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型教学模式对骨科教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朱晨 孔荣 +2 位作者 方诗元 禹德万 黄炎 《安徽医学》 2016年第4期486-488,共3页
目的评估混合型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方法骨科教学网络(NESTOR)被提供给60位学生,并在课程开始前后进行测试,接着再完成一项笔试和客观设计的临床测试,以及在学期结束时的一项评估问卷。NESTOR用户和... 目的评估混合型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方法骨科教学网络(NESTOR)被提供给60位学生,并在课程开始前后进行测试,接着再完成一项笔试和客观设计的临床测试,以及在学期结束时的一项评估问卷。NESTOR用户和非NESTOR用户两个研究组之间进行上述结果比较。结果评估问卷表明,与非NESTOR用户相比,使用NESTOR的学生对该教学方式非常满意,学习乐趣增加。NESTOR用户组和非用户组预测试和后期测试的成绩显示,预测试时两组答题正确率分别为(22.5±1.2)%与(21.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课程学习,用户组和非用户组在后期测试1答题正确率分别为(60.3±2.3)%及(40.6±1.8)%,后期测试2分别为(63.2±2.8)%及(49.8±2.1)%,但NESTOR用户在后期测试1和2中成绩提升更显著(P<0.05)。而最终强制性测试结果则显示用户组和非用户组的答题正确率分别为(60.3±1.9)%及(59.5±2.0)%,两组间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型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知识以及提高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 骨科学 混合型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冰雪灾害骨科急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夏睿 张宏群 +4 位作者 孔荣 徐玮 朱晨 张亮 潘多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78-579,共2页
目的:总结冰雪灾害天气期间骨科急诊的疾病诊治情况以及相关应对措施。方法:根据雪灾期间急诊登记表、治疗协议书以及留存的X片,统计骨科急诊接受石膏或夹板固定,以及收入院治疗的人次和相应诊治特点。结果:骨科急诊治疗人数为591人次,... 目的:总结冰雪灾害天气期间骨科急诊的疾病诊治情况以及相关应对措施。方法:根据雪灾期间急诊登记表、治疗协议书以及留存的X片,统计骨科急诊接受石膏或夹板固定,以及收入院治疗的人次和相应诊治特点。结果:骨科急诊治疗人数为591人次,损伤部位为腕关节276例,踝关节76例,髋关节57例。结论:冰雪灾害期间腕关节损伤中桡骨远端A3.2最常见,简化就诊流程、增加急诊医务人员是冰雪灾害天气下有效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天气 骨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系统与空心钉双平面垂直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冲 李磊 +4 位作者 李蒙 周咏辉 徐玮 徐磊 方诗元 《创伤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86-192,共7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4枚空心螺钉(4CS)双平面垂直固定方式治疗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收治的中青年原发性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4枚空心螺钉(4CS)双平面垂直固定方式治疗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收治的中青年原发性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5例。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18~63岁,平均44.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2例,高处坠落伤33例。根据手术选择的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35例)和4CS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基础疾病和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关键变量进行分析,包括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变量、围术期指标、术后结局和并发症,以及术后1 d、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VAS等。结果患者随访12~3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围术期指标方面,与FNS组相比,4CS组切口长度较短[(3.6±0.5)cm vs.(6.8±1.0)cm,P<0.001],透视次数较少[(61.1±5.0)次vs.(70.0±5.6)次,P<0.001]。4CS组开始负重时间晚于FNS组,但在完全负重时间[(11.7±2.0)周vs.(15.6±2.8)周]、骨折愈合时间[(15.1±1.9)周vs.(18.1±2.8)周]和股骨颈短缩[(2.5±0.7)mm vs.(4.3±1.1)mm]方面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末次随访两组均未观察到股骨头坏死。在术后1 d、6、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4CS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著高于FNS组(P<0.05)。整个随访期间,4CS组的VAS显著低于FNS组(P<0.05),表明4CS组在术后疼痛控制方面表现更佳。结论与FNS相比,采用4CS在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透视次数少、切口长度短、股骨颈短缩长度减少及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系统 空心螺钉 双平面垂直固定 临床效果 中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业医师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讲评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夏睿 任佰玲 +1 位作者 孔荣 方诗元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8年第3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在骨科教学中,补充讲评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的教学效果。方法分析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中的骨科相关考点,并将其穿插在骨科教学中讲解。结果讲评真题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同时达到备考的... 目的探讨在骨科教学中,补充讲评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的教学效果。方法分析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中的骨科相关考点,并将其穿插在骨科教学中讲解。结果讲评真题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同时达到备考的目的。结论这种针对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教学 考题 讲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洗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邱宏伟 孔荣 《安徽医学》 2011年第6期847-848,共2页
