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安徽省生态评价遥感信息模型 被引量:3
1
作者 顾留碗 潘立新 +1 位作者 王帅帅 吴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340-344,350,F0003,共7页
[目的]建立更科学合理的生态评价遥感信息模型,为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监测植被覆盖度作为地表植被覆盖信息的评价指标;用热惯量法反演研究区的土壤含水量作为研究区地表植被... [目的]建立更科学合理的生态评价遥感信息模型,为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监测植被覆盖度作为地表植被覆盖信息的评价指标;用热惯量法反演研究区的土壤含水量作为研究区地表植被覆盖信息与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采用目视解译获得土壤质地的编码分布图并进行影像化处理,将土壤中物理性黏粒含量作为评价土壤板结情况指标;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提取研究区的裸地比率作为土地荒漠化程度的评价指标。[结果]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构建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以像元为单位的生态评价定量化遥感信息模型。[结论]植被覆盖度因子对研究区生态评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在生态评价过程中本研究新建模型总体评价精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评价 遥感信息模型 土地利用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科学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8
2
作者 吴见 周亮广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9-142,共4页
当前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就业面窄、与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脱轨,地理国情监测的出现为地理科学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传统地理科学专业与地理国情监测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地理国情监测人才的基本思路,尝试... 当前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就业面窄、与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脱轨,地理国情监测的出现为地理科学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传统地理科学专业与地理国情监测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地理国情监测人才的基本思路,尝试构建了传统地理科学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科学 地理国情监测 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徽省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岽 王帅帅 +1 位作者 吴见 周亮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4期242-247,共6页
[目的]揭示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根据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别分析了研究区内2000—2010年不同时段的生... [目的]揭示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根据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别分析了研究区内2000—2010年不同时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贡献率以及不同年份各单项功能生态服务价值。[结果]研究区林地和耕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000,2005,2010年生态服务总价值量分别为:532.31,537.59和531.35亿元;土地利用类型的贡献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贡献率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9个单项生态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气候调节>气体调节>原材料生产>提供美学景观>食物生产>废物处理>水文调节。[结论]研究区内的生态服务价值呈现相对稳定态势,其中林地对生态服务总价值的贡献最大,建设用地是生态服务总价值增长的主要牵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安徽省 生态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聚类的协同作弊团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勇 谭文安 +1 位作者 金婷 周亮广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0-1332,共13页
针对大规模服务计算环境中聚集反馈、协同作弊和虚假评价等问题,通过融合在线聚类与共谋欺骗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支持大规模服务可信度分析的在线协同作弊用户发现方法.首先,根据大规模服务系统日志中用户反馈评分信息,综合考虑大规模... 针对大规模服务计算环境中聚集反馈、协同作弊和虚假评价等问题,通过融合在线聚类与共谋欺骗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支持大规模服务可信度分析的在线协同作弊用户发现方法.首先,根据大规模服务系统日志中用户反馈评分信息,综合考虑大规模服务计算的大数据特性问题,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改进更新规则的在线KMeans聚类算法:在基于随机梯度法的在线聚类算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批量学习的在线聚类方法;并且,通过自动修正权重的聚类分组方差计算,进行递减增量优化,提高了在线KMeans算法的聚类质量,同时保证了聚类算法的时间效率;然后,充分考虑了协同作弊团体的同谋行为特征和协同攻击现象,利用聚类分组的性质和同谋团体异常性的特征,检测出协同作弊团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在线聚类的协同作弊团体识别方法具有良好时间性能,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服务计算中虚假反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计算 协同作弊识别 在线聚类 可信服务计算 面向服务的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见 张艳 +1 位作者 谭靖 王孟和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115,共8页
