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的自混合测速实验 被引量:9
1
作者 吕亮 张可 +4 位作者 戴绩俊 朱军 甄胜来 郝文良 俞本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8,共6页
针对激光自混合速度传感应用,采用新型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作为自混合干涉系统光源,对采用不同散射表面类型和工作电流所获得的自混合测速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色相纸材质的散射表面会对自混合信号产生不利影响;选择激光... 针对激光自混合速度传感应用,采用新型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作为自混合干涉系统光源,对采用不同散射表面类型和工作电流所获得的自混合测速实验结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色相纸材质的散射表面会对自混合信号产生不利影响;选择激光器的工作电流在阈值电流1~1.4倍时能获得较大且稳定的自混合信号。考虑该测速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开机预热时间,讨论了激光自混合系统的开机重复度。结果表明,开机后17 s左右,频率计计量的多普勒频率趋于准确和稳定。此研究结果可为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自混合测速系统的光源选择和参数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自混合效应 速度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Fe_3O_4粒子及其形貌控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明在 张启花 +2 位作者 刘艳美 冯俊生 宋学萍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64,共5页
以(C5H5)2Fe和FeCl2.4H2O为反应前驱物,沿着不同的化学反应路线,采用水热处理工艺制备出了球形、方形以及棒形的Fe3O4粒子.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为手段对粒子的... 以(C5H5)2Fe和FeCl2.4H2O为反应前驱物,沿着不同的化学反应路线,采用水热处理工艺制备出了球形、方形以及棒形的Fe3O4粒子.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为手段对粒子的结构、形貌以及室温磁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粒子的生长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形貌 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对锶铁氧体基复合材料吸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翠平 陈辉 +1 位作者 黄凯 方庆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1-453,共3页
将锶铁氧体、铁砂、混合稀土加工成基础材料,通过掺入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吸收介质制成复合电波吸收材料,在8-18GHz频段内测其吸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基础材料中掺入Cu粉,使吸收峰移向低频,匹配厚度变大。在基础材料中同时加入MnZn铁... 将锶铁氧体、铁砂、混合稀土加工成基础材料,通过掺入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吸收介质制成复合电波吸收材料,在8-18GHz频段内测其吸波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基础材料中掺入Cu粉,使吸收峰移向低频,匹配厚度变大。在基础材料中同时加入MnZn铁氧体,最大衰减量明显增加,-10dB带宽无明显变化。同时掺入几种不同类型的吸收介质,产生了部分的累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铁氧体 吸波材料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多层微波吸收材料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7
4
作者 汪忠柱 吴先良 沙威 《磁性材料及器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1,34,共5页
针对多层雷达吸波材料(RAM)需要满足吸收频带宽和厚度薄的优化目标,用加速遗传算法(AGA)建立了对电磁波的吸收达到特定的反射损耗值要求下多薄层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方法。根据材料参数数据库,给出了在任意给定的频率范围内以及任... 针对多层雷达吸波材料(RAM)需要满足吸收频带宽和厚度薄的优化目标,用加速遗传算法(AGA)建立了对电磁波的吸收达到特定的反射损耗值要求下多薄层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方法。根据材料参数数据库,给出了在任意给定的频率范围内以及任意入射角下如何确定各层材料的种类和厚度的优化方法。成功地给出了在0.8~2GHz频段以及2~8GHz频段5层微波吸收涂层的优化设计结果,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评价,讨论了宽频带、强吸收、多薄层吸波材料的吸波特性与各层材料电磁参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材料 加速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 共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自混合测速实验装置精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吕亮 戴绩俊 +6 位作者 朱军 甄胜来 俞本利 徐军 谢建平 赵天鹏 明海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0,共5页
本文对所研制的半导体激光自混合测速系统在4.06~475.3mm/s的速度范围内获得了1%左右的速度精度进行了报道。同时,我们针对激光自混合测速系统的试验装置对速度测量精度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讨论了激光光谱谱宽、速度分布、散斑、电子学线... 本文对所研制的半导体激光自混合测速系统在4.06~475.3mm/s的速度范围内获得了1%左右的速度精度进行了报道。同时,我们针对激光自混合测速系统的试验装置对速度测量精度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讨论了激光光谱谱宽、速度分布、散斑、电子学线路对多普勒信号展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散斑信号在待测速度较小时所造成的多普勒信号展宽是激光自混合测速系统测速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采用提高采样时间以及改进电子学处理系统的方式,是提高激光自混合测速系统精度的一个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自混合 速度测量 自混合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偏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军 曹志刚 +1 位作者 阮于华 俞本立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67,共4页
给出一种全保偏掺铒光纤放大器,为了提高放大器的泵浦效率、输出信噪比和输出功率,实验中对放大器结构和光纤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可达105 mW,输出信噪比达到40 dB以上,具有较佳的输出特性.
