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误区及对策——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 |
陈传万
陈田田
|
《文教资料》
|
2015 |
1
|
|
2
|
安徽寿县方言完成体构式“去+VP+来”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 |
陶强强
丁延海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5 |
0 |
|
3
|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安徽高校海外孔子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
徐福坤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安徽寿县方言进行体标记“来”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 |
陶强强
张蒙蒙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1
|
|
5
|
安徽庐江方言语气词研究 |
苏瑶
郭辉
|
《巢湖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庆元党禁中理学人士的心路历程与文学创作 |
许和亚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7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十三)》研究综述 |
刘肖静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8
|
论杜甫参政实践及其文学影响 |
吴怀东
潘雪婷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1
|
|
9
|
论清代安徽词人群体的词学贡献 |
李睿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0
|
魏源澳港纪行诗的文学与文化新变 |
吴怀东
胡晓博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安徽宿松方言人称代词 |
陈婷婷
栗华益(指导)
|
《龙岩学院学报》
|
2018 |
3
|
|
12
|
生成语法学视野下的安徽铜陵方言“把”字用法 |
孙倩
彭家法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3
|
安徽宣城泾县郭峰村方言的单字调研究 |
杨佳懿
栗华益
|
《龙岩学院学报》
|
2020 |
1
|
|
14
|
安徽枞阳话中的“得得/不V”结构 |
杨芳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5
|
安徽舒城方言完成体标记“得”“着”“得着” |
王敏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6
|
安徽舒城方言词缀“头” |
王敏
|
《绥化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7
|
安徽舒城方言频率副词“一搞” |
王敏
|
《宜春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8
|
安徽无为方言的反复问句“格+VP?”考察 |
蒋光美
|
《怀化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9
|
元代安徽地区作家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略考 |
赵贤慧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5 |
0 |
|
20
|
安徽怀远方言中的“自己” |
闵琴琴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