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茶树昆虫区系及其区域性发生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张汉鹄
韩宝瑜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1-8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我国茶树有害昆虫多达808 种, 分别属于2 纲14 目109 科, 其中以食叶的蛾类和同翅目种类居多。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东洋区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在国内动物地理中, 以华南区等南方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南方种与北方种相互交错延伸, 在地理上自北向南呈现随纬度增加而种类相应减少的趋势。四大茶区茶树昆虫的种数是: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西南茶区> 江北茶区。各茶区茶树害虫的总体结构与优势种不尽相同, 既有共有的全国性重要害虫, 也有许多区域性的代表或特有的重要种类。
-
关键词
中国
茶树昆虫
区系
发生
-
Keywords
China Tea insects Fauna Occurrence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我国茶树蓑蛾区系与发生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汉鹄
韩宝瑜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1-17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我国茶树蓑蛾类害虫已达11属20种。除雄蛾外,其它虫态终生负囊,聚集发生,形成“危害中心,常致局部茶丛受害光秃。常见种大都一年发生1代,只茶蓑蛾与茶小蓑蛾一年2代。多以非老熟幼虫越冬,仅大蓑蛾以老熟幼虫、黑肩蓑蛾以卵越冬。非老熟幼虫早春复苏早而贪食,常造成冬芽殆尽,春茶局部绝收。气候雨湿和天敌可对蓑蛾产生明显的自然控制。文中还就其地理分布、形态鉴别进行了阐述。
-
关键词
茶树
蓑蛾
区系
发生
防治
-
Keywords
Tea bag worm Fauna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我国茶树尺蛾区系考查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张汉鹄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内容之一。 (基金项目编号 :38970 1 4 3)
-
文摘
我国危害茶树的尺蛾多达 4 0余种 ,分属 5亚科 2 9属。以霜尺蛾亚科居多 ,包括许多危害严重的种类 ,分布广泛。文中对常见 2 0种成虫和
-
关键词
茶树
尺蛾
区系
尺蛾科昆虫
种类
地理分布
-
Keywords
Tea geometrid
Fauna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我国茶树蜡蝉区系及其主要种类
被引量:17
- 4
-
-
作者
张汉鹄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0-242,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之一
基金项目编号:38970143
-
文摘
我国茶树蜡蝉类害虫多达20余种,多属于蛾蜡蝉科与广蜡蝉科,包括一些危害较重的种类。
-
关键词
茶树
蜡蝉
区系
-
Keywords
Tea plant, Fulgora, Fauna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茶树品种与水溶性农药残留量关系初探
被引量:5
- 5
-
-
作者
江昌俊
李卓民
徐玲
吴满霞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安徽省农垦总公司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78-79,共2页
-
基金
安徽省"九五"攻关项目
-
文摘
采用叶片徒手切片和氯锌碘分化染色,观测了10个茶树品种叶片角质层。角质层的厚薄与叶面积大小有关,叶面积大的品种一般角质层较薄。叶面光泽性强弱与角质层沉积蜡质多少有关,光泽性强的品种蜡沉积的多。不同品种叶片溶液残留量明显不同,这主要与该品种叶片着生角度,叶面隆起性和光泽性强弱等叶片形态有关。叶片上斜着生、叶面不隆起、光泽性强的品种,溶液残留量少。叶面光泽性强弱对溶液渗入叶内的量也有影响,光泽性强的品种渗入量少。同一叶片不同部位溶液残留量不同,叶尖部、损伤部位和低凹处等溶液残留量和渗入叶片内的量多于同一叶片的其他部位。
-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水溶性农药
残留量
-
Keywords
Tea cultivar,Water-soluble agricultural chemical,Remains,Wax,Leaf characters
-
分类号
S571.10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481.8
[农业科学—农药学]
-
-
题名茶业、茶文化与旅游业
被引量:3
- 6
-
-
作者
高旭晖
刘桂华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农业考古》
2003年第4期59-62,共4页
-
-
关键词
茶业
茶文化
旅游业
中国
滇西南山区
茶树
安徽皖南
泉水
武夷山
市场
-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592.3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茶赤叶斑病与叶片结构及空间位置的关系
被引量:6
- 7
-
-
作者
高旭晖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1-26,共6页
-
文摘
用室内接种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茶赤叶斑病(PhylostictatheicolaPetch)与茶树叶片结构及空间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容易侵染茶树新梢的嫩叶,在老叶(芽下四叶及其以下)表面则难以形成附着胞,即使侵入了,菌丝的分枝、生长也较缓慢;近平展着生的嫩叶及叶片伤口更易感染;茶树品种间因叶片角质层的厚度、栅栏组织层次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松紧,其发病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
关键词
茶赤叶斑病
茶树
叶片
解剖结构
叶位
-
Keywords
Tea Red Leaf Spot Tea leaf Leaf structure Leaf position Leaf spreading angle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论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被引量:29
- 8
-
-
作者
高旭晖
张子强
刘桂华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3年第2期36-38,共3页
