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医学研究生学分制条件下的双导师制培养——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健 卜小芳 +2 位作者 孙琳 刘晓蕊 刘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学分制条件下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总结采取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的措施,评估其实际效果。结果: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可化解导师队伍结构单一、数量... 目的:探讨基于学分制条件下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总结采取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的措施,评估其实际效果。结果: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双导师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可化解导师队伍结构单一、数量不足、知识面偏窄的难题,充分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借助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力量,促进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有机结合,研究生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双导师制在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在短期内明显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制 双导师制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CXCL8及其mRNA表达 被引量:14
2
作者 卜小芳 王健 +3 位作者 倪宁 田恒忠 祁庆松 孔占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CXCL8及其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3月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48例,其中重症12例,轻症36例,以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CXCL8含量,PCR法检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CX...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CXCL8及其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3月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48例,其中重症12例,轻症36例,以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CXCL8含量,PCR法检测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CXCL8 mRNA水平。以GAPDH为参照,以lgc DNA/lg GAPDH比值代表其最终mRNA水平。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血清CXCL8含量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CXCL8 mRNA水平分别为(298.917±51.860)pg/ml、(1.848±0.525)lgc DNA/lg GAPDH,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重症患儿外周血CXCL8及其mRNA进一步升高,与轻症组相比,血清CXCL8含量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P〉0.05),而CXCL8mRNA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以红霉素静脉注射7~10 d,使患儿病情得以明显控制,咳嗽症状减轻,肺部炎症逐渐改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再以阿奇霉素序贯治疗2~3周,患儿病情逐步由急性期转为恢复期,此时患儿外周血CXCL8及其mRNA水平明显降低,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CXCL8及其mRNA表达水平增高,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CXCL8参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过程,并对病情的轻重程度和转归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阿奇霉素可通过抑制肺炎支原体增殖途径降低患儿血清中CXCL8含量、下调CXCL8 mRNA的表达,逐渐抑制由肺炎支原体介导的免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肺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XCL8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鼻塞CPAP并俯卧位在治疗早产儿呼吸困难中应用
3
作者 丁桂兰 李守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29-530,共2页
关键词 鼻塞CPAP 俯卧位 治疗 早产儿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搬进层流病区前后的目标性监测及病原菌构成比变化
4
作者 邢浩莉 田恒忠 +1 位作者 袁振华 刘俐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4期429-431,共3页
目的了解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观察ICU从一般病区搬至层流病区前后病原菌构成的变化,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开展多重耐药菌前瞻性病例调查,同时开展重症监护病区的目标... 目的了解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现状、分析发展趋势,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观察ICU从一般病区搬至层流病区前后病原菌构成的变化,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开展多重耐药菌前瞻性病例调查,同时开展重症监护病区的目标性监测,根据卫生部ICU目标性监测要求对于每例研究期间人住ICU>48h及出ICU<48h患者进行监测,计算导管使用率及各类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结果 2010年4~9月ICU共收住患者76人次,发生院内感染22人42人次,感染历次率为55.26%,感染率为28.96%,患者日感染率59.57‰;ICU总住院天数为705d,呼吸机的平均使用率为51.4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49.59‰;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使用率为51.2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为8.31‰;导尿管的平均使用率为98.01%、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病率为8.68‰。病原菌检出观察设ICU.老病区为对照组,ICU新病区为干预组。阴性杆菌占的比例对照组是74.42%,干预组为67.5%,搬后第二季度为47.62%;阳性球菌对照组占16.28%,干预组15.0%,第二季度28.57%;真菌对照组占23.26%,干预组17.5%,搬后第二季度22.22%。结论 ICU易发生以下呼吸道为主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搬进层流病区后阴性杆菌检出比例减少,3个季度降低近27个点;ICU的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搬迁后由78.95%,降到64.29%,搬后第二季度降至48.57%,三个季度比例降了30个点,说明干预措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调查 多重耐药菌 ICU目标性监测 层流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针骨髓穿刺法
5
作者 汤必孝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头皮针骨髓穿刺法汤必孝骨髓穿刺是儿科常用诊断技术之一。1992年以来,我科用9号头皮静脉针胸骨穿刺60例次,全部成功,现予报道。操作方法:患儿仰卧,固定两上肢,露出胸骨,局部消毒铺巾,取带硅胶管的9号头皮针,左手固定... 头皮针骨髓穿刺法汤必孝骨髓穿刺是儿科常用诊断技术之一。1992年以来,我科用9号头皮静脉针胸骨穿刺60例次,全部成功,现予报道。操作方法:患儿仰卧,固定两上肢,露出胸骨,局部消毒铺巾,取带硅胶管的9号头皮针,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食指持针柄,硅胶管握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骨髓穿刺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