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声发射技术研究木材表面裂纹对应力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陈楚敏 李明 +4 位作者 方赛银 赵家龙 沈志辉 张志恒 邓婷婷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9,共10页
木材中的裂纹对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探究应力波的能量变化规律对木材中裂纹深度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以樟子松木材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试件上制作不同数量的裂纹,并且裂纹深度从0逐渐增加至90 mm,每次的增量为10 mm... 木材中的裂纹对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探究应力波的能量变化规律对木材中裂纹深度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以樟子松木材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试件上制作不同数量的裂纹,并且裂纹深度从0逐渐增加至90 mm,每次的增量为10 mm。首先,利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传感器采集铅芯折断在试件表面产生的应力波,并对其进行时频特征分析。然后,基于离散小波分析,建立应力波在不同频段中的能量衰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暂态波中频率成分为125~250 kHz的AE信号占比显著减小;随着裂纹数量的增加,小波重构后的AE信号能量衰减模型中表示衰减程度的系数由0.73增加至1.09;此外,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频段为31.25~62.5 kHz的小波信号能量衰减明显缓慢;利用能量衰减模型确定的裂纹区域可以覆盖实际裂纹的所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裂纹 声发射 能量 小波变换 应力波 区域定位 指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的木材裂缝数量辨识研究
2
作者 张志恒 李明 +5 位作者 沈志辉 陈楚敏 方赛银 杜坤 杨龙飞 邓婷婷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针对木材裂缝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的木材裂缝数量识别方法。首先,在试件上人为依次制作1 mm×9 mm(长×高)的4条裂缝,在裂缝的一侧通过折铅的方式产生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另一侧放置传感器,信号采样频率设置... 针对木材裂缝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的木材裂缝数量识别方法。首先,在试件上人为依次制作1 mm×9 mm(长×高)的4条裂缝,在裂缝的一侧通过折铅的方式产生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另一侧放置传感器,信号采样频率设置为2 MHz。然后,通过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确定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position,VMD)的分解层数K和惩罚因子α,并将原始信号分解为具有不同频率的本征模态(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接着,随机选择5组信号进行VMD分解,并对分解后的IMF构成的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得到相应的奇异值向量,再由5组奇异值向量组成标准矩阵。最后,由测得的AE信号,分别与标准矩阵计算马氏距离,并依据最小判别原则,判定裂缝数量。结果表明,PSO-VMD-SVD方法能够方便提取出AE信号特征,并通过计算马氏距离进行裂缝数量判别,判别正确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变分模态分解 奇异值分解 马氏距离 木材裂缝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优化的IPMSM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荣芸 方星晖 +3 位作者 时培成 赵林峰 杜宇风 龚长富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0-139,共10页
为了实现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不同估计方法间平滑切换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IPMSM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电机运行的速域范围,将转速界定为零低... 为了实现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不同估计方法间平滑切换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策略。首先,建立IPMSM的数学模型。其次,根据电机运行的速域范围,将转速界定为零低速域与中高速域。以此为基础,在零低速域内利用高频注入法,中高速域采用滑模观测器法,分别实现电机转子转速与位置的估计。并采用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变权重系数方法来实现不同估计方法间的平滑切换,最终实现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域内的无传感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全速域无传感器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鲁棒性,能够改善各个速域内转子转速和位置的估计精度,并且使不同方法间的切换更平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高频注入法 滑模观测器 无传感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极和漏极电压检测的SiC MOSFET短路保护电路研究
4
作者 宛新春 陈其工 +1 位作者 杨锦涛 武逸飞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5-1155,1168,共12页
