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6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社联动”的“社会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安徽大学为例
1
作者 杜培培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56-58,共3页
“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长期存在“教研用空间分离”的问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课程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短期课程目标与长期专业目标融合”为核心,制定“三社联动”(以社会学理论为引导、以社会调查为实践路径... “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长期存在“教研用空间分离”的问题。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课程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短期课程目标与长期专业目标融合”为核心,制定“三社联动”(以社会学理论为引导、以社会调查为实践路径、以社会学人塑造为旨向)教学改革方案。“三社联动”教学改革主要通过优化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过程与活动等,为促进学生“理论吸纳—应用产出—素养优化”能力进阶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产学研 课程思政 “社会学概论”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本科“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刍议——以安徽大学“城镇社区实践”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耿言虎 《文教资料》 2018年第4期195-196,199,共3页
社会学作为一门具有鲜明实证色彩的学科,实践课程是其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安徽大学“城镇社区实践”为例,分析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经验与路径探索,通过“指导老师+实践小组”、“学生为主、老师辅助”、“R-I-W”全过... 社会学作为一门具有鲜明实证色彩的学科,实践课程是其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安徽大学“城镇社区实践”为例,分析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经验与路径探索,通过“指导老师+实践小组”、“学生为主、老师辅助”、“R-I-W”全过程培养等方式探索“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实践课程 教学模式 理论自觉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安徽大学为例
3
作者 王中华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0-73,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安徽大学39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对学生自身、教师、教材教法、教学管理、考试考核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安徽大学39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对学生自身、教师、教材教法、教学管理、考试考核等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了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需要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师生 教材教法 教学管理 考试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社会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以安徽省A大学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汤夺先 孙文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传统社会学专业教学模式不符合社会学集学术性与应用性于一身的特点,必须对其进行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在社会学教学中的作用。依托对安徽省A大学社会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资料,认为很有必要对社会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既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社会学专业教学模式不符合社会学集学术性与应用性于一身的特点,必须对其进行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在社会学教学中的作用。依托对安徽省A大学社会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资料,认为很有必要对社会学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既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社会学注重应用性与实践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开展实践教学有诸多裨益等。社会学专业教学改革有较大的可行性,诸如实践教学具备实施的政策保证与场域、知识传输渠道的多样化为改革提供了手段保证、充裕的课余时间与参与实践的强烈意愿提供了可能、实践基地的设立以及专业教师的参与提供了平台。只有推进社会学专业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的、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型社会管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专业 教学模式改革 课堂式教学 实践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与展望:中国住宅社会学百年历程
5
作者 陈俊峰 曾泉海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227,共11页
作为对住宅研究与社会学研究互动、交叉融合之下诞生的新兴学科,住宅社会学的研究范畴注重从社会基础和社会关系角度,研究人、住宅和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住宅社会学发轫于1920年代国内社会学者围绕中国住宅问题进行的科学研... 作为对住宅研究与社会学研究互动、交叉融合之下诞生的新兴学科,住宅社会学的研究范畴注重从社会基础和社会关系角度,研究人、住宅和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住宅社会学发轫于1920年代国内社会学者围绕中国住宅问题进行的科学研究,整体经历了1920年代到1950年代的学科缘起与萌芽、1980年代到20世纪末的学科起步与探索、21世纪初以来的学科成长与建设三个发展阶段,在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上看,中国住宅社会学研究的水平同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中国住宅社会学研究应加强对国外住宅社会学研究历史与进展的总结与反思,深入探讨中国住宅社会学理论进展与核心议题,构建中国住宅社会学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体系,紧紧围绕中国住宅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等核心方面持续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 住宅社会学 脉络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陪你读:农村中小学陪读的阶层分化及其动力机制——基于安徽省Y镇教育陪读的案例
6
作者 姚德薇 产明珠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6-95,共10页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陪读热潮将所有家长裹挟在弥漫性的教育焦虑之下,重塑了农村家庭劳动力分工和家庭经济积累进程。调研分析表明,农村精英阶层、在乡兼业阶层、半工半耕阶层、弱势阶层分别发展出进城陪读、亲代陪读、关键期陪读和无奈...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陪读热潮将所有家长裹挟在弥漫性的教育焦虑之下,重塑了农村家庭劳动力分工和家庭经济积累进程。调研分析表明,农村精英阶层、在乡兼业阶层、半工半耕阶层、弱势阶层分别发展出进城陪读、亲代陪读、关键期陪读和无奈放弃陪读的差异化教育策略。而大规模农村陪读现象与农村阶层跃升通道有限、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较大、学校教育功能偏移、教育责任伦理家庭化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农村社会崇文传统的底层文化基因,村庄家族间、阶层间积极的面子竞争,以及个体家庭冲破阶层固化的渴求,共同形成了阶层间教育竞争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陪读 阶层分化 教育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村落社会的政治文化变迁——安徽十五县(市)村落政治文化建设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安徽村落价值观念变迁研究课题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市场经济作为利益经济、开放经济、能力经济正给中国村落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为探求安徽社会整体低度发展的原因,寻求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应对之策,我们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在市场经济的视域内对安徽村落社会的政治文化价值观、政治意识... 市场经济作为利益经济、开放经济、能力经济正给中国村落社会带来巨大的震荡。为探求安徽社会整体低度发展的原因,寻求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应对之策,我们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在市场经济的视域内对安徽村落社会的政治文化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推动安徽村落社会政治文化建设进而提升安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村落社会 政治文化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注意力到圈层:流量生产的社会基础与发展路径
