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泳池肉芽肿1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学东 宗文凯 +2 位作者 王洪生 陈浩 靳培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5-616,共2页
游泳池肉芽肿是由海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临床较少见,一般预后较好。我们接诊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游泳池肉芽肿 海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化湿汤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心亚 周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540-3542,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汤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AD)近期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 95例脾虚蕴湿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 目的探讨健脾化湿汤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特应性皮炎(AD)近期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 95例脾虚蕴湿型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另设15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在疾病相关教育、合理洗浴、润肤剂使用等基础上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量外用,2次/d,皮损控制后,1次/d;对于瘙痒剧烈者加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1次/d,6岁以上儿童,10 m L/次;3~6岁,5 m L/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湿汤内服,1剂/d,常规水煎分2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由第三者进行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4、IL-13、IFN-γ和IL-17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4.47%,对照组为54.1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x^2=4.258,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病变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和睡眠程度评分和SCORAD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瘙痒、睡眠程度评分和SCORAD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IL-4、IL-13、IL-17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FN-γ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13、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IL-4、IL-13、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13、IL-17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IFN-γ水平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化湿汤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AD能有效改善患者瘙痒和睡眠,降低SCORAD总积分,提高临床疗效,近期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和Th17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脾虚蕴湿 健脾化湿汤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3、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甲侧缘挂线置管法治疗嵌甲性甲沟炎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双双 张明海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疗效好、创伤小、预后良好的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20例足第1趾嵌甲性甲沟炎患者共33处嵌甲,采用改良甲侧缘挂线置管法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创面恢复和复发情况。结果...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疗效好、创伤小、预后良好的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20例足第1趾嵌甲性甲沟炎患者共33处嵌甲,采用改良甲侧缘挂线置管法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创面恢复和复发情况。结果采用改良甲侧缘挂线置管法手术治疗1个月后,20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趾甲边缘未再出现红肿、化脓。治疗2~3个月后,内置的皮条跟随趾甲的生长,经修剪后恢复为正常趾甲形态。结论改良后的甲侧缘挂线法治疗嵌甲性甲沟炎操作简单,创伤小,伤口愈合快,治愈率高,复发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沟炎 嵌甲性 手术治疗 甲侧缘挂线置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生活习惯和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成 张明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50-056,共7页
通过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生活习惯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生活习惯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至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红斑毛细血管... 通过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生活习惯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生活习惯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至我院皮肤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90例患者以及90例体检人员。收集并整理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和临床特征资料。结果 生活习惯分析:吸烟、吃早餐、甜食和沐浴频次不是ETR影响因素(p>0.05);油腻食物、熬夜、化妆可能是ETR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临床特征分析:(1)ETR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与性别相关(P<0.05);与家族遗传病史相关(P<0.05);与皮肤性质无关(P>0.05)。ETR的多因素分析:性别(OR=0.323,95%CI 0.116~0.899)、家族史(OR=1.893,95%CI 1.102~40.020)、油腻食物(OR=0.013,95%CI 1.673~78.979)、熬夜(OR=0.048,95%CI 0.007~0.319)、化妆(OR=3.051,95%CI 1.031~9.027)。结论 ETR患者男女比例为:1:5.4,主要集中在30-50岁,普遍学历水平偏低。ETR与年龄、皮肤性质、吸烟、吃早餐、甜食和沐浴频次无相关性,与性别、家族遗传史、油腻食物、熬夜、化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 生活习惯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特应性皮炎临床特点及抗组胺药物疗效分析
5
作者 王臻妮 张明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56-59,共4页
了解成人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临床特点和特征,提高对成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Hafinin&Rajka标准,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且诊断为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收... 了解成人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临床特点和特征,提高对成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Hafinin&Rajka标准,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且诊断为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皮损分布部位及特点、疾病严重程度分析、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49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2.92,平均年龄为35.52±11.39岁。成人特应性皮炎表现为丘疹、出汗时瘙痒及红斑,皮损多分布在四肢伸侧和躯干。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平均嗜酸性细胞计数(0.13±0.13)109/L,平均嗜酸性百分比(0.84±0.68)%,平均血清总IgE(139.1±325.6)IU/mL,变应原筛查阳性60例(40.27%)。SCORAD评分为轻度71例(47.65%),中重度78例(52.35%)。外源型35例(23.49%),内源型114例(76.51%)。抗组胺治疗有效47例(31.54%),无效102例(68.46%)。结论 成人特应性皮炎表现为四肢伸侧和躯干部位的丘疹、出汗时瘙痒及红斑。外源型特应性皮炎患者,SCORAD评分更严重,应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特应性皮炎 临床特点 抗组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鞘瘤一例
6
作者 宋学东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52-152,共1页
患儿男,12岁。以右下颌部淡红色结节3年,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011年10月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领出现肤色丘疹,粟粒大小,逐渐增大如花生米大小,生长较缓慢,伴随生长结节渐呈淡红色,无明显自觉症状,质软。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自觉症状 下颌部 花生米 结节 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