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茶与健康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和涛 《农业考古》 1992年第2期160-162,157,共4页
茶是人类三大饮料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近30亿人饮茶,饮茶对健康有利,这是举世共知的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关于茶与健康的研究不断深入,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表明饮茶的特殊营养保健功能,提倡“国饮”,促进我国茶文... 茶是人类三大饮料之一,目前全世界约有近30亿人饮茶,饮茶对健康有利,这是举世共知的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关于茶与健康的研究不断深入,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表明饮茶的特殊营养保健功能,提倡“国饮”,促进我国茶文化发展,本文特就国内外关于茶与健康研究新进展作一概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饮茶 国内外 研究新进展 医学研究 生物碱 咖啡碱 化合物 降血糖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及与世界茶业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和涛 《农业考古》 1993年第2期182-186,共5页
我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起源地,而且也是人类栽制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种和生产技术,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从我国直接和间接传入的。为了更进一步弘扬我国伟大的茶文化,本文特就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及对... 我国不仅是世界茶叶的起源地,而且也是人类栽制饮用茶叶最早的国家。目前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种和生产技术,都是通过不同渠道从我国直接和间接传入的。为了更进一步弘扬我国伟大的茶文化,本文特就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及对世界茶业发展影响,作一概述。一、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史略 (一)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从我国输入茶种和生产技术的国家。据史料记述,西汉时随着武帝征服高丽,我国的茶叶也随后传入日本福冈。到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技术 茶叶加工 茶叶生产 外传播 茶树良种 斯里兰卡 印度茶 茶籽 日本僧人 当今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茶与健康研究综介
3
作者 赵和涛 《农业考古》 1993年第2期148-150,共3页
自日本公布茶能抗辐射、抗癌、抗衰老,法国公布条能防治心血管病,原苏联公布茶能消脂降压等研究结果后,国外对茶的保健作用越来越重视。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国外有关研究机构,不仅开展了茶叶保健疗效研究,而且还进行了机理探讨,并发表了... 自日本公布茶能抗辐射、抗癌、抗衰老,法国公布条能防治心血管病,原苏联公布茶能消脂降压等研究结果后,国外对茶的保健作用越来越重视。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国外有关研究机构,不仅开展了茶叶保健疗效研究,而且还进行了机理探讨,并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特综合有关报道,摘编部分内容作一概述。一、日本关于茶叶抗衰老机理研究《中国食品报》1992年4月17日第1086期报道了日本关于茶叶抗衰老机理研究两项最新成果。1.茶叶抗衰老主要是茶多酚阻断人体自由基活性作用。日本学者认为,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有自由基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 茶叶 儿茶素 茶多酚 日本学者 自由基 乌龙茶 维生素 中国食品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名茶的民间传说
4
作者 汪德滋 《农业考古》 1992年第2期255-257,共3页
关键词 茶树 名茶 松萝茶 茶叶 敬亭山 黄山毛峰 故事 民间传说 文人学士 九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茶科技茶文化窗口 鸿通海峡两岸茶业纽带——谈拜读《茶叶科学简报》期刊体会(摘要)
5
作者 赵和涛 《茶叶科学技术》 1991年第1期39-39,共1页
《茶叶科学简报》三十年来以崭新的版面,通俗的内容,大量传播了国内外茶业科技知识,弘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深受茶业界同仁喜爱和赞赏。笔者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是《茶叶科学简报》的读者,从中获得许多知识和营养,确实受益非浅。... 《茶叶科学简报》三十年来以崭新的版面,通俗的内容,大量传播了国内外茶业科技知识,弘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深受茶业界同仁喜爱和赞赏。笔者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是《茶叶科学简报》的读者,从中获得许多知识和营养,确实受益非浅。早在八十年代初,本人就萌想写一篇对于世界茶叶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科学 海峡两岸 茶业界 八十年代 十年 世界农业 台湾茶 茶叶研究所 使内 贸易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试验差错及其影响问题的探讨
6
作者 汪德滋 《茶叶科学技术》 1991年第2期6-8,共3页
茶叶试验研究在面向茶叶生产实际需要及验证推广国内外先进经验等方面都成果累累,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有些茶叶试验成果在生产中推而不广,也是无毋置疑。影响因素虽多,其中试验过程中,人为造成差错也是因素之一,本文就此问题试探... 茶叶试验研究在面向茶叶生产实际需要及验证推广国内外先进经验等方面都成果累累,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有些茶叶试验成果在生产中推而不广,也是无毋置疑。影响因素虽多,其中试验过程中,人为造成差错也是因素之一,本文就此问题试探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研究 影响因素 茶树品种 操作管理 试验因素 室内试验 感官审评 鉴评 交叉影响 综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磷素营养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向 被引量:7
7
作者 廖万有 《茶叶》 1993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近30年来茶树磷素营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强调学科的综合与相互渗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我国今后茶树磷素营养的5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深入研究施入土壤中磷肥的化学和生物行为与茶树磷... 本文综述了国内近30年来茶树磷素营养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对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强调学科的综合与相互渗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我国今后茶树磷素营养的5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深入研究施入土壤中磷肥的化学和生物行为与茶树磷素营养的关系;(2)重视根际磷素营养的机理及调控技术的研究;(3)从土壤酶学和微生物学角度研究土壤中不可利用态和难利用态磷素的释放;(4)探明磷素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5)运用计算机建立磷肥肥效数据库,完善现有的带有经验性的施磷方法,使之向理论指导型的施肥体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营养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新品种“波毫”选育研究报告