8
作者 张荣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3,共11页
流量社会是伴随信息海量化、注意力成本化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流量成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资源。在网络社会之中,以圈层为社会基础,流量遵循“成圈—破壁—出圈”的生产与发展逻辑。其中,“成圈”是流量生产的首要基础,以大... 流量社会是伴随信息海量化、注意力成本化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流量成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资源。在网络社会之中,以圈层为社会基础,流量遵循“成圈—破壁—出圈”的生产与发展逻辑。其中,“成圈”是流量生产的首要基础,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是主要的生产者;“破壁”是信息突破原有圈层限制的过程,圈层结构洞占有者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出圈”是现象级流量生成的社会结果,地方政府、主流媒体、社会大众是关键的参与者。在流量时代,地方政府需要培养流量思维,提升流量生产能力,重视青年人圈层,顺应网红经济的发展逻辑,创新性地推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流量生产 圈层结构 流量社会 淄博烧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研究——以安徽省X村的地方产业赋能为例
9
作者 屈祥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5年第2期57-59,78,共4页
2020年我国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工作,这标志着中国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我国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伴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环境的转变,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高度联动,推动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协... 2020年我国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工作,这标志着中国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我国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伴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环境的转变,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高度联动,推动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发展成为乡村地区发展的应有之势。以安徽省X村的地方产业发展情况为例,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发展存在治理主体权责不匹、治理依据制度断裂、治理技术数据短缺、治理过程有政策风险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建议实施推动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农村治理、加强顶层与基层的政策互动、推动农村发展数据整合、加强农村贫困治理风险防范等措施,以实现农村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乡村振兴 产业赋能 贫困治理 协同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干部“躺平”问题的产生机制及治理路径——以安徽省阜南县W镇为例
10
作者 宁佳 李韬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乡镇干部承担着提供服务、处理矛盾、协调冲突和化解风险的重大职责,但近年来,部分乡镇干部表现出“躺平”现象,影响了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本文结合实践调研发现,乡镇干部“躺平”问题的产生源自于基... 乡镇干部承担着提供服务、处理矛盾、协调冲突和化解风险的重大职责,但近年来,部分乡镇干部表现出“躺平”现象,影响了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本文结合实践调研发现,乡镇干部“躺平”问题的产生源自于基层的压力与责任过重、乡镇干部的角色定位变化与认知偏差、干部晋升过程中的阻碍与限制,以及问责与容错的失衡等机制。为了解决乡镇干部的“躺平”问题,需要厘清权责边界为基层减负、强化思想教育以明确干部角色认知、完善晋升渠道以解决发展限制,以及健全容错纠错制度和问责制度,以此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问题 乡镇干部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赋能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路径探索--基于合肥市X社区的实践
11
作者 张辰阳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在社会转型纵深发展的背景下,社区治理优化创新势在必行,社会工作的价值与功能也愈发凸显,并逐渐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针对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不清、赋能路径不明、机制缺乏等问题,本研究从政党、政府、社区... 在社会转型纵深发展的背景下,社区治理优化创新势在必行,社会工作的价值与功能也愈发凸显,并逐渐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针对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不清、赋能路径不明、机制缺乏等问题,本研究从政党、政府、社区与居民四个维度,提出强化政党政治赋能以增强社会工作行动力,完善政府制度赋能以确保其合法性,深化社区事务赋能以提升治理可持续性,激活居民社会赋能以强化治理民主性与凝聚力。基于合肥市X社区的实证研究,印证了多元赋能机制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社会工作深度融合社区治理提供实践借鉴,对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与社会进步贡献了思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赋能 社会工作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中农民主体性问题探析——基于对安徽省FX县苗木花卉产业的考察
12
作者 汪思远 崔雪莹 叶一诺 《领导科学论坛》 202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衡量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对FX县苗木花卉产业的考察发现,当前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农民主体权利相对弱化和主体能力相对... 如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衡量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对FX县苗木花卉产业的考察发现,当前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农民主体权利相对弱化和主体能力相对欠缺的现象,进而对FX县农民主体性发挥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并提出以政府、市场、社会有机互动助推提升农民主体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农民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乡镇环境治理困境及社会支持研究——以安徽省怀远县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凯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42-45,共4页
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当前,随着中国各方面发展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步入到一个与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期不同的新常态阶段。在新常态的发展进程中,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乡镇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层... 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当前,随着中国各方面发展的不断完善,我国已经步入到一个与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期不同的新常态阶段。在新常态的发展进程中,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乡镇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怀远县各乡镇环境治理状况的实地调查,发现乡镇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困境,突出乡镇环境治理在新常态阶段的价值,并尝试构建其社会支持体系,进而保障我国环境治理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乡镇环境治理 困境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江勤 刘靓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4期39-41,共3页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离不开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帮助。这里运用抽样调查和样本分析的方法,就安徽工程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网络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类型和渠道,以及它们在大学... 大学生就业的过程,离不开家庭、亲友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帮助。这里运用抽样调查和样本分析的方法,就安徽工程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网络情况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类型和渠道,以及它们在大学生就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社会支持网络 理论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新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激励措施研究——以安徽省两所高校的实证调查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海燕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5-103,共9页
