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禽发酵床养殖环境对病原微生物的防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胡元庆 周玉刚 +8 位作者 唐红 许百年 张美玲 王玉芳 朱国兰 桂秀 杨彩桥 张训海 王立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6期10671-10672,10795,共3页
[目的]检测微生物发酵床养禽基质垫料中病原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析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对禽舍中病原菌的生物防控作用。[方法]参考国标检测环境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方法,以传统大棚养禽舍为对照,检测发酵床养鸡和发酵床养鸭... [目的]检测微生物发酵床养禽基质垫料中病原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分析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对禽舍中病原菌的生物防控作用。[方法]参考国标检测环境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方法,以传统大棚养禽舍为对照,检测发酵床养鸡和发酵床养鸭舍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同时检测动物肠道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指标,从环境微生物和动物体内携带微生物方面分析发酵床养禽技术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发酵床基质中2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明显低于普通饲养舍组,发酵床养殖环境中禽的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也低于普通养殖环境中动物体内携带的病原菌数量。[结论]发酵床养殖环境可以显著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对控制禽类的细菌性传染病具有积极的生态安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养鸡 发酵床养鸭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养殖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0年FAdV-4安徽流行株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不同感染途径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磊 张留君 +3 位作者 刘欣超 陈芳芳 刘畅 张训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12-1520,共9页
为探讨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安徽流行株的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感染途径与致病性的关系,选择2015-2020年6株FAdV-4安徽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并以CH/AHMC/2015株对10日龄SPF鸡进行不同感染途径(皮下注射、口服、点眼、滴... 为探讨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安徽流行株的基因组遗传变异特征及其感染途径与致病性的关系,选择2015-2020年6株FAdV-4安徽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并以CH/AHMC/2015株对10日龄SPF鸡进行不同感染途径(皮下注射、口服、点眼、滴鼻及其分别同群混养)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6株FAdV-4安徽分离株的基因组全长均为43 719~43 723 nt,其核苷酸同源性达99.97%,与国内FAdV-4主要流行株同源性为99.56%~100%,与国外经典毒株ON1、KR5、MX-SHP95同源性为98.45%~98.78%;6株病毒与国内代表株HB1510具有13个核苷酸位点差异,并导致5个位点氨基酸变化,与国外经典毒株存在特征性差异。氨基酸分析显示,Hexon蛋白aa188、Fiber-2蛋白aa219和aa3803个氨基酸位点存在一定的特征性,致病株主要为R、D、T,非致病株主要为I/V、G、A。进化分析显示,国内FAdV-4流行株与巴基斯坦、印度分离株的遗传关系最近。感染试验显示,皮下注射、口服、点眼、滴鼻4组人工感染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0%、55%、50%、60%和90%、20%、40%、50%,各组同群混养鸡的发病率为20%~40%,仅皮下注射组混养鸡出现死亡,死亡率为20%。结果表明,2015-2020年FAdV-4安徽省流行株具有国内主要流行致病株特征,其不同感染途径的结果进一步揭示该病的临床流行特点,为该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 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 全基因组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饲养管理中的福利状况对动物疫病传播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龚争 张训海 +2 位作者 王旋 赵磊 丁维民 《现代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110-111,117,共3页
近年来因人兽共患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愈加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动物(特别是家畜家禽)的福利。本文围绕动物福利与畜牧生产的关系、畜禽饲养管理中的非福利因素对动物生理健康、疫病传播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认为无... 近年来因人兽共患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愈加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动物(特别是家畜家禽)的福利。本文围绕动物福利与畜牧生产的关系、畜禽饲养管理中的非福利因素对动物生理健康、疫病传播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认为无视畜禽福利的饲养方式不但大大增加了疫病的发生与传播,甚至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进动物福利事业,以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福利 动物疫病 人兽共患病 公共卫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季节雏鹅大肠埃希菌病的细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与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刘心怡 朱洁 +2 位作者 叶鹏飞 刘欣超 赵磊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220-222,共3页
