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医学在普外科学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孔旺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1047-1048,共2页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临床医学模式,是一种临床思维方式,指将当今所获得的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全面地综合评价,为临床医疗、科研、医学教育和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服务。普外科继续教育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占有重要作用,需... 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临床医学模式,是一种临床思维方式,指将当今所获得的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全面地综合评价,为临床医疗、科研、医学教育和政府制定卫生政策服务。普外科继续教育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占有重要作用,需引入循证医学教育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学 继续教育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造口病人恢复期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2
作者 闪晶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5期237-237,共1页
讨论肠造口患者恢复期并发症的处理,为日后的临床医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肠造1:7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3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并... 讨论肠造口患者恢复期并发症的处理,为日后的临床医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肠造1:7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3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并发症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并发症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处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处理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6例(55.4%),有效22例(33.8%),无效7例(10.8%),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患者显效25例(38.5%),有效12例(18.5%),无效28例(43.0%),总有效率为57.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肠造口病人在恢复期内,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应对患者实施综合的并发症处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个人情况,给予最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日后应进一步加强对肠造口病人恢复期并发症的观察,提高处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控制源、生命质量和应对方式 被引量:56
3
作者 汪苗 朱小丽 +2 位作者 汪翠云 李远珍 肖国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控制源、生命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取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135例,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 目的:探讨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控制源、生命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取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135例,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大肠癌量表(QLICP-CR)和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CMQ),分别测评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生命质量状况和应对方式。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31份。直肠癌造口患者的MHLC的健康内部控制分量表得分为(20.5±5.3)、健康权威人士控制分量表得分(23.1±4.4)、健康机遇控制分量表得分(19.0±4.3);QLICP-CR总分标准分为(57.0±19.7),其中,共性症状和副作用维度标准分最高(61.9±24.1),躯体功能维度标准分最低(50.4±22.0);CCMQ的面对维度得分最高(2.8±0.4),发泄维度得分最低(2.0±0.6)。直肠癌造口患者MHLC的健康权威人士控制分量表得分与QLICP-CR总分及躯体功能、大肠癌特异模块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9、0.27、0.20,均P﹤0.05);健康内部控制分量表得分与QLICP-CR心理功能维度得分、CCMQ面对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8、0.21,均P﹤0.05)。CCMQ面对维度在健康内部控制和患者心理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本研究提示,健康权威人士控制倾向明显的患者总体生命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造口患者 健康心理控制源 应对方式 生命质量 相关研究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汪翠云 王维利 汪苗 《护理学报》 2012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医院综合焦虑抑郁量表对105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医院综合焦虑抑郁量表对105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是(49.98±21.39)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整体水平较低,抑郁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诊断与手术治疗近况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鸿君(综述) 杨文奇(审校)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8期28-30,共3页
