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气胸20例外科治疗
1
作者 宁成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8期878-878,共1页
目的 对自发性气胸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手术指征探讨。方法 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史及手术发现。结果 20例自发性气胸中14例为肺大泡破裂,4例为继发于阻塞性肺气肿,2例为先天性肺囊肿。部分患者肺大泡部分有陈旧性炎... 目的 对自发性气胸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及手术指征探讨。方法 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史及手术发现。结果 20例自发性气胸中14例为肺大泡破裂,4例为继发于阻塞性肺气肿,2例为先天性肺囊肿。部分患者肺大泡部分有陈旧性炎性瘢痕或结核等病变。结论 青年自发性气胸发病的病理基础多为肺大泡破裂,应积极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多为继发性气胸,手术应较为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手术指征 外科治疗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经胸与胸腹联合手术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和平 吕伟伟 +2 位作者 徐洪波 吕斌 霍前伦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贲门癌的最佳路径。方法68例贲门癌患者经胸切除术36例(经胸组),胸腹联合切除术32例(胸腹联合组),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动脉氧分压,住院时间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贲门癌的最佳路径。方法68例贲门癌患者经胸切除术36例(经胸组),胸腹联合切除术32例(胸腹联合组),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动脉氧分压,住院时间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扫淋巴结数和术后并发症等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贲门癌根治术优于胸腹联合贲门癌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手术径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外科治疗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斌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8期996-997,共2页
目的总结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4例BAC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情况。结果本组男性11例(46%),女性13例(54%),平均年龄59.1(47~72)岁... 目的总结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4例BAC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情况。结果本组男性11例(46%),女性13例(54%),平均年龄59.1(47~72)岁;其中孤立结节型13例,肺炎实变型7例和多发结节型4例。全组均手术切除。术后TNM分期:Ⅰ期8例(ⅠA期4例、ⅠB期4例),Ⅱ期4例(ⅡA期1例、ⅡB期3例),Ⅲ期11例(ⅢA期7例、ⅢB期4例),Ⅳ期1例。随访22例,平均随访时间42月(12月~90月);10例死亡,死亡者术后中位生存期14月。结论BAC是一种特殊类型腺癌,呈女性多发趋势。早期BAC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长期生存,没有淋巴结转移的多发结节型BAC仍可采取手术治疗,肺炎实变型BAC手术治疗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外科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瘢痕性狭窄的外科治疗
4
作者 宁成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2-812,共1页
关键词 食管瘢痕性狭窄 外科治疗 食管扩张术 食管重建术 狭窄段食管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徐洪波 黄和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32-834,共3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尤其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537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尤其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537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周围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 d、术后5 d、术后8 d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尿素氮以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在体质量、血浆白蛋白上无差异。在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且费用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肠道营养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肺癌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斌 黄和平 李家宽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肺癌手术治疗中应用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优越性。方法对40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2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镇痛,B组20例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术后传统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 目的探讨在老年肺癌手术治疗中应用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优越性。方法对40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2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镇痛,B组20例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术后传统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情况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切除,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2.5%。两组病例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6例,并发症发生率40.0%。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镇痛效果确切,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术后传统镇痛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肺癌手术治疗中,术后硬膜外镇痛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老年病人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老年 手术治疗 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霍前伦 王兴邦 黄和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8期1059-105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食管癌术后 手术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8
作者 吕斌 张维 +1 位作者 刘劲松 陶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切除术后腹主动脉栓塞1例
9
作者 黄和平 徐洪波 +1 位作者 霍前伦 洪志鹏 《中国医药》 2007年第3期190-190,共1页
患者男,48岁。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月。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右肺门块状影,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右肺门肿块中度强化并包绕右肺动脉,右肺门淋巴结肿大,右肺静脉内可见低密度影。诊断:右肺癌。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行手术治... 患者男,48岁。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月。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右肺门块状影,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右肺门肿块中度强化并包绕右肺动脉,右肺门淋巴结肿大,右肺静脉内可见低密度影。诊断:右肺癌。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行手术治疗。于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右肺中、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探查肿瘤靠近右肺门,右肺静脉管壁受侵犯致管壁稍变硬。术中打开心包在右肺静脉近心端阻断右肺静脉,继之切断右肺中上叶静脉。术中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可触及。术后17h查体发现患者双下肢皮肤干冷,足背动脉及股动脉均不能触及。从肱动脉置管行DSA检查,发现腹主动脉邻近肾动脉分叉水平血栓栓塞,并且右肾动脉灌注显影较左肾差,诊断:腹主动脉栓塞。给予溶栓及抗凝等治疗,术后尿量300ml/d,呈酱油色。查电解质K^+8.3mmol/L,血AFFF65.80s。经积极治疗病情无好转,继之出现呼吸骤停,心电监护呈室颤波形,经气管插管、电复律等抢救无效患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 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的治疗进展
