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实习医师带教中情景式PBL教学与分组讨论法联合运用分析
1
作者 黄山 徐芳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3期005-008,共4页
分析心电图实习医师带教中情景式PBL(以问题为基础)与分组讨论法的联合运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心电诊断科2022.1至2024.1时间段内入院参与实习的实习医师中选择30名,为其开设四节带教课程,且采用情景式PBL教学联合分组讨论教学法,比较不... 分析心电图实习医师带教中情景式PBL(以问题为基础)与分组讨论法的联合运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心电诊断科2022.1至2024.1时间段内入院参与实习的实习医师中选择30名,为其开设四节带教课程,且采用情景式PBL教学联合分组讨论教学法,比较不同教学方法下实习医师的教学效果肯定率、带教质量优良率、综合能力评分和考核成绩指标。结果 联合教学法下带教质量优良率96.67%;实习医师对教学效果的肯定率为100%;实操技能(92.52±2.00)分,理论知识(95.36±3.02)分;问题解决实践能力评分(90.05±2.01)分,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评分(91.68±1.35)分,略比情景式PBL教学法下所得数据高,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 情景式PBL教学法联合分组讨论法应用于心电图实习医师带教中具有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带教质量,以及增强其综合能力,普遍提高考核成绩等实践价值,显然可进行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实习医师 情景式PBL教学法 分组讨论法 团队协作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景式PBL的住培医师心电图实习带教实践
2
作者 黄山 徐芳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研究基于情景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住培医师心电图实习带教实践效果。方法 从本院心电诊断科2023年1月~2024年1月入院参与心电图实习带教活动的住培医师中选出30名充当研究对象,教学期间采用情景式PBL教学... 研究基于情景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住培医师心电图实习带教实践效果。方法 从本院心电诊断科2023年1月~2024年1月入院参与心电图实习带教活动的住培医师中选出30名充当研究对象,教学期间采用情景式PBL教学法,对比实习带教前后住培医师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及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考核成绩指标。结果 采用情景式PBL教学法开展实习带教工作后,住培医师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其理论知识考核成绩(88.65±3.84)分,实操技能考核成绩(90.98±2.38)分,数据均显著高于实习带教前,实习带教前后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均<0.05)。结论 针对住培医师采用情景式PBL教学法落实心电图实习带教事项,既能改善教学质量,又能充分增强住培医师的实操能力,使之深度掌握理论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式PBL教学法 住培医师 心电图 心率测量 实操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板块实训结合讨论式教学策略研究
3
作者 黄山 徐芳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探究心电图板块实训结合讨论式教学策略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2022年2月设置为对照期,将2022年3月~2023年2月设置为观察期,两个时期分别选择30名学生。对照期心电图板块实训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期结合讨论式教学法,总计4课时(每节... 探究心电图板块实训结合讨论式教学策略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2022年2月设置为对照期,将2022年3月~2023年2月设置为观察期,两个时期分别选择30名学生。对照期心电图板块实训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期结合讨论式教学法,总计4课时(每节课40分钟,前两节理论,后两节实践操作)。比对两个时期学生的积极性、满意度、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结果 积极性方面,观察期学生总积极率高于对照期(P<0.05)。满意度方面,观察期学生总积极率高于对照期(P<0.05)。观察期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期学生(P<0.05)。结论 心电图板块实训结合讨论式教学策略,能够全面提高心电图板块实训学生的积极性、满意度,并助力学生在理论、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取得好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板块实训 讨论式教学 积极性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带教中病案分组讨论教学法运用分析
4
作者 黄山 徐芳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评估分析病案分组讨论教学法应用于心电图带教的效果。方法 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带教的30名学生均分为常规班和讨论班,心电图带教过程中,分别采用常规教学法和病案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学4课时,前2课时为理论课,后2课时为实践操作课... 评估分析病案分组讨论教学法应用于心电图带教的效果。方法 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带教的30名学生均分为常规班和讨论班,心电图带教过程中,分别采用常规教学法和病案分组讨论教学法。教学4课时,前2课时为理论课,后2课时为实践操作课。比对两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成绩、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程度。结果 讨论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总积极率高于常规班,P<0.05。讨论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班学生,P<0.05。讨论班学生的思维能力总提升率高于常规班,P<0.05。结论 病案分组讨论教学法运用于心电图带教时,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心电图设备的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带教 病案分组讨论教学法 积极性 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向量检查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黎 马兰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0期1330-1332,共3页
目的评价心电向量检查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例心电图QRS波形正常的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患者,同期行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项检查中以冠状动... 目的评价心电向量检查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例心电图QRS波形正常的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患者,同期行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项检查中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其他2项检查结果比较,对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图检查的准确性进行评判。结果 8例患者心电图QRS波形正常,1例伴有V1-V3导联ST段上抬,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ST段压低和/或T波变化,2例为正常范围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不符;8例患者的心电向量检查结果均符合相应部位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例,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4例,前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前壁、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符。结论心电向量检查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心电向量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基础教学法+PBL教学”模式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黎 马兰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第12期690-691,共2页