-
文摘
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态,其系统内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等理论。茶文化已成为具有丰富内容和深刻思想内涵的动态的综合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很多行业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大学生理应把茶文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要以这一特殊的文化形态为武器,达到净化心灵,纯洁思想,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完美人生之目的。笔者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
-
关键词
茶文化
社会功能
大学生
素质培养
复合型人才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被引量:11
- 9
-
-
作者
丁以寿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农业考古》
1997年第2期290-294,共5页
-
文摘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
关键词
日本茶道
临济宗
清拙正澄
禅宗
日本禅
日本曹洞宗
荣西
茶文化
径山茶
吃茶养生记
-
分类号
G115
[文化科学]
-
-
题名茶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
被引量:5
- 10
-
-
作者
刘桂华
高旭晖
金哲
-
机构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10年第3期46-48,共3页
-
文摘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精髓就是"和"。"和谐"不仅是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追求的目标,更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的精神旗帜。在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的形势下,和谐校园便是当代大学生茁壮成长的理想环境。"和谐"二字已深入人心,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建设和谐校园环境作为自己追求的阶段性目标。本文着重讨论了茶文化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对和谐理念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围绕茶文化对社会和校园的和谐作用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
关键词
茶文化
助人为乐
艰苦朴素
诚信为本
宽以待人
和谐校园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冷后浑与红碎茶内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卢福娣
童梅英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6年第4期34-38,共5页
-
文摘
1984年和1986年分别对当年产的云南、广东、江苏三省部分红碎茶(碎、片、末三种类型)进行了感官审评及冷后浑现象的观察试验,室温19.0℃(1984年)、13.5℃(1986年),3g茶样150ml沸水冲泡5min,茶汤放置4h的结果表明,广东碎(94.1分)、片(80.0分)、末(82.1分)茶全部出现冷后浑;而内质总分较高的云南碎茶,室温19.0℃时无冷后浑,室温13.5℃时冷后浑出现最迟、程度最轻;内质总分低的江苏茶未出现冷后浑。冷后浑为棕红、橙红色,其出现早迟、色泽深浅、亮暗是红碎茶内质优次的标志之一,出现迟、色浅而明亮的内质好;出现早、色泽稍深暗的内质次。并对与冷后浑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冷后浑
红碎茶
内质
关系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叶产业化问题初探
被引量:6
- 12
-
-
作者
姜含春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1998年第3期5-8,共4页
-
文摘
世纪之交探讨如何将茶叶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推进,实现茶业产业化,将直接影响茶业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茶业经济将以什么样的面貌进入21世纪,意义重大。本文对如何实施茶业产业化经营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饮料市场存在问题的反思 二.面对现代饮料的强烈冲击,茶叶市场反应不力 1984年国家对茶叶购销政策和流通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以后,茶叶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茶叶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
-
关键词
产业化
茶业
经营策略
产业特征
运行机制
-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茶叶企业如何应对QS认证
被引量:6
- 13
-
-
作者
姜含春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
文摘
阐述了茶叶企业开展 QS 认识的必要性以及具体建议。
-
关键词
茶叶企业
QS认证
质量体系
质量管理
-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安徽茶树害虫区域性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张汉鹄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茶叶》
2003年第2期100-101,105,共3页
-
-
关键词
安徽
茶树
害虫
区域性
发生动态
防治对策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绿茶初制厂机械配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林刚
李勇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计算机农业应用》
1994年第4期13-16,共4页
-
文摘
绿茶初制厂机械配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林刚,李勇(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一、前言我国是世界茶叶的生产大国,茶区分布极广,目前全国已有17个省(区)、900多个县产茶,茶叶生产已成为茶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地名优茶的开发,茶叶生产的经济...