因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减弱甚至消失,部分大学新生入学后出现了学习适应困难、学习积极性降低、厌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对安徽省两所高校新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自我、同... 因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度减弱甚至消失,部分大学新生入学后出现了学习适应困难、学习积极性降低、厌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对安徽省两所高校新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自我、同辈群体、父母、老师、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在不同方面影响了大学新生的学习动机。结合问卷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基于期望理论的大学新生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即目标激励、努力激励、成绩激励和奖励激励,四项措施相互联动,形成激励合力,以有效激发新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学习动机 期望理论 影响因素 激励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视域下高校通识教育课教学现状探究——以安徽省H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中华 奚慧萍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92-96,共5页
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重视域对安徽省H大学展开实证调查,显示当前存在着高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学生管理松懈等问题。高校应优化教学管理、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学生应明确学习目的,发挥高... 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重视域对安徽省H大学展开实证调查,显示当前存在着高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师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学生管理松懈等问题。高校应优化教学管理、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学生应明确学习目的,发挥高校主管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共同推进,使高校通识教育课走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课 三重视域 教学状况 教学效果 学习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老年残疾人服务研究--基于安徽省合肥市的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夺先 臧继杰 《残疾人研究》 2013年第1期26-30,共5页
老年残疾人是我国社会中的双重弱势群体。本文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选择典型社区对老年残疾人进行调查,发现老年残疾人面临着经济贫困、照料缺乏、精神生活匮乏、社区参与度低等问题。专业社会工作可以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 老年残疾人是我国社会中的双重弱势群体。本文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选择典型社区对老年残疾人进行调查,发现老年残疾人面临着经济贫困、照料缺乏、精神生活匮乏、社区参与度低等问题。专业社会工作可以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等方法介入老年残疾人的个人、家庭与社区中,构建一套包括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介入方法选择以及评估体系建立的老年残疾人介入模式,实现对老年残疾人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残疾人 双重弱势群体 社会工作介入 模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业余生活现状的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凯强 张悦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3-16,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我国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变迁,表现出诸多崭新的特征。转型期大学生业余生活在业余时间分配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有主客观多方面原因,应从学生、学校、社会三个维度来制定相应对策,进...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我国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变迁,表现出诸多崭新的特征。转型期大学生业余生活在业余时间分配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有主客观多方面原因,应从学生、学校、社会三个维度来制定相应对策,进而提高大学生业余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 业余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向度下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贵侠 方琦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3-17,92,共5页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二者具有内在的耦合性,社会工作理念、技巧与方法应用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可科学评估社区居民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整合多方社区教育服务资源,组织策划多元化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居民参与,有效提升社区...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二者具有内在的耦合性,社会工作理念、技巧与方法应用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可科学评估社区居民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整合多方社区教育服务资源,组织策划多元化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居民参与,有效提升社区居民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社会工作视域下,实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以社区学院作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体平台,以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以培育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为抓手,并通过组织多元化社区活动来实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思想政治素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工作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十四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2
20
作者 颜翠芳 《中国民政》 2022年第10期56-57,共2页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党的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是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的内在要求,是完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制度安排,是推进国家治...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党的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是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的内在要求,是完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制度安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活力 社会服务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多样化服务 思路与对策 人才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