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持 王小强 +2 位作者 刘秋婉 群森 吴君仓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0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数量、斑块性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分值(IMT)降低,斑块面积、斑块数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15.2±2.04)cm^3VS(20.8±3.1)cm^3,(1.52±0.57)个VS(1.71±0.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稳定性斑块比率(29.4%)高于对照组(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LDL-C、HDL-C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硬化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动脉硬化斑块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视神经脊髓炎合并干燥综合征及带状疱疹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邵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7年第7期153-153,共1页
视神经脊髓炎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在其前或其后数天或数周伴横贯性或上升... 视神经脊髓炎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在其前或其后数天或数周伴横贯性或上升性脊髓炎。本院于2015年12月收治1例视神经脊髓炎合并干燥综合征及带状疱疹的患者,经40d住院治疗,基本控制病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干燥综合征 带状疱疹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医院感染与卒中复发风险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富勇 芈静 +6 位作者 潘宇芹 郭华陵 杨静 吴君仓 刘秋皖 吴竹青 群森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2-126,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病人医院感染与脑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收集121例AIS病人基本资料,随访收集病人卒中复发情况。Cox回归分析医院感染是否为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1...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病人医院感染与脑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收集121例AIS病人基本资料,随访收集病人卒中复发情况。Cox回归分析医院感染是否为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1例AIS病人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9.8%(95%CI:0.127~0.269),卒中复发率为26.4%(95%CI:0.185~0.343),医院感染导致卒中复发的HR为6.485(95%CI:2.984~14.091)。结论:AIS病人医院感染可能是卒中复发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视神经组织厚度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崔凯迪 张文婷 +2 位作者 张清秀 恽文伟 张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视神经组织厚度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RSSI患者72例。所有患者行头颅MRI、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及眼底照...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视神经组织厚度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RSSI患者72例。所有患者行头颅MRI、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及眼底照相检查,用软件半自动分割并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复合体(GCL-IPL)厚度,通过眼底照相观察眼底出血、渗出等眼底病变情况。用视觉量化评估法对EPVS程度进行分级,根据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EPVS无-轻度组32例和EPVS中重度组40例,进一步对基底节区EPVS(BG-EPVS)及半卵圆中心EPVS(CSO-EPVS)进行分级并分为BG-EPVS无-轻度组31例和BG-EPVS中重度组41例,CSO-EPVS无-轻度组39例和CSO-EPVS中重度组33例,分别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结果EPVS无-轻度组与EPVS中重度组年龄、高血压、RNFL及GCL-IPL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BG-EPVS无-轻度组与BG-EPVS中重度组年龄、高血压、RNFL及GCL-IPL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07,95%CI:1.028~1.416,P=0.021)、高血压(OR=7.264,95%CI:1.079~11.929,P=0.042)、RNFL厚度(OR=0.753,95%CI:0.617~0.915,P=0.004)、GCL-IPL厚度(OR=0.848,95%CI:0.758~0.949,P=0.004)是BG-EPVS等级的独立相关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NFL及GCL-IPL厚度与BG-EPVS等级呈负相关(r=-0.571、r=-0.649,P<0.01)。结论RNFL与GCL-IPL厚度是BG-EPVS等级的独立相关因素,与BG-EPVS等级呈负相关,OCT对评估RSSI患者EPVS病变程度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视神经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眼底照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郭茜 洪玉娥 +1 位作者 吴君仓 徐文安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7期833-83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0例,均为内囊和脑叶出血,入院时出血量10-40 ml,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发病后24 h内接受常规剂量甘露醇250 ml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0例,均为内囊和脑叶出血,入院时出血量10-40 ml,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发病后24 h内接受常规剂量甘露醇250 ml治疗;观察组发病后24 h内接受半常规剂量甘露醇125 ml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速尿20 mg 1次静脉注射,6 h后改为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用药后72 h复查CT;14 d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血肿扩大发生率(占43.3%)与观察组(占13.3%)和对照组(占1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愈好转率为50%;观察组83.3%;对照组86.6%。治疗组与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使用常规剂量甘露醇可增加血肿扩大发生率,使病情加重,建议早期使用速尿或半剂量甘露醇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速尿 脑出血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与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持 王小强 +2 位作者 刘秋婉 群森 吴君仓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期117-119,共3页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因素.卒中后肺部感染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1],且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2].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脑卒中 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竹青 群森 吴君仓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2期1549-1552,1552,共4页
我国脑卒中的年平均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是巨大的,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病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治疗手段就是使血管再通,或通过侧支循环使缺血的脑组织得到新的血流灌注。目... 我国脑卒中的年平均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是巨大的,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病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治疗手段就是使血管再通,或通过侧支循环使缺血的脑组织得到新的血流灌注。目前研究发现脑侧支循环开放和建立可有效减少梗死中心范围和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真实情况,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卒中复发风险[1]。本文就侧支循环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脑卒中 缺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病人腰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玮 侯倩雯 +2 位作者 陈清军 龚传艳 朱俊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298-1303,共6页
