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经路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文新 《现代护理》 2006年第19期1799-1800,共2页
目的通过对血管经路并发症(PVC)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PVC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8月行冠脉治疗患者38例进行观察:共发生PVC8例,其中局部血肿2例(5.3%)、皮下淤血3例(7.9%)、血栓形... 目的通过对血管经路并发症(PVC)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PVC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8月行冠脉治疗患者38例进行观察:共发生PVC8例,其中局部血肿2例(5.3%)、皮下淤血3例(7.9%)、血栓形成1例(2.6%)、血管迷走反射损伤(VVR)2例(5.3%)。结果使用抗凝药物过度、穿刺不当、患者不配合及压迫止血不充血是PVC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严密观察,精心护理,预防出血是减少PVC发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 血管经路并发症(PVC)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护理观察干预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潘迎春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3期3555-3556,共2页
随机选择60例四肢损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以总结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治疗该病症的效果。对于观察组30例患者,针对伤肢疼痛、肿胀、感觉功能和肢体皮肤颜色进行早期观察,并及时实施护理干预;对于对... 随机选择60例四肢损伤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以总结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治疗该病症的效果。对于观察组30例患者,针对伤肢疼痛、肿胀、感觉功能和肢体皮肤颜色进行早期观察,并及时实施护理干预;对于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出现症状至明确诊断即行减压术的时间和总住院日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截肢和伤肢功能减退等的比例也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细致实时观察、及时诊断和实施正确早期护理,能够有效控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治愈率,并可有效规避肢体残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鲁梅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1261-1261,共1页
总结了9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应激性溃疡的动态观察方法。应激性溃疡的饮食护理、预防性治疗覆护理、治疗与护理、胃管护理,口腔护理等。本组住院19~51天.除1例外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痊愈出院。认为:... 总结了9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应激性溃疡的动态观察方法。应激性溃疡的饮食护理、预防性治疗覆护理、治疗与护理、胃管护理,口腔护理等。本组住院19~51天.除1例外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痊愈出院。认为: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不仅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厦消化道反应.还要对患者饮食.胃管、口腔等方面进行精心护理.早期应用胃肠内营养,就能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应激性溃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22
4
作者 潘迎春 《安徽医学》 2015年第7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主诉疼痛不能耐受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疼...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主诉疼痛不能耐受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观察组给予规范化疼痛管理,包括对入院后患者的疼痛知识宣教、疼痛评估、根据评估分值落实心理护理、多模式镇痛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程度、术后第一次主动下地活动时间、术后2周及术后4周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下降、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较早、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满意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促进患肢术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皮肤损伤患病率及其流行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蒋琪霞 解怡洁 +27 位作者 白育瑄 封海霞 陈倩竹 陈德凤 高艳红 王学红 张燕双 潘晓红 潘迎春 赵静 于金美 索惠娟 洪艳燕 展颖颖 李冬梅 刘海燕 李霞 匡丹 彭青 王静 俞萍 陈锐 蔡蕴敏 黄玲 王祖晶 王光扬 郝景平 朱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69-2576,共8页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 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医疗保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病理和生理性皮肤衰老使老年人成为皮肤损伤的高发人群,因此,近年来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目的多中心横断面调研住院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PI)、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皮肤撕裂伤(ST)3种皮肤损伤的患病率和流行特征,为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6个省、2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52所不同等级医院作为多中心调研单位,1067名护士经过课题组线上同质化培训并考试合格后作为资料调研员,2~3人一组采用相同工具和方法对参研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人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发现皮肤损伤者,分别按照国际指南或专家共识推荐的PI定义和分期、IAD定义和分级、ST定义和分级进行识别,同时获取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既往慢性病史、近1个月用药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及有无PI发生风险(采用Braden量表评估)等资料,每组双人签名确定结果,原始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站上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研14675例老年患者,问卷有效率100.0%。男、女分别占56.3%(8262/14675)和43.7%(6413/14675);平均年龄(73.5±9.0)岁;中位住院时间7(4,13)d;汉族和19个少数民族老年患者分别占95.5%(14020/14675)和4.5%(655/14675)。