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富硒地区农作物硒富集特征及土壤农作物硒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吴正 李明辉 +4 位作者 梁红霞 邢润华 李杨 刘超 金敏 《山东国土资源》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本文以安徽省富硒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农作物及根系土样品分析结果,对研究区开展农作物硒含量及富集特征研究,初步探讨土壤硒、有效硒与农作物硒的相关性关系,为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及富硒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区内土... 本文以安徽省富硒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农作物及根系土样品分析结果,对研究区开展农作物硒含量及富集特征研究,初步探讨土壤硒、有效硒与农作物硒的相关性关系,为富硒土壤资源的开发及富硒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区内土壤硒元素含量范围为0.12~9.45 mg/kg,平均值为0.49 mg/kg,呈较均匀分布,明显富集;农作物硒含量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及作物类型等因素影响,不同作物之间的硒含量、富集程度及富硒产出率均表现出差异性;土壤硒活性受地域、气候、成土过程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是影响农作物硒含量高低的决定性指标,但有效硒含量的高低也对农作物硒含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根系土 富硒地区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怀宁地区象山石墨矿床的晶质石墨矿物学特征研究
2
作者 李小东 李勇 《华东地质》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文章运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及研究手段,首次对安徽怀宁地区象山石墨矿床开展了晶质石墨矿物学特征研究。象山矿床的晶质石墨具有完整的晶型,呈鳞片状集合体;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晶质石墨中的碳原子含量为91.99%~92.74%;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 文章运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及研究手段,首次对安徽怀宁地区象山石墨矿床开展了晶质石墨矿物学特征研究。象山矿床的晶质石墨具有完整的晶型,呈鳞片状集合体;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晶质石墨中的碳原子含量为91.99%~92.74%;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石墨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有序且完整的碳原子结构,其激光拉曼特征图谱缺失D_(1)峰和D_(2)峰,与石墨烯的激光拉曼图谱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粉晶衍射分析结果反映了晶质石墨具有2H型石墨特征,轴长a=0.2461~0.2466 nm,c=0.6693~0.6700 nm,晶胞体积V=0.0351~0.03529 nm^(3)。石墨鳞片厚度为37.1~43.3 nm,石墨化度为82~96,估算其成矿变质温度为542.4~587.2℃,3R多型含量为9.03%~10.37%,δ^(13)C值为-29.223‰~-26.926‰,表明石墨碳质来源于地层中同源沉积的生物有机碳质,更接近泥碳及现代有机质的含量水平,可能不存在岩浆带入的含碳流体及碳酸盐岩分解的无机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怀宁地区 象山石墨矿床 晶质石墨 矿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安徽省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史东方 晁玉珠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1998年第3期26-30,82,共6页
利用遥感资料对安徽省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圈出灾害影响范围,为总结分析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灾害区划,预测灾害易发区段,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遥感 解译 地质灾害 灾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研究——以安徽省地质项目管理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江硕远 王东利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12期83-89,共7页
合理开展地质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投入地质领域的配置效率,保障自然资源政策目标的实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文章通过对地质项目预算绩效基层实践工作的深入调研,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目前地质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合理开展地质项目的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投入地质领域的配置效率,保障自然资源政策目标的实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文章通过对地质项目预算绩效基层实践工作的深入调研,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目前地质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绩效管理自评主体责任的确定和衔接问题、地质项目原有管理流程和绩效管理机制的融合问题,以及地质项目绩效指标的设定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结合对绩效管理相关文件、制度的深入解读和对地质项目管理流程的梳理,提出了将预算绩效管理融入项目各阶段管理环节,明确各阶段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完善全预算绩效管理的缺失环节等地质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措施,并对绩效指标填报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项目 预算绩效 绩效自评 绩效指标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南陵地区土壤Se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正 梁红霞 +3 位作者 陈富荣 李明辉 刘超 李杨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第10期32-37,共6页