为鉴定安徽某鹅场反季节雏鹅发生早期浆膜炎的病原菌及分析其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病死雏鹅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染色镜检、16Sr RNA测序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开展细菌相关特性鉴定。本研究分离的致病性大... 为鉴定安徽某鹅场反季节雏鹅发生早期浆膜炎的病原菌及分析其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病死雏鹅肝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染色镜检、16Sr RNA测序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开展细菌相关特性鉴定。本研究分离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且具有广泛的耐药性,养殖反季节鹅应注重科学防控大肠埃希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季节 雏鹅 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鸽新城疫病毒P/Anhui/1/09株囊膜糖蛋白基因的遗传进化及氨基酸差异性位点分析
5
作者 赵磊 张训海 +5 位作者 王旋 龚争 张怀康 陶裴裴 王栋 李尚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分析流行于信鸽群中新城疫病毒致病株P/Anhui/1/09的分子遗传特性及其囊膜糖蛋白的差异性,采用RT-PCR法扩增其F和HN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并与已公布的主要代表性毒株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615个全长F基因和480个全长HN基因推导氨基... 为分析流行于信鸽群中新城疫病毒致病株P/Anhui/1/09的分子遗传特性及其囊膜糖蛋白的差异性,采用RT-PCR法扩增其F和HN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并与已公布的主要代表性毒株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615个全长F基因和480个全长HN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同时对P/Anhui/1/09株进行型内遗传关系分析。结果显示:P/Anhui/1/09株F和HN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 662 bp和1 716 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Q290284和JQ305097,其F基因与NDV05-029、PG/CH/JS/1/06、CH/98-1鸽源毒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源率在98.2%~99.5%,同属基因VIb亚型,但与传统疫苗株LaSota、V4、B1和Mukteswar的遗传距离较远,同源率仅在84%~86.3%。HN基因ORF进化树分支拓扑结构与F基因相似。型内遗传关系分析显示,VIb亚型可进一步为VIb1~VIb5 5个进化分支,其中我国分离株都位于VIb1和VIb4进化分支中。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糖基化位点分析显示,P/Anhui/1/09的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K-R-Q-K-R-F117,与NDV强毒株分子特征相符,并发现在七肽重复区旁497位新增一个潜在N-糖基化位点,除2个基因III型日本分离株(Miyadera和MIY/51)外,所有含497位新增糖基化位点的毒株都位于VIb1分支。包含P/Anhui/1/09株在内的大部分鸽源毒株在F蛋白aa132S(融合肽区)、aa259H和HN蛋白aa3H(胞质区)、aa122R、aa347G、aa349E存在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鸽 新城疫 遗传进化 囊膜糖蛋白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WF01D株新城疫病毒HN蛋白基因的测序与序列分析
6
作者 胡元庆 路振香 +1 位作者 张训海 金光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10,共4页
用鸭源WF01D株新城疫病毒接种对9-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1D病毒的HN基因,获得了1条约1.8kb的特异性条带。PCR产物回收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844bp,含有1个1716bp的开放... 用鸭源WF01D株新城疫病毒接种对9-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1D病毒的HN基因,获得了1条约1.8kb的特异性条带。PCR产物回收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844bp,含有1个1716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571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F01D与国内外其他NDV HN基因的同源性为81.2%-95.0%,其中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4.3%,说明WF01D与国内外的传统毒株有较大变异。与Taiwan95株和NL/96株的同源性为93.8%和95.0%,说明WF01D与Taiwan95株和NL/96株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新城疫病毒 HN基因 序列测定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鸽新城疫病毒P/Anhui/1109株囊膜糖蛋白基因的遗传进化及氨基酸差异性位点分析
7
作者 赵磊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第7期143-143,共1页
