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fQRS波及血清Serpina3、25-(OH)D_(3)对STEMI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刘芳 王涛 +3 位作者 周晔 宋雨 赵静 韩月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究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及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Serpina3)、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 目的探究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及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Serpina3)、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的预测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200例行PCI术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PCI术后120 min根据ST段回落情况分为回落良好组(n=137)和回落不良组(n=63)。比较2组患者术前fQRS波发生率及血清Serpina3、25-(OH)D_(3)水平,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fQRS波发生率与术后ST段回落不良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究血清Serpina3、25-(OH)D_(3)对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价值;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回落不良组患者术前fQRS波发生率49.21%,高于回落良好组的1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不良组患者血清Serpina3水平高于回落良好组,而25-(OH)D_(3)水平低于回落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QRS波发生率与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一致性Kappa值为0.422;术前血清Serpina3、25-(OH)D_(3)及二者联合预测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9、0.867和0.887;术后6个月,回落不良组MACE总发生率22.22%,高于回落良好组的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术前心电图fQRS波与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具有中度一致性,血清Serpina3、25-(OH)D_(3)水平对术后ST段回落不良预测价值较高,三者可作为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早期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回落 碎裂QRS波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A3 25-羟基维生素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心功能检查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陆琨郑林林徐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2期00121-00121,共1页
探讨电阻抗无创心功能(ICG)监测技术在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和同期入院体检的血压正常体检者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例和102例。两组均采用新型 ICG 技术监测心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的心... 探讨电阻抗无创心功能(ICG)监测技术在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高血压患者和同期入院体检的血压正常体检者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例和102例。两组均采用新型 ICG 技术监测心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的心输出量、系统血管阻力、系统血管阻力指数等心功能检查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 ICG 监测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能提高对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损害和心功能减退的检出率,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输出量 高血压 ICG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特征及其与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艳 王韧 +1 位作者 章东 卢万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5935-5938,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的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的QRS波时限将患者分成两组,甲组(40例)QRS<110 ms,乙组(24例)QRS≥110 ms,对比两组基线资料...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的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的QRS波时限将患者分成两组,甲组(40例)QRS<110 ms,乙组(24例)QRS≥110 ms,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心电图表现、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分析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预后的相关性及QRS波时限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甲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与乙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QRS波时限明显低于乙组,QRS波振幅明显高于乙组(P<0.05);QRS波群时限延长患者左心室更大。随访期间,甲组MACE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QRS波时限与MACE呈正相关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QRS波时限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最佳截断值约为113.653 ms,灵敏度约为86.3%,特异度约为73.1%,95%CI为0.722~0.893(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患者的左心室更大。随着QRS波时限的升高,慢性心衰患者MACE发生率逐渐升高;且QRS波时限与患者MACE具有相关性,因此,临床可通过检测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电图 QRS波时限 心脏不良事件(MACE) 左室射血分数(LVE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各指标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林林 韩卫星 +3 位作者 李梅 张建平 程自平 叶冬青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 (AECG)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 12 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2 4hAECG监测的患者 ,按CAG结果分组 ,对AECG所获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病变组与对照组在最...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 (AECG)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 12 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2 4hAECG监测的患者 ,按CAG结果分组 ,对AECG所获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病变组与对照组在最慢心率、最快心率、ST段压低程度、ST/HR、T波变化指标上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在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平均心率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②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间比较 ,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ST、ST/HR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室早 (VE)、成对室早 (VE Pair)、室速 (VT)的数量虽有递增趋势 ,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③多元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ST、ST/HR与冠脉病变范围及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①ST、ST/HR指标与冠脉病变范围及程度呈正相关 ,可以反映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②AECG中心律失常类型及数量均不能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严重程度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林林 叶冬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 (AECG)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2 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2 4h动态心电图 (AECG)监测的病人 ,根据CAG结果 ,分析AECG所获得的ST及HRV指标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 (AECG)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2 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2 4h动态心电图 (AECG)监测的病人 ,根据CAG结果 ,分析AECG所获得的ST及HRV指标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1)无论对男性或女性病人 ,单一指标诊断时 ,ST、ST/HR、SDNN对冠心病诊断的真实性较好 ,其中以ST/HR诊断价值最大 ;(2 )合理联合运用上述指标时可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增高 ,其中男性以ST/HR与SDNN并联效果最佳 ,女性以ST与ST/HR串联效果最佳 ;(3 )单一指标的筛检试验及联合筛检试验均显示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男性优于女性。结论 :(1)无论对男性或女性病人 ,ST/H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最大 ;(2 )ST/HR与SDNN并联可提高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ST、ST/HR串联可提高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3 )A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存在性别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学心电图部分的教学改进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华青 郑林林 +2 位作者 陆琨 陆璐 韩卫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6-87,共2页
心电图教学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难点,存在着理论抽象难懂、技能培训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讲授的学习效率、采用PBL与C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技能训练来强化理论知识等。只有通过有... 心电图教学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难点,存在着理论抽象难懂、技能培训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讲授的学习效率、采用PBL与C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技能训练来强化理论知识等。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才能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心电图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学 心电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逸搏心律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林林 陆琨 韩卫星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2期81-88,共8页
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逸搏心律所形成的双重心律,是指在房室交接区传导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房室传导延缓或部分下传受阻,导致低位潜在节律点发出逸搏冲动。当逸搏冲动能够连续发出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形成逸搏心律(一般只包括房室交接... 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发逸搏心律所形成的双重心律,是指在房室交接区传导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房室传导延缓或部分下传受阻,导致低位潜在节律点发出逸搏冲动。当逸搏冲动能够连续发出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形成逸搏心律(一般只包括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和室性逸搏心律两种)。本文通过对7例具有上述特点的双重心律心电图进行分析介绍,说明能够伴发低位潜在逸搏心律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基本上应是二度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大可能伴发低位节律点逸搏。当此双重节律出现时,要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改善房室传导,保护逸搏心律,同时要密切注意心电图的动态变化。一旦房室传导阻滞程度加重,且出现相应的循环功能下降的症状,应当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心律 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逸搏心律 房室交接区 室性逸搏心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性逸搏心律心电图分析
8
作者 陆琨 韩卫星 郑林林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2期89-95,共7页
分支性逸搏心律是由心脏激动起源异常引起的一种较为少见的被动性心律失常,它是一种心脏自我保护的心律,也是双重心律中较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分支性逸搏心律的形成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根据其发生时激动点起源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三类,... 分支性逸搏心律是由心脏激动起源异常引起的一种较为少见的被动性心律失常,它是一种心脏自我保护的心律,也是双重心律中较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分支性逸搏心律的形成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根据其发生时激动点起源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心电图形态学改变。分支性逸搏心律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原因是鉴别结果将决定后续不同的处理措施及患者预后。本文通过几个典型病例详细阐述不同的分支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图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性逸搏心律 双重心律 心电图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Wellens综合征心电图表现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汪春妹 苏陶涛 韩卫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1期65-67,共3页
Wellens综合征是心肌梗死前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表现是胸前导联T波呈正负双向或近似对称性深倒置,并不伴有QRS波改变。该综合征是运动负荷试验的禁忌证,犯罪血管是左前降支。本文报告的1例在行平板运动试验的10 ... Wellens综合征是心肌梗死前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表现是胸前导联T波呈正负双向或近似对称性深倒置,并不伴有QRS波改变。该综合征是运动负荷试验的禁忌证,犯罪血管是左前降支。本文报告的1例在行平板运动试验的10 d前有胸痛发作病史,但当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均正常。运动试验中患者前间壁出现高耸T波时并未出现明显胸闷胸痛不适感,但医务人员根据临床经验判断此种类型T波属于急性心肌缺血样改变,遂及时终止运动试验并予恰当的紧急对症处理。数分钟后患者T波振幅逐渐减小并演变成典型Wellens综合征样T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LENS综合征 平板运动试验 运动负荷试验 左前降支狭窄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踝血管指数早期筛查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华青 叶良平 +2 位作者 刘宁徽 赵静 韩卫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对心踝血管指数(CAVI)早期筛查动脉硬化的有效性、适用性进行探讨,旨在寻求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有价值的检测方法。方法对229例同时行CAVI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体检人群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 目的对心踝血管指数(CAVI)早期筛查动脉硬化的有效性、适用性进行探讨,旨在寻求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有价值的检测方法。