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热卷烟烟草颗粒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研究
1
作者 张晓宇 周顺 +8 位作者 林泳鸿 张劲 吕莹 丁乃红 王洁 田慧娟 王孝峰 曹芸 陈芹芹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揭示加热卷烟烟草颗粒吸湿特性规律。【方法】以8种烤烟原料制备的加热卷烟烟草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DVS)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其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进行动态表征,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烟草颗粒... 【目的】揭示加热卷烟烟草颗粒吸湿特性规律。【方法】以8种烤烟原料制备的加热卷烟烟草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DVS)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其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进行动态表征,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烟草颗粒吸湿特性的差异。【结果】(1)烟草颗粒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均呈典型的“J”型,DLP与GAB模型拟合效果较优,平均R2分别为0.9996和0.9961,单分子层含水率范围为13.00~14.53 g/100 g;(2)在吸湿过程(0~14 d)中,烟草颗粒的水分含量显著增加,其与结合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1,P<0.01),吸湿初期(1 d)及后期(14 d)结合水峰面积增加值分别达到417~655、2384~3221;(3)烤烟产地和部位对烟草颗粒的吸湿特性有一定影响,相同产地的中部烟显著高于上部烟、下部烟的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河南三门峡上部烟显著高于贵州遵义、云南昆明上部烟的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云南昆明下部烟显著高于贵州铜仁下部烟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颗粒 动态水分吸附 低场核磁共振 结合水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烟草纤维素的燃烧热解特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滢 周顺 +8 位作者 王孝峰 杨俊 张晓宇 田振峰 葛少林 杨莫愁 徐迎波 何庆 张亚平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4,共7页
为研究不同结构烟草纤维素的燃烧热解特性,分别从烤烟、白肋烟、香料烟和烟梗中提取了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烟草纤维素,并对其结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热重(TG)分析法和微燃烧量热(MCC)法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烟草纤维素的热解过程和燃烧特... 为研究不同结构烟草纤维素的燃烧热解特性,分别从烤烟、白肋烟、香料烟和烟梗中提取了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烟草纤维素,并对其结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热重(TG)分析法和微燃烧量热(MCC)法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烟草纤维素的热解过程和燃烧特征;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法和管式炉离线热解装置分别探讨其热解产物组成及羰基化合物的释放规律。结果发现:(1)不同类型烟草纤维素的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香料烟纤维素具有较高的结晶度、次晶纤维量,以及较大的可及基原纤表面和基原纤尺寸。(2)香料烟纤维素的燃烧性较差,其在低温阶段(<350℃)的热稳定性最差,但在高温阶段却具有最高的残炭量。(3)烟梗纤维素热解产生了更多的小分子化合物,香料烟纤维素羰基化合物的释放规律与其他3种烟草纤维素略有不同。烟草纤维素结构上的差异,使其相应表现出了不同的燃烧热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纤维素 烤烟 白肋烟 香料烟 烟梗 结构 燃烧 热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盐对烟草燃烧热解特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顺 王孝峰 +10 位作者 宁敏 徐迎波 何庆 张亚平 杨滢 田忠 鲍穗 朱栋梁 佘世科 汪华 陈刚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41,共9页