PI、IAD、ST及其多种皮肤损伤的总患病率为6.0%(881/14675),其中PI、IAD和ST患病率分别为3.3%(484/14675)、1.4%(199/14675)和0.8%(110/14675),多种皮肤损伤(≥2种共存)患病率为0.6%(88/14675)。流行特征:汉族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6.2%vs 2.9%,P<0.05),>80岁老年患者患病率高于71~80岁和60~70岁者(10.2%vs 6.1%vs 3.8%,P<0.0167),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慢性病者和患1种慢性病者(5.7%~12.0%vs 2.9%vs 4.4%,P<0.005),使用2种及以上药物的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未用药和使用1种药物者(6.1%~10.2%vs 2.7%vs 4.6%,P<0.005),住院时间>30 d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住院时间8~30 d和≤7 d者(10.7%vs 4.4%vs 7.1%,P<0.0167),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无PI发生风险者(20.5%vs 1.6%,P<0.05),生活不能自理者皮肤损伤患病率高于完全自理者(7.0%vs 0.9%,P<0.05)。损伤部位:PI多发于尾骶部(57.9%)与足跟(14.3%),IAD多发于肛周(68.3%)与臀裂(24.6%),ST多发于下肢(38.2%)与上肢(28.2%),PI合并IAD多发于骶尾部(71.0%),PI合并ST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足跟(35.7%),ST合并IAD多发于尾骶部(33.3%)、肛周(33.3%)和臀裂(33.3%),PI、IAD和ST共存多发于尾骶部(50.0%)和臀裂(50.0%)。结论我国老年患者皮肤损伤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患有慢性病、全身用药、生活不能自理和有PI发生风险者皮肤损伤患病率明显增高,多重损伤和多部位损伤是老年人皮肤损伤的重要特征,制订老年人皮肤损伤预防策略时应关注上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老年人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 老年压力性损伤 失禁相关性皮炎 皮肤撕裂伤 多中心研究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综合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鲁梅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1213-1213,共1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文回顾一年来收治的两组共58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治疗经过。两组病例,其中A组28例为药物治疗,B组30例除与A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外,还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通过两组病例的不同治疗方...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文回顾一年来收治的两组共58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治疗经过。两组病例,其中A组28例为药物治疗,B组30例除与A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外,还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通过两组病例的不同治疗方法可以看出B组病人的恢复程度与恢复速度明显优于A组。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其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HBO)颅脑损伤 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医院中皮肤撕裂伤预防现况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蒋琪霞 郭艳侠 +12 位作者 江智霞 郑关春 吴越香 唐永利 付红英 陈丽娟 李玉红 封海霞 陈玉盘 沈定玉 潘迎春 贾静 朱亚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24期3410-3414,共5页
目的:分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皮肤撕裂伤的预防现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入选14所三级医院参与横断面调研,964名培训合格的护士采用便利抽样,在统一时间内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方法和流程对住院≥24 h、年龄≥18岁并签署知... 目的:分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皮肤撕裂伤的预防现况,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入选14所三级医院参与横断面调研,964名培训合格的护士采用便利抽样,在统一时间内使用一致的调研工具、方法和流程对住院≥24 h、年龄≥18岁并签署知情同意的患者实施从头到脚检查,并调查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结果共获得有效资料18806例,发现皮肤撕裂伤199例238处,医院内发生率1.06%。风险评估和补充营养与水分落实率分别为3.92%和10.35%,预防跌倒和坠床落实率分别为51.58%和47.20%,使用辅助工具和润肤剂分别占28.23%和2.69%。采取适当移动技巧和穿长袖长裤或长袜分别占8.07%和6.95%。教学医院、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之间的皮肤撕裂伤发生率、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落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14所三级医院皮肤撕裂伤风险评估和预防现况均不理想,不同类型医院的预防措施不一致。今后需培训护士强化风险评估和预防意识,提高预防措施的执行率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撕裂伤 预防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在血液科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郭秀玲 潘迎春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S01期0217-0217,共1页
目的:探究血液科白血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58例白血病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29)与参照组(n=29),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比两... 目的:探究血液科白血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58例白血病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29)与参照组(n=29),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TNF-α、IL-2、IFN-g、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低于参照组,TNF-α低于参照组,IL-2、IFN-g均高于参照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睡眠质量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在血液科白血病护理中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生活质量,改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血液科 白血病 应用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