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手术部位感染可分为三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时间上界定为无植入物者术后30 d内、有植入物者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表浅、深部、器官腔隙的感... 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手术部位感染可分为三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时间上界定为无植入物者术后30 d内、有植入物者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表浅、深部、器官腔隙的感染均应列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感染 术中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振威 孔荣 《安徽医学》 2013年第4期510-511,共2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骨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日益增大。Glynn等[1-2]。认为血糖长期高于14.0mmol/L为长期高血糖,老年人自身免疫能力差,而长期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生长;白细胞吞噬...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骨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骨科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日益增大。Glynn等[1-2]。认为血糖长期高于14.0mmol/L为长期高血糖,老年人自身免疫能力差,而长期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生长;白细胞吞噬性减弱导致患者抗感染能力及组织修复愈合能力较差;高血糖干扰白细胞趋化性、调理性和吞噬作用[3-4],使老年人易感染,糖尿病还可以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糖尿病性关节病等使老年人更易骨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手术 骨科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影响膝骨关节炎进展的因素分析
7
作者 刘芷麟 高竞宇 +1 位作者 严承远 赵其纯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6期350-356,共7页
目的研究后交叉韧带重建术(PCLR)后膝骨关节炎(KOA)进展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到2018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骨科采用自体肌腱移植物行PCLR的52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功能评分量表,膝关节... 目的研究后交叉韧带重建术(PCLR)后膝骨关节炎(KOA)进展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到2018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骨科采用自体肌腱移植物行PCLR的52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功能评分量表,膝关节胫骨相对后移最大差值。对术前患侧及末次随访时患侧与健侧正侧位片行影像学评估。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生活质量及功能评分差异及末次随访时KOA进展情况,并分析KOA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随访60~156(88.4±19.7)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根据Kellgren-Lawrence分级,末次随访时患侧KOA进展患者有18例(34.6%),仅2例(11.1%)KOA进展2级,16例(88.9%)KOA进展1级。膝关节后向松弛差值>3 mm[Exp(B)=9.907,P<0.05],受伤至手术时间>2个月[Exp(B)=5.446,P<0.05]为KOA进展的影响因素。结论PCLR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功能情况,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但少部分患者PCLR术后会发生KOA,主要发生于髌股关节和胫股关节内侧间室。PCLR术后KOA进展与患者的术后膝关节松弛情况以及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骨关节炎 功能评分 影像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45
8
作者 黄炎 孔荣 +3 位作者 方诗元 禹德万 李守民 张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方法]本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行全髋置换术311例,对术后脱位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所有病例中术后6个月发生脱位15例(脱...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方法]本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行全髋置换术311例,对术后脱位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所有病例中术后6个月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4.82%),首次全髋置换术后脱位11例,脱位率4.00%,而全髋翻修术后脱位4例,翻修手术脱位率11.1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首次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中,骨折组、侧卧外展试验阳性组、后外侧入路组、髋臼假体置于安全区外组,患者术后脱位率分别为6.04%、10.29%、4.52%、9.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5),而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使用不同直径股骨头的患者中术后脱位率无明显差异(P〉0.05)。15例脱位中14例经保守治疗后未再发生脱位。1例患者发生习惯性脱位,行全髋翻修后未再发生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与是否翻修,术前疾病状态,组织的肌力平衡,手术入路,假体位置的安放等因素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假体设计无关。大多数脱位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未再发生脱位。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正确安放假体位置,及在医师指导下康复训练等会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假体 术后脱位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骨坏死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罗正亮 尚希福 +2 位作者 李旭 胡飞 贺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5期6314-6320,共7页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除长期应用激素可引起骨坏死外,有研究指出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也有可能是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发生骨坏死的致病因素存在不同观点。目的:对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除长期应用激素可引起骨坏死外,有研究指出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也有可能是骨坏死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发生骨坏死的致病因素存在不同观点。