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晚期前列腺癌同期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骆华春 程惠华 +2 位作者 林贵山 傅志超 李东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观察中晚期前列腺癌同步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7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同步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2.2~2.4Gy/f,每天1次,每周5次,共31次,DT 70~75Gy;放疗第1天起口服氟他胺0.25g/次... 目的观察中晚期前列腺癌同步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7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同步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2.2~2.4Gy/f,每天1次,每周5次,共31次,DT 70~75Gy;放疗第1天起口服氟他胺0.25g/次,每天3次。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因素。结果 67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获CR 21例、PR 37例、SD 9例,总有效率(RR)为86.5%。随访时间为12.5~99.6个月,6例失访。随访满5年者(包括随访5年内死亡患者)共39例,其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0%、80.5%,3、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2.0%、63.0%。肿瘤GTV≥141cm3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6.7个月,较GTV<141cm3者的56.9个月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全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91.0%、89.6%,急性肝损伤为3.0%,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分别为100.0%和95.5%。肿瘤GTV体积是影响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因素(P<0.05)。结论同步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放射治疗 内分泌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骆华春 林贵山 +4 位作者 傅志超 李东石 程惠华 郑文发 程丽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7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访2年生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7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访2年生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及预后的关系.选取同期的92例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70例男性健康体检者(健康体检组)作对照.结果 前列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为(0.52±0.04) mg/L,均高于良性疾病组的(0.26 ±0.08) mg/L和健康体检组的(0.19 ±0.07) mg/L(P <0.05);前列腺癌组不同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PSA水平、Gleason评分及预后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Ⅳ期、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脏器转移、PSA水平>20ng/ml、Gleason评分≥8分和死亡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应项(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与转移、临床分期、PSA水平及Gleason评分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估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D-二聚体 预后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佳 张绍庚 +3 位作者 魏炜明 唐荣 乐羿 陈小刚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9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月~2011年9月对福州总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6例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脾明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的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月~2011年9月对福州总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6例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脾明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的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患者行手助腹腔镜行改良Sugiura术治疗。结果 6例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193.2 min,平均出血量236.8ml,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7天。术后随访时间2~54个月,平均随访15.8个月,均无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结论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治疗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脾明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的IPH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 腹腔镜检查 改良SUGIURA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鼻腔冲洗方式对鼻咽癌的远期生存、鼻窦炎及生存质量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骆华春 傅志超 +3 位作者 程惠华 廖绍光 李东石 程丽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鼻腔冲洗方式对鼻咽癌的远期生存、鼻窦炎发生率及生存质量影响,为鼻咽癌最佳鼻腔冲洗方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本院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的1134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 n=378):A组采用一次性鼻腔... 目的:探讨不同鼻腔冲洗方式对鼻咽癌的远期生存、鼻窦炎发生率及生存质量影响,为鼻咽癌最佳鼻腔冲洗方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本院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的1134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 n=378):A组采用一次性鼻腔冲洗机;B组采用自制鼻腔冲洗接头联合灌肠器;C组采用鼻腔喷雾器。分析3组的放疗急性不良反应并随访远期生存情况,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6个月(T1)、治疗1年(T2)、治疗2年(T3)和治疗3年(T4)采用中文版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 SNOT-20)调查各组的生存质量并记录各组鼻咽炎发生率。结果全组共随访3~92个月,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5%和73.2%。3组中位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唾液腺损伤和颈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3~4级口咽黏膜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两组( P<0.05),且A、B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全组T0、T1、T2、T3、T4的鼻窦炎发生率分别为41.7%、56.3%、74.0%、54.1%和69.6%,A组T2、T3、T4的鼻窦炎发生率均低于其余两组,B组T2的发生率低于C组,但T4高于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T1、T2的鼻窦炎症状积分均低于T0( P<0.05),仅C组T3、T4的积分低于T0( P<0.05),其余均与T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C组T2、T4的积分均低于其余两组( P<0.05)。结论不同鼻腔冲洗方法对鼻咽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无明显影响,但鼻腔喷雾器可增加口咽黏膜损伤的风险,且采取该方法在随访期间内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鼻腔冲洗 鼻窦炎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佳 张绍庚 +3 位作者 魏炜明 唐荣 乐羿 陈小刚 《肝胆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自2006年6月~2011年1月收治的7例I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6例诊断为IPH,1例误诊为隐源性肝硬化;后均经病...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自2006年6月~2011年1月收治的7例I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6例诊断为IPH,1例误诊为隐源性肝硬化;后均经病理证实为IPH。7例均行手术治疗:3例行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2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远端脾肾分流术,1例行脾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3年,仅1例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术后1月出现黑便,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彩超对IPH的诊断有较高提示作用,但确诊均需病理证实;手术治疗IPH效果确切,对于伴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及巨脾的IPH患者,手助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海绵样变 腹腔镜检查 改良SUGIURA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与EML4-ALK基因突变共存型非小细胞肺癌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忠福 欧阳学农 +3 位作者 余宗阳 乔洪源 张妍 李小青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75-576,共2页