SiC MOSFET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换设备中,快速、准确且可靠的短路保护电路已成为推广其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对SiCMOSFET的各类短路过程进行分析,利用器件短路时漏源极电压迅速增加的特点,设计短路保护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功能,检测Si... SiC MOSFET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换设备中,快速、准确且可靠的短路保护电路已成为推广其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对SiCMOSFET的各类短路过程进行分析,利用器件短路时漏源极电压迅速增加的特点,设计短路保护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功能,检测SiCMOSFET栅极和漏极电压,并将该信号进行分析、锁存、隔离、滤波处理,若器件发生短路,则输出短路信号给栅极驱动芯片。在此基础上,采用基本逻辑器件和高速器件设计保护电路,理论上分析计算该电路在不同短路类型下的响应时间。计入所有影响保护速度的因素,该电路能在600 ns内实现SiC MOSFET短路保护,尤其是在发生负载短路故障时能将短路保护时间缩短至200 ns以内,其响应速度受不同母线电压影响较小。搭建实验平台,测试了该电路在不同母线电压、短路类型、驱动能力等情况下的短路保护性能,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设计要求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短路保护 栅极电压检测 漏极电压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线性自抗扰永磁同步电机转速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3
5
作者 卢志远 柏受军 +2 位作者 江明 徐印赟 刘富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1,共9页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LADRC)在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转速、电流复合控制中无法应对q轴电流突变和参数整定存在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自抗扰控制器。首先...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LADRC)在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转速、电流复合控制中无法应对q轴电流突变和参数整定存在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自抗扰控制器。首先,分析常规LADRC在转速、电流复合控制的设计方法,并对其核心参数进行剖析。其次,基于常规LADRC用最速控制综合函数(fhan)代替比例微分(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ial,PD)进行控制律设计,提高系统控制性能并优化参数配置方式;同时基于该函数特性,设计电流外环控制器,利用电流偏差反馈算法对q轴电流进行限幅控制,避免电流冲击过大损伤硬件。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LADRC能有效应对q轴电流冲击,同时具有与传统LADRC相当的抗扰能力,并且对扰动的瞬态响应时间缩短20 ms,表明改进的LADRC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和良好的抗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线性自抗扰控制 复合控制 转速控制 电流限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SO与广义五阶CKF算法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荣芸 郑常胜 +3 位作者 时培成 赵林峰 龚长富 周成龙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0-128,共9页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效果,针对电机转速估计精度及PI参数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的PI参数与广义五阶容积卡尔曼滤波(CKF)算法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PMSM的离散数学模型,推导了其转速环传...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效果,针对电机转速估计精度及PI参数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的PI参数与广义五阶容积卡尔曼滤波(CKF)算法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PMSM的离散数学模型,推导了其转速环传递函数,并以此为适应度函数利用基于柯西变异的改进PSO算法来对转速环PI参数进行优化;其次,利用广义五阶容积规则推导了广义五阶CKF算法,构建了基于改进PSO的PI参数和广义五阶CKF算法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方法;最后,实验结果表明,广义五阶CKF算法相较于三阶CKF算法,对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估计精度更高,基于改进PSO转速环PI参数的优化方法能够改善PMSM的控制效果,将改进PSO与广义五阶CKF算法相结合有利于改善PMSM的无传感器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广义五阶CKF 转子转速位置估计 无传感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ity3D的工业机器人虚实孪生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富春 柏受军 +2 位作者 郝旭耀 郑群现 江明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7-25,共9页
传统的基于离线编程技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开发模型大多建立在二维平面,观测性差,且离线示教编程脱离实体,未能体现示教过程机器人的运行观测和输入输出信号变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传统的离线编程技术,利用Unity3D引擎开发... 传统的基于离线编程技术的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开发模型大多建立在二维平面,观测性差,且离线示教编程脱离实体,未能体现示教过程机器人的运行观测和输入输出信号变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传统的离线编程技术,利用Unity3D引擎开发虚实孪生的虚拟仿真三维环境,可多角度观测机器人运行状态;同时在虚拟机器人仿真系统与实体机器人之间建立通讯,以数据帧的形式传输并在虚拟仿真系统里进行机器人正逆运动学解析,然后反馈给虚拟机器人模型,实现虚拟仿真环境实时模拟实体机器人运动。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Unity3D技术搭建的虚拟机器人仿真系统观测性良好,虚拟仿真系统读取机器人控制器数据速度符合同步孪生频率,实现了虚实孪生的机器人运动控制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线编程 虚实孪生 UNITY3D 数据帧 正逆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入受限下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迭代学习跟踪控制 被引量:6
8
作者 邓雄峰 余磊 +1 位作者 魏利胜 陈新强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8-64,共7页