目的:了解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保守治疗病人的腰背功能障碍程度,分析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恐惧-回避信念与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引起腰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48例中青年LDH保守治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了解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保守治疗病人的腰背功能障碍程度,分析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恐惧-回避信念与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引起腰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48例中青年LDH保守治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的一般人口学及病例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慢性病自我管理量表(CDSMS)、恐惧-回避信念量表(FABQ)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对病人进行调查。分析中青年LDH病人CDSMS、FABQ和ODI的相关性及腰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中青年LDH病人ODI总分为(23.26±6.39)分,中度、重度及极重度功能障碍者分别占比为36.29%、48.39%和15.32%,无轻度功能障碍和限制卧床病人。不同性别、年龄段、锻炼频率、体质量指数、自评健康程度、是否使用止痛药、疼痛部位和疼痛程度的病人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青年LDH病人CDSMS各维度得分与ODI总分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FABQ各维度得分与ODI总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性别、年龄段、体质量指数、使用止痛药、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和恐惧-回避信念是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共解释LDH病人ODI的76.10%。结论:中青年LDH病人腰背功能障碍程度偏重,疼痛明显。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恐惧-回避信念与功能障碍有一定关联。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针对性干预,提高病人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及疼痛应对信念,从而降低腰背功能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我管理 恐惧-回避信念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脑卒中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梁娟 张婷 刘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脑卒中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3例为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选择2013年1-10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6例为观...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脑卒中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3例为对照组,按照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选择2013年1-10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6例为观察组,除执行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外,应用FMEA对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常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RPN)的5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定改善措施并落实。比较观察组实施FMEA管理模式前后RPN值、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改善措施实施后失效模式的RPN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FMEA护理管理模式能降低脑卒中住院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脑卒中 护理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中线结构出血临床预后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明武 群森 +2 位作者 刘祖欣 胡光民 许浩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脑中线结构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2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出血部位分为两组:脑中线结构出血组(Ⅰ组)和非中线结构出血组(Ⅱ组)。对两组患者病死率、严重脑损害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中线结构出血患者病死... 目的探讨脑中线结构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2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按出血部位分为两组:脑中线结构出血组(Ⅰ组)和非中线结构出血组(Ⅱ组)。对两组患者病死率、严重脑损害情况及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中线结构出血患者病死率、脑损害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非中线结构出血患者(P<0.01)。结论对脑中线结构出血患者应密切观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中线结构 脑出血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卡西平治疗偏头痛6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明武 黄永铸 +2 位作者 胡光民 秦勇 许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54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奥卡西平(900 mg/d,分3次口服)和安慰剂各8周,疼痛数字评分法(0~10级)记录2组患...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54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奥卡西平(900 mg/d,分3次口服)和安慰剂各8周,疼痛数字评分法(0~10级)记录2组患者服药期间头痛强度的变化,同时记录2组患者8周内偏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小时)和发作频率(次/月)。结果:连续观察8周,治疗组患者头痛强度、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及预防偏头痛发作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离子通道病 奥卡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在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娟 张婷 陈清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11期125-127,共3页