为深入揭示钾盐在烟草燃烧热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利用同步热分析仪(STA)、全自动物理吸附分析仪(APA)、微燃烧量热4Z(MCC)和实时升温红外光谱仪(RTR—IR)表征分析了柠檬酸钾和硝酸钾对烤烟烟叶燃烧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深入揭示钾盐在烟草燃烧热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利用同步热分析仪(STA)、全自动物理吸附分析仪(APA)、微燃烧量热4Z(MCC)和实时升温红外光谱仪(RTR—IR)表征分析了柠檬酸钾和硝酸钾对烤烟烟叶燃烧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柠檬酸钾和硝酸钾对烟草燃烧热解起双重作用,即催化加速低温(230℃~360℃)下生物大分子的降解,阻碍延缓高温(370℃~550℃)下焦炭的降解。②钾盐通过降低焦炭的总孔体积和比表面积来提高焦炭致密性。③钾离子催化加速烟草中含氧有机官能团(O-H、C-0和C=0)的降解,保护延缓无氧有机官能团(C=C、C—H、芳基等)的降解。④硝酸钾中硝酸根离子会氧化加速烟草中C—H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燃烧 热解 钾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升温红外光谱研究烟草热解化学结构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顺 王孝峰 +9 位作者 宁敏 徐迎波 李振华 何庆 张亚平 佘世科 朱栋梁 谢映松 陈刚 王成名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59,共9页
为揭示烟草热解化学结构变化特性,利用实时升温红外光谱仪(RTR-IR)在线检测分析了烤烟、白肋烟、香料烟以及"三丝"的化学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烟草样品中相同官能团强度随温度变化略有差异,同一种烟草样品不... 为揭示烟草热解化学结构变化特性,利用实时升温红外光谱仪(RTR-IR)在线检测分析了烤烟、白肋烟、香料烟以及"三丝"的化学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烟草样品中相同官能团强度随温度变化略有差异,同一种烟草样品不同官能团强度随温度变化差异显著。(2)在烟草第一主要失重区(150℃-400℃),O—H、N—H、C—O以及C—N降解完毕,CO仅有少量残留,同时生成大量芳香成分,其与C—H一同成为焦炭中主要官能团;在第二失重区(400℃-570℃),主要发生C—H和芳香成分的氧化降解,并释放大量热量;在600℃以上,主要发生各种无机盐的吸热生成和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热解 化学结构 实时升温红外光谱(RTR-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R-SPI-MS法的烟碱盐热解机制及产物释放规律研究
5
作者 管明婧 周顺 +6 位作者 田慧娟 张劲 王孝峰 曹芸 张晓宇 李延岩 丁乃红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9,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烟碱盐的热解机制及产物释放规律。【方法】以《电子烟》国标中允许添加的6种酸与烟碱合成的烟碱盐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TG)和固定床反应器结合单光子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FBR-SPI-MS)方法,考察6种单组分烟碱盐和9... 【目的】研究不同烟碱盐的热解机制及产物释放规律。【方法】以《电子烟》国标中允许添加的6种酸与烟碱合成的烟碱盐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TG)和固定床反应器结合单光子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FBR-SPI-MS)方法,考察6种单组分烟碱盐和9种乙酰丙酸、苹果酸不同混合比例合成的烟碱盐的热失重行为及其热解产物释放机制。【结果】①烟碱盐较游离烟碱对应的热失重温度及范围均有提升,苯甲酸盐的最大失重温度最高,柠檬酸盐失重温度范围最广;②SPI-MS分析表明,烟碱盐热裂解能够产生烟碱、苯甲酸、乙酰丙酸等分子离子碎片;③不同酸与烟碱成盐后对烟碱释放影响不同,混合烟碱盐的烟碱释放温度区间随着酸碱摩尔比的增大向高温区移动。【结论】为烟碱盐的热行为和热解产物释放机制提供结论,为电子烟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盐 《电子烟》国标 热重分析 固定床反应器结合单光子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热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颗粒热解与释烟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芸 张劲 +9 位作者 王鹏 周顺 王孝峰 张亚平 张晓宇 王成虎 李延岩 管明婧 陈刚 黄兰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6,共9页