以安徽省南陵地区土壤Se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农作物Se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Se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初步划定了区内富硒土壤标准,探讨了土壤Se、有效硒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关系,为富硒土壤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 以安徽省南陵地区土壤Se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农作物Se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Se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初步划定了区内富硒土壤标准,探讨了土壤Se、有效硒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关系,为富硒土壤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含量区间0.01~0.98mg/kg,平均含量0.32mg/kg,总体呈背景含量分布,少量的低背景土壤分布于青弋江沿岸,其含量与人为活动、土壤类型和地质单元存在一定的关系;初步圈定区内富硒土壤面积152.79km^2,证明该区具备一定的富硒土壤开发利用潜力;土壤Se常与重金属伴生,而有效硒与重金属相关性不明显,有效硒随土壤S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硒 分布特征 富硒标准 重金属 南陵地区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蒙城西贾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期次及成矿岩体年代学研究
6
作者 李斌 黄寄洲 +2 位作者 李仁和 陈广涛 张赞赞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318-331,共14页
西贾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蚌埠隆起西段新发现的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实现了皖西北深覆盖区的找矿突破。开展成矿期次及矿区成矿岩体年代学研究,对该矿床的成因、找矿方向及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详细的野... 西贾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蚌埠隆起西段新发现的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发现实现了皖西北深覆盖区的找矿突破。开展成矿期次及矿区成矿岩体年代学研究,对该矿床的成因、找矿方向及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镜下鉴定,依据矿物的生成时代、交生关系及围岩蚀变与矿化之间的关系,将金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划分为3个成矿期(矽卡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和6个成矿阶段(早期无水简单矽卡岩阶段、晚期含水复杂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早期碳酸盐阶段、晚期碳酸盐阶段和表生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和早期碳酸盐阶段是主要的成矿阶段。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了矿区主要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14.77±0.48)Ma和(113.70±0.51)Ma,表明西贾庄金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贾庄金铅锌矿床 成矿期次 锆石U-PB定年 蚌埠隆起 安徽蒙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宣城地区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7
作者 魏国辉 蔡晓兵 +4 位作者 杜玉雕 李加好 杨金龙 郭泳杰 徐波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8期28-35,共8页
宣城地区是赣北—皖南—浙西北萤石矿集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萤石矿资源丰富,累计查明资源量占全省约76%(矿物量),是安徽省重要的萤石成矿区带和开采基地。在系统地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近期萤石矿调查、勘查进展和成果,对该... 宣城地区是赣北—皖南—浙西北萤石矿集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萤石矿资源丰富,累计查明资源量占全省约76%(矿物量),是安徽省重要的萤石成矿区带和开采基地。在系统地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近期萤石矿调查、勘查进展和成果,对该区萤石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表明:区内萤石矿成矿对沉积建造并没有明显的选择性;萤石矿成矿与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绝大多数萤石矿床(点)分布在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体及其外围2 km范围内;区域性断裂构造是萤石矿成矿的必要条件,一般性断裂是萤石矿成矿赋矿的必要条件,在每个成矿区内控矿赋矿构造有1~2个优势方向;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与萤石矿成矿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划分了7个萤石矿成矿区,分析了区内萤石矿找矿潜力,并指出了萤石矿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成矿地质特征 找矿潜力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金敏 陈富荣 +4 位作者 王晓明 陆三明 邢润华 杜国强 赵丽丽 《安徽地质》 2022年第4期371-375,380,共6页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多年来,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下,安徽省完成1∶2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14个,调查面积为13.25万km^(2);完成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24个,调查面积为2.74...