关键词 掺铒光纤放大器 保偏 高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织物基多层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翠平 方庆清 +1 位作者 李民权 尹萍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8年第4期5-7,36,共4页
本文用自制的3种铁氧体涂料,将其涂在正交网状织物上,制得不同排列的多涂层结构吸波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吸波性能,发现所有样品都有较好的吸波性能,而且它们的面密度很小,具有很高的弯曲强度。
关键词 多涂层 吸波材料 铺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反馈抑制掺铒光纤激光器的低频强度噪声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飞 朱军 +3 位作者 汪辉 杨珂 马良川 俞本立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5,共5页
通过光电反馈电路对掺铒光纤激光器的中低频噪声进行了抑制。根据速率方程理论,分析了影响掺铒光纤激光器强度噪声的因素,通过电路仿真分析优化反馈电路参数,重点讨论反馈信号的相位对噪声抑制的影响。实验表明:激光器的低频(小于20 kHz... 通过光电反馈电路对掺铒光纤激光器的中低频噪声进行了抑制。根据速率方程理论,分析了影响掺铒光纤激光器强度噪声的因素,通过电路仿真分析优化反馈电路参数,重点讨论反馈信号的相位对噪声抑制的影响。实验表明:激光器的低频(小于20 kHz)强度噪声平均降低了10 dB,中频弛豫振荡峰处(30 kHz附近)抑制达35 dB,并且克服了光电反馈抑制强度噪声使弛豫振荡峰向高频移动,导致高频噪声增大的问题。优异的噪声特性使光纤激光器在光传感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掺铒光纤激光器 强度噪声 光电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层四构”实验教学设计与成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磊 周胜 李劲松 《巢湖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40-146,共7页
结合最新的生活科技热点:结构光机器视觉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实验教学平台进行"三层四构"实验教学设计:学习验证型实验、研究验证型实验、探索创新型实验、工程创新型实验。针对不同学习程度、不同兴趣方向的学生实现针对性... 结合最新的生活科技热点:结构光机器视觉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实验教学平台进行"三层四构"实验教学设计:学习验证型实验、研究验证型实验、探索创新型实验、工程创新型实验。针对不同学习程度、不同兴趣方向的学生实现针对性、任务驱动型的实验教育,以体现对于多样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从软件仿真着手,到实现整体集成结构设计的全方位实验学习,感知创造性学习的魅力,积极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目标 机器视觉 三层四构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Zn_(1-x)Mg_xO薄膜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军 方庆清 +3 位作者 王保明 李貌 闫方亮 王胜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6-104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1-xMgxO(x=0.1,0.2,0.3,0.4,0.5,0.6,0.7)薄膜。X射线衍射(XRD)谱测试结果发现:在0.1<x<0.3范围内,薄膜仍然保持纯ZnO六角纤锌矿结构,(002)面衍射峰位向大角度方向移动;x>0.3时出现MgO...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1-xMgxO(x=0.1,0.2,0.3,0.4,0.5,0.6,0.7)薄膜。X射线衍射(XRD)谱测试结果发现:在0.1<x<0.3范围内,薄膜仍然保持纯ZnO六角纤锌矿结构,(002)面衍射峰位向大角度方向移动;x>0.3时出现MgO立方相。薄膜光致发光谱研究表明紫外发光峰随Mg含量的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发生明显蓝移,禁带宽度增大。但是退火温度为590℃的样品较560℃样品的发光峰出现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薄膜 结构 禁带宽度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磁性Fe3O4针状纳米颗粒及亚微空心球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庆荣 方庆清 +3 位作者 刘艳美 李雁 王伟娜 尹萍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9,共4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针叶状的Fe3O4纳米颗粒,并最终组装成亚微尺寸Fe3O4空心球.用XRD、FIIR谱表征了样品的相结构.用TEM照片表征样品的形貌,可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产物由针叶状的纳米颗粒最后组装成空心球.用VSM测量了样品的...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针叶状的Fe3O4纳米颗粒,并最终组装成亚微尺寸Fe3O4空心球.用XRD、FIIR谱表征了样品的相结构.用TEM照片表征样品的形貌,可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产物由针叶状的纳米颗粒最后组装成空心球.用VSM测量了样品的室温磁性,发现Fe3O4空心球表现出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空心球 TEM照片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属镍的制备与磁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先松 陈鲁国 +4 位作者 黄凯 周圣强 Udi Meridor Aviad Frydman Aharon Gedanken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6-459,共4页
