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蛋白海绵联合骨髓浓缩物复合物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韩于辉 戚秀霞 +3 位作者 汪世民 沈宇青 苏笑笑 郑先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32-38,共7页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海绵联合骨髓浓缩物制备的复合物修复兔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12只新西兰兔复制颅骨缺损模型。于兔双侧股骨处抽取骨髓5 mL离心后获取骨髓浓缩物,将其与胶原蛋白海绵混合制备复合物,然后于兔矢状缝两侧,在保留完...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海绵联合骨髓浓缩物制备的复合物修复兔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12只新西兰兔复制颅骨缺损模型。于兔双侧股骨处抽取骨髓5 mL离心后获取骨髓浓缩物,将其与胶原蛋白海绵混合制备复合物,然后于兔矢状缝两侧,在保留完整硬脑膜的前提下制作4个直径8 mm的全层颅骨缺损孔。实验兔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植入材料,骨髓浓缩物组植入骨髓浓缩物,胶原组植入胶原蛋白海绵,复合物组植入骨髓浓缩物与胶原蛋白海绵复合物。分别在术后4、8和12周各处死4只新西兰兔,取颅骨缺损标本。行micro-CT扫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各个时期各组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结果 术后4、8和12周时,micro-CT扫描显示复合组骨缺损区新骨形成面积更大。术后4、8和12周4组骨缺损部位新生骨的骨矿物质密度(BMD)和新生骨体积(BV)/骨总体积(TV)值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骨缺损部位新生骨的BMD值和BV/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组的骨缺损部位新生骨BMD值和BV/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4组BMD值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组BV/TV值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复合物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形成更早,且新骨成熟程度较其他组高。结论 胶原蛋白海绵与骨髓浓缩物制备的复合物能有效加快兔颅骨缺损修复,有明显的促进骨组织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胶原蛋白海绵 骨髓浓缩物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萍 陈叶俊 刘安诺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69,共7页
目的:识别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的潜在剖面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安徽省护理学会平台共抽取安徽省3333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护士的压力感知、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资本。结果:发现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有4个类别:高要求低压力组(34%,11... 目的:识别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的潜在剖面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安徽省护理学会平台共抽取安徽省3333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护士的压力感知、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资本。结果:发现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有4个类别:高要求低压力组(34%,11401人),稳定型中压力组(48%,16179人),低紧张高失控组(8%,2582人)和高紧张低失控组(10%,3168人)。性别、文化程度、职称、月收入、工作年限、子女数、职业认同感和心理资本是护士知觉压力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护士知觉压力有高要求低压力组、稳定型中压力组、低紧张高失控组和高紧张低失控组4个潜在类别,识别潜在类别有助于评估护士感知压力增加的风险,根据不同类型的护士知觉压力感知特点开展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降低护士的压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知觉压力 职业认同感 心理资本 影响因素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恩顺 李子煜 +2 位作者 韩于辉 郑先雨 王元银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75-77,81,共4页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PSP低(50mg/kg)、中(100mg/kg)、高(200mg/kg)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机械创伤联合氢氧化钠(NaOH)晶体灼烧建立口腔溃疡模型...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对口腔溃疡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PSP低(50mg/kg)、中(100mg/kg)、高(200mg/kg)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机械创伤联合氢氧化钠(NaOH)晶体灼烧建立口腔溃疡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10d,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PSP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接受相应浓度的PSP溶液。在给药前以及给药第3、5、7、10d,测量各组大鼠口腔溃疡的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计算溃疡面积。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水溶性四唑蓝法(WST)和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检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SP药物组大鼠的溃疡面积缩小更为显著,尤其是PSP中、高剂量组(P<0.05)。PSP低、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造模后血清中升高的TNF-α、IL-6及MDA含量(P<0.05),同时增加血清SOD水平(P<0.05)。结论:PSP对机械化学联合法诱导的口腔溃疡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促进溃疡病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口腔溃疡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交联仿生矿化马面鱼鱼皮脱细胞基质用作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沈圣洁 孙宁 +1 位作者 肖停 李全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8-455,共8页