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多年来,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下,安徽省完成1∶2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14个,调查面积为13.25万km^(2);完成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24个,调查面积为2.74万km^(2);同时开展了农业地质调查、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及富硒富锌土壤调查、地方病研究、土壤固碳潜力和土地质量监测等系列地球化学专项调查评价与监测试点研究工作。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安徽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徽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总体思路、管理机制、保障措施、关注重点和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土地质量 多目标 农业地质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采石矿山地质遗迹资源挖掘及利用研究——以广德市新杭地区为例
9
作者 徐锦龙 陈岩滨 +2 位作者 夏立元 陆小三 茅磊 《安徽地质》 2024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本文以广德市新杭地区废弃采石矿山为研究对象,开展废弃采石矿山地质遗迹调查,将矿业遗迹资源、生态修复和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相结合,为中小型矿山废弃地地质遗迹资源利用提供行之有效、值得借鉴的方法与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广德市新杭地... 本文以广德市新杭地区废弃采石矿山为研究对象,开展废弃采石矿山地质遗迹调查,将矿业遗迹资源、生态修复和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相结合,为中小型矿山废弃地地质遗迹资源利用提供行之有效、值得借鉴的方法与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广德市新杭地区采石废弃矿山地质遗迹众多,涉及2大类、9类、15个亚类;广德市精品旅游景区少,面临浙苏周边优势旅游资源的压力和人员分流,且矿山地表开采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拟实施“地质+”新业务,以“科普研学游、旅游游憩、户外活动和工业营地”四个方向挖掘矿山废弃地地质遗迹资源,形成个性化的旅游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采石矿山 地质遗迹挖掘和利用 地质+ 广德市新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解带山铅锌矿成矿岩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10
作者 白茹玉 黄永海 《四川有色金属》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解带山铅锌矿位于皖南铅锌成矿区,本文对解带山花岗闪长斑岩含矿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锆石U-Pb年龄为136.4±1.4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花岗闪长斑岩相对较低的结晶温度和相对中等的氧逸... 解带山铅锌矿位于皖南铅锌成矿区,本文对解带山花岗闪长斑岩含矿岩体开展了岩相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锆石U-Pb年龄为136.4±1.4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花岗闪长斑岩相对较低的结晶温度和相对中等的氧逸度有利于铅锌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铅锌矿 成矿岩体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姚家塔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研究
11
作者 马良 李加好 +1 位作者 贾国庆 魏国辉 《安徽地质》 202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郎溪县姚家塔萤石矿是皖南萤石成矿带内代表性的萤石矿床之一。本文对姚家塔萤石矿开展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姚家塔萤石矿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沿北东向断裂充填,具有两个阶段成矿特征,早期以结晶紫色萤石... 郎溪县姚家塔萤石矿是皖南萤石成矿带内代表性的萤石矿床之一。本文对姚家塔萤石矿开展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姚家塔萤石矿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沿北东向断裂充填,具有两个阶段成矿特征,早期以结晶紫色萤石为主,晚期以绿色萤石为主,矿石以萤石型和石英-萤石型为主;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和伊利石化等,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成矿时代为(98±19)Ma,明显晚于姚村岩体形成时代(约127 Ma),指示该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 萤石矿 姚村岩体 SM-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桐城板桥地区晶质石墨矿物学特征及成矿变质作用分析
12
作者 李小东 雷丁尔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5年第1期26-30,36,共6页
桐城板桥地区位于大别造山带东侧,北淮阳浅变质带与大别杂岩带的接触带附近,是安徽省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的重要找—成矿区之一。本文运用多种矿物学研究方法,对安徽桐城地区的晶质石墨矿物学特征开展研究,并对石墨成矿变质作用进行分... 桐城板桥地区位于大别造山带东侧,北淮阳浅变质带与大别杂岩带的接触带附近,是安徽省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的重要找—成矿区之一。本文运用多种矿物学研究方法,对安徽桐城地区的晶质石墨矿物学特征开展研究,并对石墨成矿变质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显示,石墨矿石样品中的晶质石墨呈鳞片状,石墨鳞片厚度60.52~71.93nm,C原子含量在92.03%~97.41%;石墨化度值在0.69~0.709,(002)层面间距为0.3354~0.3355nm,3R多型含量17.95%~18.66%;δ^(13)C值为-31.203‰~-29.4‰,表明碳质的主要来源为地层中的生物有机碳质,更接近泥炭及现代有机质水平;成矿变质作用分析显示,拉曼估算变质温度约为490℃,结合粉晶衍射特征参数判断,研究区石墨变质相为低变质绿片岩相,不高于普通角闪岩相,为区域变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桐城 晶质石墨 矿物学特征 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嘉山管店—全椒龙王尖断裂的厘定和构造岩透射电镜分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德志 邱瑞龙 +2 位作者 刘德良 杨晓勇 徐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3,T001,共6页
