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庆 凤晓翔 孙良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病人13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内镜组70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下...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2年12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病人13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内镜组70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传统组62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手术指标、术后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内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76.1±7.5)分钟、手术出血量(30.5±8.4)ml、切口长度(0.88±0.12)cm、手术后引流量(24.5±4.4)ml、卧床时间(26.8±4.4)小时、住院时间(5.6±1.8)天,传统组分别为(88.0±9.3)分钟、(103.4±18.6)ml、(6.10±1.04)cm、(208.3±34.0)ml、(32.7±6.6)小时、(9.4±2.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JOA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腰椎功能优43例(61.43%)、良15例(21.43%),传统组分别为29例(46.77%)、17例(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1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和传统开放手术均可达到较好恢复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优势在于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经椎板间入路 腰椎间盘突 侧隐窝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4月—202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9例的资料,患者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接受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目的:探讨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4月—202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9例的资料,患者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接受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行MRI检查,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5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相关症状得到缓解。(1)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P <0.05)。(2)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小治疗前,腰椎后凸角大于治疗前(P <0.05)。(3)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纵轴值、椎体膨出程度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 <0.05),但治疗后的椎间盘还纳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后,以MRI检查对椎间变化、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评判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可进行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MRI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力学失衡诱导终板软骨退变中的作用
3
作者 郑权 吴明凡 +2 位作者 邵松 孙良业 许俊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 检测脊柱失稳诱导终板软骨退变模型大鼠中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变化,探讨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终板软骨以及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大鼠L2~L5棘上、棘间韧带,咬除L2~L5两侧关节突,构建大鼠脊柱失稳模型。18... 目的 检测脊柱失稳诱导终板软骨退变模型大鼠中线粒体自噬水平的变化,探讨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终板软骨以及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大鼠L2~L5棘上、棘间韧带,咬除L2~L5两侧关节突,构建大鼠脊柱失稳模型。18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退变组及羰基氰化物3-氯苯腙(CCCP)组,每组6只。正常组大鼠无特殊处理,退变组大鼠构建大鼠脊柱失稳模型,CCCP组大鼠在构建大鼠脊柱失稳模型后于椎间盘注射5μL CCCP (10μmol/L)。利用HE染色观察终板软骨及椎间盘形态变化,番红-固绿染色观察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变化。RT-PCR检测各组大鼠终板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COL-2A)、蛋白聚糖(ACAN)、PINK1、Parki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OL-2A、ACAN、PINK1、Parkin及线粒体膜蛋白Tomm20、Timm23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退变组大鼠椎间盘髓核破坏明显,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减少;CCCP组大鼠椎间盘结构较完整,终板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较退变组明显增多。与正常组比较,退变组大鼠终板软骨组织COL-2A、ACAN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PINK1和Parkin表达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膜蛋白Tomm20及Timm23表达增高(P<0.05);CCCP组大鼠终板软骨组织COL-2A、ACAN、PINKI及Parkin表达较退变组均明显上调(P<0.05),Tomm20及Timm23蛋白水平较退变组明显下调(P<0.05)。结论 大鼠脊柱失稳导致终板软骨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水平降低,从而诱导终板软骨及椎间盘退变,激活线粒体自噬能够明显减轻终板软骨及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失稳 终板软骨 椎间盘退变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
4
作者 赵开元 付九洲 +6 位作者 张广磊 张涛 张平 胡慧中 程香香 郑权 李仁虎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2914-2918,共5页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DAA-THA)的麻醉效果,并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FICB)的镇痛效果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10月安徽医...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用于老年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DAA-THA)的麻醉效果,并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FICB)的镇痛效果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择期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S-FICB组,n=30),单独使用罗哌卡因;B组(PENGB组,n=30),单独使用罗哌卡因;C组(PENGB组,n=30),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记录患者入室时(T_(0))、体位摆放前即刻(T_(1))、体位摆放时(T_(2))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和神经阻滞后6 h(T_(3))、12 h(T_(4))、24 h(T_(5))、48 h(T_(6))抬髋15°时VAS疼痛评分,神经阻滞后T_(3)~T_(6)的Ramsay镇静评分,T_(3)时股四头肌肌力分级,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患者镇痛满意度,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T_(3)时B组和C组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高于A组(P<0.01)。T_(3)~T_(6)时C组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组和B组(P<0.05)。T_(2)时B组和C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T_(4)~T_(6)时C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B组、C组的操作时间低于A组(P<0.05)。C组患者麻醉后30 min的心率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PENGB操作所需时间短、起效快,并且保留股四头肌的运动功能,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联合罗哌卡因用于PENGB能够有效延长镇痛时间,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静与镇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 镇痛 髋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5