目的:构建马面鱼鱼皮脱细胞基质,并通过交联和构建仿生矿化模板对其进行改性,为马面鱼鱼皮作为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膜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海洋来源的马面鱼鱼皮,采用物理化学联合法制备马面鱼鱼皮脱细胞基质... 目的:构建马面鱼鱼皮脱细胞基质,并通过交联和构建仿生矿化模板对其进行改性,为马面鱼鱼皮作为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膜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海洋来源的马面鱼鱼皮,采用物理化学联合法制备马面鱼鱼皮脱细胞基质(filefish skin decellularized matrix,FS-ECM),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水接触角初步探讨了FS-ECM的结构特征;同时,一方面利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交联修饰EGCG交联改性马面鱼鱼皮脱细胞基质(EGCG crosslinked filefish skin decellularized matrix,E-FS-ECM)以提高材料的抗酶解和机械性能,另一方面通过EGCG的修饰构建EGCG-胶原体外仿生矿化模板EGCG交联仿生矿化改性马面鱼鱼皮脱细胞基质(EGCG crosslinked biomimetic mineralized filefish skin decellularized matrix,EB-FS-ECM),利用胶原仿生矿化策略进一步提高各项性能,采用SEM、mapping、水接触角、弹性模量、热重分析和体外降解评价改性前后材料的理化性能的差异。结果:不同部位FS-ECM的表面结构特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且FS-ECM外表面含有一定量的羟基磷灰石晶体;经过EGCG交联和构建仿生矿化模版的改性,E-FS-ECM、EB-FS-ECM的亲水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抗酶解能力均明显高于FS-ECM(P<0.05)。结论:EGCG交联和仿生矿化能够明显地提高FS-ECM的亲水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并减慢了降解速率,通过改性后的马面鱼鱼皮脱细胞基质有望成为理想的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面鱼鱼皮 脱细胞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交联 仿生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ma-1受体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影响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张红丽 徐小立 +2 位作者 戴永铮 应松成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08-1913,1919,共7页
目的探究sigma-1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通过特异性siRNA转染降低sigma-1受体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人OSCC组织中sigma-1受体的表达。We... 目的探究sigma-1受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通过特异性siRNA转染降低sigma-1受体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人OSCC组织中sigma-1受体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人OSCC细胞系中sigma-1受体的表达。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sigma-1受体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转染特异性siRNA下调sigma-1受体表达,CCK-8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亚型Nav1.5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sigma-1受体在OSCC组织中较正常组织为高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gma-1受体在4种OSCC细胞系中均有表达。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igma-1受体的表达水平与OS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sigma-1受体在CAL-27细胞中主要定位在质膜上。CCK-8分析结果显示sigma-1受体通过siRNA下调表达后降低了CAL-27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分析结果显示降低sigma-1受体表达可显著抑制CAL-2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此外,下调sigma-1受体表达后Nav1.5的表达水平被抑制。结论sigma-1受体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促进了O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可能通过调节Nav1.5离子通道参与OSC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sigma-1受体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NAV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郑先雨 程旭 +3 位作者 黄姗姗 沈博文 许旭东 周丽娟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CBL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18级口腔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班级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组采用CBL+PBL教学法,比较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教... 目的:探讨CBL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18级口腔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班级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组采用CBL+PBL教学法,比较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班级(t=6.356,P<0.001),研究组学生案例分析题目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9,P<0.001),而两组间传统题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PBL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教学中效果明显,特别是能提升学生案例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学 PBL C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v1.6-RNAi通过AKT通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乐 洪礼琳 +2 位作者 刘玮佳 胡媛平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96-1700,共5页