为分析流行于信鸽群中新城疫病毒致病株P/Anhui/I/09的分子遗传特性及其囊膜糖蛋白的差异性,采用RT-PCR法扩增其F和删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并与已公布的主要代表性毒株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615个全长F基因和480个全长Ⅲ基因推... 为分析流行于信鸽群中新城疫病毒致病株P/Anhui/I/09的分子遗传特性及其囊膜糖蛋白的差异性,采用RT-PCR法扩增其F和删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并与已公布的主要代表性毒株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及615个全长F基因和480个全长Ⅲ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同时对P/Anhui/1/09株进行型内遗传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新城疫病毒 糖蛋白基因 囊膜糖蛋白 遗传进化 差异性 氨基酸 位点分析 RT-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鸡体液免疫增强作用 被引量:70
8
作者 张训海 王德云 +1 位作者 胡元亮 孙峻岭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14,334,共4页
为研究提高体液免疫效果和有效降低免疫原剂量的可行性,本研究将黄芪多糖、灭活新城疫病毒及油乳剂按不同比例配制疫苗后分别免疫鸡,以无佐剂苗和油乳苗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7、14、21、28、35和48天时,在各免疫组随机抽取10只鸡进行ND... 为研究提高体液免疫效果和有效降低免疫原剂量的可行性,本研究将黄芪多糖、灭活新城疫病毒及油乳剂按不同比例配制疫苗后分别免疫鸡,以无佐剂苗和油乳苗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7、14、21、28、35和48天时,在各免疫组随机抽取10只鸡进行ND-HI抗体效价的检测;将黄芪多糖分成5个浓度加入体外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中,以MTT法检测其对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不同剂量黄芪多糖的油苗组在一些时间点均能显著提高抗体效价,其中中等剂量组效果最好;加入黄芪多糖0.375 mg/只而疫苗减半组的抗体效价与单纯油苗组相当;黄芪多糖在300 mg/L时能显著促进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黄芪多糖可以作为体液免疫增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抗体 脾淋巴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水硼对固始鸡中枢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升和 范光丽 +5 位作者 顾有方 王珏 彭克美 金光明 刘德义 陈会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8,共7页
【目的】研究饮水硼对固始鸡胸腺和法式囊质量、器官指数及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为硼在畜禽养殖业中的正确使用提供理论论据。【方法】将240羽1d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饮水中硼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200和400mg/L... 【目的】研究饮水硼对固始鸡胸腺和法式囊质量、器官指数及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为硼在畜禽养殖业中的正确使用提供理论论据。【方法】将240羽1d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饮水中硼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200和400mg/L,试验期6周。每周末每组取鸡10羽解剖,取胸腺和法氏囊,称质量,常规石蜡切片制作,HE染色、显微观察与摄影。【结果】(1)试验Ⅰ组4~6周固始鸡胸腺器官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胸腺和法氏囊质量及器官指数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同周龄对照组(P〈0.05或P〈0.01)。(2)试验Ⅰ组1~2周胸腺和法氏囊组织结构轻微退化,3~6周逐渐恢复并表现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试验Ⅱ组器官组织结构变化与试验I组相似,但早期退化更为明显,且后期恢复较为缓慢。试验Ⅲ组1~2周胸腺和法氏囊组织结构退化严重,实质因淋巴细胞急剧减少而明显萎缩或急剧退化。【结论】100mg/L硼对固始鸡中枢免疫器官早期发育有轻微抑制作用,但可明显促进其后期发育;高剂量硼(硼质量浓度≥200mg/L)对固始鸡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尤其是早期发育)有明显抑制甚至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始鸡 中枢免疫器官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硼水平对固始鸡脾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升和 范光丽 +4 位作者 彭克美 王珏 金光明 陈会良 顾有方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将240羽1日龄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饮水中分别添加0、100、200和400mg/L硼,研究了不同水平硼对1~6周龄鸡脾重量、器官指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Ⅱ、Ⅲ组2~6周龄鸡脾器官指数与脾重量均显著或极显... 将240羽1日龄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饮水中分别添加0、100、200和400mg/L硼,研究了不同水平硼对1~6周龄鸡脾重量、器官指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Ⅱ、Ⅲ组2~6周龄鸡脾器官指数与脾重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同一周龄对照组;试验Ⅰ组1~2周龄脾发育受到轻微抑制,3~6周龄逐渐恢复并表现明显促生长作用,试验Ⅱ组脾组织结构变化与试验Ⅰ组相似,但早期发育明显不良,后期恢复较为缓慢,试验Ⅲ组1~2周龄脾发育严重不良,动脉周围淋巴鞘缺如或菲薄,脾小结难以见到或很小,椭球小,鞘毛细血管管腔狭窄;3~6周龄脾组织结构虽逐渐恢复,但明显不及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发育完善。证实,100mg/L硼对鸡脾早期发育有轻微抑制作用,但可明显促进其后期发育及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高剂量硼对鸡脾的发育及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有明显抑制甚至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始鸡 组织结构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中毒对固始鸡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升和 华荣胜 +5 位作者 顾有方 王珏 彭克美 金光明 刘德义 陈会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5,共5页
