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调节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ACE2蛋白表达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俊 程立顺 +2 位作者 宋志友 罗庆礼 张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09-813,866,共6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肽(angiotensin,Ang )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MVEC)内血管紧张肽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肽(angiotensin,Ang )Ⅱ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MVEC)内血管紧张肽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PMVEC,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ngⅡ组:以浓度为10-7 mol/L的AngⅡ与之分别孵育3 h、6 h、12 h和24 h;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给予10-2 mg/mL的LPS刺激细胞24 h;Ang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拮抗剂[Sar1,Ile8]-Ang Ⅱ干预组:使用[Sar1,Ile8]-Ang Ⅱ预处理细胞30 min后再给予10-7 mol/L Ang Ⅱ或10-2 mg/mL LPS刺激24 h;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CE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ngⅡ刺激组于不同时相点ACE2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ACE2表达与AngⅡ刺激的时间呈负相关;LPS组ACE2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P〈0.05).[Sar1,Ile8]-Ang Ⅱ干预组ACE2蛋白表达较LPS/Ang Ⅱ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AngⅡ可以降低体外培养PMVEC中ACE2的表达,并与Ang Ⅱ刺激时间呈负相关;LPS亦可以显著降低ACE2蛋白表达;AT1R拮抗剂可以降低AngⅡ及脂多糖对ACE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AngⅡ和ACE2相互作用可能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时PMVEC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肺损伤 血管紧张肽Ⅱ 脂多糖 血管紧张肽转化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2及Ang 1-7对大鼠LPS性ALI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志友 张泓 +3 位作者 徐俊 张启迪 罗庆礼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及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脂多糖(LPS)性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分别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LPS刺激大鼠PMVEC单层,并予ACE2抑制剂或Ang1-7受...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及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脂多糖(LPS)性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分别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LPS刺激大鼠PMVEC单层,并予ACE2抑制剂或Ang1-7受体激动剂预干预,用滤器法检测大鼠PMVEC单层通透系数(Kf)的变化;予LPS建立大鼠ALI模型,分别予ACE2抑制剂、ACE2抑制剂+Ang1-7受体拮抗剂、Ang1-7受体激动剂干预,观测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病理变化。结果 LPS、AngⅡ均增加大鼠PMVEC单层Kf(P<0.01),ACE2抑制剂加剧AngⅡ所致大鼠PMVEC单层Kf增高(P<0.01),Ang1-7受体激动剂则抑制单层Kf增高(P<0.01);在LPS诱导的大鼠ALI体内,ACE2抑制剂和/或Ang1-7受体拮抗剂均加剧LPS所致肺组织W/D增高(P<0.01)和ALI病理改变,Ang1-7受体激动剂则抑制LPS诱导的W/D增高(P<0.01)并改善其病理改变。结论 Ang1-7对LPS致大鼠ALI有直接及间接的保护作用;ACE2可通过促进Ang1-7的生成对大鼠LPS性ALI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俊 杨家来 +5 位作者 陈剑 程立顺 杨静 孟令毅 俞凤 张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79-1082,I0009,共5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VD)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骨化三醇组(分别给予... 目的观察维生素D(VD)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骨化三醇组(分别给予骨化三醇1mg/kg、5mg/kg、25mg/kg),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肺组织病理及肺湿/干质量比变化,血小板计数变化,血清vWF、ADAMTS13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大鼠病态表现明显,骨化三醇组病态表现优于脓毒症组,骨化三醇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脓毒症组及骨化三醇组(1mg/kg、5mg/ks)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骨化三醇组(25mg/ks)血小板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脓毒症组;脓毒症组血清vWF较正常组显著增高,骨化三醇各组较正常组亦显著增高,但低于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及骨化三醇各组血清ADAMTSl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骨化三醇各组血清ADAMTS13水平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D抑制vWF表达,改善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影响脓毒症发病进程,而这一作用并不是通过提高ADAMTS13的表达实现。脓毒症发生时循环中血小板降低主要与内皮细胞损伤、vWF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 维生素D(VD)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表达影响及维生素 D 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徐俊 杨家来 +4 位作者 陈剑 罗庆礼 孟令毅 俞凤 张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6-1040,1058,共6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 disintegrin...