作者 杨志新 郑权 +2 位作者 吴明凡 江淮 孙良业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708-711,共4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FNA治疗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FNA治疗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痂形成时间4~8周,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术后12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良好40例,可5例,差1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3~100(88.27±9.24)分。结论 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稳定,患者可早期锻炼,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
6
作者 陈绪鲲 邵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68-0071,共4页
探讨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选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的差异性。方法 此次在讨论80例患者(均为桡骨远端骨折,于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就诊)时,需遵从1:1随机分组(2组)原则,治疗时区分植骨材料(对照组vs观察组分别为同... 探讨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选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的差异性。方法 此次在讨论80例患者(均为桡骨远端骨折,于2023年2月至2024年3月就诊)时,需遵从1:1随机分组(2组)原则,治疗时区分植骨材料(对照组vs观察组分别为同种异体骨植骨vs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即均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对比两种植骨材料的治疗状况(涉及到治疗各项指标、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相关指标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指标用时较短(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率(97.50%vs80.00%)、切口愈合率(95.00%vs77.50%)更高,并发症发生率(2.50%vs20.00%)更低(P<0.05);两组在影像学参数方面具有一致性(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的腕关节活动度更理想(P<0.05)。结论 临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在手术方式相同区分植骨材料的状况下,相比于同种异体骨植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在骨质缺损修复、术后恢复等方面,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 同种异体骨植骨 腕关节活动度 植骨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技术在四肢转移性骨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预后评价
7
作者 杨志新 孙良业 +2 位作者 郑权 吴明凡 江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65-0070,共6页
研究微波消融技术在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44例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病灶刮除并用骨水泥填充及金属内固定重建术)与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消融技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 研究微波消融技术在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44例四肢长骨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病灶刮除并用骨水泥填充及金属内固定重建术)与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消融技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年生存率分别为61%和52%,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一年内局部复发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MSTS、KPS及QO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术后3个月MSTS评分优良率(81.8%,19/23)较对照组(52.3%,11/21)明显增高(P<0.05),术后半年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微波消融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四肢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 微波消融 临床疗效 术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价值研究
8
作者 陈冉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0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CT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X线、三维CT重建检查,并与手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X线与三维CT重建... 目的:分析三维CT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X线、三维CT重建检查,并与手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X线与三维CT重建对骨折分型的检出率、骨折端塌陷程度灵敏度,以及胫骨平台骨折的影像特征.结果:三维CT重建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三维CT重建对评估骨折端塌陷程度的灵敏度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三维CT重建,能提高骨折分型诊断检出率及诊断骨折端塌陷程度灵敏度,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三维CT重建 分型诊断 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6
9
作者 敖秀兰 张婷 +1 位作者 程维 程文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2-1524,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KOA患者249例,≥60岁125例为观察组,<60岁12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析影响老年KOA患者... 目的研究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KOA患者249例,≥60岁125例为观察组,<60岁12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析影响老年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SF-36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OMAC总分及疼痛、僵硬以及日常生活的难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KOA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家庭收入、居住环境以及体重指数(BMI)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家庭收入<2 000元/月、居住环境为阴暗潮湿以及BMI≥24 kg/m^2均为影响老年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KOA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家庭收入<2 000元/月、居住环境为阴暗潮湿以及BMI≥24 kg/m^2均为影响老年KOA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dobutton钢板与皮质骨螺钉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于振 窦强兵 +3 位作者 袁先发 王启伟 李行星 吕建军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病例。