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安徽省中小学生的焦虑情绪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晓霜 李欣 +4 位作者 闫军伟 刘帅 胡淑文 郭鹏飞 钟慧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安徽省居家中小学生焦虑情绪状况。方法:2020年2月13-14日,以网络问卷形式,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安徽省中小学生居家隔离期间的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症状的检出率(S...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安徽省居家中小学生焦虑情绪状况。方法:2020年2月13-14日,以网络问卷形式,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安徽省中小学生居家隔离期间的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焦虑症状的检出率(SCARED总分≥23分)19.4%。男性7~12岁组、13~16岁组的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5),女性7~12岁组、女性13~16岁组、男性7~12岁组的社交恐怖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均P<0.05)。不同年龄段女生的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及总分得分均高于同年龄段男生(P<0.05)。结论:新型冠状肺炎流行期安徽省居家隔离中小学生的焦虑水平总体不高,从不同渠道获知疫情的中小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焦虑情绪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杜洋 孔晓明 +4 位作者 陈领 葛秀娟 朱囡囡 洪虹 王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某精神专科医院38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精神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某精神专科医院38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使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380名医护人员中,33.4%(127/380)疑似有健康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婚医务工作者(OR=0.736,95%CI:0.571~0.949)和护理工作者(OR=1.928,95%CI:1.162~3.197)可能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年龄大(OR=0.736,95%CI:0.571~0.949)和高心理弹性(OR=0.654,95%CI:0.490~0.872)可能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疫情期间精神科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未婚和护理工作者为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精神科医护人员 心理健康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阶段血清IL-1β、IL-16水平与阴性症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安珍 张许来 +2 位作者 严凡凡 裴文志 程夏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3-708,共6页
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炎症因子的差异性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阴性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共纳入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首发组)、复发精神分裂... 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炎症因子的差异性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阴性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共纳入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首发组)、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复发组)和健康对照人群82例(对照组),分析三组间血清炎症因子的差异性及患者组(首发组、复发组)血清炎症因子与阴性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IL-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首发组血清IL-1β明显高于复发组和对照组(P<0.05),首发组和复发组血清IL-1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发组血清IL-1β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复发组血清IL-16与PANSS量表的阴性症状量表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IL-16水平可能是影响首发组和复发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IL-1β、IL-16水平存在差异。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16水平与阴性症状存在相关性。IL-16水平可能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白介素-1Β 白介素-16 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脑电图的影响
4
作者 李琴 李叶 +3 位作者 汪云 朱玘诺 郁勇 石晨曦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2495-2498,共4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予以阿立...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阿立哌唑治疗,观察组予以阿立哌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采用PANSS评估临床症状,采用定量数字脑电图仪检测脑电活动,采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电图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效果,且对认知功能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改善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老年 阿立哌唑 帕罗西汀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
5
作者 丁云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78-181,共4页
分析认知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 分析认知康复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康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康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领 孔晓明 +2 位作者 王晨 张晓倩 洪虹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正常对照者的客观睡眠特征及差异。方法:对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抑郁症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精神分裂症组和抑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正常对照者的客观睡眠特征及差异。方法:对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抑郁症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精神分裂症组和抑郁症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的总睡眠时间减少(F=4.808,P=0.010),睡眠潜伏期延长(F=4.481,P=0.014),睡眠效率降低(F=9.934,P=0.000),慢波睡眠减少(F=11.309,P=0.000),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REML)缩短(F=7.407,P=0.001),更多的觉醒次数(F=10.772,P=0.000)和觉醒时间(F=7.965,P=0.001),而精神分裂症组慢波睡眠时间减少更显著(P=0.022),抑郁症组REML缩短(P=0.006)及REM时间延长(P=0.011)更加显著;抑郁症组REML和REM时间(r=-0.415,0.347;P=0.010,0.033)与其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在各睡眠指标上存在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更显著的慢波睡眠减少,抑郁症患者在REML缩短和REM时间延长上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多导睡眠图 快动眼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S模式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李丽 陈学全 费龙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究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目的探究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试验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伪刺激,试验组给予TBS模式下高频rTMS辅助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及症状改善情况、社会功能、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PR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BPRS评分为(31.26±1.77)分,低于对照组[(32.38±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性症状、总分评分分别为(13.22±2.39)、(60.86±6.07)分,低于对照组[(16.18±2.54)、(64.87±6.