方法对229例同时行CAVI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体检人群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VI增高和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AVI对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CAVI预测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最佳界值为8.1;将年龄分组后,在40~49岁年龄组CAVI阳性率高于颈动脉超声(P<0.05);在<40岁以及>50岁年龄组,二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VI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指标,适用于在发生动脉硬化的早期或对于危险人群进行筛查;CAVI达8.1以上时就可能已有血管功能改变发生,应予以足够重视,将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病变,预防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踝血管指数 动脉硬化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仙云 王韧 +1 位作者 韩卫星 郑林林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测量,计算机自动计算HRV和BPV各指标。结果脑梗死组HRV各指标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脑梗死组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BPV各指标脑梗死组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其中夜间舒张压下降率、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明显。随访观察HRV和BPV指标的变化对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急性脑梗死 心率变异性 血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incare散点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兰 胡华青 +1 位作者 干岭 韩卫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及其Poincare散点图协助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4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56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阴性患者30例。对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及其Poincare散点图协助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4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56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阴性患者30例。对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24hHRV的部分时域指标及Poincare散点图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①在CHD诊断方面,Poincare散点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56.7%,SDNN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86.6%。②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CHD诊断具有相关意义的指标依次是SDNN、性别Poincare散点图、高血压、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高甘油三脂结论SDNN和Poincare散点图是辅助筛选诊断CHD的又一较好无创伤性指标,Poincare散点图更具敏感性及直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晓 曹丽 +7 位作者 赵静 陆琨 王韧 黄宇冲 郑林林 马燕 张建平 韩卫星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12期1538-1539,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高血压患者58例(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的正常人51例(对照组),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高血压组T0高于对照组(P<0.05),而T...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伴室性早搏的高血压患者58例(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的正常人51例(对照组),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高血压组T0高于对照组(P<0.05),而T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因此该项检查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预后预测参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窦性心率震荡 震荡起始 震荡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律失常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黎 韩卫星 +6 位作者 徐岩 程自平 许邦龙 朱润硕 陈斌 林先和 史学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TCVSD)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临床表现诊断为VSD的患者共92例,对其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束支传导阻滞占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33.33%,室性及室...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TCVSD)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临床表现诊断为VSD的患者共92例,对其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束支传导阻滞占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33.33%,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占29.17%,左心室高电压占27.08%,房室传导阻滞(AVB)占10.42%。3例术后3~7d发生Ⅰ度AVB,予以地塞米松(DXM)减轻水肿治疗后,其中2例术后11d^3周恢复正常,1例术后1月仍为Ⅰ度AVB。1例术后7d发生Ⅰ度AVB、一过性Ⅱ度AVB伴晕厥,经DXM治疗后,出院前心电图示Ⅰ度AVB,术后1月心电图随访正常。1例术后6d晕厥,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示:Ⅰ度AVB、一过性Ⅲ度AVB、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立即予以激素和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术后10d恢复。结论TCVSD后1周内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包括束支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心室高电压。传导阻滞为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中束支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3~7d,以RBBB为主;房室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5~7d,以Ⅰ度AVB多见。传导阻滞的发生可能与VSD部位、解剖结构、封堵器的张力及大小有关,此类患者术后应及早使用激素治疗,加强跟踪随访。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心室高电压一般可自行恢复,无须干预。对于那些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标准,但分流量仍较大、存在多处缺损的患者,术后1~3d不宜大量补液,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导管插入术 心律失常/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梅 郑林林 徐岩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与冠心病(CHD)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者,按CAG结果分组,分析HRV各项指标与CHD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 目的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各指标与冠心病(CHD)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者,按CAG结果分组,分析HRV各项指标与CHD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SNDD、TRI、VLI下降程度与CHD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PNN50、VAI及LF/HF与CHD及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CHD的SDNN、rMSSD、TRI、VLI下降,且SDNN、TRI、VLI下降程度与CHD及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是预测CHD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琨 马兰 +1 位作者 陈训 韩卫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测定值特征。