近年来,驱动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研究的热点,尤其在肺腺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棘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ML4-ALK)及K-Ras等基因的研究结果逐渐改变了人们对NSCLC发生、发展生... 近年来,驱动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研究的热点,尤其在肺腺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棘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ML4-ALK)及K-Ras等基因的研究结果逐渐改变了人们对NSCLC发生、发展生物学本质的认识,针对上述靶点的靶向干预,可以说是NSCLC治疗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棘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长涛 李东良 +4 位作者 吴志贤 郑娇龙 苏妙芳 尤伟宾 周晓玲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106例HBe Ag阳性、HBV DNA≥107拷贝/m L的青年CHB初治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106例HBe Ag阳性、HBV DNA≥107拷贝/m L的青年CHB初治患者分为替比夫定(Ld 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组(54例)和恩替卡韦(ETV)对照组(52例)。联合治疗组口服Ld T 600 mg/d+ADV 10 mg/d,1次/d;对照组口服ETV 0.5 mg/d,1次/d。总疗程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24、36、48周时乙型病毒性(HBV)DNA阴转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复常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获得较高的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在治疗第12、24、36、48周时两组的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治疗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24周后明显高于ETV对照组(33.3%vs 13.5%,χ2=5.804、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36周和48周统计学差异更加显著(42.6%vs 15.4%,χ2=9.477、P=0.002;48.1%vs 19.2%,χ2=9.877、P=0.002)。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青年高病毒载量的初治HBe Ag阳性CHB患者,不仅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和肝功能复常率,与恩替卡韦相比还能获得更高的HBe Ag血清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替比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原文传递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治和疗效评估指标研究近况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凌舟 许敏敏 彭卫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73-176,共4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ltis,AAV)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中、老年人多见,累及肾脏即为ANCA相...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ltis,AAV)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小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中、老年人多见,累及肾脏即为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AAGN),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易导致严重感染等副作用,故须准确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和病情变化来决定治疗方案及疗程。现就目前研究评估疾病活动及疗效的指标如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计分、肾脏病理类型、ANCA、C-反应蛋白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 血管炎 肾脏病理 小血管壁 CYTOPLASMIC 主要治疗药物 新月体 肾小球肾炎 内皮细胞 纤维素样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宇平 肖锦容 +4 位作者 郑婉静 许玉城 吴黄辉 陈国忠 王丽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下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3月龄,体重280~320 g,硬膜外置管成功,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休克-复苏组(HSR组)、下胸段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下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3月龄,体重280~320 g,硬膜外置管成功,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6只:假手术组(Sham组)、休克-复苏组(HSR组)、下胸段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休克-复苏组(NS组)、下胸段硬膜外阻滞+休克-复苏组(TEA组)。Sham组仅行硬膜外置管,不实施失血性休克,其余三组均采用改良Chaudry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放血前30 min TEA组硬膜外注射0.075%罗哌卡因100μl/kg,NS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HSR组不给予硬膜外注射。复苏后2 h采用化学反应法测定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TUNEL、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肠黏膜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HSR组、NS组和TEA组肠黏膜Chiu评分、MDA含量、Bax蛋白含量、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HSR组和NS组比较,TEA组Chiu评分、MDA含量、Bax蛋白含量、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和Bcl-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下胸段硬膜外阻滞可增强肠黏膜抗氧化、抗凋亡能力,从而抑制黏膜上皮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以促进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失血性休克 肠黏膜上皮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婉静 陈国忠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55-157,共3页
SGB是指超声引导下在C6与C7椎骨之间的神经丛注入局麻药,阻滞颈中神经节、星状神经节、椎动脉神经节及其相应支配区域的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神经纤维。目前广泛应用于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循环剧烈波动引起的各种疼痛及疾病;前期研究SGB... SGB是指超声引导下在C6与C7椎骨之间的神经丛注入局麻药,阻滞颈中神经节、星状神经节、椎动脉神经节及其相应支配区域的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神经纤维。目前广泛应用于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循环剧烈波动引起的各种疼痛及疾病;前期研究SGB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近年来,随着超声的介入,SG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明显提高。本文将SGB在围术期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B 超声 麻醉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骨草总黄酮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组织NF-κB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卫华 南丽红 +3 位作者 赖文芳 贾铷 吴符火 徐曾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3期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TFA)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下游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TFA)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下游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甙(TWP)组、不同剂量TFA组。于造模第6周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和肾组织病理变化,MaxVisionTM即用型快速免疫组化一步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变化。结果 TFA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小系膜区面积占毛细血管丛面积的百分比(P<0.05或P<0.01);高、中剂量的TFA治疗效果与TWP相近(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65、血清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F-κB p65:28.93±4.45 vs.4.51±0.96,P<0.01;TGF-β1:(247.63±51.55)pg/ml vs.