目的探讨Nav1.6-RNA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相关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Nav1.6-RNAi转染到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细... 目的探讨Nav1.6-RNAi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相关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将Nav1.6-RNAi转染到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细胞)中,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av1.6、CyclinD1、C-myc、AKT及p-AKT的表达,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证实Nav1.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口腔正常组织(P<0.05);Nav1.6-RNAi转染到CAL-27细胞中后,CyclinD1、C-myc、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S期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可能通过AKT通路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Nav1.6 增殖 CYCLIND1 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氧化钆点缀的介孔二氧化硅作为磁共振T_1造影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司元纯 张桂龙 +3 位作者 王丹 吴正岩 邹多宏 陈乔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4-690,共7页
目的利用超小氧化钆(Gd_2O_3)改性介孔二氧化硅(SiO_2)开发出高性能的磁共振(MRI)纳米T_1造影剂,并验证其造影性能和细胞生物安全性。方法通过探讨钆(Gd)的添加量,研究SiO_2/Gd_2O_3(氧化钆点缀的二氧化硅,记为SG)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变化... 目的利用超小氧化钆(Gd_2O_3)改性介孔二氧化硅(SiO_2)开发出高性能的磁共振(MRI)纳米T_1造影剂,并验证其造影性能和细胞生物安全性。方法通过探讨钆(Gd)的添加量,研究SiO_2/Gd_2O_3(氧化钆点缀的二氧化硅,记为SG)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变化规律,获取最佳的Gd添加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3. 0 T磁共振成像仪等仪器,测量纳米复合材料形貌、磁共振性能、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结果当六水合氯化钆(GdCl_3·6H_2O)添加量为0. 1 g(记为SG0. 1)时,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661 cm^3/g)和孔隙率;此外TEM结果显示SG0. 1具有均一的尺寸,完整的球形,且直径约50 nm; EDS分析证实了纳米复合材料中Gd元素的存在,进一步说明Gd_2O_3被成功点缀进介孔SiO_2中;同时ICP-OES测得SG0. 1中Gd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约为1. 6%;磁共振成像仪的检测结果证明SG0. 1具有超高的纵向驰豫率(45. 1 mmol^(-1)·s^(-1)),预示其超高的T_1造影性能。在pH 4. 5以上,Gd离子释放率几乎可以忽略,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CCK-8实验结果表明,在SG0. 1培养牙髓干细胞(DPSCs) 24 h和48 h未见明显的细胞凋亡,预示该纳米造影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结论成功制备出基于Gd_2O_3改性介孔SiO_2的新型磁共振T_1纳米造影剂,为其预临床研究和商业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钆 介孔二氧化硅 磁共振成像 T1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陶瓷材料在儿童口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64-67,共4页
口腔疾病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病症,该病症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降低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新型生物陶瓷材料逐渐被广泛的应用,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并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因而本文... 口腔疾病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病症,该病症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降低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中,新型生物陶瓷材料逐渐被广泛的应用,有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并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因而本文针对儿童口腔治疗恒牙和乳牙中应用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的临床实践开展探索,旨在为其临床应用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生物陶瓷材料 iRoot BP PLUS 儿童 口腔治疗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与妊娠期糖尿病因果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0
作者 孙晓瑜 胡佳敏 +1 位作者 赵静心 项坤 《安徽医学》 2024年第6期725-731,共7页
目的采用横断面研究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索牙周疾病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GDM分为G1组(... 目的采用横断面研究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索牙周疾病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GDM分为G1组(GDM孕妇,n=55)和G2组(健康孕妇,n=50)。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人口统计学特征等信息,并记录牙周专科检查结果,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集选取与暴露变量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选择的MR分析方法包括逆方差加权法(IVW)、MR 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和加权众数法。采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结果的异质性,采用MR-Egger回归检验水平多效性,MR-PRESSO检测多因子残差和异常值的存在。结果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牙龈指数(GI)与GDM患病风险增加有关(OR=2.53,95%CI:1.10~6.17,P=0.034)。IVW结果显示,牙周炎症可能是引发GDM的危险因素(OR=1.13,95%CI:1.01~1.28,P=0.037)。