针对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基于非空间属性数据库的数据研究方法在空间位置和形象思维方面的不足,综合分析高程、坡度等多重因素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方法。以安徽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Lands... 针对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基于非空间属性数据库的数据研究方法在空间位置和形象思维方面的不足,综合分析高程、坡度等多重因素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方法。以安徽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探讨了安徽省2000-2010年,不同地形条件下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结合地学信息图谱理论,通过等间距(Equal Interval)分类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图谱类型的地形梯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2000-2010年,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呈不断减少趋势,建设用地面积由2000年的26 270.67km^2增加到2010年的38 996.49km^2,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增加幅度较大,破碎度也随之加重。前期变化型的优势分布区是地形位等级1-2级,后期变化型的分布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持续变化型的分布指数变化呈现波动起伏的曲线,稳定型分布指数在1-6级呈现减小趋势,在6-10级呈现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梯度 破碎度 分布指数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高线协同的水系高程提取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民士 刘纪平 +1 位作者 何桂芳 龙毅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102-107,116,共7页
针对现有水系高程提取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不高以及高程逻辑错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高线的水系高程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水系与等高线的协同空间关系提高求交效率,采用河流分段趋势面插值方法提高水系高程精度,并建立水系树... 针对现有水系高程提取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不高以及高程逻辑错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等高线的水系高程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水系与等高线的协同空间关系提高求交效率,采用河流分段趋势面插值方法提高水系高程精度,并建立水系树结构以避免高程逻辑错误。通过与现有方法的对比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兼顾精度与效率,且不存在高程逻辑错误,比现有方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 高程信息 等高线 插值 空间关系 协同空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碳排放遥感估算及其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建辉 马文浩 +3 位作者 胡枫 李媛媛 杨梦蝶 朱冰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8-208,共11页
厘清区域碳排放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多源遥感夜光影像构建了2000-2020年安徽省夜间灯光数据集,估算了2000-2020年安徽省碳排放,考察了碳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同时探讨了碳排放... 厘清区域碳排放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多源遥感夜光影像构建了2000-2020年安徽省夜间灯光数据集,估算了2000-2020年安徽省碳排放,考察了碳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同时探讨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对比4种预测模型,CNN-BiLSTM深度学习估算模型精度最优,在显著性水平P<0.001情况下,R2为0.8823,MAE为23.0067,MSPE为16.39%,RMSE为33.6161;(2)安徽省区域碳排放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最高地区年均碳排放为897万t/km^(2),碳排放极热点区从10个降至9个,极冷点区从0增至3个;(3)2000-2020年安徽省碳排放呈增长趋势,增速最高值为6.15万t/(km^(2)·a),碳排放量与增长速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4)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脱钩状态逐渐改善,平均脱钩系数为0.4814,脱钩状态以弱脱钩为主;(5)安徽省的碳排放受到人均GDP和人口规模的正向影响,且正向贡献度逐渐减弱,而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碳排放估算 Tapio脱钩 LMDI方法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区域气象干旱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孟和 何桂芳 +2 位作者 徐建辉 汪光胜 吴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67,共6页
为了解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气象干旱情况,利用30年逐日降水数据,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了均态尺度和变化尺度下的标准降水指数,并进行叠加分析,统计了30年间逐日干湿等级事件数量,从而分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发生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为了解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气象干旱情况,利用30年逐日降水数据,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了均态尺度和变化尺度下的标准降水指数,并进行叠加分析,统计了30年间逐日干湿等级事件数量,从而分析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发生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在两种尺度叠加情况下,江淮分水岭地区"特别干"和"特别湿"等级事件缺失,干湿等级事件总体呈正态分布,越趋向极端的干湿等级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其中,"正常"事件发生的概率均在50%以上,其他事件发生的概率均小于20%;(2)各月份中西部地区气象干旱日数占比较高,春季、冬季干事件主要发生在南部,夏秋季节干事件主要发生在西部;(3)从干湿等级发生区域来看,西部、南部易发生"轻微干"事件,西部易发生"严重干"事件。可为江淮分水岭地区的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标准降水指数 信息熵 江淮分水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安徽省基本地貌类型划分方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婧晗 江岭 +2 位作者 左颖 凌德泉 杨灿灿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85,共6页