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 disintegrin-like and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 in type-1 domain 13,ADAMTS13)表达的影响,以及维生素 D(vitamin D,Vit D)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 PMVEC,随机分为6组:NC 组、LPS 组(给予100μg/mL LPS)、骨化三醇(Calcitriol,Cal)组(给予100 nmol/L Cal)及LPS+Cal 1、2、3组(分别给予100μg/mL LPS 和5 nmol/L、20 nmol/L、100 nmol/L Cal),分别检测细胞裂解液中VWF、ADAMTS13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LPS 组和 Cal 组 VWF、ADAMTS13 mRNA 和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变化,LPS 组和 LPS+ Cal 各组VWF mRNA、蛋白表达较NC组显著增高,LPS+ Cal各组VWF mRNA、蛋白表达较LPS组显著降低, LPS 组和 LPS+ Cal 各组 ADAMTS13 mRNA、蛋白表达较 NC 组显著降低,LPS+Cal 三组 ADAMTS13 mRNA、蛋白表达较 LPS 组显著增高。结论 Vit D 在生理状态下并不能改变 PMVEC 中 VWF 和ADAMTS13的表达,但在受到LPS刺激后可使已增高的VWF表达降低,已降低的ADAMTS13表达增加,在脓毒症或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发病过程中,补充 Vit D 可能通过对 PMVEC中VWF、ADAMTS13表达的影响对疾病的转归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LPS)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 维生素D(Vit 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清假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俊 杨静 +4 位作者 孟令毅 程立顺 于海洋 俞凤 张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6-419,共4页
安徽医科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2011xkj083);2010年卫生系统合肥市科研计划项目第11号项目[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假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l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6例脓毒症患者的血清... 安徽医科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2011xkj083);2010年卫生系统合肥市科研计划项目第11号项目[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假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l3)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6例脓毒症患者的血清及临床资料,并从正常人群中随机抽取20例志愿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血清VWF和ADAMTS13水平。把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sepsis,S)组、严重脓毒症(severesepsis,SS)组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组,与正常对照(c)组比较,观察血清VWF、ADAMTS13水平变化与脓毒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S组、SS组和MODS组血清VWF、ADAMTS13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SS组血清VWF水平显著高于C组,MODS组VwF水平较S组和SS组显著增高,ADAMTS13水平在脓毒症各组均显著低于C组。结论VWF、ADAMTSl3从脓毒症发病早期即开始参与,患者血清VwF水平的变化在预测脓毒症预后较ADAMTS13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假血友病因子(VW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MGB1、α1-AT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及其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郝玉瑜 李从圣 王勇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55-58,64,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高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α1-抗胰蛋白酶(alpha-1 antitrypsin,α1-A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呼吸衰竭(resp... 目的:探究血清高迁移率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α1-抗胰蛋白酶(alpha-1 antitrypsin,α1-A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AECOPD合并RF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单纯AECOPD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MGB1、α1-AT水平。根据观察组病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探究AECOPD合并RF患者预后水平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α1-AT对AECOPD合并R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MGB1、α1-AT水平高于对照组。本研究80例AECOPD合并RF患者中预后不良患者共22例(27.50%),预后不良组患者病程、CAT评分、血清HMGB1、α1-A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且CAT评分、血清HMGB1、α1-AT水平是AECOPD合并R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ECOPD合并RF患者CAT评分与血清HMGB1、α1-AT水平均呈正相关。ROC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MGB1、α1-AT预测AECOPD合并RF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79.925 μg/L、14.710 mg/L,且指标联合预测AECOPD合并RF患者预后的AUC为0.869,特异性为96.60%,高于单一指标。结论:与单纯AECOPD患者比较,AECOPD合并RF患者血清HMGB1、α1-AT水平上调,其中HMGB1、α1-AT均为AECOPD合并RF患者预后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且HMGB1联合α1-AT对AECOPD合并RF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蛋白B1 Α1-抗胰蛋白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