目的构建并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评价其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依住院号先后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 目的构建并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评价其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依住院号先后按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用上下肢肌力的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的评分来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肌力、肢体功能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和应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可明显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早期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临床预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明武 刘祖欣 +2 位作者 胡光民 秦勇 许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使临床医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达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目的。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9年5月7年间41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CT动态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发性脑出...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使临床医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达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目的。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9年5月7年间41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CT动态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早期临床进行性恶化、早期血压水平、饮酒史、肝肾功能状况、糖尿病史、首次头颅CT检查距发病时间、血肿形态、血肿密度、阿司匹林应用史,发病早期甘露醇应用及发病早期血压管理等密切相关。SICH早期血肿扩大是SICH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临床资料分析,密切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适时予以头颅CT扫描复查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早期血肿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心脏功能改变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喻绪恩 王娟 +6 位作者 王训 石永光 沙从波 严彦 张龙 王佳炜 孙丹丹 《安徽医学》 201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总结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的心肌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的特点。方法选择经过肌肉免疫病理dystrophin检查确诊的45例DMD患者,从心肌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DM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 目的总结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的心肌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的特点。方法选择经过肌肉免疫病理dystrophin检查确诊的45例DMD患者,从心肌酶、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DMD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其中以血肌酸激酶(CK)升高为主;所有患者行心电图检查,33例(73.3%)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最多见;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5例,有异常患儿10例,均为7岁以上的患者。结论充分认识DMD患者的心脏损害情况,对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延缓DMD发展和延长患者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肌酸激酶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婷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和继发性残疾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平均于病后9d开始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和继发性残疾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平均于病后9d开始实施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35d后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慧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微创手术组3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定位穿刺、冲洗、引流和监测,并与对照组35例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34例,有效率为...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微创手术组3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定位穿刺、冲洗、引流和监测,并与对照组35例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34例,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35例,有效率为4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而术后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脑卒中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3期13-16,共4页
综述了青年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一级预防的认知现状,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认为强化青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意识,提高其对脑卒中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可改善和消除危险因素,提高预防脑卒中的依从性。
关键词 青年 脑卒中 一级预防 临床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中长导管静脉输液的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娟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中长导管又称中线导管,长度为7.5~30cm不等,经外周静脉置入,导管末端位于贵要静脉、头静脉,尖端位于腋窝水平。留置时间一般为7~49d,其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中心静脉置管,适合于中短期输液治疗。下面介绍1例我科中长导管的使用及护理。
关键词 中长导管 静脉输液 护理 并发症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青年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群森 洪玉娥 韦东平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型缺血性脑梗死可能存在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达到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方法对我科1989-2004年间的年龄在19-45岁之间经影像学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结果高血压、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风湿性心脏... 目的探讨青年型缺血性脑梗死可能存在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达到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方法对我科1989-2004年间的年龄在19-45岁之间经影像学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结果高血压、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病变、偏头痛、围产期等均为引起青年型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结论高血压、吸烟、酗酒、高血脂、风湿性心脏病及感染性病变作为引发青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 脑梗死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研究现状
20
作者 郭茜 洪玉娥 徐文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4期209-211,共3页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近年来临床发现的一种白质脑病,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上以痫性发作、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视觉异常等症状,影像学以大脑后部对称性片状白质水肿为特征,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包括神经影...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近年来临床发现的一种白质脑病,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上以痫性发作、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视觉异常等症状,影像学以大脑后部对称性片状白质水肿为特征,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包括神经影像学改变)完全逆转,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但对RPLS概念临床上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为此,本文对RPLS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病因 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