结论牙周炎与GDM存在因果关联,可能是GDM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孟德尔随机化 牙周炎 因果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siRNA-Nav1.5干扰口腔鳞癌HSC-3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永铮 钱成炜 +1 位作者 徐小立 蒋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 探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亚型Nav1.5在口腔鳞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小干扰RNA(siRNA)转染对HSC-3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上皮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 目的 探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亚型Nav1.5在口腔鳞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小干扰RNA(siRNA)转染对HSC-3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上皮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Nav1.5在组织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示细胞内Nav1.5的表达。利用脂质体转染siRNA-Nav1.5干扰HSC-3细胞中Nav1.5的表达水平,CCK8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与细胞增殖侵袭相关的蛋白: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可见在口腔鳞癌组织中Nav1.5阳性表达,正常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免疫荧光结果可见HSC-3细胞中Nav1.5阳性表达。转染siRNA-Nav1.5明显降低HSC-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转染siRNA-Nav1.5的HSC-3细胞PCNA、MMP-2和MMP-9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Nav1.5可通过调控PCNA、MMP-2和MMP-9的表达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NAV1.5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yc通过调控lncRNA NEAT1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玉俊 朱友明 何家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80-1884,共5页
目的阐明C-Myc与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lncRNA NEAT1)表达量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探讨C-Myc通过调控lncRNA NEA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敲低C-Myc的OSCC细胞中lncRNA的表达量;检测过表达... 目的阐明C-Myc与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转录本1(lncRNA NEAT1)表达量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探讨C-Myc通过调控lncRNA NEA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的增殖作用。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敲低C-Myc的OSCC细胞中lncRNA的表达量;检测过表达以及敲低C-Myc的OSCC细胞中的lncRNA NEAT1的表达量;检测过表达以及敲低lncRNA NEAT1的OSCC细胞的增殖能力;糖酵解压力检测实验检测过表达lncRNA NEAT1的OSCC细胞的糖酵解代谢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过表达或者敲低C-Myc,lncRNA NEAT1的表达量呈现升高或者下降的趋势。过表达或者敲低lncRNA NEAT1,OSCC细胞的增殖能力呈现升高或者下降的趋势。过表达lncRNA NEAT1可以提高OSCC细胞的糖酵解水平。结论C-Myc通过调控lncRNA NEAT1提高OSCC细胞的糖酵解水平,促进口腔癌细胞的增殖以及口腔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 lncRNA NEAT1 细胞增殖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褐藻多酚的丝素蛋白GBR生物膜制备及其性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文泽 邹多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5-890,共6页
目的通过制备负载褐藻多酚(PT)的双层丝素蛋白(SF)膜,测试其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其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的可能性。方法将不同脱胶时间处理后的SF溶液通过溶液浇筑技术、定向冷冻技术以及冷冻干燥技术处理后... 目的通过制备负载褐藻多酚(PT)的双层丝素蛋白(SF)膜,测试其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其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的可能性。方法将不同脱胶时间处理后的SF溶液通过溶液浇筑技术、定向冷冻技术以及冷冻干燥技术处理后制备成SF双层膜,采用力学万能试验机测定湿态条件下各组膜样品(n=5)的抗拉强度。取抗拉强度最大的SF双层膜所对应的SF溶液重新制备膜样品,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通过在粗糙面负载PT制备PT-SF双层膜,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PT与SF双层膜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人牙槽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ABMSCs)在粗糙面的黏附情况,通过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探究PT-SF双层膜的生物相容性。用qRT-PCR法、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hABMSCs的成骨向分化情况。结果由脱胶时间为30 min的SF溶液制备出的SF双层膜的抗拉强度最大,达(3.293±0.1228)MPa。SF双层膜的光滑面致密光滑,粗糙面呈纵向有序的疏松多孔结构。褐藻多酚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力等方式负载到SF双层膜的粗糙面上,空白组、SF组及PT-SF组之间的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结果均无明显差异,且与空白组和SF组相比PT-SF促进了hABMSCs的成骨向分化。结论PT-SF双层膜兼具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hABMSCs的成骨向分化。该研究成功制备了PT-SF双层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多酚 丝素蛋白 复合膜 定向冷冻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牙槽骨干细胞与髂骨骨髓干细胞成骨能力的体内实验比较研究
14
作者 顾旷 周洁 +6 位作者 周咏 吴涛 徐孟丹 王默涵 郑文龙 邹多宏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61-1865,共5页