将120羽1日龄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饮水中添加硼,添加量分别为04、00 mg.L-1,试验期6周,研究硼中毒对固始鸡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每周末每组取鸡10羽,颈动、静脉放血致死,立即解剖取肾脏,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Olympus显微摄... 将120羽1日龄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饮水中添加硼,添加量分别为04、00 mg.L-1,试验期6周,研究硼中毒对固始鸡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每周末每组取鸡10羽,颈动、静脉放血致死,立即解剖取肾脏,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Olympus显微摄影系统观察并摄影.结果显示,试验组1-4周龄肾脏组织结构病理变化明显,血管球萎缩,结构模糊,甚至碎解,肾小囊腔变大,肾小管受损明显;5周龄起,试验组肾脏的组织结构呈现一定恢复状态,但仍可见一定数量结构受损的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结果表明,饮水添加400 mg.L-1硼对固始鸡肾脏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具有明显的损伤和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毒 固始鸡 肾脏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DVWF_(00)C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异同性与识别表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磊 张训海 +3 位作者 王旋 孙涛 龚争 鲍春晖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分析不同禽源NDV毒株间囊膜蛋白抗原性的差异,作者以超滤纯化的鸡源NDV强毒WF00C株全病毒为免疫原制备NDV特异性单抗,并在其一般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差异性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抗体可变区同源性比较及其基因家族中的归属性分析,进一步... 为分析不同禽源NDV毒株间囊膜蛋白抗原性的差异,作者以超滤纯化的鸡源NDV强毒WF00C株全病毒为免疫原制备NDV特异性单抗,并在其一般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差异性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抗体可变区同源性比较及其基因家族中的归属性分析,进一步分析各株单抗的异同性;通过差异性作用位点区域氨基酸序列的分析与融合表达短肽反应性的验证,确定其差异表位关键性氨基酸位点。本研究中共鉴定筛选出了6株单抗:1B6、4B4、4E6、4E11、5H4和5H9,除4B4和5H4外,其余均具有血凝抑制(HI)活性和对WF00C株NDV的中和活性,但能够识别线性表位的1B6和4E11却对2株鸽源NDV无HI活性;单抗的异同性分析显示,1B6与4E11、4B4与5H4的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家族来源均相同,1B6与4E11轻重链互补决定区氨基酸分别仅5个和1个氨基酸不同,而4B4与5H4则完全相同,4E6和5H9的基因来源和互补决定区氨基酸序列均差异较大;在NDV HN 14线性中和表位上的aa347位有6种氨基酸变化,鸽源毒株在此位点主要为甘氨酸(26/27),而aa349位有3种变化,其中谷氨酸是鸽源毒株的特有指征;1B6和4E11所识别的差异性氨基酸E347和D349同为该表位关键性氨基酸。本研究所获得的3组生物学特性不同的6株抗NDV单抗,可归属为不同质的4种单抗;NDV HN aa349为E是鸽源毒株的特有指征,同时该位点也是线性中和表位上又一新的关键性氨基酸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异同性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水硼对固始鸡心肌组织结构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升和 袁珣 +4 位作者 顾有方 王珏 金光明 刘德义 陈会良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0-442,共3页
关键词 固始鸡 心肌 发育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副粘病毒WF_(00)G分离株HN蛋白基因的测序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元庆 路振香 +2 位作者 张训海 金光明 陈会良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9-471,474,共4页
用鹅副粘病毒凤阳分离株WF00G做9~10日龄SPF鸡胚的尿囊腔接种,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0G病毒的HN基因,获得了1条约1.8kb的特异性条带。PCR产物回收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844bp,含有1个... 用鹅副粘病毒凤阳分离株WF00G做9~10日龄SPF鸡胚的尿囊腔接种,成功增殖了该病毒,采用一步法RT-PCR技术扩增WF00G病毒的HN基因,获得了1条约1.8kb的特异性条带。PCR产物回收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大小为1844bp,含有1个1716bp的开放性阅渎框,编码571个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WF00G株与其他12株鹅副牯病毒的同源性为89.9%-99.2%,与国内外其他NDVHN基因的同源性为81.7%~95.7%,其中与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为84.7%,说明WF00G与国内外的传统毒株有较大变异。