为了解决输入受限下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跟踪控制问题,考虑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迭代学习控制律,这里所设计的迭代学习控制律结合了系统的跟踪误差和约束下的上一代控制律。通过应用范数分析理论,对跟踪误差的收敛性进行了理... 为了解决输入受限下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跟踪控制问题,考虑迭代学习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迭代学习控制律,这里所设计的迭代学习控制律结合了系统的跟踪误差和约束下的上一代控制律。通过应用范数分析理论,对跟踪误差的收敛性进行了理论分析,验证了设计的控制律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一个仿真实例以证明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在设计的迭代学习控制律作用下,具有输入受限的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能够获得很好的跟踪控制性能,跟踪误差最终收敛于零的很小邻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移动机器人 迭代学习控制 输入受限 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电动汽车启动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鹏宇 江明 +1 位作者 杭孟荀 高文根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3-61,共9页
为利用增程器系统发电机工作在电动模式来辅助内燃机启动,针对发电机的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控制的工程实现进行研究。根据内置式永磁同步发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IPMSG)在d... 为利用增程器系统发电机工作在电动模式来辅助内燃机启动,针对发电机的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MTPA)控制的工程实现进行研究。根据内置式永磁同步发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IPMSG)在dq轴坐标系的数学模型,用电流空间矢量与永磁体磁链的电流相位角推导MTPA控制下的dq轴电流分配关系。针对电磁转矩求解定子电流困难和转速突变导致dq轴电流响应恶化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MTPA控制方法。用拟合后的三段二次曲线逼近原始MTPA控制下转矩与电流关系曲线;用内模解耦消除电流耦合影响。在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对IPMSG在改进的MTPA控制与I d=0控制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MTPA控制相较于I d=0控制可以提升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同时提高定子电流利用率,有助于发电机辅助内燃机的快速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器 内置式永磁同步发电机 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曲线拟合 内模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海上无人艇航向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俊祥 葛愿 +1 位作者 刘硕 叶刚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52-59,共8页
针对无人艇难以精确建模和其在海上航行时因为风、浪、流干扰而导致航向控制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在无人艇航向控制系统中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线性自抗扰控制利用线性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未知扰动并对控制量进行适当补偿,实现航向精准控... 针对无人艇难以精确建模和其在海上航行时因为风、浪、流干扰而导致航向控制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在无人艇航向控制系统中引入线性自抗扰控制。线性自抗扰控制利用线性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未知扰动并对控制量进行适当补偿,实现航向精准控制,不需要无人艇精确的数学模型。首先建立了无人艇数学模型和舵机数学模型,然后建立了风、浪、流数学模型,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了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无人艇航向控制系统,并与基于自抗扰控制的无人艇航向控制系统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相比于传统的自抗扰控制器,控制器需要整定的参数大大减少,系统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几乎一致,具有较好的实际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航向控制器 自抗扰控制 线性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智能算法的二级减速器中间轴公差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帅帅 赵转哲 +2 位作者 张宇 刘永明 何康 《新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55-60,共6页
为了降低二级减速器中间轴的制造成本,提出了3种基于群智能算法的中间轴公差优化设计方法。构造了以制造成本与质量损失成本的和为最小目标函数及以加工能力、加工工艺要求为约束条件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混合蛙跳算法和粒子群算... 为了降低二级减速器中间轴的制造成本,提出了3种基于群智能算法的中间轴公差优化设计方法。构造了以制造成本与质量损失成本的和为最小目标函数及以加工能力、加工工艺要求为约束条件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混合蛙跳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计算了中间轴各组成环的公差和封闭环公差。与其他群智能算法和传统的等公差法、等精度法相比,粒子群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快,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智能算法 成本-公差函数 质量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种治疗的HIV感染模型的最优控制
12
作者 柳玉 邓雄峰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81-289,共9页
