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对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15
1
作者
鲍健
孙祥
+3 位作者
李红霞
刘柳
汪毅
耿春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5期2958-2962,共5页
目的:观察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病例搜集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
目的:观察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病例搜集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5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两组均连续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对比两组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的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两组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生命质量评分,记录两组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45.71%、疾病控制率6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42.86%(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CD3^(+)、CD4^(+)、CD4^(+)/CD8^(+)均较化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化疗前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较化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OS、mPFS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结束后3个月QLQ-OES24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同时还可减轻免疫抑制,延长mOS、mPFS,且不增加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吉奥
阿帕替尼
晚期
复发转移食管癌
疗效
T细胞亚群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替考拉宁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中血药浓度的监测与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雪莹
李坦
+2 位作者
昂韦
鲍扬漪
李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中血药浓度的监测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42例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替考拉宁的给药剂量分A组和B组,每组21例。利用高效液相...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中血药浓度的监测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42例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替考拉宁的给药剂量分A组和B组,每组21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患者第5天用药前30 min的血药浓度,利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两组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PCT水平的差异,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血药浓度(15.12±4.68)mg/L高于A组的(11.76±5.31)mg/L,且B组患者PCT水平(0.86±1.21)ng/mL低于A组的(2.23±1.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5.24%(20/21),A组临床有效率为71.43%(15/21),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5/21),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4/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血药浓度(17.21±6.64)mg/L高于无效组的(10.14±5.48)mg/L;且有效组患者PCT水平(0.65±1.31)ng/mL低于无效组的(2.63±1.8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的血液病患者,提高替考拉宁初始负荷剂量可以达到较高的有效血药浓度,临床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对感染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血液病
革兰氏阳性球菌
血药浓度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晚期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峰
鲍扬漪
+1 位作者
朱婷
李玉芝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7期1-4,共4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姑息性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单纯化疗有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化疗效果则至关重要,靶向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富含血管的...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姑息性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单纯化疗有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化疗效果则至关重要,靶向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富含血管的肿瘤,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肿瘤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其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多种以VEGF及其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本文就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对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
15
1
作者
鲍健
孙祥
李红霞
刘柳
汪毅
耿春花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出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5期2958-2962,共5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8085MH195)。
文摘
目的:观察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病例搜集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5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两组均连续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对比两组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的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两组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生命质量评分,记录两组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45.71%、疾病控制率6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42.86%(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CD3^(+)、CD4^(+)、CD4^(+)/CD8^(+)均较化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化疗前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较化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OS、mPFS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结束后3个月QLQ-OES24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同时还可减轻免疫抑制,延长mOS、mPFS,且不增加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可靠。
关键词
替吉奥
阿帕替尼
晚期
复发转移食管癌
疗效
T细胞亚群
肿瘤标志物
Keywords
Tegafur
Apatinib
Advanced
Recurrent and metastatic esophageal cancer
Efficacy
T cell subsets
Tumor markers
分类号
R735.1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替考拉宁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中血药浓度的监测与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雪莹
李坦
昂韦
鲍扬漪
李斌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
第三
附属
医院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血液
肿瘤科
安徽医科大学
第三
附属
医院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学部
出处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期188-192,共5页
基金
安徽省合肥市卫健委临床研究应用项目(合卫科教[2019]172号)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8085MH195)。
文摘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中血药浓度的监测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42例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替考拉宁的给药剂量分A组和B组,每组21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患者第5天用药前30 min的血药浓度,利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两组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PCT水平的差异,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血药浓度(15.12±4.68)mg/L高于A组的(11.76±5.31)mg/L,且B组患者PCT水平(0.86±1.21)ng/mL低于A组的(2.23±1.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5.24%(20/21),A组临床有效率为71.43%(15/21),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5/21),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4/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血药浓度(17.21±6.64)mg/L高于无效组的(10.14±5.48)mg/L;且有效组患者PCT水平(0.65±1.31)ng/mL低于无效组的(2.63±1.8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的血液病患者,提高替考拉宁初始负荷剂量可以达到较高的有效血药浓度,临床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对感染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
替考拉宁
血液病
革兰氏阳性球菌
血药浓度
降钙素原
Keywords
Teicoplanin
Hematologic diseases
Gram positive cocci
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
PCT
分类号
R55 [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晚期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峰
鲍扬漪
朱婷
李玉芝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
第三
附属
医院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
内科
安徽医科大学
第三
附属
医院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血液
肿瘤科
出处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7期1-4,共4页
基金
合肥市借转补医疗卫生项目(编号:YW201512010003)
文摘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姑息性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单纯化疗有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如何提高化疗效果则至关重要,靶向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直肠癌是富含血管的肿瘤,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肿瘤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因其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多种以VEGF及其通路为靶点的药物已经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本文就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在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血管生成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直肠癌
Keywords
Angiogenesis
Targeted therap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olorectal cancer
分类号
R735.3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替吉奥联合阿帕替尼对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鲍健
孙祥
李红霞
刘柳
汪毅
耿春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
15
原文传递
2
替考拉宁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中血药浓度的监测与应用价值分析
胡雪莹
李坦
昂韦
鲍扬漪
李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
2
原文传递
3
晚期结直肠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孙峰
鲍扬漪
朱婷
李玉芝
《医学信息》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