【目的】为探索加热状态下烟草颗粒热解和烟气释放规律。【方法】采用导热系数测试仪、热分析仪(TGA)和锥形量热仪(CONE)表征分析了甘油添加量、水分含量以及粒径对烟草颗粒导热特性、热解过程和烟气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1)样品导... 【目的】为探索加热状态下烟草颗粒热解和烟气释放规律。【方法】采用导热系数测试仪、热分析仪(TGA)和锥形量热仪(CONE)表征分析了甘油添加量、水分含量以及粒径对烟草颗粒导热特性、热解过程和烟气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1)样品导热系数随水分和甘油含量的增加以及粒径减小整体上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不同水分与甘油含量样品比热容变化趋势与导热系数基本一致,随粒径减小其比热容持续降低;(2)甘油大幅增加烟草颗粒在低温区(140℃~300℃)失重比例,并使其成为最主要失重阶段;水分含量对烟草颗粒失重速率影响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弱,主要对低温区下游离态水、甘油等小分子物质释出影响较大;减小粒径,样品主要失重过程向低温区稍有平移;(3)增加甘油含量(30%以内)、降低水分含量以及减小粒径均有利于缩短烟草颗粒起始释烟时间,提高释烟速率,且释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颗粒 热解特性 释烟特性 甘油 水分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燃烧灰分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孝峰 张劲 +13 位作者 郑丰 管明婧 王成虎 周顺 鲍穗 张亚平 曹芸 邢伟义 郭东锋 王健 金宇 谢映松 张晓宇 李延岩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26,共13页
为揭示卷烟燃烧灰分形成机制,采用色差仪、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表征卷烟燃烧灰分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燃烧热解模拟条件下烟丝和卷烟纸残留物的外观、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卷烟燃烧灰分不同区... 为揭示卷烟燃烧灰分形成机制,采用色差仪、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表征卷烟燃烧灰分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燃烧热解模拟条件下烟丝和卷烟纸残留物的外观、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卷烟燃烧灰分不同区域外观特征呈多样性。(2)卷烟燃烧过程中,卷烟纸先发生纤维素降解碳化,颜色由白变黑,随后焦炭燃烧,颜色由深变浅,CaCO_(3)颗粒之间粘聚增大,形成了以Ca、O、K和Na为主的灰分。(3)燃烧锥内烟丝表面被烧蚀鼓泡,大量脱氧,形成了表面粗糙、含大量褶皱条纹的黑色焦炭,随后焦炭燃烧,多种无机元素富集,颜色由深变浅,烟丝表面形成的高强度泡被烧蚀形成大量孔洞,最后发生无机成分热反应,质量损失较少,颜色更浅,最终形成了含有钙钾镁的氧化物、磷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硅酸盐和微量有色金属元素的烟丝灰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燃烧灰分 包灰 微观形貌 元素分布 化学组成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燃烧参数、灰分外观和烟气成分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孝峰 张劲 +8 位作者 曹芸 郭东锋 张亚平 管明婧 周顺 张晓宇 金宇 李延岩 王健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2,共6页
【目的】揭示卷烟燃烧三个维度之间相互关系。【方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卷烟燃烧参数(燃烧温度、耗氧量和燃烧速率)、灰分外观指标(灰色值、裂口率、缩灰率、炭线宽度、炭线整齐度和持灰力)和烟气成分(烟气常规成分和七种有害成分... 【目的】揭示卷烟燃烧三个维度之间相互关系。【方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卷烟燃烧参数(燃烧温度、耗氧量和燃烧速率)、灰分外观指标(灰色值、裂口率、缩灰率、炭线宽度、炭线整齐度和持灰力)和烟气成分(烟气常规成分和七种有害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烟丝静燃速率、卷烟吸燃速率和耗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均与燃烧温度和卷烟纸阴燃速率无显著相关性;卷烟静燃速率仅与耗氧量显著正相关,燃烧温度仅与卷烟纸阴燃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2)燃烧速率参数不仅与多种烟气成分显著负相关,亦与灰分外观质量显著正相关,与燃烧温度和耗氧量相比,是调节卷烟烟气和灰分外观质量更为有效的燃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燃烧参数 灰分外观 烟气成分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热解产物的制备及在电子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晓宇 田振峰 +6 位作者 何庆 周顺 徐迎波 王孝峰 胡永华 朱青林 徐志强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2-58,共7页
