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4C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郭秀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4C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基于4C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4C模式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感[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评分、生命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等SUPPH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命质量等EORTC QLQ-C30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基于4C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生命质量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4C模式 延续性护理 自我效能感 生命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干预方案对食管癌腔镜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英 李翠红 唐青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集束化干预方案在食管癌腔镜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食管癌腔镜根治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 目的分析集束化干预方案在食管癌腔镜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食管癌腔镜根治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干预方案。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3.33%(χ^(2)=11.510,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7.119,P<0.001;t=5.802,P<0.001;t=10.890,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功能性项目评分均升高,症状性项目评分均降低(观察组:t=23.330,P<0.001;t=49.250,P<0.001;对照组:t=8.374,P<0.001;t=21.830,P<0.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性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症状性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t=13.220,P<0.001;t=33.860,P<0.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10.980,P<0.001)。结论集束化干预方案能减少食管癌腔镜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术后患者 集束化干预方案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膳联合情志护理在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郭秀娟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5期3043-30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膳联合情志护理在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130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中医... 目的探讨中医药膳联合情志护理在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130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中医药膳联合情志护理,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心理状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浓度与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膳联合情志护理对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可改善其营养状况与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促进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噎嗝 食管癌 贲门癌 中医药膳 情志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联合DP化疗方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及NF-κB蛋白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张明星 李小兵 刘季钊 《中国实用医刊》 2024年第7期105-109,共5页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DP化疗方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平衡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0年8月至2023年6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随...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DP化疗方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平衡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0年8月至2023年6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DP化疗方案(多西他赛+顺铂)治疗,研究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Th17/Treg免疫平衡、NF-κB蛋白含量、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63.33%,38/60)高于对照组(43.33%,26/60),P<0.05。治疗后,两组Th17、Treg百分比、Th17/Treg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50、p65蛋白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Ⅰ~Ⅱ级恶心呕吐发生率(36.67%,22/60)高于对照组(20.00%,12/60),P<0.05;两组Ⅲ~Ⅳ级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DP化疗方案能有效调控体内NF-κB蛋白表达,纠正Th17/Treg免疫紊乱,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西妥昔单抗 DP化疗方案 Th17/Treg免疫平衡 NF-κB蛋白含量
原文传递
不同新辅助方案应用于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田治强 刘季钊 冯绍康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31-3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新辅助方案应用于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采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83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新辅助方案将其分为放疗组(n=43)与... 目的比较不同的新辅助方案应用于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胸外科采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83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新辅助方案将其分为放疗组(n=43)与联合组(n=40),放疗组术前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联合组术前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与免疫治疗。比较两组辅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联合组辅助治疗效果优于放疗组(P<0.05)。联合组白细胞减少例数多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放疗组为18.60%(8/4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联合组生存率为82.50%(33/40),放疗组为65.12%(28/4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联合组生存时间长于放疗组(Log rankχ^(2)=4.419,P=0.032<0.05)。结论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前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与免疫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辅助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且不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Mckeown切除术 三维适形放疗 辅助性化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比较
6
作者 许冰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9期65-67,70,共4页
目的对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根据其治疗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全肺切除术,实验... 目的对支气管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根据其治疗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全肺切除术,实验组给予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18.45±21.34)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10.34±22.44)min,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254.38±32.46)ml,住院时间为(11.68±3.12)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423.87±54.54)min,住院时间为(18.75±5.45)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如第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自测呼气峰值流速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术后实验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2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采取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袖状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