与Taiwan95株和NL/96株的同源性为94.3%和95.7%,说明WF00G与Taiwan95株和NL/96株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源副粘病毒 HN基因 序列测定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免疫制备人Mig-2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元庆 涂长春 +1 位作者 卫广森 张宏权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背景与目的:Mig-2蛋白是肿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本研究探讨制备人Mig-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便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材料与方法:用重组Mig-2质粒(以P3XFLAG-CMV-10表达质粒为载体)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与克... 背景与目的:Mig-2蛋白是肿瘤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本研究探讨制备人Mig-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便为肿瘤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材料与方法:用重组Mig-2质粒(以P3XFLAG-CMV-10表达质粒为载体)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与克隆,筛选Mig-2特异性单抗。结果:得到稳定分泌Mig-2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3株,分别命名为3C4、4H2和1F8;间接ELISA方法测得3株Mig-2单抗腹水效价分别为1∶2.4×104、1∶3.6×104和1∶4.8×104,细胞分泌上清效价分别为1∶256、1∶32和1∶512;单抗亚类鉴定表明3株单抗均为IgM类。结论:制备的Mig-2单抗特异性和稳定性较好,可以用于肿瘤治疗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单克隆抗体 Mig-2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饲日龄对肉鸡福利指标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龚争 肖磊 +5 位作者 王旋 周超 赵磊 陆洋阳 朱超 张训海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10,共5页
本研究采用数量限饲,探讨不同限饲起始日龄对肉鸡整个生产周期中的福利状况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方法】选1日龄AA肉用仔鸡3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Ⅲ组的限饲开始日龄分别为8日龄... 本研究采用数量限饲,探讨不同限饲起始日龄对肉鸡整个生产周期中的福利状况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方法】选1日龄AA肉用仔鸡3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Ⅲ组的限饲开始日龄分别为8日龄和12日龄,限饲组限饲时间为7d,限饲强度均为对照组前一天采食量的80%,限饲组在非限饲期与对照组肉仔鸡均为自有采食和饮水。【结果】早期限饲可显著降低35日龄、42日龄肉鸡胫骨长、尺骨长不对称性综合FΑ(P<0.05);42日龄时肉鸡足底和腿关节的重度、中度和轻度灼伤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无灼伤率两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2日龄时肉鸡的腿肌率、胸肌率两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季显著(P<0.01)。早期限饲显著提高了肉鸡28日龄的法氏囊指数(P<0.05),8-14日龄限饲对28日龄时的脾脏指数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在14日龄、21日龄、28日龄、35日龄和42日龄时NDV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28日龄后的血液中ND的抗体滴度增幅,试验Ⅱ、Ⅲ组高于对照组。【结论】8-14日龄限饲可有效改善肉鸡的福利状况,促进了免疫器官的发育,提升了饲养后期肉鸡血清中的ND抗体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饲 肉鸡 免疫器官发育 福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诊断小鹅瘟PCR方法的优化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磊 王旋 +2 位作者 龚争 吴章青 张训海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9,共5页
为建立快速诊断小鹅瘟的PCR方法,根据已发表的GPV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序列,经多序列比对和Oligo 6.0软件分析设计特异性PCR引物。以微量法提取病鹅肝组织DNA,优化PCR反应引物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鉴定其特异性,并与酚氯仿法和煮沸法进... 为建立快速诊断小鹅瘟的PCR方法,根据已发表的GPV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序列,经多序列比对和Oligo 6.0软件分析设计特异性PCR引物。以微量法提取病鹅肝组织DNA,优化PCR反应引物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鉴定其特异性,并与酚氯仿法和煮沸法进行同步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病鹅肝组织中GPV的核酸,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43bp,最佳退火温度为58℃,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微量法提取的病毒核酸PCR检测灵敏度分别是酚氯仿法的50倍和煮沸法的2500倍。该PCR检测方法不与鹅副黏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鸭瘟病毒以及健康鹅肝组织发生交叉反应。本研究建立的GPV 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诊断小鹅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鹅瘟 PCR 快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畜牧生产中的动物福利与人兽共患病和公共卫生安全 被引量:2