8
作者 江济和 《茶叶》 1992年第2期23-26,共4页
茶树新品种一波毫是以贵州苔茶为原始材料,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经过1982~1990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其产量和品质均明显超过标准种(安徽3号)。研究结果表明,波毫是一个中芽、高产、优质、多毫、抗寒性较强、繁殖力高的优良品种。1... 茶树新品种一波毫是以贵州苔茶为原始材料,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经过1982~1990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其产量和品质均明显超过标准种(安徽3号)。研究结果表明,波毫是一个中芽、高产、优质、多毫、抗寒性较强、繁殖力高的优良品种。1987年被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同年,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核审同意,参加全国第一批茶树良种区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毫 系统选育 品种 区域试验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CSM-50型茶叶杀青理条机
9
作者 孙立民 赵和涛 《茶叶机械杂志》 1997年第2期2-2,共1页
6CSM50型茶叶杀青理条机孙立民赵和涛(黄山市白云微型茶机厂)(安徽祁门茶叶研究所)为了适应名优茶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安徽黄山市白云微型茶机厂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研制开发了6CSM50型茶叶杀青理条机。该机具有... 6CSM50型茶叶杀青理条机孙立民赵和涛(黄山市白云微型茶机厂)(安徽祁门茶叶研究所)为了适应名优茶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安徽黄山市白云微型茶机厂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研制开发了6CSM50型茶叶杀青理条机。该机具有杀青、理条、整形等多种功能。因其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茶机械 茶叶加工 杀青理条机 6CSM-50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类发展与饮茶方式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和涛 《农业考古》 1991年第2期193-195,共3页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茶树原产地,而且也是人类最早发现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早在四千多年前,茶就被饮用。如《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记载。此外,我国又是世界上生产茶类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六大茶...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茶树原产地,而且也是人类最早发现和饮用茶叶的国家。早在四千多年前,茶就被饮用。如《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的记载。此外,我国又是世界上生产茶类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六大茶类生产技术,被国外学者称之为“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瑰宝”。为了弘扬我国悠久的茶文化,现就我国茶类发展与饮茶方式演变略作一概述。一、我国茶类发展史略绿茶:绿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茶类,自茶叶正式作为饮料后,其基本加工方法就已形成。当时加工方法较为简单,通常是把野生茶树上的芽叶采回后,稍微轻揉,晒干后即为饮用。从唐代开始出现了“蒸青团茶”的制法。蒸青团茶的制法是:先将茶树上采回的鲜叶放入锅内蒸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方法 类发展 方式演变 茶叶 饮茶 绿茶 茶类 饮用 蒸青 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发酵时主要化学变化及不同发酵方法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赵和涛 《蚕桑茶叶通讯》 1989年第2期10-13,共4页
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因此发酵既是红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也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为了提高工夫红茶加工水平,特进行了红茶发酵的化学变化及不同发酵方法... 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因此发酵既是红茶加工的重要工序,也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为了提高工夫红茶加工水平,特进行了红茶发酵的化学变化及不同发酵方法对品质影响的研究,以探讨较好的发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发酵 化学变化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热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和涛 《蚕桑茶叶通讯》 1992年第2期19-20,22,共3页
绿茶杀青主要作用是通过高温作用,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适当促进鲜叶中一些化学变化。除去青草气,改变叶绿素组织,使之形成绿色、绿汤。蒸热杀青即将鲜叶放在杀青机内进行“闷杀”,通过蒸热作用迅速破坏酶的活性,防止“红... 绿茶杀青主要作用是通过高温作用,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酶促氧化,适当促进鲜叶中一些化学变化。除去青草气,改变叶绿素组织,使之形成绿色、绿汤。蒸热杀青即将鲜叶放在杀青机内进行“闷杀”,通过蒸热作用迅速破坏酶的活性,防止“红变现象”产生。一般情况下,应用蒸热杀青制成的绿茶,红梗红叶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品质 蒸热杀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复合茶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和涛 《蚕桑茶叶通讯》 1990年第4期25-26,31,共3页
随着立体农业的发展,立体复合茶园越来越受到茶农的青睐。实践证明,立体复合茶园具有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经济效益的优势。尤其是在当前茶叶市场疲软,一些茶类销路不畅的情况下,积极发展立体复合茶园更有现实意义。为此... 随着立体农业的发展,立体复合茶园越来越受到茶农的青睐。实践证明,立体复合茶园具有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经济效益的优势。尤其是在当前茶叶市场疲软,一些茶类销路不畅的情况下,积极发展立体复合茶园更有现实意义。为此,笔者特综合有关研究材料,就立体复合茶园的应用价值作一概述,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立体农业 复合种植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的实用价值及其开发前景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和涛 汪春元 《蚕桑茶叶通讯》 1991年第4期28-29,36,共3页