以30mSTRM1-DEM为基本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思想,从多元地形因子提取、多尺度对象分割和对象分类规则等方面构建了双层次多尺度地貌类型划分方法,实现了安徽省平原、台地、丘陵、小起伏山地、中起伏山地和大起伏山地6类基本地貌类型的自... 以30mSTRM1-DEM为基本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思想,从多元地形因子提取、多尺度对象分割和对象分类规则等方面构建了双层次多尺度地貌类型划分方法,实现了安徽省平原、台地、丘陵、小起伏山地、中起伏山地和大起伏山地6类基本地貌类型的自动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双层次多尺度地貌类型划分法能够有效实现中尺度地貌类型自动划分,平原类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分别为92.53%和69.63%、台地类为55.17%和77.00%、丘陵类为41.48%和54.65%、山地类为60.63%和62.63%,总体精度达68.32%;2)SRTM1-DEM数据能够较好地表达地貌形态基本特征,安徽省宏观地形因子提取的最佳分析窗口为3.13km^2;3)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整体分类精度优于逐像元分类法,且面向对象的双层次分类法优于其单一分割尺度分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M1-DEM 地貌类型 面向对象 多尺度分割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灰度纹理和支持向量机分类的三江源草地信息提取
10
作者 王爱芳 王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3期210-213,231,共5页
以三江源地区地形地貌特征、草场分布较为典型的班玛县为例,以HJ环境星多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基于支持向量机SVM超平面理论,结合灰度共生矩阵寻找最适宜的分类核函数,选取了三江源地区草地信息提取的最适宜SVM分类模型,并与传统的监督... 以三江源地区地形地貌特征、草场分布较为典型的班玛县为例,以HJ环境星多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基于支持向量机SVM超平面理论,结合灰度共生矩阵寻找最适宜的分类核函数,选取了三江源地区草地信息提取的最适宜SVM分类模型,并与传统的监督分类方法最大似然法和SVM分类方法进行比较,进行三江源草地分类方法的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监督分类方法相比,除Sigmoid核函数外,其余结合方法的分类精度均有所提高,其中结合纹理和高斯核函数的SVM分类模型有着较理想的识别效果,精度达到91%,Kappa系数为0.856 0,能为三江源地区草地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草地信息提取 遥感 支持向量机 灰度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财政扶贫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化分析——以安徽舒城县为例
11
作者 黄长江 周亮广 +1 位作者 邓凯 袁慧慧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4-100,共7页
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利用GIS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功能,动态展示贫困地区脱贫进程,运用空间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脱贫的影响力因素。研究发现:舒城县的脱贫人口在空间上西南多东北少,在时间上2014—2017年大致呈... 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利用GIS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功能,动态展示贫困地区脱贫进程,运用空间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脱贫的影响力因素。研究发现:舒城县的脱贫人口在空间上西南多东北少,在时间上2014—2017年大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2017年的增幅最高;财政资金投入对脱贫人口数量影响较为显著,且在2014—2017年中β系数在不断地增大,同时地理探测因子影响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医疗卫生投入>城乡建设投入>农林水利投入>公共服务投入>教育文化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化 财政资金分配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地理探测器 舒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黄土陷穴易发育区域预测与分析
12
作者 黄骁力 江岭 +2 位作者 陈西 位宏 闫振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69,共9页
黄土陷穴是黄土高原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其防治工作是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从DEM、降水量、地表覆盖、植被指数等多源数据中提取12种不同类型的特征因子,构建卷积神... 黄土陷穴是黄土高原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其防治工作是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基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从DEM、降水量、地表覆盖、植被指数等多源数据中提取12种不同类型的特征因子,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深度神经网络(DNN)两种预测模型,实现对黄土陷穴易发育区域的预测,并对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为黄土地区的陷穴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及水土保持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CNN、DNN两种预测模型准确率均达80%以上,F1分数均达83%以上,均能有效地预测黄土陷穴的易发育区域。其中,CNN模型准确率达83.25%,F1分数达85.18%,分别比DNN模型高2.63%、1.56%,且该模型泛化能力表现更好,预测结果在细节上也表现更为出色。预测结果表明,黄土陷穴在沟谷区域发育较强,平坦地形发育较弱,人类活动对其发育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陷穴 区域预测 多源数据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城市扩张梯度效应评估及驱动力分析——以南京、杭州为例
13
作者 张帆 王滢 +4 位作者 吴志承 董淼菲 李宇豪 李龙伟 李楠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463-471,479,共10页