为制备具有特征风格的电子烟烟液,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板栗的热解行为,并用管式热解炉对板栗样品进行了热解反应;采用GC/MS法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下的热解产物,以热解产物总量与氧杂环类化合物总量为目标,优化了热解条件,并将热解产物进... 为制备具有特征风格的电子烟烟液,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板栗的热解行为,并用管式热解炉对板栗样品进行了热解反应;采用GC/MS法分析了不同热解条件下的热解产物,以热解产物总量与氧杂环类化合物总量为目标,优化了热解条件,并将热解产物进行了电子烟加香效果评价。结果表明:(1)板栗的热失重区间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Ⅱ个热失重阶段(约130℃~380℃)质量损失达64.69%。(2)从板栗的热解产物中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其中包括糠醛、糠醇、5-羟甲基糠醛等12种氧杂环类化合物。(3)确定的热解条件为热解温度240℃、热解时间10 min,样品含水率10.30%;在此条件下热解产物中氧杂环类化合物的产率最高。(4)热解产物应用于电子烟烟液可赋予气溶胶焦甜香、烘烤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果 热解产物 电子烟 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慢速升温热分析技术的烤烟烟叶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栋梁 张琳 +1 位作者 郭耸 齐秀生 《分析仪器》 CAS 2018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利用C80微量量热仪在低速升温状态下测试分析了烤烟烟叶热解动力学特性,对比研究了烟叶等级、烟叶产地等因素对烤烟低速升温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低速升温热解的结果表明:(1)烤烟烟叶热解特性具有组分逐步热解表现出的3峰热解特点;(2)... 利用C80微量量热仪在低速升温状态下测试分析了烤烟烟叶热解动力学特性,对比研究了烟叶等级、烟叶产地等因素对烤烟低速升温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低速升温热解的结果表明:(1)烤烟烟叶热解特性具有组分逐步热解表现出的3峰热解特点;(2)湖南郴州产B2F级与C3F级烟叶热解起始温度、活化能和首峰位置相近,可溶性糖类含量相近,但C3F级烟叶中不可溶性多糖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3)云南昆明产C3F级烟叶比B1F级烟叶热解起始温度更低、活化能更小,烟叶内可溶性糖类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4)同为C3F等级,云南昆明产烟叶比湖南郴州产烟叶热解起始温度低、活化能小,烟叶内可溶性糖类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燃烧 烤烟烟叶 产地等级 热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SiC对PLA材料改性研究及其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芸 王鹏 +12 位作者 王成虎 张劲 邢伟义 周慕天 周顺 王孝峰 张亚平 张晓宇 李延岩 管明婧 陈刚 宫向群 胡源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目的】加热卷烟烟支结构较短,入口烟气温度相对传统卷烟较高,需添加降温材料以降低烟气温度。通过对聚乳酸(PLA)材料进行改性处理,以开发出适用于加热卷烟用的降温材料。【方法】采用熔融挤出方法制备聚乙二醇(PEG)/碳化硅(SiC)改性PL... 【目的】加热卷烟烟支结构较短,入口烟气温度相对传统卷烟较高,需添加降温材料以降低烟气温度。通过对聚乳酸(PLA)材料进行改性处理,以开发出适用于加热卷烟用的降温材料。【方法】采用熔融挤出方法制备聚乙二醇(PEG)/碳化硅(SiC)改性PLA复合材料,利用拉伸机、热重(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与加热卷烟吸烟机考察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特性以及对烟气降温效果、关键成分释放的影响。【结果】(1)较纯相PLA而言,添加PEG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明显下降,熔融指数与断裂延伸率增大,韧性增强;进一步添加SiC后,复合材料断裂延伸率与熔融指数减小。(2)添加PEG后,复合材料起始热分解温度降低,20%添加量下DSC曲线在53.32℃处出现主吸热峰,热焓变化值为48.63 J/g;加入SiC后,该峰热焓变化值减小,主吸热峰转至PLA熔融吸热峰处。(3)逐口烟气温度随PEG含量增加呈明显降低趋势,加入SiC后,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增大,对烟气降温效果进一步提高;添加改性复合材料后,主流烟气中总粒相物、烟碱、水分、甘油含量降低,CO释放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改性样品间各成分释放差异较小。【结论】利用PEG、SiC对PLA进行改性处理,可有效提升对烟气的降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降温材料 烟气温度 PLA PEG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中烟气烟碱的在线采样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晓萌 王健 +6 位作者 雷振 徐迎波 胡永华 朱青林 汪华 田振峰 陈开波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6,共4页