目的:对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获得已公开发表的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0及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各危险因素的合并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组332例、对照组9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雷诺现象3.28(1.69-6.38),口腔溃疡2.95(2.13-4.09),肾脏受累1.21(0.83-1.74),血管炎因素5.64(2.84-11.21),高脂血症5.11(3.10-8.42),抗磷脂抗体2.32(1.49-3.61),关节受累2.02(1.33-3.07)。提示激素应用明确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并非惟一因素,血管炎、高脂血症、雷诺现象、口腔溃疡、抗磷脂抗体阳性及关节受累均为需要重视的国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坏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坏死 危险因素 激素 血管炎 高脂血症 雷诺现象 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原因随访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志 肖玉周 +2 位作者 周新社 周建生 尚希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197-3202,共6页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影响髋关节疼痛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初次行THA并具有完整资料的229例(238髋)患者进行随访,实际随访到155例(共164髋),随访率为67.7%;随访时间为1~6年,平均3.7年...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影响髋关节疼痛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初次行THA并具有完整资料的229例(238髋)患者进行随访,实际随访到155例(共164髋),随访率为67.7%;随访时间为1~6年,平均3.7年。初次筛选采用Charnley髋关节评分标准,髋关节出现疼痛患者进一步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出现疼痛的17例(18髋)患者进一步分析疼痛的原因,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17例(18髋)患者出现术后髋关节疼痛,疼痛原因为:关节内因素8例(47.1%),包括假体脱位3例(3髋)(17.6%)、假体感染2例(2髋)(11.8%)、无菌性炎症2例(3髋)(11.8%)、假体松动1例(1髋)(5.9%);关节外因素4例(23.5%),包括腰椎源性疾病3例(3髋)(17.6%),异位骨化1例(1髋)(5.9%);其他原因5例(29.4%),包括心理及精神因素2例(2髋)(11.8%),不明原因3例(3髋)(17.6%)。结论引起THA后疼痛的关节内外源性因素很多,包括假体脱位、松动、不稳及感染等;心理及精神因素引起的疼痛易被临床医生忽视,不明原因疼痛是目前临床诊断和预防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疼痛 手术后 疼痛原因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中的改良截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守民 徐玮 +2 位作者 孔荣 尚希福 夏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20-2326,共7页
背景: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普遍,置换技术及假体设计理念均获得极大改善和提高,但尚无截骨顺序方面的研究。目的:探讨改良截骨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60膝行全膝关节置换,原发疾病包括骨关... 背景: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在临床应用普遍,置换技术及假体设计理念均获得极大改善和提高,但尚无截骨顺序方面的研究。目的:探讨改良截骨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60膝行全膝关节置换,原发疾病包括骨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均为后稳定型膝关节,应用强生PFC-Sigma PS型假体或LINK Gemini PS型假体。在极度屈膝下,先行股骨截骨,包括股骨远端前方后方斜面截骨(某些类型还包括股骨髁间截骨)。髌骨不常规置换,再行胫骨平台截骨。记录手术时间,置换后引流量,置换前及置换后6,12周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1.3±12.5)min,置换后引流量平均(302±39)mL。置换后6,12周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较置换前明显改善(P<0.01)。2例患者置换后1个月出现低度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未出现假体排异反应。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先行股骨截骨可以为胫骨的操作获得更大的空间,方便切除半月板,并可安全地进一步松解周围软组织。操作简便,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改良截骨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膝关节活动度 感染 排异反应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不稳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贺瑞 尚希福 +3 位作者 童元 方诗元 朱亚林 姚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定的X线、CT、MRI三者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分析55例腰椎不稳定患者的X线、CT、MRI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特点。[结果]通过站立位腰椎X线过伸过屈侧位像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出腰椎不稳的患者中,分析CT表现可以显示出小...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定的X线、CT、MRI三者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分析55例腰椎不稳定患者的X线、CT、MRI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特点。[结果]通过站立位腰椎X线过伸过屈侧位像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出腰椎不稳的患者中,分析CT表现可以显示出小关节的退变病理变化;MRI主要显示椎间盘的退变病理过程。[结论]X线并结合临床特点可以诊断腰椎不稳定症;CT和MRI可以进一步说明腰椎不稳定症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不稳定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ffmannⅡ金属外固定架在胫腓骨开放性粉碎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睿 孔荣 +3 位作者 方诗元 李守民 禹德万 张光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144-4149,共6页