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MDRS-2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MDRS-2评分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BS模式下高频rTMS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及症状、认知功能,但对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梦威胁模拟水平与童年创伤及生活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梦的威胁模拟水平与童年创伤和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对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梦威胁事件问卷(Dream Threat Questionnaire,DTQ)进行梦威胁模拟水平的调查,并作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梦的威胁模拟水平与童年创伤和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对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梦威胁事件问卷(Dream Threat Questionnaire,DTQ)进行梦威胁模拟水平的调查,并作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和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 Scale,LES)评估,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梦威胁模拟水平与生活事件及童年创伤的关系。结果:患者组DTQ分、CTQ总分、LES总分及其负性生活事件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Z=-4.681,-5.159,-4.118,-4.197;P<0.05);相关分析发现,患者CTQ与LES、CTQ与DTQ及LES与DTQ得分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童年创伤与负性生活事件均可以预测梦的威胁模拟水平,且负性生活事件对威胁模拟水平的影响部分是由童年创伤所致,即童年创伤在两者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梦威胁模拟水平、童年创伤及负性生活事件均高于正常组,童年创伤和生活事件均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梦威胁模拟水平,负性生活事件通过童年创伤的部分中介效应对梦威胁模拟水平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梦威胁模拟水平 童年创伤 生活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虑性抑郁障碍患者症状特征与认知功能缺陷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韩玉琴 严亚杰 +7 位作者 张亚庆 金霞 潘嘉 程磊 刘娟 计华青 戚荟茗 赵帅 《安徽医学》 2025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焦虑性抑郁障碍(A-MDD)患者认知功能缺陷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住院的60例抑郁障碍(MD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招募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 目的探讨焦虑性抑郁障碍(A-MDD)患者认知功能缺陷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住院的60例抑郁障碍(MDD)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招募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评定患者抑郁症状,根据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7分将患者分为焦虑性抑郁组(A-MDD组,30例)和非焦虑性抑郁组(NA-MDD组,30例)。采用连线测验A(TMTA)、逻辑记忆测验(LM)、图片记忆测验(FM)、倒序数字广度测验(DSB)、数字符号转换测验(DSS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错误数(WCST-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结果A-MDD组在注意力、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领域表现差于NA-MD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焦虑躯体化症状与注意力缺陷呈正相关,而睡眠障碍与信息加工速度减慢呈负相关(P<0.05)。结论A-MDD患者在认知功能上存在显著缺陷,需通过早期识别和个性化干预改善预后,并通过研究神经生物学机制优化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性抑郁症 抑郁症状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与血脂水平改变对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姚理慧 孟小靖 +6 位作者 王中娴 陈苑苑 程鹏 石丽 李经纬 苏虹 张许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3295-3301,共7页
背景肠道菌群在调节宿主新陈代谢和饮食来源的脂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脂质代谢紊乱及肠道菌群异常均有一定关联,但目前国内针对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与血清脂质代谢特征的研究仍较少。目... 背景肠道菌群在调节宿主新陈代谢和饮食来源的脂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脂质代谢紊乱及肠道菌群异常均有一定关联,但目前国内针对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代谢与血清脂质代谢特征的研究仍较少。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及相应肠道菌群代谢改变,并探讨两者对疾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7月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42例(急性期组),缓解期患者41例(缓解期组),志愿招募匹配的健康人4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患者病程等一般资料,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并收集血液和粪便标本,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APOB1)。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菌群代谢特征并比较3组间的差异性,探讨肠道菌群代谢及血脂水平改变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结果急性期组的认知因子、兴奋因子、抑郁因子、阳性因子、阴性因子评分及PANSS总分高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急性期组的HDL、APOA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TG水平高于急性期组、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TC水平与抑郁因子评分呈负相关(P<0.05)。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HDL水平与阴性因子评分呈负相关(P<0.05);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APOA1水平与阳性因子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阴性因子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肠道菌群代谢组成发生改变,在相关脂质代谢通路如类固醇激素的合成、鞘脂代谢、皮质醇的合成与分泌、卵巢类固醇生成及调节脂肪细胞中的脂肪代谢等通路存在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存在异常。结论不同时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部分血脂和肠道菌群代谢的改变,其中血脂异常与疾病症状具有相关性,肠道菌群的脂质代谢异常则可能进一步影响宿主脂质代谢过程,两者均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危险因素,应在今后的研究和诊疗中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胃肠道微生物组 脂质代谢 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代谢组学 急性期 缓解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晓敏 赵荣江 +5 位作者 谢雯 林潇 丁增波 孙洪强 陆林 李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索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纳入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以阳性症状为主患者100例和70例健康成人,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完成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扫描。... 目的:探索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特征。方法:纳入符合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以阳性症状为主患者100例和70例健康成人,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完成静息态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比较两组听觉网络、执行网络和凸显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及网络内功能连接,并对两组间存在差异的脑功能连接指标与精神病性症状和认知功能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听觉网络与凸显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增加[(0.49±0.27)vs.