采用微波polyol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单分散5~10nm镍球颗粒,由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证实,5nm镍的颗粒面间距为0.2033nm,与文献报道的镍的FCC结构(100)面的0.2034nm比较吻合[JCPDS:4-850]。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量零场冷(ZFC)和场... 采用微波polyol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单分散5~10nm镍球颗粒,由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证实,5nm镍的颗粒面间距为0.2033nm,与文献报道的镍的FCC结构(100)面的0.2034nm比较吻合[JCPDS:4-850]。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量零场冷(ZFC)和场冷(FC,1600kA·m-1)所获样品的磁滞回线,发现纳米镍从铁磁性过渡到超顺磁性的相变温度Tpt=100K,在Tpt温度以上,磁滞回线都发生偏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镍球颗粒 磁性 磁滞回线 偏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棱镜型双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的设计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峰 张瑞珏 +5 位作者 汪光骐 王璐 赵克俊 余雷 张静 俞本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36-1840,共5页
分析了棱镜型多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的结构和原理以及解旋转机制,并由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应用方双柱面解旋转棱镜结构的双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该方双柱面棱镜是一种解旋转棱镜,棱镜两侧边界面为对称柱面,这样的结构可使从一侧入射的光线... 分析了棱镜型多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的结构和原理以及解旋转机制,并由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应用方双柱面解旋转棱镜结构的双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该方双柱面棱镜是一种解旋转棱镜,棱镜两侧边界面为对称柱面,这样的结构可使从一侧入射的光线经折射到达另一侧柱面对称位置后平行射出,从而实现解旋转。分析了新型结构的光纤旋转连接器的耦合特性,结果表明,其损耗主要由机械误差和解旋转棱镜球差所产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光纤旋转连接器的插入损耗<2.0 dB,这一性能完全能满足雷达等相关军事装备对双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连接器 解旋转棱镜 自聚焦透镜 准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PVA方法制备ZnO基发光稀磁半导体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景景 方庆清 +5 位作者 王保明 王翠平 陈辉 李雁 刘艳美 吕庆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944,共6页
不同的制备工艺对ZnO薄膜的微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得到成本较低,样品具有较好特性的实验方法,对于制备手段进行了探索。使用PVA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0.88Co0.12O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其微结构的影响。对于Zn0.88Co0.12O样... 不同的制备工艺对ZnO薄膜的微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得到成本较低,样品具有较好特性的实验方法,对于制备手段进行了探索。使用PVA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0.88Co0.12O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其微结构的影响。对于Zn0.88Co0.12O样品的微结构和室温下的铁磁性和发光特性,具体比较分析了产生原因。对比了Co掺杂和复合Co、Fe掺杂Zn0.88(Co0.5Fe0.5)0.12O样品的微结构,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样品的磁特性,发现单一掺杂的薄膜具有更好的晶体质量和更强的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方法 ZNO薄膜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湍流引起激光外差探测空间相干性退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静 毛红敏 +2 位作者 甄胜来 李成 俞本立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45-1249,共5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随机大气湍流效应及其对1.55μm激光外差探测系统的影响,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研究方案。通过测试外差探测效率与信噪比随大气湍流强度而变的实验,着重研究大气湍流效应引起空间相干性的退化。
关键词 大气湍流 外差探测 探测效率 信噪比 空间相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化三铁亚微空心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庆荣 方庆清 +3 位作者 刘艳美 李雁 尹萍 刘先松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9-563,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亚微尺寸Fe3O4空心球。用X射线衍射谱(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样品的相结构,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表征样品的形貌,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试剂)下...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亚微尺寸Fe3O4空心球。用X射线衍射谱(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样品的相结构,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照片表征样品的形貌,表明在一定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试剂)下,反应产物可形成不同的形貌:针叶状的纳米颗粒、亚微尺寸的疏松球、实心球和空心球等。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样品的室温磁性,表明Fe3O4亚微空心球样品表现为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空心球 水热法 磁性