-
关键词
绿茶初制厂
机械配备
CAD
茶叶
-
分类号
TS272.8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业产业化及其要素分析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王常红
黄跃华
汪东风
彭绍先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安徽省南湖茶叶实验场
安徽省霍山云峰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1998年第2期6-8,共3页
-
文摘
一、茶业产业化的意义及现状 8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经济改革和发展,农业产业化开始在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其主要内涵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内外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 茶业经过了一段在困境中求生存。
-
关键词
茶业
产业化
中国
优势产品
龙头企业
商品基地
-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论茶园生物组分与系统的稳定性
被引量:3
- 17
-
-
作者
高旭晖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1999年第3期18-21,共4页
-
文摘
对茶园生态系内的生物组分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其生物组分大致可分为:以茶树为主体的植物类、昆虫类(益虫、害虫)、微生物类(益菌、害菌)、茶园鸟类及其它动物等。这些生物组分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了极其复杂的生物网络结构,它们的相生相克制约着茶园各类生物的演替方向。研究表明,茶园内生物种群多样性越强,生态系显得越稳定,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必须逐步建立人工生态茶园,使之向着生物组分多样性方向发展,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基础上,对茶园有害生物实行有效的综合治理,以适应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关键词
生物组分
生态系
稳定性
综合治理
茶园管理
-
分类号
S571.10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叶企业与茶业产业化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詹罗九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0年第1期7-8,共2页
-
文摘
以90年代末中国茶叶产区农户、茶初制厂、茶精制厂、内贸茶叶公司、茶场等茶叶企业及其经济关系的现状为背景,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茶业特点与产业化、谁来当龙头老大、龙头企业形成难、关于合格的龙头企业、产业化的观念和环境障碍、茶业产业化进程设想、建设好茶叶市场等8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是茶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但是形成一个合格的龙头企业要有一个过程,所以产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
关键词
中国
茶叶企业
茶业产业化
茶业经济
-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我国茶树毒蛾区系考查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张汉鹄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茶叶通讯》
2003年第2期22-25,共4页
-
文摘
我国茶树毒蛾类害虫多达50种,以黄毒蛾属Euproctis居多,茸毒蛾属Dasychira次之,分别以茶毛虫和茶黑毒蛾为代表。文中对48种毒娥列表显示其地理分布和18种常见毒蛾的成虫形态进行检索,并对主要种简述其有关生物学特性和相应的防治对策。
-
关键词
中国
茶树毒蛾
区系考查
防治对策
品种类型
地理分布
成虫形态
生物学特性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茶叶中醌酚氧化还原体系的化学调控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 20
-
-
作者
汪东风
方世辉
王业胜
祁志新
史和平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1-195,共5页
-
文摘
通过实验测试,生产小试和生产应用等研究结果表明:试剂1有促进红茶发酵过程中醌酚氧化还原体系的进行、缩短发酵时间和提高品质的作用;试剂2有抑制红茶发酵过程中醌酚氧化还原体系的进行,在绿茶加工时应用可起保鲜、增加于茶制率和提高产值等作用,并能提高绿茶品质。
-
关键词
茶叶
醌酚
氧化还原体系
化学调控
-
Keywords
Tea Quinone-phenol redox couple Chemical regulation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