(0.38±0.23)],同时听觉网络与执行网络[左侧:(-0.10±0.22vs.(0.002±0.21);右侧:(-0.05±0.24)vs.(0.05±0.21)]及凸显网络与执行网络间功能连接[(0.001±0.28)vs.(0.11±0.24)]降低。网络内功能连接分析显示,患者组听觉网络的左侧颞上回功能连接降低,以及执行网络的脑岛和顶下小叶脑区功能连接降低。相关分析发现,前凸显网络和右执行网络间的功能连接与冲动性行为呈负相关(r=-0.24,P<0.05),听觉网络和右执行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和概念紊乱症状呈负相关(r=-0.23,P<0.05)。结论: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型患者可能存在听觉网络、执行网络及凸显网络的功能连接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听觉网络 执行网络 凸显网络 阳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思思 季益富 +4 位作者 陈秋雨 吕思文 陈杨 胡晓敏 张蕾 《精神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4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4名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汉化版多维度共情测验(MET-C)、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阳...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4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44名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汉化版多维度共情测验(MET-C)、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其共情能力和临床症状。结果患者组IRI-C总分及各分量表分、MET-C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IRI-C总分及观点采择分量表分与MET-C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5),患者组IRI-C想象分量表分与MET-C认知共情判断(CEA)、内隐的情感共情体验(EEI)、外显的情感共情体验(EEE)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1),患者组IRI-C同情关怀分量表分与MET-C中CEA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患者组IRI-C总分及想象分量表分与PANSS阴性量表评分、病程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IRI-C观点采择分量表分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患者组MET-C各因子分与病程均呈负相关(P<0.01),认知共情强度(CEI)因子分与PANSS阴性量表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共情缺陷,病程越长、阴性症状越重共情能力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自杀、自伤的精神动力学解读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素香 李晓驷 高莉玲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2-84,共3页
青少年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非自杀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在青少年中与自杀倾向高度共病,也是青少年自杀企图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1904年Hall创造了“风暴”和“压力”这两个术语,用来表示青少年的一个发展时期... 青少年自杀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非自杀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在青少年中与自杀倾向高度共病,也是青少年自杀企图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1904年Hall创造了“风暴”和“压力”这两个术语,用来表示青少年的一个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与父母发生冲突、情感生活的扰乱、以及冒险行为的增加,尽管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经历过这些状态,但青春期的“风暴”和“压力”比其他任何年龄段都要更普遍。本文从精神动力学角度展开讨论,理解青少年自杀、自伤行为背后的精神动力学因素以及功能,为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循证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自伤 精神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调查 被引量:17
14
作者 查倩倩 孔晓明 +4 位作者 葛秀娟 杜洋 唐炜超 姜凤 韩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期58-59,62,共3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合肥市236例精神科医务人员,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CMB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使用非...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和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合肥市236例精神科医务人员,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CMB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使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28例医务人员中,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9.7%,焦虑检出率为9.2%,抑郁检出率为25.9%;相关分析显示,职业倦怠总分及各因子分与SAS、SD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抑郁情绪(OR=4.381,95%CI:1.377~13.940)和护士工作者(OR=1.913,95%CI:1.026~3.567)可能是发生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年龄大(OR=0.562,95%CI:0.335~0.941)和已婚医务工作者(OR=0.158,95%CI:0.048~0.521)可能是职业倦怠的保护因素。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在COVID-19常态化防控期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且职业倦怠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SDS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精神科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务人员睡眠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葛秀娟 孔晓明 +1 位作者 杜洋 查倩倩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护人员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28例精神科医护人员,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使用非条件二分类Log...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精神科医护人员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28例精神科医护人员,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使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28例医护人员中,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为40.35%,焦虑发生率为9.21%,抑郁发生率为25.88%;SDS、SAS评分、PQSI各因子评分和总分与全国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PSQI总分与SAS、SDS得分、性别、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与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532,95%CI 1.226~5.227)、焦虑情绪(OR=3.753,95%CI 1.073~13.131)和抑郁情绪(OR=2.290,95%CI 1.126~4.659)可能是睡眠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在COVID-19常态化防控期的可能存在睡眠问题,且与性别、SAS和SDS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精神科医护人员 睡眠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患者的防御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志芳 谢雯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14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的防御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7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63名情感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60名正常志愿...