其中31例接受Endobutton钢板治疗,35例接受皮质骨螺钉治疗。首先将两种疗法与术前指标作为自变量,治疗... 目的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病例。其中31例接受Endobutton钢板治疗,35例接受皮质骨螺钉治疗。首先将两种疗法与术前指标作为自变量,治疗结果作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再分别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1年下胫腓联合间隙(TBCS)、术后1年胫腓重叠影(TBOL)、AOFAS评分及并发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为影响治疗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同治疗方法与结果并无明显相关性。两组资料术中出血量(t=0.543,P=0.589)、术后1年TBCS(t=0.025,P=0.980)、术后1年TBOL(t=0.711,P=0.480)、AOFAS评分(t=0.577,P=0.566)及术后并发症(χ2=0.020,P=0.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t=2.203,P=0.031)Endobutton钢板组较长,但术后负重时间(t=-18.459,P<0.001)Endobutton钢板组较短,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ndobutton钢板与皮质骨螺钉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基本不需二次手术取出,术前应综合考虑,慎重选择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BUTTON钢板 皮质骨螺钉 下胫腓联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赵帮 吕建军 +1 位作者 孙良业 吕波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6期636-638,共3页
目的探讨在体位复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体位复位下经皮穿刺单侧椎弓根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31例,对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及活动能力评分(LAS)进行比较。结果 3... 目的探讨在体位复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体位复位下经皮穿刺单侧椎弓根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31例,对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及活动能力评分(LAS)进行比较。结果 31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VAS术前为(8.27±0.57)分,术后1 d为(1.80±0.78)分,术后6个月为(1.37±0.61)分(P<0.05);术后后凸畸形得到部分矫正,Cobb角术前为25°±4.4°,术后1 d为13°±3.1°,术后6个月为14°±3.2°(P<0.05);术后恢复日常活动,LAS术前为(3.4±0.5)分,术后1 d为(1.3±0.2)分,术后6个月为(1.2±0.1)分(P<0.05)。有3例骨水泥渗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1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疼痛及骨折无再发。结论 PVP结合体位复位是治疗新鲜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部分矫正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 骨质疏松 胸腰椎骨折 体位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带襻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品 吕建军 +2 位作者 程文丹 刘兴国 江淮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比较双带襻钢板与锁骨钩钢板置入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18例应用双带襻钢板技术治疗,20例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术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目的比较双带襻钢板与锁骨钩钢板置入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18例应用双带襻钢板技术治疗,20例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术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evaluation form,ASES)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锁骨钩钢板组与带襻钢板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治疗费用少,但后者术后在肩关节活动时疼痛感、肩关节功能上明显好于前者,且后者无需取出内固定材料。在是否发生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松动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襻钢板组有1例发生骨折端再移位。锁骨钩钢板取出后,两组患者在疼痛、肩关节功能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双带襻钢板技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近期疗效优于锁骨钩钢板,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远端骨折 双带襻钢板 锁骨钩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启伟 李行星 +1 位作者 窦强兵 谢晓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OA病人189例,其中84例接受关节镜治疗,105例接受保守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患膝站立位平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 目的:比较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OA病人189例,其中84例接受关节镜治疗,105例接受保守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患膝站立位平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关节绞锁症状、半月板破裂与否、固定痛点及治疗前后Lysholm功能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2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升高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对早期膝关节OA均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镜 保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360°减压融合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良业 窦强兵 +6 位作者 凤晓翔 管立新 谢晓东 袁先发 吕波 王启伟 丁旗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6期491-495,共5页
背景:对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将椎板作为植骨材料用于植骨融合的研究报道甚少,本回顾性研究将报道原位椎板回植技术及其临床结果。 目的:探讨后路环360°减压、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峡部... 背景:对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将椎板作为植骨材料用于植骨融合的研究报道甚少,本回顾性研究将报道原位椎板回植技术及其临床结果。 目的:探讨后路环360°减压、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行后路环360°减压植骨融合、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32~58岁,平均(40.2±9.8)岁。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融合情况、椎管成形情况及有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通过对术后疗效评分,比较术前与术后ODI、VAS评分差异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90 min,平均135 min;术中出血量200~900 ml,平均500 ml。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下肢根性症状均消失,23例患者腰部持续疼痛消失,11例腰部劳累及长距离行走后疼痛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椎间融合失败及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现象发生。