不透水地表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探究城市扩张格局的重要依据.以特大城市南京、杭州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扩张指标法、梯度效应分析等方法分析1990—2020年特大城市不透水地表的时空扩张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从扩... 不透水地表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探究城市扩张格局的重要依据.以特大城市南京、杭州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扩张指标法、梯度效应分析等方法分析1990—2020年特大城市不透水地表的时空扩张分布特征与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从扩张面积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南京和杭州的不透水地表扩张显著;2)从动态变化来看,南京和杭州的城市扩张在时间、空间上有明显差异;3)从梯度效应来看,城市市区向周边城市辐射扩张,在距离、高程、坡度等维度上梯度效应明显;4)从驱动力来看,城市扩张发展是内力与外力共同驱动的结果,经济因素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地表 城市扩张 梯度效应 驱动力 特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GIS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江岭 王春 +1 位作者 刘璐 李立权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141,共6页
我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GIS)高等教育历时30多年快速发展,挑战与机遇、成果与问题一直并存。分析和认清发展现状是构筑绿色GIS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综合2015年GIS本科和研究生学位点数据,总结了GIS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了GI... 我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GIS)高等教育历时30多年快速发展,挑战与机遇、成果与问题一直并存。分析和认清发展现状是构筑绿色GIS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综合2015年GIS本科和研究生学位点数据,总结了GIS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了GIS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GIS高等教育已具备多元化、层次化和规模化特征,基本形成了以北京、江苏—湖北为两大全国中心,以北京、吉林、甘肃、江苏、湖北和四川为六大区域中心的空间格局,区域差异性显著;应从加强GIS专业建设监督和管理、调整GIS招生规模层次及注重GIS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提升GIS高等教育内涵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高等教育 发展现状 区域差异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5年间我国陆地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1
15
作者 赵明伟 王妮 +2 位作者 施慧慧 江岭 王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4-331,共8页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反演计算了我国陆地2001—2015年地表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讨论了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植被覆盖度近十几年来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陆地植被覆盖度从2001—2015年,植被覆盖...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反演计算了我国陆地2001—2015年地表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讨论了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植被覆盖度近十几年来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陆地植被覆盖度从2001—2015年,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淮河流域、华北平原地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增加趋势显著。根据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可将其变化类型分为持续增长型、先减小后增长等六种类型,其中农业种植区基本为一直增长型,而主要森林覆盖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在研究时段内表现出波动性的变化特征。降水是驱动华北平原北部、内蒙古、以及西北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东北、青藏高原等地区植被覆盖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光照条件是影响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变化速率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LiDAR点云中精细建筑物顶面的渐进提取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瑞斌 庞明勇 +2 位作者 张燕玲 魏明强 游国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4-631,共8页
由LiDAR点云数据准确提取建筑物顶面是实现三维建筑模型自动重建的关键步骤.在分析现有顶面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渐进地提取LiDAR点云数据中精细建筑物顶面的方法.先以法向阈值和曲率阈值为约束,借助区域生长算法对原始点云进行初... 由LiDAR点云数据准确提取建筑物顶面是实现三维建筑模型自动重建的关键步骤.在分析现有顶面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渐进地提取LiDAR点云数据中精细建筑物顶面的方法.先以法向阈值和曲率阈值为约束,借助区域生长算法对原始点云进行初步分割,并得到面积较大、边界特征较明显的初始顶面;再借助主元分析法估算每个初始顶面的平面方程,并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约束,利用基于距离的区域生长算法提取其对应的精确顶面;最后通过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RANSAC)迭代地提取剩余点云中的小顶面.实验表明,通过动态调整阈值和迭代步骤,能够从LiDAR数据中精确地提取出复杂建筑物的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顶面 LIDAR 点云 渐进提取 区域生长 RANS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叶片滞尘量估测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伟涛 吴见 +1 位作者 陈泰生 彭道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5,共6页
