、进展性出血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而Fbg及PLT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OR=4.435)、D-D(OR=6.844)、进展性出血(OR=11.750)为影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外伤患者凝血指标D-D、Fbg对进展性出血及患者预后不良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凝血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脑动脉瘤术后患者生存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先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1期1350-135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动脉瘤术后患者生存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0年12)q脑动脉瘤术后患者3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对照组(B组):152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干预。观察组(A组):152例患者...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动脉瘤术后患者生存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10年12)q脑动脉瘤术后患者3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52例。对照组(B组):152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干预。观察组(A组):15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的生存能力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A组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的ADL〉60分比例高于B组,而sF-36量表各指标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动脉瘤术后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存质量,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动脉瘤手术 生存能力 生存质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湘 姜海涛 +2 位作者 杨春 刘东 陈先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微创组予以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微创组予以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传统开颅清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7 d 脑组织周围水肿体积低于对照组,术后1 d 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手术后7 d、15 d、30 d 的 NIHSS 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手术后7 d、15 d、30 d 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6个月的活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术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0,4.4057,4.6154,P <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可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置管吸引手术 脑出血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术治疗巨大镰窦旁脑膜瘤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党连锋 杨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982-985,1020,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术应用于巨大镰窦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巨大镰窦旁脑膜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术治疗... 目的:探究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术应用于巨大镰窦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巨大镰窦旁脑膜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入路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及相关炎症因子变化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远期MRS评分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手术后两组WBC、CRP、ESR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肢体麻木、视线模糊、偏瘫、呼吸障碍、高热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RS评分与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术前栓塞联合经对侧纵裂入路手术应用于巨大镰窦旁脑膜瘤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提高瘤全切除率、降低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进而提升患者术后远期脑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镰窦旁脑膜瘤 术前栓塞 经对侧纵裂入路手术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MRS评分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邓灵娜 刘真羽 陈彦斌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808-1809,共2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量、住院时间及...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引流量及手术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大(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 脑出血 围术期 生活质量 不良情绪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先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7期889-889,917,共2页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疗效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疗效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颅血肿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真羽 刘亚红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655-1656,共2页
目的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造口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入组1个月后,两组患者伤... 目的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造口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入组1个月后,两组患者伤口、造口自我护理能力优良率均较入组时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对伤口造口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对伤口、造口相关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和护理能力,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促进康复,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 伤口患者 造口患者 护理效果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制订的护理方案对颅脑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真羽 王丹 张定凤 《山西医药杂志》 2023年第6期464-468,共5页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风险预警模型并制定有效干预方案,以期能够有助于颅脑外科手术患者IAPI临床预防效果的提升及发生率的降低。方法将130例颅脑外科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65例...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风险预警模型并制定有效干预方案,以期能够有助于颅脑外科手术患者IAPI临床预防效果的提升及发生率的降低。方法将130例颅脑外科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压力性损伤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IAPI风险预警干预模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IAPI预防指标评价、发生率和生存质量及干预小组干预前后的专业能力。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的IAPI防护措施达标率、手术体位摆放合格率和生存质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API防护措施达标率、手术体位摆放合格率和生存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API发生率(6.2%)显著低于对照组(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小组成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制定的IAPI风险预警干预模式护理有助于颅脑外科患者IAPI发生的降低和防护措施达标率、手术体位摆放合格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中并发症 回归分析 压力性损伤 护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H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志银 李泽 +2 位作者 李华 张良君 杨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753-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未成熟同源蛋白增强子(ERH)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手术切除的121例胶质瘤组织和2012年5月~2017年5月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40例正常脑组织中ER... 目的探讨未成熟同源蛋白增强子(ERH)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手术切除的121例胶质瘤组织和2012年5月~2017年5月颅脑损伤内减压术中切除的40例正常脑组织中ERH的表达水平。根据染色结果将胶质瘤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胶质瘤病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因素。结果正常脑组织ERH高表达率(15.00%,6/40)明显低于胶质瘤组织(61.16%,74/121;P<0.05)。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WHO分级Ⅲ~Ⅳ级和ERH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OS和PFS较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表达组OS和PFS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ERH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病人不良生存预后和肿瘤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未成熟同源蛋白增强子 预后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2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湘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SOX2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安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脑组织标本及13例因颅脑损伤行颅内减压术患者的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X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 目的分析SOX2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安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脑组织标本及13例因颅脑损伤行颅内减压术患者的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OX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OX2 mRNA表达情况,分析SOX2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Ⅰ级脑胶质瘤组织中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脑组织,Ⅱ级脑胶质瘤组织中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Ⅲ级脑胶质瘤组织中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Ⅱ级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Ⅳ级脑胶质瘤组织中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级、Ⅱ级、Ⅲ级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脑胶质瘤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SOX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病理分级脑胶质瘤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SOX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脑胶质瘤组织中SOX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脑组织,Ⅱ级脑胶质瘤组织中SOX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Ⅰ级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Ⅲ级脑胶质瘤组织中SOX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Ⅰ级、Ⅱ级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Ⅳ级脑胶质瘤组织中SOX2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Ⅰ级、Ⅱ级、Ⅲ级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P<0.05)。结论 SOX2在脑胶质瘤组织内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提示SOX2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SOX2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