胆囊癌是胆道常见恶性肿瘤,病情进展快,临床治疗效果差,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胆囊癌诊断与手术治疗的文献资料,对胆囊癌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 胆囊癌 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和bcl-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添 孟翔凌 陈伟 《安徽医学》 2012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bcl-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胆囊癌、腺瘤性息肉、正常及炎性胆囊分别为21、15、9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TERT与bcl-2蛋白表达。结果①hTERT及bcl-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bcl-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胆囊癌、腺瘤性息肉、正常及炎性胆囊分别为21、15、9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TERT与bcl-2蛋白表达。结果①hTERT及bcl-2在胆囊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②在胆囊癌T1+T2组和淋巴结转移组中,hTERT和bcl-2表达率明显高于T3+T4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③hTERT和bcl-2的表达在胆囊癌中呈正相关关系(r=0.767,P<0.05)。结论 hTERT和bcl-2表达的上调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胆囊癌中hTERT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端粒酶逆转录酶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造口袋收集腹部引流管周围渗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莉 俞士卉 《临床护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尿路造口袋收集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的效果。方法将60例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及拔管后窦道渗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尿路造口袋收集引流管周围渗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菌纱布作... 目的探讨尿路造口袋收集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的效果。方法将60例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及拔管后窦道渗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尿路造口袋收集引流管周围渗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菌纱布作为换药敷料。比较两组引流管周围皮炎发生率、换药次数、换药间隔时间、窦道愈合时间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引流管周围皮炎发生率显著降低(χ2=10.313,P<0.01),换药次数减少(t=67.43,P<0.01),换药间隔时间延长(t=37.68,P<0.01),窦道愈合时间缩短(t=5.72,P<0.01),患者舒适度提高(χ2=4.022,P<0.05)。结论使用尿路造口袋收集腹部引流管周围渗液可降低皮炎发生率,减少换药次数,促进窦道愈合,提高患者舒适度,并能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 渗液 造口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培培 宇龙 +1 位作者 孔旭 杨文奇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1期1408-1411,共4页
人类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不到2%的基因转录并编码蛋白质,而另外超过98%基因转录为非编码RNA(non-codingRNAs,ncRNAs)。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类核苷酸长度〉200 nt的ncRNAs的总称,仅有有限的或无蛋白... 人类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不到2%的基因转录并编码蛋白质,而另外超过98%基因转录为非编码RNA(non-codingRNAs,ncRNAs)。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类核苷酸长度〉200 nt的ncRNAs的总称,仅有有限的或无蛋白质编码能力,主要以RNA的形式参与表观遗传修饰、转录或转录后修饰等多种层面的基因表达调控。LncRNA在基因沉默、转录激活、转录抑制、转录后调控、染色质修饰等多方面发挥广泛的调节作用 ADDINEN.CITE.DATA。目前已有许多研究 ADDINEN.CITE.DATA 指出,肿瘤组织中的LncRNA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涉及到转录、转录后调控、表观遗传控制等各级层面。本文结合近年来LncRNA在肿瘤细胞中的异常表达情况及其与蛋白质、其他种类的RNA或DNA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 扮演的角色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转录调节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技术在肺段切除术术前规划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海 刘亮亮 于在诚 《安徽医学》 2020年第8期976-979,共4页
随着我国群众健康体检意识以及早诊早治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40岁以上中年人群,将胸部的低剂量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视为诊断肺部疾病最便捷的方式,从而使得肺结节、肺结核和肺占位性病变等良恶... 随着我国群众健康体检意识以及早诊早治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40岁以上中年人群,将胸部的低剂量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视为诊断肺部疾病最便捷的方式,从而使得肺结节、肺结核和肺占位性病变等良恶性疾病的发现率逐年升高。其中最具挑战的就是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通常认为肺内≤3 cm大小的占位性病变称之为结节,然后再依据其密度的差异,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段切除术 术前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肾上腺孤立性转移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江燕 何孝亮 +1 位作者 章靓 魏万倾 《安徽医学》 2015年第7期909-909,共1页
患者,女性,55岁,主诉“间断便血3月余”于2011年6月3号入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结果为直肠腺癌,遂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术后病理:直肠溃疡性腺癌,中-低分化,侵及肠壁全层,可见脉管内癌栓,伴肠周淋巴结转移,脂肪组织内可见... 患者,女性,55岁,主诉“间断便血3月余”于2011年6月3号入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结果为直肠腺癌,遂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术后病理:直肠溃疡性腺癌,中-低分化,侵及肠壁全层,可见脉管内癌栓,伴肠周淋巴结转移,脂肪组织内可见癌结节。术后按照“Xelox方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静脉化疗7个周期及肿瘤免疫治疗(核糖核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肾上腺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外科治疗中联合腔镜的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仁泉 葛威 +6 位作者 康宁宁 潘华光 王云海 左剑辉 刘伟 陈安国 夏万里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联合腔镜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139例食管癌患者施行联合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食管癌位于上段者16例,中段107例,下段者16例。