讨论一类具有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2三种药物治疗的HIV感染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通过药物控制实现在有限治疗时间内使游离病毒的浓度和药物副作用达到最小.首先利用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得到相应的最优系统,证明了... 讨论一类具有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2三种药物治疗的HIV感染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通过药物控制实现在有限治疗时间内使游离病毒的浓度和药物副作用达到最小.首先利用Pontryagin最大值原理得到相应的最优系统,证明了当治疗末端时间充分小时最优系统解的唯一性,并给出了末端时间的估计式,最后对最优控制策略下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治疗 HIV感染 最优控制 唯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P的分子泵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阳 袁啸林 +6 位作者 江明 左桂忠 刘鹏 侯吉磊 陈跃 庄会东 成志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28,共9页
分子泵为EAST装置提供洁净的真空环境,其运行状态影响EAST实验的顺利开展。由于在EAST实验运行过程中,分子泵设备可能会出现异物坠入或者真空泄漏故障,对装置造成次生危害。针对分子泵故障数据集不平衡导致故障诊断精度低以及模型过拟... 分子泵为EAST装置提供洁净的真空环境,其运行状态影响EAST实验的顺利开展。由于在EAST实验运行过程中,分子泵设备可能会出现异物坠入或者真空泄漏故障,对装置造成次生危害。针对分子泵故障数据集不平衡导致故障诊断精度低以及模型过拟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时域频域预处理与改进BP相结合的算法,实现分子泵故障诊断。通过在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引入粒子群算法(PSO)并结合五折交叉验证优化模型。首先在模拟分子泵故障的破坏性测试平台上,采集正常态、真空泄漏以及异物坠入故障振动信号,然后对数据进行时域频域特征提取融合,将得到的特征向量集作为优化算法的输入,对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分子泵故障诊断。经实验验证,所提出改进BP算法在诊断精确率上可以达到96.84%,优于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KNN)和BP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泵 时域频域分析 粒子群算法 交叉验证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的改进蚁群算法求解TSP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一健 李明 方赛银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74-2880,F0003,共8页
针对蚁群算法求解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自适应改进蚁群算法。通过算法自身特性定义结合熵值对种群参数进行自适应优化;采用分组合作的信息素更新策略,通过较活跃性个体引导整个种群,扩大搜索范围;通过对... 针对蚁群算法求解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自适应改进蚁群算法。通过算法自身特性定义结合熵值对种群参数进行自适应优化;采用分组合作的信息素更新策略,通过较活跃性个体引导整个种群,扩大搜索范围;通过对较优路径的奖励,平衡收敛速度和搜索范围之间的关系;在种群信息熵过低时,加入局部搜索策略,进一步提高算法精度。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蚁群算法,改进算法具有较好的求解精度以及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蚁群算法 自适应 旅行商问题(TSP) 信息素 路径 局部搜索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离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的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
15
作者 申国文 鲁麟 +3 位作者 许福军 吕琛 高文根 代广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6-1162,共7页
通过分离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EBL)结构,实现了AlGaN基DUV-LED器件性能的提升。由仿真结果可得,与传统的块状EBL相比,采用分离多量子垒结构的EBL可以获得更高的空穴浓度和辐射复合速率。这得益于EBL中间的夹层形成了空穴加速区,使得空穴... 通过分离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EBL)结构,实现了AlGaN基DUV-LED器件性能的提升。由仿真结果可得,与传统的块状EBL相比,采用分离多量子垒结构的EBL可以获得更高的空穴浓度和辐射复合速率。这得益于EBL中间的夹层形成了空穴加速区,使得空穴在加速区获得能量,从而提高了空穴注入效率。另外,多量子势垒结构还能够通过提高电子势垒有效抑制电子泄漏,从而大幅度提升器件性能。综上所述,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的引入可以显著提升AlGaN基DUV-LED器件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N 深紫外发光二极管 电子阻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声发射信号沿木材纵向传播过程的仿真
16
作者 杨龙飞 李明 +3 位作者 方赛银 卢芳勇 张鑫 邓婷婷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50,共11页
为研究声发射信号在木材中的传播行为,分别对杨木、红锥、樟子松和杉木4种木材试件建立COMSOL三维仿真模型,通过给定位移的方法模拟弹性波点源,进而借助仿真过程的应力云图分析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沿木材纵向传播的过程。... 为研究声发射信号在木材中的传播行为,分别对杨木、红锥、樟子松和杉木4种木材试件建立COMSOL三维仿真模型,通过给定位移的方法模拟弹性波点源,进而借助仿真过程的应力云图分析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沿木材纵向传播的过程。针对AE源到达模型表面2个位置的时间差,利用时差定位法(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计算AE源的纵波波速。在木材试件上以相同条件进行AE试验并计算纵波波速,最终结果与仿真模型相符。研究结果表明,杨木、红锥、樟子松和杉木4种木材仿真与试验的纵波波速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47%、1.04%、0.46%和2.33%,仿真模型能够客观反映AE信号在木材中的传播行为,为木材AE信号传播过程可视化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但AE信号幅值的相对误差较大,模型不能客观反映木材中幅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声发射技术 木材黏弹性 有限元分析 纵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级KELM模型的锂电池荷电状态估计
17