背景:钢板内固定在伴有软组织损伤的粉碎性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外固定架适合粉碎开放的胫腓骨骨折,早期的外固定架可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复杂骨折,但穿针复杂,耗时长,操作难度较大,或者价格较贵,不宜在国内普及。目的:探讨应... 背景:钢板内固定在伴有软组织损伤的粉碎性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外固定架适合粉碎开放的胫腓骨骨折,早期的外固定架可治疗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复杂骨折,但穿针复杂,耗时长,操作难度较大,或者价格较贵,不宜在国内普及。目的:探讨应用HoffmannⅡ金属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并观察其近期疗效。方法:于2008-10/2009-10采用HoffmannⅡ金属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25例。HoffmannⅡ外固定架为Stryker公司产品,其中Apex钛针采用钛合金Ti6AI-4V制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上肢固定后次日进行功能锻炼,下肢固定后3周嘱患者扶拐下地患肢部分负重。出院后复查时拍摄X射线片,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决定拆架时间。结果与结论:病例随访3~15个月,其中18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2个月,外固定支架使用时间平均4.5个月;2例行二期植骨;5例正在随访中。1例发生骨感染,4例发生针道局部感染。结果提示组合式外固定架在治疗复杂粉碎骨折中可以充分发挥出螺钉具有的自攻性以及夹具和连接架万向调节、任意组装的特点,创伤小,操作便捷,固定后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粉碎骨折 开放性 HoffmannⅡ外固定架 骨折愈合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6
14
作者 窦强兵 孔荣 +2 位作者 朱六龙 戴永立 沈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66-768,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l stem cells,MSCs)的体外培养,以及同种异体MSCs复合纤维蛋白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日本大耳兔双侧股骨髁制作0.6 cm×1.0 cm松质骨缺损,左侧植入同种异体MSCs纤维蛋白...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l stem cells,MSCs)的体外培养,以及同种异体MSCs复合纤维蛋白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日本大耳兔双侧股骨髁制作0.6 cm×1.0 cm松质骨缺损,左侧植入同种异体MSCs纤维蛋白复合物,右侧单纯植入纤维蛋白。分别于术后2、5、8周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查,以了解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单纯植入纤维蛋白的一侧不能自行愈合。植入复合物的一侧术后2周可见少量骨组织生成,5周可见大量模糊骨痂,术后8周骨缺损基本愈合。除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外,各期均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结论]同种异体MSCs复合纤维蛋白可有效修复兔股骨髁松质骨缺损,8周内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缺损 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蛋白 同种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15
作者 黄润华 尚希福 +2 位作者 贺瑞 姚刚 葛畅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 IMN)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42例行经皮LCP固定,45例行IMN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 IMN)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42例行经皮LCP固定,45例行IMN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足踝功能AOF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膝关节疼痛、骨折畸形愈合发生率IMN组高于经皮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经皮LCP组高于I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MN和经皮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方面经皮LCP内固定更具有优势,但应注意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交锁髓内钉 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锁定加压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动物存活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超 尚希福 +1 位作者 李旭 付代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6-1729,共4页
目的应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S)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探讨提高兔存活率的方法。方法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模型组(A组)、庆大霉素组(B组)、庆大霉素+泮托拉唑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16只。A组、B组和... 目的应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S)建立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探讨提高兔存活率的方法。方法将6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4组:模型组(A组)、庆大霉素组(B组)、庆大霉素+泮托拉唑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16只。A组、B组和C组兔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单次经耳缘静脉注射LPS(10μg/kg);24 h后于臀肌注射MPS(20 mg/kg),共3次,注射间隔24 h。D组臀肌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B组和C组于最后1次注射MPS后连续7 d以4×104U/d臀肌注射庆大霉素注射液,C组同时连续7 d以40 mg/d臀肌注射泮托拉唑注射液。结果造模期间A组、B组和C组分别有8只、5只和2只动物死亡,A、B组动物死亡原因主要为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C组动物死亡原因不明。4组动物的死亡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注射MPS 6周后,3组动物存活率分别为50.0%、68.6%、87.5%。实验期间D组未出现动物死亡。A组、B组和C组存活下来的动物经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显示造模成功。结论在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期间的同时,应用庆大霉素预防感染和泮托拉唑护胃,可以显著提高实验动物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内毒素脂多糖 甲基强的松龙 庆大霉素 泮托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失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磊 尚希福 +3 位作者 赵其纯 胡飞 贺瑞 李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2-684,共3页