目的比较拉布拉多犬牙槽骨干细胞(Al-BMSC)与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BMSC)促进犬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修复以及与种植体实现骨结合的能力。方法构建拉布拉多犬下颌骨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植入β-TCP+Al-BMSC、β-TCP+I-B... 目的比较拉布拉多犬牙槽骨干细胞(Al-BMSC)与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I-BMSC)促进犬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修复以及与种植体实现骨结合的能力。方法构建拉布拉多犬下颌骨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植入β-TCP+Al-BMSC、β-TCP+I-BMSC及单纯β-TCP。术后4周、8周、10周分别注射荧光标记物四环素、钙黄绿素与茜素红,术后12周获取标本进行荧光标记组织学分析以及硬组织切片组织学分析。结果荧光标记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β-TCP+Al-BMSC组和β-TCP+I-BMSC组的荧光表达量均比单纯β-TCP组多(P <0. 05)。β-TCP+Al-BMSC组与β-TCP+I-BMSC组的荧光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β-TCP+Al-BMSC组和β-TCP+I-BMSC组的新骨形成面积均比单纯β-TCP组多(P<0. 05),β-TCP+Al-BMSC组和β-TCP+I-BMSC组间的新骨形成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TCP+I-BMSC组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率高于β-TCP+Al-BMS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l-BMSC和I-BMSC均可促进种植体近中临界骨缺损的修复,两者的成骨能力没有明显差异。IBMSC可以促进更多的种植体周围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干细胞 髂骨骨髓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牙本质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叶岚 王银龙 +3 位作者 陈玉成 袁红春 殷保藏 徐建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异种牙本质修复兔颅骨骨缺损的疗效,探索其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的有效性。方法:将因正畸原因拔除的人健康前磨牙,制成直径2~3mm的牙本质块。在1%氯己定中浸泡5min。使用12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在颅骨各建立4个临界骨缺损,将... 目的:观察异种牙本质修复兔颅骨骨缺损的疗效,探索其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的有效性。方法:将因正畸原因拔除的人健康前磨牙,制成直径2~3mm的牙本质块。在1%氯己定中浸泡5min。使用12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在颅骨各建立4个临界骨缺损,将自体骨、人牙本质随机填入骨缺损区,术后4、8、12周随机处死4只兔子,取出颅骨,通过大体观察、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颅骨缺损修复情况,使用Micro-CT分析每个时间点新骨形成面积占骨缺损总面积百分比。结果:所有实验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经影像学评估,自体骨比异种牙本质成骨量相似,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染色示:围绕在移植材料周围,可见新骨形成。结论:异种牙本质能促进和加速骨缺损的修复,有望为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牙本质 骨缺损 兔颅骨缺损模型 新生骨 自体骨移植 MICR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单宁酸的双层壳聚糖屏障膜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肖念 邹多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3-568,共6页
目的制备负载单宁酸的双层壳聚糖膜(CS@TA),测试其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研究其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蒸发技术先制备出致密的单层壳聚糖(CS)膜,随后采用蒸发干燥、取向冷冻和冷冻干燥技术在单... 目的制备负载单宁酸的双层壳聚糖膜(CS@TA),测试其活性氧(ROS)清除能力、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研究其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蒸发技术先制备出致密的单层壳聚糖(CS)膜,随后采用蒸发干燥、取向冷冻和冷冻干燥技术在单层CS膜上制备出多孔的CS层,从而得到双层CS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将制备好的CS双层膜先接枝4-羧基苯硼酸形成中间体,按不同比例接枝单宁酸(TA),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ITR)分析TA与CS双层膜的相互作用。通过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测试ROS清除能力,选取负载TA后ROS清除效率在90%以上的双层膜进行后续体外细胞实验,利用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测试其生物相容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MC3T3-E1细胞在双层膜多孔面上的黏附情况,通过菌落计数测试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E.coli)和大肠埃希菌(S.aureus)的抗菌性能。结果CS@TA双层膜一面光滑致密,另一面粗糙疏松多孔,截面呈垂直薄膜方向的有序多孔结构,随着TA的加入,双层膜的ROS清除能力先迅速增加后缓慢稳定,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加入过多的TA会明显影响双层膜的生物相容性,细菌稀释涂板计数结果显示加入适量TA的双层膜与未负载TA的双层膜相比,对E.coli和S.aureus具有一定抗菌能力。结论负载适量TA的双层膜具有较强的ROS清除能力,良好的生物学性能,且对E.coli和S.aureus均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壳聚糖 活性氧 抗菌 屏障膜 取向冷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龋病患儿唾液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变化与病情的关联性研究
17
