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内外茶与健康研究新进展 |
赵和涛
|
《农业考古》
|
1992 |
5
|
|
2
|
我国茶叶生产技术向外传播及与世界茶业发展 |
赵和涛
|
《农业考古》
|
1993 |
2
|
|
3
|
国外茶与健康研究综介 |
赵和涛
|
《农业考古》
|
1993 |
0 |
|
4
|
安徽名茶的民间传说 |
汪德滋
|
《农业考古》
|
1992 |
0 |
|
5
|
传播茶科技茶文化窗口 鸿通海峡两岸茶业纽带——谈拜读《茶叶科学简报》期刊体会(摘要) |
赵和涛
|
《茶叶科学技术》
|
1991 |
0 |
|
6
|
茶叶试验差错及其影响问题的探讨 |
汪德滋
|
《茶叶科学技术》
|
1991 |
0 |
|
7
|
茶树磷素营养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向 |
廖万有
|
《茶叶》
|
1993 |
7
|
|
8
|
茶树新品种“波毫”选育研究报告 |
江济和
|
《茶叶》
|
1992 |
0 |
|
9
|
6CSM-50型茶叶杀青理条机 |
孙立民
赵和涛
|
《茶叶机械杂志》
|
1997 |
0 |
|
10
|
我国茶类发展与饮茶方式演变 |
赵和涛
|
《农业考古》
|
1991 |
2
|
|
11
|
红茶发酵时主要化学变化及不同发酵方法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
赵和涛
|
《蚕桑茶叶通讯》
|
1989 |
28
|
|
12
|
蒸热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及其应用 |
赵和涛
|
《蚕桑茶叶通讯》
|
1992 |
3
|
|
13
|
立体复合茶园的应用价值 |
赵和涛
|
《蚕桑茶叶通讯》
|
1990 |
2
|
|
14
|
儿茶素的实用价值及其开发前景 |
赵和涛
汪春元
|
《蚕桑茶叶通讯》
|
1991 |
2
|
|
15
|
主要生化成份对祁红品质的影响浅析 |
王宏树
|
《蚕桑茶叶通讯》
|
1992 |
1
|
|
16
|
提高我茶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
汪德滋
|
《茶叶科学技术》
|
1993 |
0 |
|
17
|
从利润和成本角度确定茶园经济施肥量方法初探 |
廖万有
|
《蚕桑茶叶通讯》
|
1992 |
0 |
|
18
|
有限量多元肥料在茶园的经济最佳分配 |
廖万有
|
《茶叶通讯》
|
1991 |
0 |
|
19
|
茶园尿素肥效的影响因子及其调控 |
廖万有
|
《茶叶科学技术》
|
1995 |
0 |
|
20
|
略述发展安徽茶叶生产的几项措施 |
黄秋转
|
《茶业通报》
|
199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