作者 孙波 刘世林 +1 位作者 孙超 方乐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为了提高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估计精度,提出一种采用两级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KELM)模型的SOC估计方法。该模型的前后两级分别为SOC预估计模型和误差补偿模型,其内核均采用KELM算法。前一级... 为了提高锂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估计精度,提出一种采用两级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KELM)模型的SOC估计方法。该模型的前后两级分别为SOC预估计模型和误差补偿模型,其内核均采用KELM算法。前一级的SOC预估计模型以电池的工作电压和电流作为输入变量,SOC预估计值作为输出变量;后一级的误差补偿模型以预估计模型的输入和对应的输出作为输入变量,SOC预测误差作为输出变量;然后,采用后一级的误差预测结果对前一级的SOC预估计值进行补偿,得到最终的SOC估计值。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分别在锂电池恒流放电工况测试和动态应力测试两种情况下开展了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ELM、KELM和两级KELM三种方法的估计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两级KELM模型估计精度有显著提高,最大误差不超过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荷电状态 两级核极限学习机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多尺度特征与混淆学习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
18
作者 王路遥 王凤随 +1 位作者 闫涛 陈元妹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8-908,共11页
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研究的重难点主要来自于行人图像之间巨大的模态差异和模态内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与混淆学习的网络结构。为实现高效的特征提取、缩小模态内差异,将网络设计为多尺度特征互补的形式,分别学习行... 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研究的重难点主要来自于行人图像之间巨大的模态差异和模态内差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与混淆学习的网络结构。为实现高效的特征提取、缩小模态内差异,将网络设计为多尺度特征互补的形式,分别学习行人的局部细化特征与全局粗糙特征,从细粒度和粗粒度两方面来增强网络的特征表达能力。利用混淆学习策略,模糊网络的模态识别反馈,挖掘稳定且有效的模态无关属性应对模态差异,来提高特征对模态变化的鲁棒性。在大规模数据集SYSU-MM01的全搜索模式下该算法首位击中率和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的结果分别为76.69%和72.45%,在RegDB数据集的可见光到红外模式下该算法首位击中率和mAP的结果分别为94.62%和94.60%,优于现有的主要方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行人重识别 跨模态 多尺度特征 粗粒度 细粒度 混淆学习 模态无关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anny算法的焊缝图像边缘检测
19
作者 缪红超 窦易文 +2 位作者 张丽平 龚佳乐 高依婷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目的 针对复杂环境下焊缝图像的边缘检测问题,基于传统的Canny算法,将中值滤波替换高斯滤波,并将非极大值抑制(NMS)进行改进,得到一种面向复杂环境的改进Canny算法的焊缝图像边缘检测方法。方法 对焊缝图像进行中值滤波,保留图像的边缘... 目的 针对复杂环境下焊缝图像的边缘检测问题,基于传统的Canny算法,将中值滤波替换高斯滤波,并将非极大值抑制(NMS)进行改进,得到一种面向复杂环境的改进Canny算法的焊缝图像边缘检测方法。方法 对焊缝图像进行中值滤波,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平滑区域内的细节,接着利用梯度方向局部均值偏差进行改进的非极大值抑制,综合考虑梯度幅值的大小和梯度方向对焊缝边缘检测的影响,最后使用双阈值法检测和连接边缘,根据焊缝图像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阈值,既可以保证边缘检测的结果的准确性,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噪声干扰。结果 与传统的Canny算法和其他一些滤波器改进的Canny算法等进行对比分析,所提出的方法的边缘保持度和边缘线性连接程度效果是最好的,边缘保持可以使检测结果保留原始焊缝图像的60%左右,同时边缘的连接程度相较于传统的Canny算法均有所提升,并且对焊缝图像中伪边缘的抑制效果也有所改善。结论 所提出的改进的Canny算法通过对滤波、NMS算法的综合优化,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焊缝图像中的边缘信息,且有良好的焊缝图像边缘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检测 中值滤波 非极大值抑制 双阈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摩填料复合稀土氧化镧增强汽车摩擦片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疏达 陈许 +4 位作者 王建彬 江本赤 司武东 戴思超 崔祥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8-225,共8页
目的研究纳米填料复合氧化镧对汽车摩擦片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CaSiO3、纳米SiC、纳米B4C复合氧化镧增强汽车摩擦片,将摩擦试样在100~350℃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采用XRD、EDS、SEM和三维非接触式表面形貌... 目的研究纳米填料复合氧化镧对汽车摩擦片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CaSiO3、纳米SiC、纳米B4C复合氧化镧增强汽车摩擦片,将摩擦试样在100~350℃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实验。采用XRD、EDS、SEM和三维非接触式表面形貌仪表征摩擦试样磨损前后的物相组成、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分析不同纳米填料的摩擦片的摩擦磨损演变规律,探究纳米填料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纳米SiC填料试样的高温摩擦系数明显提高,300、350℃时分别为0.49和0.5;磨损率较大,最大值高达0.35×10^−7 cm^3/(N·m);试样磨损面较平整,磨痕较浅。纳米B4C填料试样的摩擦系数不高,较稳定;高温磨损率低,300℃时为0.2×10^−7 cm^3/(N·m);试样磨损面较光滑,磨痕最浅。结论纳米B4C填料试样中的硼氧化物提高了界面润滑性,磨损面形貌质量最好,高硬度的细小颗粒强化了材料的机械啮合力,提高了摩擦磨损性能。纳米SiC硬质颗粒在磨损过程中容易脱落,易对磨损面造成损伤,加剧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摩擦片 纳米碳化硼 纳米碳化硅 填料 摩擦磨损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