近年来,随着全国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持续开展,教学医院心电图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如何有效地提高心电图教学水平,培训出具有良好判图能力的规培医师和全科医师,满足初级医师及基层医师实际的工作需求,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安徽医... 近年来,随着全国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持续开展,教学医院心电图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如何有效地提高心电图教学水平,培训出具有良好判图能力的规培医师和全科医师,满足初级医师及基层医师实际的工作需求,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诊断科多年来一直承担心电图教学工作,在心电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渐摸索自创出一套教学方法,名为“心电图基础教学法”,将该教学方法结合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经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心电图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下腰痛患者术前心电图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
7
作者 徐心怡 陈欣然 +3 位作者 吴月娥 王云 徐锋 马兰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研究中老年下腰痛患者术前心电图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筛选10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中老年下腰痛患者作为病例组,5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心电图结论及各指标比较;研究中老年下腰痛患者术前心电图特点,并分析引起心... 目的研究中老年下腰痛患者术前心电图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筛选10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中老年下腰痛患者作为病例组,5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心电图结论及各指标比较;研究中老年下腰痛患者术前心电图特点,并分析引起心电图改变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比较,心动过缓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平均心率增快,且心律失常及ST-T改变发生率显著增加,QTd数值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下腰痛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进行相关因素处理,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心电图 腰椎手术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renz散点图矢量角联合B线斜率在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月娥 胡泽平 +3 位作者 李菡 马兰 郑林林 王仙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Lorenz散点图(LPs)矢量角的价值,及其联合B线斜率在提高心律失常诊断效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组)、9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早组)、52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组)和54例二度Ⅱ型房室/窦... 目的探讨Lorenz散点图(LPs)矢量角的价值,及其联合B线斜率在提高心律失常诊断效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组)、9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早组)、52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组)和54例二度Ⅱ型房室/窦房传导阻滞(二度Ⅱ型组)患者的LPs,测量B线斜率及矢量角,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B线斜率、矢量角及两者联合在组间的诊断效能并使用MedCalc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评估B线斜率、矢量角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的一致性。结果室早组与室上早组、二度Ⅰ型组与二度Ⅱ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线斜率、矢量角以及两者联合鉴别室性与室上性期前收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84、0.87,鉴别二度Ⅰ型与二度Ⅱ型房室/窦房传导阻滞的AUC分别为0.76、0.78、0.80。矢量角的ICC优于B线斜率(观察者内0.99 vs 0.98、观察者间0.97 vs 0.96)。结论矢量角可用于鉴别心律失常类型,且具有较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其联合B线斜率诊断心律失常具有较高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ENZ散点图 B线斜率 矢量角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欣然 徐心怡 +3 位作者 许苗苗 吴月娥 徐锋 马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率震荡特点。方法选取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进行分组,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A组)59例,合并高血压Ⅰ级(B组)57例,合并高血压Ⅱ级(C组)54例,合并高血压Ⅲ级(D组)43例,所有患...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率震荡特点。方法选取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进行分组,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A组)59例,合并高血压Ⅰ级(B组)57例,合并高血压Ⅱ级(C组)54例,合并高血压Ⅲ级(D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各组患者心率震荡指标,包括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以及异常TO、TS的发生率,分析各组数据间差异。结果 A组的TO(%)、TS(ms/RR)、异常TO发生率(%)、异常TS发生率(%)分别为(-0.23±0.68、7.31±2.67、15.3、11.9),B组的为(0.41±0.88、5.91±2.56、24.6、22.8),C组的为(0.83±1.02、3.96±2.01、38.9、37.0),D组的为(1.20±0.98、2.77±1.87、48.8、41.9),四组相比较,在TO、异常TO发生率和异常TS发生率方面,A组低于B组、C组、D组,B组低于C组、D组,C组低于D组,而在TS方面,A组高于B组、C组、D组,B组高于C组、D组,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更加严重,且严重程度与高血压病等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高血压 心律失常 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心怡 陈欣然 马兰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3期2491-249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73例,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及高血压分级情况进行分组,其中单纯冠心...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73例,依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及高血压分级情况进行分组,其中单纯冠心病(A组)43例,合并高血压Ⅰ级(B组)45例,合并高血压Ⅱ级(C组)44例,合并高血压Ⅲ级(D组)41例,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各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包括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NN间期标准差均值(ASDNN),分析各组数据间差异。结果 SDNN、SDANN和ASDNN在A、B、C、D四组分别为(122±20)ms、(109±19)ms、(99±16)ms、(87±13)ms,(110±18)ms、(96±17)ms、(85±14)ms、(76±13)ms及(67±12)ms、(58±10)ms、(50±9)ms、(43±8)ms,两两比较显示,A组各指标高于B、C、D组,B组各指标高于C、D组,C组各指标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单纯冠心病患者更加严重,随着高血压病等级增高,心率变异性降低,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欣然 徐心怡 +1 位作者 魏红 马兰 《安徽医学》 2016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的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19例患者,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72例(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87例(B组),另6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的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19例患者,其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72例(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87例(B组),另6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各组患者心率震荡指标,包括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以及异常TO、TS的发生率,分析各组数据间差异。结果 A组的TO(%)、TS(ms/RR)、异常TO发生率(%)、异常TS发生率(%)分别为1.37±1.9、3.63±4.08、55.6、45.8,B组的为0.05±0.89、5.36±4.34、32.2、29.9,C组的为-1.34±2.25、7.89±6.65、5.0、3.3,3组相比较,在TO值、异常TO发生率和异常TS发生率方面,A组高于B组、C组,B组高于C组,在TS值方面,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单纯冠心病患者更加严重,需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震荡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左室心肌同步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业伟 姜凡 +3 位作者 解翔 张新书 方思华 徐峰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2期1670-1672,共3页