卷烟烟气在人体口腔中的变化对吸烟与健康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设计建造了一套可实时检测口腔中烟气烟碱浓度的采样分析系统。在该系统中,吸烟机将烟气推送到口腔中,然后利用负压毛细管采样进入四极杆质谱仪实时分析检测烟碱的两种特征峰离... 卷烟烟气在人体口腔中的变化对吸烟与健康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设计建造了一套可实时检测口腔中烟气烟碱浓度的采样分析系统。在该系统中,吸烟机将烟气推送到口腔中,然后利用负压毛细管采样进入四极杆质谱仪实时分析检测烟碱的两种特征峰离子(m/z = 84 和 m/z = 162),可实时测量单口烟气中的烟碱成分在口腔中的浓度衰减变化情况。用该装置研究屏息状态下,人口腔中烟气烟碱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刚进入口腔时的最高烟碱浓度,2 s 时口腔烟气烟碱浓度降低了 5%左右,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烟碱的口腔浓度降低率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烟气 实时检测 烟碱 口腔 吸烟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POSS多功能纳米杂化材料制备与烟草抗湿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劲 程柏杰 +4 位作者 张晓宇 鲍晨 张梦圆 光善仪 徐洪耀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05-12112,共8页
基于“硫醇-烯”点击化学的绿色合成技术,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制备了一种新型POSS多功能纳米杂化新材料,该材料与新型烟草呈现较好结合性,易于表面成膜,经对烟草颗粒的改性处理,有效同时实现了新型烟草的抗潮解和保润性能。利用核磁共振和... 基于“硫醇-烯”点击化学的绿色合成技术,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制备了一种新型POSS多功能纳米杂化新材料,该材料与新型烟草呈现较好结合性,易于表面成膜,经对烟草颗粒的改性处理,有效同时实现了新型烟草的抗潮解和保润性能。利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化学结构表征,在不同湿度下对改性新型烟草的抗湿和保润性能进行了性能测试,基于材料溶解性、表面张力、接触角等详细探讨了材料对新型烟草的保润和抗潮机理,深入分析了材料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化合物能够在高湿度(RH=80%)改性烟草颗粒具有很好的康熙性能,在低湿度(RH=30%)的环境下改性烟草颗粒显现很好的保润性能。材料结构设计思路新颖,制备方法简单,该新型多功能材料的设计、性能与激励研究,为未来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材料 点击化学 纳米杂化 双亲性分子 烟草保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状态下烟草气溶胶释放特性的影响因素:温度、甘油和气氛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孝峰 周顺 +9 位作者 何庆 王成虎 张亚平 张晓宇 徐迎波 田振锋 汪华 田忠 谢映松 鲍穗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8-54,共7页
为揭示加热状态下烟草热解气溶胶释放特性的影响因素,基于稳态热解装置与烟密度计联用系统,研究了温度、甘油含量(质量分数)、烟草种类、一级进气对烟草气溶胶释放量和发烟起始时间的影响,并利用稳态热解装置与撞击采样器联用系统,分析... 为揭示加热状态下烟草热解气溶胶释放特性的影响因素,基于稳态热解装置与烟密度计联用系统,研究了温度、甘油含量(质量分数)、烟草种类、一级进气对烟草气溶胶释放量和发烟起始时间的影响,并利用稳态热解装置与撞击采样器联用系统,分析了甘油对烟草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甘油含量增加,烟草发烟起始时间线性降低,气溶胶释放量线性增加,且气溶胶粒径分布变宽。(2)不含甘油时,降低温度、增加一级进气流量均可使烟草气溶胶释放量增加;加入甘油后,增加一级进气流量可更加有效地提高烟草气溶胶释放量,但气溶胶释放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降低;过高的温度(500℃)会导致烟草发生燃烧,甘油对此有明显的加剧效应。(3)升高温度、增加甘油含量可以有效缩短气溶胶释放的响应时间,并且甘油使气溶胶释放时间具有更高的温度敏感性。(4)不同烟草原料因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导致其气溶胶释放量和发烟起始时间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低温加热 气溶胶 释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低温加热状态下气溶胶粒径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顺 王孝峰 +8 位作者 宁敏 徐迎波 李振华 何庆 张亚平 佘世科 朱栋梁 汪华 陈刚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81,共6页