为探索建立叶片滞尘量高光谱估测模型,利用光谱仪和电子分析天平采集了北京市区杨树叶片高光谱数据和滞尘量数据,研究了叶片光谱特征与滞尘量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基于光谱参数的叶片滞尘量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波段(730-1 000... 为探索建立叶片滞尘量高光谱估测模型,利用光谱仪和电子分析天平采集了北京市区杨树叶片高光谱数据和滞尘量数据,研究了叶片光谱特征与滞尘量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基于光谱参数的叶片滞尘量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波段(730-1 000 nm)光谱反射率与叶片滞尘量呈现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各波段相关系数均高于0.7,绿光区波段反射率对叶片滞尘的影响不敏感;三边参数中仅红边幅值、红边面积与叶片滞尘量达到显著相关;基于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均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其中以偏最小二乘回归为模型构建方法,以749、644、514 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值,红边幅值,红边面积,924、1 010 nm波段组成的归一化指数,713、725 nm波段组成的差值指数,749、644 nm波段组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估测精度最好,其建模和预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734和0.731,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311。该研究为促进高光谱技术在大气降尘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模型 回归分析 叶片滞尘量 高光谱 大气污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见树种叶片光谱秋季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见 彭建 +2 位作者 王孟和 徐建辉 顾留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5-1231,共7页
叶片随着时间生长产生变化,其光谱特征也会发生变化。研究相同树种叶片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光谱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树种叶片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光谱特征,不仅为植被叶片光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是高光谱遥感精确识别植被信息... 叶片随着时间生长产生变化,其光谱特征也会发生变化。研究相同树种叶片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光谱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树种叶片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光谱特征,不仅为植被叶片光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是高光谱遥感精确识别植被信息的关键。选取北京市10种常见树种,利用地物光谱仪观测各树种不同时间叶片光谱,同时将观测的光谱进行一阶微分处理和典型波段分析,对比相同时间不同树种叶片光谱的差异,分析相同树种不同时间的光谱变化规律,探索不同时相条件下高光谱遥感识别树种的有效波段。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叶片光谱均随时间的改变而产生显著变化,但差异规律各不相同;不同树种相同时间叶片光谱在部分波段存在显著差异,为高精度树种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叶片基础光谱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光谱 树种 高光谱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a来淮河流域干旱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岽 徐京京 +2 位作者 周亮广 张延兵 吴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研究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的变化特征,为以后防旱抗灾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WAP(weight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法、空间Kriging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干旱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春季WAP指数在21世... [目的]研究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的变化特征,为以后防旱抗灾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WAP(weight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法、空间Kriging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干旱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春季WAP指数在21世纪初下降幅度较大,易发生春旱,冬季WAP指数在1980年以后明显增加,冬旱有所减轻;年均WAP指数表征的干旱存在2-3a的主周期和6-7a的次主周期;在空间上,WAP指数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干旱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结论]WAP指数能够很好地表征淮河流域干旱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时空变化特征 WAP指数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种类高光谱遥感识别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王岽 吴见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3,F0002,共6页
作物种类高光谱识别研究对发展精准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原始反射光谱、常用指数、不同形式变换光谱及高光谱特征参数对观测的8种农作物的识别能力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识别效率最高的数据变换形式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8种农作... 作物种类高光谱识别研究对发展精准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原始反射光谱、常用指数、不同形式变换光谱及高光谱特征参数对观测的8种农作物的识别能力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识别效率最高的数据变换形式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8种农作物的反射光谱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最大的波长位置为0.65μm、0.78μm、0.86μm、0.93μm、1.08μm、1.19μm;无论采用原始光谱计算的指数还是常见卫星传感器对应通道计算的指数,识别农作物的能力从大到小均为SR>NDVI>SAVI>DVI;高光谱特征参数SDr对作物的识别效果优于其他光谱形式,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隐含层节点数为13时总体精度最高,达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农作物 识别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