10
作者 徐洪波 黄和平 《黑龙江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591-593,共3页
食管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预后仍很差。尽管食管癌的癌前病变病理诊断技术已有很大的提高,新的预防措施和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的改进,仍阻挡不了食管癌发病率的上升。人们发现食管癌发病率的上升与幽... 食管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局部晚期食管癌的预后仍很差。尽管食管癌的癌前病变病理诊断技术已有很大的提高,新的预防措施和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的改进,仍阻挡不了食管癌发病率的上升。人们发现食管癌发病率的上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食管返流性疾病、吸烟及过量饮酒密切相关。尽管广泛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和幽门螺旋杆菌杀菌剂,随着食管腺癌病例的增长,临床医生仍面临更多的挑战,食管癌可能与肥胖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食管癌 治疗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食管返流性疾病 质子泵抑制剂 癌发病率 诊断技术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吕伟伟 黄和平 《健康天地(学术版)》 2010年第3期5-5,7,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方法:1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早...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方法:1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早期经静脉予以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监测两组患者的体重、氮平衡、血浆白蛋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对比体重(t=0.546,P〉0.05)、血浆白蛋白(t=1.42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氮平衡(t=2.421,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2.134,P=0.001)和住院费用(t=0.56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可明显改善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营养管 食管贲门癌 肠内营养 术后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和平 霍前伦 徐洪波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247-1248,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方法:87例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肠内营养组(EN组)6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3例。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早期经静脉予以...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方法:87例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肠内营养组(EN组)6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3例。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早期经静脉予以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监测两组患者的体重、氮平衡、血浆白蛋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2组患者对比在体重、血浆白蛋白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氮平衡(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P〈0.05)和营养费用(P〈0.0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可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药物疗法:肠道营养:十二指肠
原文传递
肺切除术后腹主动脉栓塞1例
13
作者 黄和平 徐洪波 +1 位作者 霍前伦 洪志鹏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7期499-499,F0003,共2页
病人,男性,48岁。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个月,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右肺门块状影,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右肺门肿块中度强化并包绕右肺动脉,右肺门淋巴结肿大,右肺静脉内可见低密度影(见封三彩图1)。于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病人,男性,48岁。反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个月,入院X线胸片检查示右肺门块状影,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胸部CT示右肺门肿块中度强化并包绕右肺动脉,右肺门淋巴结肿大,右肺静脉内可见低密度影(见封三彩图1)。于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肺中、上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探查肿瘤靠近右肺门,右肺静脉管壁受侵犯致管壁稍变硬。术中打开心包在右肺静脉近心端阻断右肺静脉,继之切断右肺中上叶静脉;术中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可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切除术后 腹主动脉栓塞 肺门淋巴结肿大 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右肺动脉 X线胸片检查 淋巴结清扫术 右肺门肿块
原文传递
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前术后细胞免疫变化及意义
14
作者 王兴邦 于在诚 黄和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55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WBC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动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术后第8天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有所恢复,CD3、CD4、CD...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前,术后免疫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55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WBC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动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术后第8天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有所恢复,CD3、CD4、CD4/CD8增加,CD8减少,NK细胞增高(P<0.01);(2)术后2 d WBC值与术后8 d CD3、CD4、CD8值有相关性;(3)中晚期患者较早期患者CD3、CD4、CD4/CD8减少,CD8、NK增加(P<0.05);(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CD3、CD4、CD4/CD8减少,NK增加(P<0.05).结论 (1)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有所恢复.(2)术后炎症感染对患者免疫功能有刺激作用,可能为患者免疫功能增强起一定作用.(3)中晚期患者较早期患者免疫功能有明显下降.(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免疫功能有明下降.(5)手术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学/免疫学 胃肿瘤/外科学/免疫学
原文传递
食管贲门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黄和平 霍前伦 徐洪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0期713-714,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1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 组)和肠外营养组(PN 组)。EN 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 组术后早期经静...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十二指肠营养管促进患者恢复及防治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1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 组)和肠外营养组(PN 组)。EN 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予以肠内营养;PN 组术后早期经静脉予以营养支持。术前、术后监测两组患者的体重、氮平衡、血浆清蛋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对比体重、血浆清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2,P>0.05;t=0.463,P>0.05),氮平衡、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2,P<0.05;t=2.754,P=0.001;t=2.542,P<0.001)。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可明显改善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肠道营养 手术后医护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