手术先用胸腔...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应用联合腔镜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139例食管癌患者施行联合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食管癌位于上段者16例,中段107例,下段者16例。手术先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淋巴结,再用腹腔镜游离胃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后病理分期:I期25例(Ia期13例、Ib期12例),Ⅱ期71例,Ⅲ期31例(Ⅲa期16例、Ⅲb期15例),Ⅳ期12例。结果除4例中转开胸手术,中转率2.9%外,其余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吻合口瘘6例、心律失常4例和乳糜胸、胃排空障碍各1例,均保守治愈;吻合口狭窄2例扩张治疗后治愈;肺部感染11例,3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1例死亡(0.7%);10例声音嘶哑。130例随访1~20个月,10例死亡,其中癌转移6例、肺部感染和精神抑郁各1例、不明原因2例。24例患者1年生存率88.9%。结论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根治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不仅适应于早、中期食管癌,而且适用于部分晚期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腔镜 腹腔镜
原文传递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患者中下段食管癌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洪智攀 张仁泉 +4 位作者 闫文强 郭峰 刘伟男 王静怡 王学智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587-591,共5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患者中下段食管癌胸腹腔联合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明确胸腹腔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可行性。方法收集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92例蒙古族、汉族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其中蒙古族41例(蒙古... 目的前瞻性研究对比分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患者中下段食管癌胸腹腔联合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明确胸腹腔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可行性。方法收集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92例蒙古族、汉族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其中蒙古族41例(蒙古族组),汉族5l例(汉族组)。比较两民族患者术后第1—14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术后第1-5天,蒙古族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汉族组(P〈0.05),且术后第2天转为轻微疼痛,而汉族组术后第4天才转为轻微疼痛;术后6—14d蒙古族组术后疼痛与汉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组(9.8%比27.5%,χ^22=4.522,P〈0.05),其中蒙古族组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肺不张及需要处理的胸腔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汉族组(7.3%比23.5%、2.4%比15.7%、4.9%比19.6%,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组术后住院时间较汉族组明显缩短[(11.9±1.2)d比(15.5±1.0)d,t=-15.811,P〈0.05];蒙古族组较汉族组总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蒙古族组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明显高于汉族组(3.9±0.7比1.8±0.7,t=13.460,P〈0.05),分化程度多为中低分化(6/25/10比20/20/11,χ^2=7.139,P〈0.05),同时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明显高于汉族组(75.6%比47.1%、70.7%比17.6%,χ^2=7.706、26.418,均P〈0.05)。结论蒙古族患者较汉族更耐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减少疼痛创伤,恢复快,根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同时蒙古组患者食管癌恶性程度较汉族高,需加大对蒙古族食管癌患者早发现早治疗,需进一步研究其相关差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族 食管肿瘤 胸腔镜 腹腔镜 淋巴结清扫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仁泉 夏万里 +5 位作者 于在诚 王云海 左剑辉 康宁宁 刘伟 陈安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1,137,共4页
目的总结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291例行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上段者20例,中段239例,下段者32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颈部吻合(McKeown术... 目的总结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291例行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食管上段者20例,中段239例,下段者32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颈部吻合(McKeown术)230例;胸腹腔镜联合右胸内吻合(微创IvorLewis术)61例。术后病理分期:Ⅰ期55例(Ⅰa期28例、Ⅰb期27例)Ⅱ,期109例,Ⅲ期69例(Ⅲa期36例、Ⅲb期33例),Ⅳ期58例。结果除4例中转手术(1.4%)外,其余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13例(4.5%),吻合口狭窄5例(1.7%),肺部感染54例(18.6%)、7例并发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4例死亡(1.4%),心律失常8例(2.7%),乳糜胸9例(3.1%)、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33例(11.3%)。随访1-32个月,274例成功随访(94.1%);42例死亡。随访中8例肝转移,10例腹腔淋巴结转移,4例肺转移,3例骨转移,1例脑转移,余者生存。结论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其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在可接受范围。腔镜外科技术经验的积累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胆管癌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预后负相关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犇黎 孟翔凌 +1 位作者 汪正广 祁义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研究胆管癌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对80例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标本及30例对照标本进行HP检测,对所有阳性结果用PCR方法进一步检测细胞毒... 