儿茶素是茶叶的重要化学成分,其含量约占120—150mg/干重。实践表明,它不仅是构成茶叶色、香、味的主体化学物质,而且还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物学作用。自1929年日本计村路子提取出茶多酚结晶体,并分离出一些儿茶素以来,各国学者对其理化特... 儿茶素是茶叶的重要化学成分,其含量约占120—150mg/干重。实践表明,它不仅是构成茶叶色、香、味的主体化学物质,而且还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物学作用。自1929年日本计村路子提取出茶多酚结晶体,并分离出一些儿茶素以来,各国学者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它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和药理作用,为综合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本文综合有关报道,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儿茶素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生化成份对祁红品质的影响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宏树 《蚕桑茶叶通讯》 1992年第1期24-25,共2页
茶叶含的生化成份种类很多,有500多种,有些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有些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茶叶内质的优劣,是由茶叶中生化成份的种类、含量及其比例决定的。随着茶类、环境条件、品种、采制技术以及等级的不同,茶叶的生化成份有显著差... 茶叶含的生化成份种类很多,有500多种,有些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有些具有一定的药用功能。茶叶内质的优劣,是由茶叶中生化成份的种类、含量及其比例决定的。随着茶类、环境条件、品种、采制技术以及等级的不同,茶叶的生化成份有显著差异。祁门红茶被誉为“祁红美名甲天下,祁红品质群芳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红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我茶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16
作者 汪德滋 《茶叶科学技术》 1993年第1期13-15,共3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领域也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各茶叶企业转向注重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反映了这个变化的显著特征。由此引发茶叶企业开拓和提高国内、国际两大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这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领域也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各茶叶企业转向注重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反映了这个变化的显著特征。由此引发茶叶企业开拓和提高国内、国际两大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这对培育茶叶产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企业 茶叶市场 国际竞争力 产品结构 提高质量 出口产品 外销茶 生产基地 名优茶 成本倒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利润和成本角度确定茶园经济施肥量方法初探
17
作者 廖万有 《蚕桑茶叶通讯》 1992年第3期17-20,共4页
本文以二元肥料效应函数为实例,分别介绍了两种确定茶园经济施肥量的方法,并结合本所成年茶园磷钾肥配施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适于我国茶园目前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最佳施肥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利润 成本 经济施肥 茶园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量多元肥料在茶园的经济最佳分配
18
作者 廖万有 《茶叶通讯》 1991年第3期45-47,28,共4页
以本所成年茶园磷钾肥配施试验结果为依据,对肥料增产效应进行经济分析,探讨了施肥成本和施肥利润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提出了在肥料投资资金不见的情况下,有限量多元肥料在茶园的经济最佳分配原则和方案。
关键词 茶园 施肥 指标 多元肥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尿素肥效的影响因子及其调控
19
作者 廖万有 《茶叶科学技术》 1995年第2期19-22,共4页
尿素水解产物氨的挥发损失是造成茶园尿素肥效低的主要原因。茶园尿素水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土壤因素主要是pH值、阳离子代换量、有机质、土壤含水量、氧化还原状态等与尿素水解直接相关。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降雨等对尿素水解、淋... 尿素水解产物氨的挥发损失是造成茶园尿素肥效低的主要原因。茶园尿素水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土壤因素主要是pH值、阳离子代换量、有机质、土壤含水量、氧化还原状态等与尿素水解直接相关。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降雨等对尿素水解、淋失及氨的挥发有很大影响。改善施肥技术、采用包膜技术改变尿素本身性状、使用尿素添加剂、应用脲酶抑制剂、掌握混配技术等都是降低氮素损失,提高茶园尿素肥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尿素 肥效 茶树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发展安徽茶叶生产的几项措施
20
作者 黄秋转 《茶业通报》 1992年第4期9-11,共3页
茶叶不仅是我省的一项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商品,而且也是种植业产品中最具有出口创汇优势的拳头商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茶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与有些产茶省相比,我省的茶叶生产水平还不高,发展速度也不快,经济效益欠显著... 茶叶不仅是我省的一项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商品,而且也是种植业产品中最具有出口创汇优势的拳头商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茶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与有些产茶省相比,我省的茶叶生产水平还不高,发展速度也不快,经济效益欠显著。为使我省茶叶生产在“八五”期间再上新台阶,本文仅就我省茶叶生产的主要途径作一研讨。一,加快茶树良种推广和应用 1.实现茶园良种化是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对发展我省茶叶商品经济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栽培 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