为评价低温加热状态下烟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性,采用稳态热解装置和碰撞采样器联用系统建立了表征气溶胶粒径分布的测试方法,考察了温度、一级进气流量、二级进气流量和样品种类对烟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稳态热解装... 为评价低温加热状态下烟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性,采用稳态热解装置和碰撞采样器联用系统建立了表征气溶胶粒径分布的测试方法,考察了温度、一级进气流量、二级进气流量和样品种类对烟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稳态热解装置和碰撞采样器联用系统可用于分析评价低温加热状态下烟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性。②低温加热状态下,与升高温度相比,增加一级和二级进气流量均可更有效抑制气溶胶颗粒间凝并,促进气溶胶粒径分布整体向小尺寸方向移动,并降低气溶胶质量平均粒径,其中增加一级进气流量最为有效。③在相同低温加热环境下,各烟草样品按气溶胶质量平均粒径从大到小排序为:白肋烟>烤烟>膨胀烟丝≈再造烟叶>香料烟>膨胀梗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低温加热 气溶胶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离质谱法测定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口腔残留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健 胡永华 +3 位作者 张晓宇 徐迎波 王程辉 田振峰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43,共8页
为了在线研究卷烟烟气中有害化学成分在人体口腔中的残留,建立了一种基于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测量装置,获得了新鲜卷烟主流烟气气相物及其在人体口腔中停留不同时间后的光电离质谱图,并根据定性分析结果,对质荷比(m/z)30、44... 为了在线研究卷烟烟气中有害化学成分在人体口腔中的残留,建立了一种基于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的测量装置,获得了新鲜卷烟主流烟气气相物及其在人体口腔中停留不同时间后的光电离质谱图,并根据定性分析结果,对质荷比(m/z)30、44、54、58、68、78、94和106所对应的主要烟气有害化学成分(一氧化氮、乙醛、1,3-丁二烯、丙酮、异戊二烯、苯、苯酚和乙苯)在口腔中的残留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当卷烟烟气在口腔中停留2 s时,醛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口腔残留效率,其次为苯酚,而一氧化氮及1,3-丁二烯等不饱和烃类物质则具有相对低的口腔残留效率。(2)在26 s内,随着烟气在口腔中停留时间的延长,醛酮类化合物的口腔残留效率一直快速上升,其余化合物的残留效率则在最初的10~14 s内快速上升,随后变化不明显。真空紫外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实现了从吸烟机和人体口腔中直接取样分析,可作为研究卷烟烟气中有害化学成分口腔残留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离质谱 卷烟烟气 气相物 有害成分 口腔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烷/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加热卷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延岩 王成虎 +7 位作者 王鹏 李菁菁 管明婧 金宇 王孝峰 张晓宇 曹芸 周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174-178,共5页
[目的]降低加热卷烟抽吸时的烟气温度,改善消费者的抽吸体验。[方法]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骨架,以二十烷(EI)为相变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二十烷/还原氧化石墨烯(EI/rGO)复合相变材料,并将该复合相变材料颗粒应用于烟支降温段中,... [目的]降低加热卷烟抽吸时的烟气温度,改善消费者的抽吸体验。[方法]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骨架,以二十烷(EI)为相变材料,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二十烷/还原氧化石墨烯(EI/rGO)复合相变材料,并将该复合相变材料颗粒应用于烟支降温段中,探究其在抽吸过程中对烟气的降温效果。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气体吸脱附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性能和物化特性进行表征;使用烟气温度测试仪对烟支抽吸过程中主流烟气温度进行测试。[结果]随着复合相变材料中EI负载量的增加,其熔融转变温度和相变焓均有所升高。rGO与EI间属于物理结合,当EI负载量为95%时rGO对EI的吸附达到饱和。使用EI/rGO复合相变材料可以将烟气平均温度降低13℃左右,降温效果随着EI负载量的增加而变好,且该材料对烟气的截留量较小,抽吸后不发生渗漏。[结论]该复合相变材料可以实现对烟气温度的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还原氧化石墨烯 二十烷 复合相变材料 降温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热重分析法测定卷烟纸中碳酸钙的含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晓萌 王健 +4 位作者 田振峰 陈刚 朱栋梁 徐冰霞 张亚平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5期31-35,共5页