作者 卞惠惠 刘瑜 +3 位作者 黄擎 王艳平 程东东 武郭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分析龋病患儿唾液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变化与病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3~6岁龋病患儿为试验组,根据龋失补指数(DMFT)分为轻度组(DMFT≤15%,n=35)和重度组(DMFT>15%,n=45);另选择进行健康... 目的:分析龋病患儿唾液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变化与病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3~6岁龋病患儿为试验组,根据龋失补指数(DMFT)分为轻度组(DMFT≤15%,n=35)和重度组(DMFT>15%,n=45);另选择进行健康检查的80例3~6岁无龋病患儿为对照组。采用甲基麝香酚蓝检测唾液中钙离子浓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链球菌、双歧杆菌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DMFT与唾液钙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唾液钙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对龋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唾液钙离子浓度、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双歧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DMFT与唾液钙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呈正相关(P<0.05)。根据DMFT制作ROC曲线,唾液钙离子浓度、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双歧杆菌对评估龋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60、0.658、0.718和0.705。结论:唾液离子浓度、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双歧杆菌水平增加与患儿龋病有关,与龋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唾液离子浓度 链球菌 双歧杆菌 病情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基乳牙根管封闭剂的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李夏欣 李小凤 李全利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7期494-501,共8页
目的探讨含半水硫酸钙、硫酸钡、醋酸氯己定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400,PEG 400)的新型硫酸钙基乳牙根管封闭剂的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将不同质量分数半水硫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粉... 目的探讨含半水硫酸钙、硫酸钡、醋酸氯己定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400,PEG 400)的新型硫酸钙基乳牙根管封闭剂的理化性能和生物学性能。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将不同质量分数半水硫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粉末按照3∶1粉液比与PEG 400混合,醋酸氯己定依照PEG 400的体积以0.2 mg/mL加入。将上述材料以250 r/min的转速球磨24 h得到硫酸钙基乳牙根管封闭剂。根据各组分质量分数的不同分组,通过固化时间、流动性、阻射性能实验结果优化出合适的组分质量分数,再用最优质量分数组对封闭剂的pH值、体外质量丧失、显微形态进行评价。通过细菌‐材料共培法检测封闭剂的抗菌性,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形态染色评价其细胞相容性,通过皮下组织埋置实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优化后的封闭剂,半水硫酸钙质量分数为80 wt%,硫酸钡质量分数为20 wt%。封闭剂的流动性、辐射不透明度均符合国际标准。封闭剂在去离子水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组的pH值稳定在6~7,第7天和第14天时封闭剂在去离子水组中的pH值显著高于PBS组(P<0.001),随后二组的pH值逐渐接近(P>0.05)。体外降解实验发现,前期封闭剂的质量丧失率约15.17%,3周后质量丧失率仅约8.33%。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水化后的封闭剂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细菌学实验和细胞学检测中,封闭剂抑制粪肠球菌生长的作用明显(P<0.001);第1天和第4天时,1∶10和1∶20封闭剂浸提液稀释组的骨髓间充质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至第7天时,1∶20封闭剂浸提稀释液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组织切片观察封闭剂组与对照组(Vitapex糊剂及ZOE糊剂)均为轻度炎症反应。结论本实验研制了一种新型硫酸钙基乳牙根管封闭剂,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较强的抗菌性,可以满足生物相容性的要求,为乳牙根管封闭剂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氯己定 根管封闭 乳牙 可降解 生物相容性 抗菌性 组织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制作修复科义齿的精准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雅楠 张亨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8-713,共6页
修复科义齿用于治疗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可恢复患者口腔的美观及功能。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3D打印技术在口腔临床诊疗中应用逐渐广泛。在口腔修复领域,3D打印可加工树脂、蜡、金属及陶瓷等材料,从而制作出固定、活动、种植... 修复科义齿用于治疗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可恢复患者口腔的美观及功能。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3D打印技术在口腔临床诊疗中应用逐渐广泛。在口腔修复领域,3D打印可加工树脂、蜡、金属及陶瓷等材料,从而制作出固定、活动、种植义齿及义齿所需的牙模型,其能打印出结构复杂的物体,且材料利用率较高,简化了义齿制作的程序,其制作义齿的精准度直接关系着义齿的舒适度及长久性,本文从国内外3D打印制作义齿的精准度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为更好地运用3D打印技术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3D打印 口腔修复 精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口腔特殊环境的水凝胶创面敷贴设计策略
20
作者 许瑞 潘钊 邹多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9-698,共10页
外伤、手术、疾病以及化学刺激等造成的口腔内创伤为患者带来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有效的创面保护及修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敷贴材料通过阻隔创面与口腔环境,为创面提供理想的愈合条件。然而在口腔高度湿润且... 外伤、手术、疾病以及化学刺激等造成的口腔内创伤为患者带来疼痛并增加感染风险。有效的创面保护及修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敷贴材料通过阻隔创面与口腔环境,为创面提供理想的愈合条件。然而在口腔高度湿润且微生物富集的动态环境下,伤口敷贴如何保持性能稳定仍面临巨大挑战。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以及性能多样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解决口腔创面保护及修复难题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水凝胶敷贴克服口腔特殊环境实现持久黏附及功能发挥的设计策略,以期为理想的口腔创面屏障材料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创面 水凝胶敷贴 湿态粘接 机械性能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