原位回植椎板无吸收,椎体后方及椎体间均成骨性融合。临床疗效评定分级,优32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4%。ODI评分及VAS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0.05)。 结论:后路环360°减压、椎板原位回植、椎管重建、短节段钉棒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既可充分显露行神经根管减压,又可重建恢复椎管的完整性,预防术后瘢痕增生黏连对椎管内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 原位回植 椎管 融合 腰椎滑脱 峡部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传宏 谢威 凤晓翔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25例。结果:随访10~30个月,所有滑脱椎间均骨性融合,优19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25例。结果:随访10~30个月,所有滑脱椎间均骨性融合,优19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结论:应用钉棒系统加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技术对腰椎前、后柱均起稳定作用,腰椎融合效果确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椎间及后外侧联合植骨 钉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评价
16
作者 陈冉 左传宏 谢威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2-32,34,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3例,随访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术后6个月疼痛感,对日常生活等影响并进行constant评分。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仍有疼痛3例,轻度疼痛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3例,随访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术后6个月疼痛感,对日常生活等影响并进行constant评分。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6个月仍有疼痛3例,轻度疼痛8例;无疼痛22例,对日常生活有影响及轻度影响者4例,constant评分为92.7分。结论: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可靠有效,对骨折愈合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锁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固定方式对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时召洋 王民洁 +2 位作者 陈冉 左传宏 吕建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6期89-91,97,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70例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35例)和治疗2组(35例),治疗1组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术,治疗2组行交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70例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35例)和治疗2组(35例),治疗1组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术,治疗2组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治疗2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治疗2组(P<0.05),2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优良率为97.1%,治疗2组为91.4%,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畸形愈合、关节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2组患者其余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术和交锁髓内钉术均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是交锁髓内钉所引起的畸形愈合和关节疼痛发生率更高,经皮锁定钢板术的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行星 窦强兵 +2 位作者 王启伟 龚保军 吕建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关节镜治疗的膝OA患者252例。记录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术前患膝站立位平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患... 目的分析影响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关节镜治疗的膝OA患者252例。记录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术前患膝站立位平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患膝绞锁症状、患膝压痛点、半月板破裂情况、游离体、手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相关因素。结果高龄、症状持续时间长、K-L分级高、半月板破裂、关节腔存在游离体、绞锁症状及压痛点均与关节镜治疗OA的疗效差成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年龄、K-L分级、半月板破裂情况、存在绞锁症状及压痛点为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K-L分级2级、无半月板破裂、无绞锁症状及无压痛点等均为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骨关节炎 治疗结果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明凡 江淮 +4 位作者 郑权 陈学周 邵松 孙良业 谢威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3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用钢丝克氏针固定大转子。记录手术情况,采用大转子高度(GTH)评估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 目的总结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3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用钢丝克氏针固定大转子。记录手术情况,采用大转子高度(GTH)评估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Koval评分评估患者行走能力,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RC分级评估髋外展肌力。结果38例患者中,3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35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全涂层柄31例,骨水泥柄7例。3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4(20.4±5.9)个月;6例失访。术后患侧GTH为-8.9~4.7(-1.1±4.6)mm,健侧GTH为-4.6~4.3(0.3±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摄X线片复查,30例骨折愈合,2例未见骨折断端连接及骨痂形成,但纤维愈合,并未影响外展肌力或行走能力。行走能力Koval评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69~93(83.1±5.5)分,髋外展肌力MRC分级为3~5(4.2±0.8)级。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采用钢丝克氏针固定大转子,重建了臀中肌的外展机制,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钢丝张力带 髋关节置换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迎花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305-1305,共1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56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8例。分别采用传统方式和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结果:B组患者...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56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8例。分别采用传统方式和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结果:B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可以充分保证手术治疗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