目的研究胆管癌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对80例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标本及30例对照标本进行HP检测,对所有阳性结果用PCR方法进一步检测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的三个基因亚型sla、m1和m2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法或Fisher精确计算法,应用多元Logistic分析模型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80例胆管癌中HP阳性检出率(71%),显著高于对照组(20%)(x^2=23.418,P〈0.05);57例HP阳性胆管癌中CagA、VacAsla、VacAml和VacAm2阳性分别为30例、40例、5例和43例;HP的感染与肿瘤的位置相关(x^2=27.580,P〈0.05),与肿瘤的分期无关(x^2=1.204,P=0.54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阳性的患者发生胆管癌的可能性为阴性者的10倍之多(OR=10.53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HP的感染(HR=8.105,P=0.032)、TNM分期(Ⅱ/Ⅲ期HR=9.141,P=0.040,IV期HR=29.071,P=0.040)、手术根治情况(HR=9.531,P=0.015)均为胆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寿命表分析显示HP的感染对胆管癌术后生存时间存在影响(M=10.074,P=0.002),HP感染阳性的中位数生存时间较HP阴性者短7.25个月。结论胆管癌患者中可能存在HP的感染,其感染的主要基因型为VacAsla/m2型;HP的感染与胆管癌的发生有关,对胆管癌预后存在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螺杆菌 幽门 基因型
原文传递
直肠癌远切缘安全距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左孝民 孟翔凌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8期548-552,共5页
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手术切除是现今直肠癌的最主要治疗措施。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在确保癌肿彻底切除的同时,还应尽量减少手术切除范围以保留患者肛门的功能,这主要取决于远... 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手术切除是现今直肠癌的最主要治疗措施。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在确保癌肿彻底切除的同时,还应尽量减少手术切除范围以保留患者肛门的功能,这主要取决于远切缘的距离,但多长的远切缘距离才是安全的呢?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有较大的争议,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旨在对临床保肛手术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切缘 直肠系膜
原文传递
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108例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16
作者 洪智攀 王学智 张仁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748-753,共6页
目的探讨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并了解其影响因素,进一步为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经右胸三切口或经右胸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 目的探讨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并了解其影响因素,进一步为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经右胸三切口或经右胸胸腹腔镜联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病例共清扫淋巴结4914枚,平均每例清扫(45.5±6.0)枚,其中8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80.6%,转移淋巴结624枚,转移度12.7%;食管中段鳞癌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转移率分别为20.6%、57.4%、39.7%,食管下段鳞癌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转移率分别为17.5%、47.5%、47.5%,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食管下段鳞癌腹腔转移率高于食管中段(62.5%比16.2%,Х^2:24.320,P〈0.05);食管中段鳞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前三位分别是食管旁、隆突下、喉返神经旁,而食管下段鳞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前三位分别是食管旁、贲门旁、隆突下。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21.630、7.568、21.066、4.692,均P〈0.05),肿瘤所在部位、病变的长度、是否大量饮酒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蒙古族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均高,纵隔淋巴结均需重点清扫,而对于下段食管鳞癌,腹腔淋巴结清扫不可忽视;蒙古族中段食管鳞癌清扫重点为食管旁、隆突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而下段食管鳞癌清扫重点食管旁、贲门旁、隆突下淋巴结;蒙古族肿瘤患者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脉管内有癌栓、神经有侵犯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淋巴转移 蒙古
原文传递
胃及胃食道交界处癌中HER2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曹成 孟翔凌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7期475-478,共4页
在多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在胃及胃食道交界处恶性肿瘤中有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基因异常扩增及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的现象。鉴于这些肿瘤的高病死率,患者期望能够通过对类似于HER2等分子标志物的检测获得诊断和治疗... 在多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在胃及胃食道交界处恶性肿瘤中有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基因异常扩增及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的现象。鉴于这些肿瘤的高病死率,患者期望能够通过对类似于HER2等分子标志物的检测获得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收益。目前,这些伴有HER2高表达的肿瘤诊断率较低且表现出对传统的化疗药物的耐药。抗HER2抗体Trastuzumab靶向治疗具有一定效果。本文简要综述胃及胃食道交界处恶性肿瘤中HER2基因扩增/过表达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食道交界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分子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