嘉山管店—全椒龙王尖断裂表现为多条蚀变剪切带,镜下碎斑旋转变形明显,为“б”型,发育石英布丁构造。构造岩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断裂的存在并具深断裂的特征。糜棱岩形成的差应力和应变速率及运动指向与郯庐断裂带内的糜... 嘉山管店—全椒龙王尖断裂表现为多条蚀变剪切带,镜下碎斑旋转变形明显,为“б”型,发育石英布丁构造。构造岩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断裂的存在并具深断裂的特征。糜棱岩形成的差应力和应变速率及运动指向与郯庐断裂带内的糜棱岩相近。分析表明这条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派生断裂,其形成与郯庐断裂左行平移有关。它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产出空间,指示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可能发生在印支晚期。深断裂的属性使其成为金矿重要的区域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店--龙王尖 断裂 糜棱岩 透射电镜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庐江-滁州地区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方向
14
作者 杨道堃 孙明明 《西部资源》 2021年第6期144-147,共4页
研究区内的矿床类型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大类,内生矿床主要为:斑岩型铜金矿、矽卡岩型铜金矿、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铊金矿、岩浆型辉绿岩矿;外生矿床主要为:蒸发沉积型白云岩矿、镁矿,化学沉积型石灰岩矿、白云岩矿、泥灰岩矿,生物化学... 研究区内的矿床类型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大类,内生矿床主要为:斑岩型铜金矿、矽卡岩型铜金矿、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铊金矿、岩浆型辉绿岩矿;外生矿床主要为:蒸发沉积型白云岩矿、镁矿,化学沉积型石灰岩矿、白云岩矿、泥灰岩矿,生物化学沉积型石灰岩矿,机械沉积型砂岩矿、页岩矿。外生型矿床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均有产出,主要分布于滁州成矿区和巢湖—含山成矿区,受沉积环境及褶皱构造的控制。内生型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主要分布于沙溪成矿区和滁州成矿区,受侵入岩、断裂裂隙构造、褶皱构造、侵入接触带构造和碳酸盐岩建造的复合控制。区内的找矿突破方向主要包括:①沙溪—新屯仓一带具有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和矽卡岩型钨钼矿床的潜力;②继续拓展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找矿空间;③早古生界富含有机质的地层是寻找页岩气资源的重要“目标层系”;④应加强沿滁河断裂分布的地热泉资源的调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江—滁州成矿亚带 矿床类型 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成矿控制条件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铜陵地区侵入岩成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邢凤鸣 赵斌 +3 位作者 徐祥 朱成明 赵劲松 蔡恩照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3期267-274,共8页
通过37次成岩实验研究认为:(1)在地壳温度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不可能形成石英闪长质或更基性的岩浆;(2)碱性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地壳,可以生成石英闪长质和花岗闪长质岩浆,所产生的岩浆高钾富碱,属高钾岩系,与铜陵地区侵入... 通过37次成岩实验研究认为:(1)在地壳温度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不可能形成石英闪长质或更基性的岩浆;(2)碱性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地壳,可以生成石英闪长质和花岗闪长质岩浆,所产生的岩浆高钾富碱,属高钾岩系,与铜陵地区侵入岩相似;(3)高压下形成的岩浆比中压下形成的岩浆更高钾富碱;(4)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铜与钾似无成因联系,钾与铜的“相关性”与它们的趋同性有关,即两者均于岩浆晚期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实验 侵入岩 安徽 铜陵地区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16
作者 杨道堃 孙明明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第5期1-5,共5页
琅琊山铜矿床是安徽省东部地区典型的接触交代式矽卡岩型矿床,受燕山中晚期高钾钙碱性侵入体、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及构造的复合控制。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系统梳理,总结了琅琊山铜矿的成矿控制条件,矿床成因机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琅琊山铜矿床是安徽省东部地区典型的接触交代式矽卡岩型矿床,受燕山中晚期高钾钙碱性侵入体、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及构造的复合控制。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系统梳理,总结了琅琊山铜矿的成矿控制条件,矿床成因机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琅琊山铜矿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对于指导皖东地区矽卡岩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琊山铜矿 成矿地质特征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明清时期地震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17
作者 邵宇萌 吴立 +3 位作者 管后春 路曙光 李晨晨 孙小玲 《安徽地质》 2024年第3期246-251,264,共7页