方法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检测615例正常人体表希氏束电图,测量AH、H、HV间期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指标测定值范围(x±s):AH间期(64.11±6.37)ms,H时限(28.85±2.89)ms... 目的探讨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测定值特征。方法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检测615例正常人体表希氏束电图,测量AH、H、HV间期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指标测定值范围(x±s):AH间期(64.11±6.37)ms,H时限(28.85±2.89)ms,HV间期(60.25±6.37)ms。②随年龄的增加,AH,HV间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P<0.05),H间期与年龄无关(P>0.05)。③随心率增加,各指标则逐渐缩短(P<0.05)。结论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技术的使用使临床建立正常值范围数据成为可能,正常人的AH、HV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增快而缩短。H间期受年龄、心率影响较小,性别对希氏束电图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生理学 体表电位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新视野,深入研讨双重心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卫星 方炳森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2期77-80,共4页
双重心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电现象,但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足够关注,目前尚未被纳入心电分类系统。随着心电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移植技术的应用,对双重心律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双重心律具有丰富的临床内涵和心电... 双重心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电现象,但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足够关注,目前尚未被纳入心电分类系统。随着心电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尤其是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移植技术的应用,对双重心律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双重心律具有丰富的临床内涵和心电表现,因此有必要正确解读其临床意义,深入研究,拓展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性心律失常 双重心律 双重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18
作者 徐晓 程自平 +2 位作者 郑琳琳 徐岩 韩卫星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中缺血和再灌注时QT离散度的变化。评价成功的PTCA术对改善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行成功的PTCA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4... 目的通过分析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中缺血和再灌注时QT离散度的变化。评价成功的PTCA术对改善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行成功的PTCA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9.8±9.0)岁,记录PTCA术中及当日同步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分别于术前、首次球囊扩张期间、首次球囊扩张后即刻、术后2h及12h测定QT间期和RR间期,QTd=QTmax-QTmin。结果QTd在首次球囊扩张期间与扩张前比较明显增大(P<0.05),在术后2h及12h均较术前减小(P<0.05),且术后12h与术后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球囊扩张后即刻与扩张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A球囊扩张期间,由于产生一过性短暂的心肌缺血使QTd增加,而成功的PTCA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QT离散度,从而可能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心肌缺血 冠心病 QT离散度 冠心病患者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PTCA术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球囊扩张 PTCA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renz散点图矢量角联合B线斜率在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月娥 胡泽平 +3 位作者 李菡 马兰 郑林林 王仙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Lorenz散点图(LPs)矢量角的价值,及其联合B线斜率在提高心律失常诊断效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组)、9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早组)、52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组)和54例二度Ⅱ型房室/窦... 目的探讨Lorenz散点图(LPs)矢量角的价值,及其联合B线斜率在提高心律失常诊断效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组)、9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早组)、52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组)和54例二度Ⅱ型房室/窦房传导阻滞(二度Ⅱ型组)患者的LPs,测量B线斜率及矢量角,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B线斜率、矢量角及两者联合在组间的诊断效能并使用MedCalc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评估B线斜率、矢量角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的一致性。结果室早组与室上早组、二度Ⅰ型组与二度Ⅱ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线斜率、矢量角以及两者联合鉴别室性与室上性期前收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84、0.87,鉴别二度Ⅰ型与二度Ⅱ型房室/窦房传导阻滞的AUC分别为0.76、0.78、0.80。矢量角的ICC优于B线斜率(观察者内0.99 vs 0.98、观察者间0.97 vs 0.96)。结论矢量角可用于鉴别心律失常类型,且具有较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其联合B线斜率诊断心律失常具有较高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ENZ散点图 B线斜率 矢量角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G参数预测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汪春妹 韩卫星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1-645,共5页
本研究探讨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等心电图(ECG)参数预测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选取82例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ECG参数差异;同时比较... 本研究探讨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等心电图(ECG)参数预测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选取82例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ECG参数差异;同时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ECG参数差异。观察组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和TpT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JT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共有38例患者复发心绞痛;复发患者年龄、QT、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和TpTe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而JTp明显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ECG参数预测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复发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型心绞痛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复发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