为准确测定卷烟纸中碳酸钙的含量,建立了一种基于热重分析原理的测定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卷烟纸样品用量、热分析升温速率、环境气体及其流速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样品用量为10 mg,热分析升温速率为20℃/min,环境气体为空气,其... 为准确测定卷烟纸中碳酸钙的含量,建立了一种基于热重分析原理的测定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卷烟纸样品用量、热分析升温速率、环境气体及其流速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样品用量为10 mg,热分析升温速率为20℃/min,环境气体为空气,其流速为20 mL/min。根据卷烟纸热分析TG/DTG曲线特征,结合碳酸钙在特定分解温度区间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卷烟纸中其含量。利用本方法可准确测得卷烟纸中碳酸钙的含量,得到的结果与行业标准方法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且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率高,适用于以碳酸钙为主要填料的卷烟纸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法 TG曲线 卷烟纸 碳酸钙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水溶性高分子对加热非燃烧型香烟过滤嘴棒的改性
19
作者 张劲 张健 +3 位作者 陈鹏鹏 毛昌杰 石康中 周顺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3,共6页
为了降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在抽吸过程中香烟对人体的危害,选用3种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采用浸渍与冷冻干燥技术对加热非燃烧型香烟过滤嘴棒进行了改性.在二醋酸纤维丝束过滤嘴棒上负载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和... 为了降低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在抽吸过程中香烟对人体的危害,选用3种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采用浸渍与冷冻干燥技术对加热非燃烧型香烟过滤嘴棒进行了改性.在二醋酸纤维丝束过滤嘴棒上负载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和聚乙二醇(PEG),通过对改性过滤嘴棒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以及对抽吸阻力、CO含量、烟碱含量、总粒相物含量和焦油截留率进行测定,定量评价了过滤嘴棒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经PEG-2改性后的过滤嘴棒,在未显著增加抽吸阻力的同时,烟气中焦油含量降低了18.3%,总粒相物含量降低了1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嘴棒 加热非燃烧型香烟 水溶性高分子 二醋酸纤维丝束 抽吸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香温敏凝胶珠的制备及控释特性研究
20
作者 王长权 王万能 +4 位作者 邹鹏 熊杰 江昆 陶婧 胡瑞庭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8-304,共7页
现有卷烟爆珠主要采用机械外力破坏释放香料,存在香味物质释放快速且短暂的缺陷。以SA(海藻酸钠)、NIPAM(N-异丙基丙烯酰胺)、APS(过硫酸铵)、MBA(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TEMED(四甲基乙二胺)为基质,采用冷冻聚合法制备温敏凝胶珠;利... 现有卷烟爆珠主要采用机械外力破坏释放香料,存在香味物质释放快速且短暂的缺陷。以SA(海藻酸钠)、NIPAM(N-异丙基丙烯酰胺)、APS(过硫酸铵)、MBA(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TEMED(四甲基乙二胺)为基质,采用冷冻聚合法制备温敏凝胶珠;利用FT-IR、SEM测定其物理性能;再将载荷水溶性香精的温敏凝胶珠装载于卷烟滤棒中,利用HPLC分析了卷烟抽吸过程温敏凝胶珠的香精在主流烟气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FT-IR和SEM证明了温敏凝胶珠制备成功;根据不同浓度SA对载香温敏凝胶珠性能的影响,选取0.8%SA组作为制备温敏凝胶珠的最适浓度;其平衡溶胀率高达628%、退溶胀速率较快,4 min即可达到退溶胀平衡;卷烟抽吸时第1-4口香精释放量占总释放量的28.65%,第5-7口、第8-10口释放量分别为40.20%、31.14%;整个抽吸过程香精释放较均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 凝胶珠 冷冻聚合 香精 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