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的防御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7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63名情感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6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精神分裂症组及情感障碍组FSS2、FSS3、FSS5、FSS6、MSS2、MSS3、MSS4、F1、F3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SS1、FSS4、MSS1、F2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感障碍组及精神分裂症组MSS5、F4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MSS1评分明显高于情感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精神分裂症组MSS2、MSS3、MSS4与F1呈正相关,FSS2、FSS3、FSS5、FSS6与F3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情感障碍组FSS2、FSS3、FSS5、FSS6评分与F1、F3均呈正相关,MSS2、MSS3、MSS4与F1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父母存在不良的教养方式;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在防御方式的使用上与正常人不同,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采用防御方式大致相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防御方式的形成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情感障碍 父母教养方式 防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对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患者代谢影响及疗效与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程夏龙 张许来 +3 位作者 吴晓平 戴彪 王安珍 严凡凡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7期641-644,共4页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疗效和对体重、糖脂代谢的影响,探究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BPSD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入组30例BPSD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抗精神病治疗6周...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疗效和对体重、糖脂代谢的影响,探究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BPSD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入组30例BPSD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抗精神病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第2、4、6周末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并测定BMI指数、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结果患者经阿立哌唑治疗6周后BEHAVE-AD评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后患者BMI指数、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第4周末及第6周末阿立哌唑血药浓度与BEHAVE-AD减分率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无效组。结论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的疗效确切,且对患者体重及糖脂代谢影响较小,适用于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患者;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存在相关性,提示用血药浓度指导治疗更客观,也有利于调整药物剂量,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伴精神障碍 阿立哌唑 临床疗效 糖脂代谢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宇世林 叶春雨 王瑞斌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2106-2111,共6页
目的:评估与分析奥氮平联合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68例在国药中铁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其中前者通过奥氮平片进行治疗,后者通过... 目的:评估与分析奥氮平联合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68例在国药中铁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其中前者通过奥氮平片进行治疗,后者通过奥氮平片与利培酮片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并对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通过ELISA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7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P=0.0129)。与单一用药组患者相比,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399);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6、IL-17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且联合用药组降低幅度大于单一用药组(均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在提高对老年患者治疗疗效的同时未增大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整体治疗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 利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与童年期虐待及防御方式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季益富 杜洋 +3 位作者 王安珍 关建军 孙健 严凡凡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和防御方式与抑郁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将160例抑郁症患者分成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组(PMD组,80例)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组(NMD组,80例);两组患者均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 目的:探讨童年期虐待和防御方式与抑郁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将160例抑郁症患者分成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组(PMD组,80例)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组(NMD组,80例);两组患者均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的评定。结果:两组在情感虐待(F=68.88,P<0.001)、躯体虐待(F=70.91,P<0.001)、性虐待(F=2.91,P=0.007)、情感忽视(F=45.93,P<0.001)和童年虐待总分(F=77.2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成熟防御方式(F=2.98,P=0.006)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越早(B=2.57,P=0.024)、有童年虐待经历(B=1.95,P=0.003)、不成熟防御方式(B=2.54,P<0.001)、抑郁症状重(B=1.33,P=0.013)的抑郁症患者,伴发精神病性症状风险性大。结论:成熟防御方式可能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保护性因素,而不成熟防御方式可能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 童年期虐待 防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月 《老年医学研究》 2020年第1期9-11,23,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测定认知功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简易智...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探讨影响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测定认知功能,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析智力水平。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病程以及药物治疗方案等资料。同时选取5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RBANS测定认知功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RBANS评分总分及5项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高中以下学历、阴性症状≥22分和使用高含量抗胆碱能药物是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文化程度较低、阴性症状为主以及使用高含量抗胆碱能药物是影响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教育程度 抗精神病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