依据历史文献记载中有关地震的史料,从地理学的角度定量探讨安徽历史上地震的高发期——明清时期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明朝中后期安徽地震的发生越来越频繁,1491—1510 A.D.、1531—1550 A.D.和1631—1650 A.D.分别出现三个高... 依据历史文献记载中有关地震的史料,从地理学的角度定量探讨安徽历史上地震的高发期——明清时期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明朝中后期安徽地震的发生越来越频繁,1491—1510 A.D.、1531—1550 A.D.和1631—1650 A.D.分别出现三个高峰期,其中明清过渡时期(1631—1650 A.D.)达到最高,清朝时期则出现1751—1770 A.D.与1851—1870 A.D.两个高峰期。地震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安徽中部向南北递减的规律。从地震发生的范围来看,除淮北市以外,安徽省各市县都发生过地震,安庆、滁州、合肥、宣城、宿州、池州、马鞍山、铜陵和黄山等市发生地震县数比都达到100%。从地震年数来看,皖中地区地震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皖北和皖南地区。整体上,皖西南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区以及皖北东部地区年均地震县数比较高,说明这些区域地震的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从发生地震年数较高区域的地理位置来看,滁州、安庆、六安、合肥等市都位于安徽中部的郯庐断裂带附近,远离该断裂带的市区则地震年数较低,如淮北、淮南、黄山和亳州等市;此外,宣城地区位于铜陵-宁国构造变形带上,故发生地震年数也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安徽 明清时期 时空分布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霍山县陡沙河地热热储和地温场特征分析
18
作者 童晨 《地下水》 2024年第6期54-55,133,共3页
结合安徽省霍山县陡沙河地热勘查区地质概况及陡沙河地热勘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地球物理特征等地质条件,参照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及钻孔测温等结果,分析陡沙河热储特征及其埋藏条件和地温场特征。结果认为:陡沙河... 结合安徽省霍山县陡沙河地热勘查区地质概况及陡沙河地热勘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地球物理特征等地质条件,参照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及钻孔测温等结果,分析陡沙河热储特征及其埋藏条件和地温场特征。结果认为:陡沙河地热勘查区为低温温水-热水带状地热田,地热田勘查类型属Ⅱ-2型。热储层为断层破碎带及两盘裂隙发育带,平面上呈带状分布。采用ZK01孔地热流体测试资料,分别用二氧化硅地热温标和钾镁地热温标法计算热储层温度分别为139.24℃和140.74℃。确定陡沙河地热热储基础温度为140℃左右,地热田往深部勘查开发潜力较大。研究结果为后续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内地热资源勘查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沙河地热 地质条件 热储特征 埋藏条件 地温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绩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高铁铁橄榄石大斑晶的研究
19
作者 戴延龄 李殿东 +1 位作者 于桂梅 赵良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66-169,170,T001,共6页
高铁铁橄榄石大斑晶产在安徽省绩溪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岩石呈细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为条纹长石、更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大斑晶最大粒径可达5cm,其中含有微小的磁铁矿自形晶,呈浸染状或断续脉状。在表生条件下,高铁铁橄榄石局部氧... 高铁铁橄榄石大斑晶产在安徽省绩溪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岩石呈细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为条纹长石、更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大斑晶最大粒径可达5cm,其中含有微小的磁铁矿自形晶,呈浸染状或断续脉状。在表生条件下,高铁铁橄榄石局部氧化成褐铁矿。大斑晶的外形、颜色和光泽等酷似黑钨矿。 大斑晶形成于上地幔高温高压条件下,先从花岗岩浆中结晶出铁橄榄石的高压变晶,岩浆沿深断裂向上部运移过程中,随着氧分压的增加而氧化成高铁铁橄榄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铁橄榄石 大斑晶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庐枞盆地泥河玢岩型铁矿床地质-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赞赞 张舒 +3 位作者 吴明安 写熹 吕博 魏国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5-325,共21页
开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型铁矿床轴向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及建模,可弥补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的多解性及探测精度的局限性,对定位和评价深部盲矿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庐枞盆地泥河玢岩型铁矿床钻孔原生晕的研... 开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玢岩型铁矿床轴向原生晕地球化学分析及建模,可弥补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的多解性及探测精度的局限性,对定位和评价深部盲矿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庐枞盆地泥河玢岩型铁矿床钻孔原生晕的研究工作,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查明了主要成矿指示元素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富集和亏损,确定了磁铁矿、硫铁矿和硬石膏矿体的矿中、近矿及远矿指示元素组合,结合矿床成因模型,建立了泥河玢岩型铁矿床地质-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模型,通过罗河和小包庄玢岩型铁矿床的佐证,认为该模型可以应用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玢岩型铁矿床的勘探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原生晕地球化学 找矿模型 玢岩型铁矿 泥河铁矿床 庐枞盆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