(127.52±27.84)pg/ml,P<0.01];干预性治疗后,TFA高、中剂量组、TWP组大鼠血清中NF-κB p65、TGF-β1的表达[NF-κB p65:10.35±2.81,15.21±4.71,11.70±3.97,P<0.01;TGF-β1:(181.96±52.93)pg/ml,(204.33±38.30)pg/ml,(188.07±42.92)pg/ml,P<0.05]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TFA降低NF-κB并进而降低TGF-β1可能是治疗MsPGN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草属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原文传递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婉静 肖锦容 +5 位作者 蔡宇平 许玉城 吴黄辉 李敏 吴晓智 陈国忠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年龄60~85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年龄60~85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LSGB)组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组,每组40例。LSGB组和RSGB组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左侧或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单点注射0.2%罗哌卡因7ml,C组仅行全身麻醉。记录入室(T1)、阻滞后5min(T2)、诱导后(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5min(T5)、建立气腹(T6)、探查(T7)、苏醒(T8)、拔管即刻(T9)、拔管后5min(T10)、术后2h(T11)、术后12h(T12)和术后24h(T13)的SBP、DBP、HR;采用动态ECG监测相应时间点5min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并进行频域分析,包括低频段(low frequency,LF)、高频段(high frequency,HF)、总功率谱(total power,TP)和LF/HF比值;记录围手术期SGB相关副作用及心血管不良事件。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析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自主神经功能。结果LSGB组和RSGB组围手术期SBP、DBP和HR的变化均小于C组(P〈0.05);LSGB组和RSGB组围手术期SBP和DB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GB组HR变化大于RSGB组(P〈0.05);ISGB组和RSGB组围手术期LF和LF/HF比值变化均小于C组(P〈0.05),HF和TP变化均大于C组(P〈0.05);LSGB组和RSGB组围手术期LF、HF、TP以及LF/HF比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围手术期神经阻滞相关副作用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或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均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自主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高血压 老年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原文传递
肝移植逆灌注对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天涯 吕立志 +2 位作者 张小进 蔡秋程 江艺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2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对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移植生存期1年以上患者82例。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典原位肝移植组(经典组)29例,下腔静脉逆灌注的原位肝移植组(逆...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对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移植生存期1年以上患者82例。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典原位肝移植组(经典组)29例,下腔静脉逆灌注的原位肝移植组(逆灌注组)53例。分别测定两组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术中输液总量和输血制品总量、移植术后7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术后7d尿量,以及术后1h、1d、2d、3d、5d、7d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结果逆灌注组的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显著短于经典组(P<0.05)。逆灌注组的输液总量和输血制品总量均显著少于经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dARD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7d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酐术后1d、3d、5d显著低于经典组(P<0.05)。逆灌注组术后1d、2d、5d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经典组(P<0.05)。结论与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相比,下腔静脉逆灌注肝移植更利于早期肾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逆行灌注 早期肾功能
原文传递
微小RNA及其与眼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弦 陈梅珠 徐国兴 《国际眼科纵览》 201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微小RNA是一种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可通过阻断蛋白质翻译或降解信使RNA来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发现,多种微小RNA分别存在于角膜、晶状体、视网膜中,并且广泛参与眼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 微小RNA是一种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可通过阻断蛋白质翻译或降解信使RNA来调控基因表达。近年来发现,多种微小RNA分别存在于角膜、晶状体、视网膜中,并且广泛参与眼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葡萄膜炎、眼部神经退行性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眼部发育异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眼疾病
原文传递
下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肠上皮屏障及肠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锦容 蔡宇平 +4 位作者 郑婉静 许玉城 吴黄辉 陈国忠 王丽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095-1101,1116,共8页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下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肠上皮屏障(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IEB)及肠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EGC)活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经Bahar改良法行下胸段硬膜外置管成功的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 观察并探讨下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肠上皮屏障(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IEB)及肠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EGC)活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经Bahar改良法行下胸段硬膜外置管成功的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组)、休克复苏组(C组)、休克复苏+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组(N组)、休克复苏+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组(T组).S组仅进行动静脉置管,其余3组均采用Wiggers改良法制备压力控制型失血性休克及生理盐水复苏模型.T组于放血前30 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射0.075%罗哌卡因100μl/kg,N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观察各组大鼠复苏后72 h生存率,记录动静脉置管成功后(T0)、硬膜外注射后30 min(T1)、休克30 min(T2)、休克60 min(T3)、复苏30 min(T4)、复苏60 min(T5)时大鼠的MAP和HR,并于T0、T3和T5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pH、乳酸水平及Hct;复苏后3 h取门静脉血和回肠标本,检测门静脉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计算肠湿/干比(wet/dry ratio,W/D),Chiu氏评分法评估肠黏膜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EGC标记蛋白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结果 与C组和N组比较,T组大鼠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改善,T4和T5时间点MAP及HR降低,T3和T5时间点pH和乳酸水平改善,W/D、LPS水平和Chiu氏评分降低,肠GFAP和Occludin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保护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IEB的结构与功能,改善内环境并提高生存率,其机制与活化肠EG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失血性休克 复苏 肠上皮屏障 肠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