目的分析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应用心脏三维定量高级插件测量5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与45例正常对照组左室16节段心肌达到最小收缩体积的时间的最大差值结果,即达到最小收缩体积的时间的最大差值结果(Tmsv 16-Dif);... 目的分析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应用心脏三维定量高级插件测量5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与45例正常对照组左室16节段心肌达到最小收缩体积的时间的最大差值结果,即达到最小收缩体积的时间的最大差值结果(Tmsv 16-Dif);计算标准差,即最小收缩体积的时间的标准差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达到收缩末最小容积值所在曲线上的位置较为离散,左室16节段心肌Tmsv 16-Dif显著增大。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此类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 室性早搏 左室 收缩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腰痛患者焦虑状态与心率变异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心怡 吴继雄 +4 位作者 吴月娥 王云 陈欣然 徐锋 李菡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伴焦虑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变化,焦虑严重程度与HRV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心理疏导对HRV的影响。方法筛选76例慢性腰痛伴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65例健康人群进行HRV各指标比较。采用Pearson相... 目的探讨慢性腰痛伴焦虑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变化,焦虑严重程度与HRV各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心理疏导对HRV的影响。方法筛选76例慢性腰痛伴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65例健康人群进行HRV各指标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验证病例组汉密顿焦虑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与HRV的各指标相关性;观察病例组患者心理疏导前后HRV各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腰痛伴焦虑患者HRV各指标(SDNN、RMSSD、PNN50、HF)显著降低,LF/HF比值显著增高。且该组患者HAMA总分与SDNN、RMSSD、PNN50、HF、LF/HF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7,-0.62,-0.54,-0.73,0.71(P<0.01)。经心理疏导后,SDNN、RMSSD、PNN50、HF显著增加,LF/HF比值显著降低。结论慢性腰痛伴焦虑患者的HRV指标较健康者变化明显,反映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且焦虑严重程度与HRV变化程度相关。心理疏导有利于慢性腰痛伴焦虑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HRV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焦虑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14
作者 李菡 陈欣然 马兰 《安徽医学》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其临床效能并验证。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并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252例OSAS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其临床效能并验证。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并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的252例OSAS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176例,验证集76例)资料。按PSG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是否≥30次/小时分为非重度组和重度组。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重度OSAS的独立危险因素,运行RStudio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从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三个维度对模型进行评估并验证。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和合并症个数是重度OS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和0.91,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较高,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在0.1~0.6的阈值概率范围内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年龄、吸烟史、LDL-C、UA和合并症个数,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临床价值,可为早期识别重度OSAS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重度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死区Tp-ec及Tp-e/QT值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月娥 胡泽平 +2 位作者 马兰 张浩 徐心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梗死区矫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比值(Tp-e/QT)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281例,其中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组36例,非MACE组245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梗死区矫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c)、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比值(Tp-e/QT)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诊断为STEMI的患者281例,其中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组36例,非MACE组245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Tp-ec及Tpe/QT值的差异,采用二分类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结果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年龄偏高,心率增快,门球时间较长,女性比例和多支病变比例增高,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PCI术前及术后Tp-ec、Tp-e/QT值较非MAC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前Tp-e/QT(OR=1.238,P<0.001)、LVEF(OR=0.924,P=0.005)、门球时间(OR=1.007,P=0.018)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Tp-ec、Tp-e/Q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95%CI 0.763~0.864)、0.889(95%CI 0.843~0.926)。