原文传递
退火对sol-gel法制备的Zn_(0.88)Co_(0.12)O薄膜结构和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艳美 方庆清 +5 位作者 李雁 吕庆荣 周军 吴明在 宋学萍 孙兆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80-1582,1586,共4页
在玻璃衬底上用sol-gel方法制备了具有室温铁磁性的Zn0.88Co0.12O薄膜,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透射谱(UV-vis)证明Co2+替代Zn2+掺入了ZnO的晶格中。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光致发光谱(PL)中紫外发光峰增强,缺陷相关的可见光辐射减弱。用振... 在玻璃衬底上用sol-gel方法制备了具有室温铁磁性的Zn0.88Co0.12O薄膜,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透射谱(UV-vis)证明Co2+替代Zn2+掺入了ZnO的晶格中。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光致发光谱(PL)中紫外发光峰增强,缺陷相关的可见光辐射减弱。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磁性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薄膜室温铁磁性源于替位的Co离子,而非形成了第二相,其磁性强弱与退火处理制度有关,取决于替位的Co2+和缺陷引起的载流子之间的耦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0.88Co0.12O 室温磁性 退火 透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掺杂对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结构和电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进军 曹铃 +1 位作者 宋学萍 孙兆奇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3,共5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室温沉积不同钽掺杂浓度的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并对其结构和电学特性进行分析.对衍射峰的分析说明Ta元素以替位Zn元素的形式溶入ZnO晶格中形成了固溶体.当钽掺杂比例从0 wt%增加到10 wt%,晶格常数从0.524...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室温沉积不同钽掺杂浓度的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并对其结构和电学特性进行分析.对衍射峰的分析说明Ta元素以替位Zn元素的形式溶入ZnO晶格中形成了固溶体.当钽掺杂比例从0 wt%增加到10 wt%,晶格常数从0.5242 nm增加到0.5314 nm,表明薄膜中存在平行于c轴方向的张应力.薄膜沿c轴的晶粒尺寸在9.4-13.5 nm之间.薄膜的电阻随着掺杂比例增加首先显著下降,当掺杂比例为5 wt%时,薄膜最小电阻率为7.81×10^-2Ω.cm,进一步增加掺杂比例到10 wt%,电阻率增大为1.25×10^-1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ZnO薄膜 射频磁控溅射 微结构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部分保偏器件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楷 徐长春 +2 位作者 葛强 吴许强 俞本立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在单模光纤构成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中,存在偏振衰落问题,将导致干涉效率降低。而为了消偏振衰落采用全保偏器件的光纤传感器成本过于高昂,影响其实用性。以马赫-泽德干涉仪为基础,用反馈信号控制偏振控制器加起偏器的结构消除了偏振衰落... 在单模光纤构成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中,存在偏振衰落问题,将导致干涉效率降低。而为了消偏振衰落采用全保偏器件的光纤传感器成本过于高昂,影响其实用性。以马赫-泽德干涉仪为基础,用反馈信号控制偏振控制器加起偏器的结构消除了偏振衰落,构造了基于部分保偏器件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实验得到系统输出信噪比稳定在60 dB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与波导光学 光纤传感器 消偏振衰落 偏振控制器 起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自混合测速仪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亮 戴绩俊 +3 位作者 朱军 甄胜来 郝文良 俞本利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2-606,共5页
基于自混合现象的新型干涉技术,由于其结构简单、低成本的优点,目前在位移、速度、振动、距离等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采用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光自混合速度测量系统的激光光源,针对不同表面类型、采样时间、注入电流、信号处理... 基于自混合现象的新型干涉技术,由于其结构简单、低成本的优点,目前在位移、速度、振动、距离等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采用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激光自混合速度测量系统的激光光源,针对不同表面类型、采样时间、注入电流、信号处理系统对自混合测速结果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反馈和采样时间(0.1 s,1 s)均能满足高精度测速要求。同时,实验中采用合适的激光工作电流(激光器阈值电流1.1倍以上)并结合零点控制技术能够获得信噪比更大激光自混合测速信号。这些结论对深入分析自混合信号的产生机理以及半导体激光自混合测量系统的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边发射半导体射激光器 自混合 速度测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