选取12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将隐性失血量高于平均隐性失血量的患者列为高隐组,其余为低隐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置换侧别、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肿胀程度及术后各时点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和美国膝关节... 选取12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将隐性失血量高于平均隐性失血量的患者列为高隐组,其余为低隐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置换侧别、术后疼痛程度、膝关节肿胀程度及术后各时点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SS)功能评分,分析隐性失血与TKA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两组年龄、膝关节肿胀程度及术后7 d、3个月的ROM和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隐性失血对TKA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较大,年龄是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踝关节慢性疼痛的关节镜诊治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其纯 尚希福 蔡道章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2期883-885,共3页
目的:探讨对创伤后慢性踝关节疼痛患者行关节镜检查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自1999年4月至2008年6月,收治39例创伤后踝关节慢性疼痛的患者,男15例,女24例;年龄15~58岁,平均32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18个月,其中X线显示受伤时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对创伤后慢性踝关节疼痛患者行关节镜检查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自1999年4月至2008年6月,收治39例创伤后踝关节慢性疼痛的患者,男15例,女24例;年龄15~58岁,平均32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18个月,其中X线显示受伤时骨折脱位者26例。均行关节镜检查,明确关节内病变状况,并对相应病变行镜下清理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后足踝评分表对手术前后功能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软骨损伤及退变26例,游离体形成3例,撞击综合征21例。引起主要撞击的组织有:滑膜增生3例;韧带断裂后断端撞击10例,包括距腓前韧带断裂7例,下胫腓韧带前内侧束远端断裂3例;半月板样组织撞击6例;骨软骨增生撞击3例。平均随访(14.2±8.4)个月(5~36个月),术后关节功能AOF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9.7±16.9)分改善为(68.8±21.2)分,其中主观评分改善更为明显,术前平均(22.8±10.0)分,术后(29.5±12.1)分。结论:对于踝关节损伤后慢性疼痛患者,尤其是X线无骨折脱位者,及时行关节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关节内具体病变状况,且术中一并进行关节清理,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痛 关节镜手术操作 关节镜检查 撞击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玮 孔荣 +5 位作者 禹德万 李守民 夏睿 黄威 王英明 黄炎 《安徽医学》 2014年第8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 II、III型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科运用延期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Ruedi-Allgower II、III型Pilon骨折42例临床资料,采用Mazur等...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 II、III型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科运用延期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Ruedi-Allgower II、III型Pilon骨折42例临床资料,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全部病例术后随访6~30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优16例,良2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7%。结论胫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Pilon骨折手术创伤小,稳定性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内固定手术 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置换手术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栓塞使用时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于洋 孔荣 +1 位作者 夏睿 马锐祥 《安徽医学》 2010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使用时机。方法单侧初次关节置换164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replacement,THR)103例,术前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32例,术中开始使用28例,术后4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使用时机。方法单侧初次关节置换164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 replacement,THR)103例,术前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32例,术中开始使用28例,术后4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 replacement,TKR)61例,术前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23例,术中开始使用16例,术后开始使用22例。比较DVT的发生率,并引入隐性失血量,计算总失血量,评价安全性。结果①THR患者术前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组总失血量平均为1626ml,术中开始使用组平均为1857ml,术后开始使用组平均为1366ml;TKR患者术前开始使用组失血量平均为1530ml,术中开始使用组平均为1780ml,术后开始使用组平均为1258ml。比较THR和TKR术前开始使用与术中、术后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三者的总失血量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术前使用组DVT的发生率为20.0%,术中使用组DVT发生率为18.2%,术后使用组DVT发生率为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和术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有效,但出血量明显增多;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失血量少,且DVT的发生率和术前、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