18
作者 龚争 张训海 +2 位作者 王旋 赵磊 丁维民 《中国动物保健》 2009年第8期34-37,共4页
近年来全球因人兽共患病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此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有专家指出:人类对动物"严酷的剥削与过度的利用",是造成了人禽(人畜)共患流行性疾病不... 近年来全球因人兽共患病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此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有专家指出:人类对动物"严酷的剥削与过度的利用",是造成了人禽(人畜)共患流行性疾病不断暴发的原因。本文阐述了动物福利与畜牧生产的关系和非福利因素对动物生理健康的影响。以期引起全社会关注和促进动物福利事业的发展,积极为畜牧生产中的动物创造一个精神上协调一致、生理上完全健康的生存状态,减少动物疫病(特别是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畜牧业的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福利 动物传染病 人兽共患病 公共卫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2型鹅星状病毒EvaGreen荧光定量一步法RT-PCR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磊 刘廷惠 +3 位作者 杨贝奇 张留君 刘欣超 张训海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5-32,共8页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基因2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2,GoAstV-2)检测方法。方法:以GoAstV-2 ORF2基因为靶标,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并构建含目标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质粒标准品,以其为模板优化建立一种EvaGreen饱和染料...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基因2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2,GoAstV-2)检测方法。方法:以GoAstV-2 ORF2基因为靶标,设计特异性检测引物并构建含目标基因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质粒标准品,以其为模板优化建立一种EvaGreen饱和染料荧光定量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结果:所建立方法采用dUTP/UDG酶防污染体系,其标准曲线在2.58×10^(1)~2.58×10^(7) copies/μL质粒模板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为-3.413,相关系数(R^(2))为0.995,熔解温度T_(M)为(85.5±0.5)℃;该方法对质粒标准品检测灵敏度下限为25.8 copies/μL;该方法特异性检测GoAstV-2,而新城疫病毒(NDV)、H5型禽流感病毒(AIV-H5)、禽呼肠孤病毒(ARV)等11种常见禽传染病病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显示,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GoAstV-2感染病死鹅组织定量检测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腺胃、胰腺、小肠、大脑和肌肉组织均可检测出GoAstV-2,其中肾脏病毒含量最高(2.58×10^(11) copies/g),大脑和肌肉组织含毒量较低。32份临床送检病死鹅组织样品的检测显示,9份存在GoAstV-2感染,阳性率为28.1%。结论:EvaGreen荧光定量一步法RT-PCR能高效检测GoAstV-2,可应用于禽类GoAstV-2感染的诊断和净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2型鹅星状病毒 荧光定量一步法RT-PCR EvaGr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群禽腺病毒通用型二温式PCR和V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
作者 赵磊 刘畅 +4 位作者 刘欣超 王旋 黄佳佳 阮来田 张训海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5,共9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Ⅰ群禽腺病毒(FAdV-I)血清型通用PCR方法,根据FAdV-Ⅰ12个血清型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建立了二温式PCR和VPCR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FAdV-Ⅰ二温式PCR方法,在90℃~94℃变性3 s、70℃~74℃退火兼延伸8 s,循环35~40次时... 为建立快速检测Ⅰ群禽腺病毒(FAdV-I)血清型通用PCR方法,根据FAdV-Ⅰ12个血清型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建立了二温式PCR和VPCR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FAdV-Ⅰ二温式PCR方法,在90℃~94℃变性3 s、70℃~74℃退火兼延伸8 s,循环35~40次时,最快可在15 min内完成扩增;对分属5个种的5个血清型毒株检测都呈阳性,对EDSV、NDV、沙门菌等12种禽常见病原核酸检测呈阴性;最低检测质粒拷贝数为13.9 copies/μL,最低检测病毒滴度为100.3 EID50/0.1 mL;对源于FAdV-4感染致死SPF鸡的心脏、肝脏、脾脏等14种样品核酸提取物检测均为阳性。建立的VPCR,在92℃变性0 s、70℃退火延伸0 s,40次循环时,可23 min完成,其最低检测质粒拷贝数亦为13.9 copies/μL;对150份采集自安徽省部分地区样品及送检病料的检测与分析显示,所建立的二温式PCR和VPCR总阳性检出均率为30.7%,其符合率为100%。本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通用型二温式PCR和VPCR方法,均可用于Ⅰ群FAdV的快速检测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群禽腺病毒 通用型 二温式PCR VPCR 快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