Z检验显示,术前Tp-e/QT的AUC与术前Tp-ec、术后Tp-ec、术后Tp-e/QT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Tp-e/QT是STEMI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Tp-ec、Tp-e/QT对MACE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Tp-ec间期 Tp-e/QT比值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并行心律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月娥 马兰 陈欣然 《安徽医学》 2017年第9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利用逆向技术分析室性并行心律(VPSR)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43例频发室性早搏(PVE)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筛选出Lorenz散点图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 目的利用逆向技术分析室性并行心律(VPSR)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43例频发室性早搏(PVE)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筛选出Lorenz散点图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或复杂分布的39例频发PVE患者为病例组,余204例频发PVE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逆向技术分析VPSR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结果 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及复杂分布患者的VPSR检出率分别为69.56%、100.00%和50.00%,均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17.16%,其中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分布患者与对照组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renz散点图和逆向技术可提高VPSR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并行心律 LORENZ散点图 逆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间期离散度(QTd)对心脏同步化治疗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锋 马兰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852-854,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肌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接受CRT植入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升高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提高≥10%,分为反应组(n=34)和无反应组(n=34)。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肌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接受CRT植入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升高绝对值是否较基线水平提高≥10%,分为反应组(n=34)和无反应组(n=34)。比较两组患者CRT植入后不同时期QRS间期、QT间期复极离散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反应组患者术后1年QRS间期和QTd间期较术前和术后<24 h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反应组各时期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中,CRT术后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QTd间期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d在对CRT治疗患者术后的有效性是很好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QT间期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的指标与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段彩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5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的指标与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51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Lown氏分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的指标与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151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Lown氏分级≤Ⅱ级的患者设为低危组(n=87).将其中Lown氏分级≥Ⅲ级的患者设为高危组(n=64).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QT间期标准差、QT间期变异系数及24 hR-R间期标准差.结果:高危组患者的24 hQT间期标准差、QT间期变异系数及24 hR-R间期标准差均小于低危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的指标越小,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性 QT间期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后心电图QRS-T夹角变化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袁源 马兰 +2 位作者 王黎 江昕 段彩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3期4549-455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PCI术前、后心电图QRS-T夹角的变化以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5例AMI患者为实验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狭窄亚...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PCI术前、后心电图QRS-T夹角的变化以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5例AMI患者为实验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狭窄亚组,在患者PCI术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并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非AMI患者3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QRS-T夹角;AMI各亚组间术后24 h内的QRS-T夹角变化及12个月累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应用Pearson模型和Cox回归模型分析QRS-T夹角与MACE的相关性及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PCI术前QRS-T夹角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各亚组PCI术后24 h内的QRS-T夹角均较各自术前降低,且随着各亚组AMI冠脉病变程度依次加重,术前及术后QRS-T夹角值均依次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低度亚组和中度亚组的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度亚组(χ^(2)=14.12,P=0.001);Gensini积分、PCI术前及术后24h内的QRS-T夹角均与MACE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HR=1.015,P=0.024)和术前QRS-T夹角(HR=1.009,P=0.027)是急性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Gensini积分和术前QRS-T夹角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术前QRS-T夹角对AMI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QRS-T夹角 预后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冠脉CT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张薇娜 马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201-202,共2页
以冠心病作为研究方向,分析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冠脉CT检查的诊断价值,并进一步完成两者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相应的动态心电... 以冠心病作为研究方向,分析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冠脉CT检查的诊断价值,并进一步完成两者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相应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冠脉CT检查,完成相关性分析。结果:经冠脉CT检查,在80例患者中,阳性77人,占比96.25%,阴性3人,占比3.75%。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异常患者75例,阳性73例,阴性2例。参考冠脉CT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特异性为96.26%,敏感性为98.95%。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效果良好,但是与冠脉CT检查相比,敏感性、特异性相对较差,可将其与相关检查手段进行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动态心电图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