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巴曲酶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NIHSS评分和认知能力改善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77-081,共5页
对早期采用巴曲酶疗法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认知障碍的患者,能否显著提高其NIHSS评分及认知水平的能力进行一番评估。方法 研究实验涵盖了30名男性及30名女性患者,设置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而对B组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外,还会加入早期... 对早期采用巴曲酶疗法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引发的认知障碍的患者,能否显著提高其NIHSS评分及认知水平的能力进行一番评估。方法 研究实验涵盖了30名男性及30名女性患者,设置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而对B组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外,还会加入早期巴曲酶疗法。比较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疗效有效率,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数据并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然而,采用巴曲酶疗法的B组疗效有效率显著好于仅接受常规治疗的A组,其数值为96.67%对76.67%,且P值小于0.05。在认知功能评分上,B组在定向力、注意力、延迟回忆、命名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视空间和执行能力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A组(P<0.05)。在神经功能受损评分上,B组在治疗后7d、14d、21d和28d的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01)。结论 早期应用巴曲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认知功能,且可显著减低其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表明其在该病群治疗中可能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巴曲酶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障碍 NIHSS评分 认知能力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娟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17期71-71,共1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同时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神经节苷脂100mg、胞二磷胆碱0.7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同时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神经节苷脂100mg、胞二磷胆碱0.75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CSS中国卒中量表)、评判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承气汤联合微创穿刺引流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亚娟 王坤红 +2 位作者 张丽敏 王欣 安骄娜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观察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联合微创穿刺引流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行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联合超早期微... 目的观察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联合微创穿刺引流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行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行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联合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评价两组患者血肿吸收时间、血肿体积、颅内压、血S100B、神经肽Y(NP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机体机能、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颅内压、血肿体积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颅内压和血肿体积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S100B、NPY、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N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机体机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联合微创穿刺引流可促进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减轻脑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承气汤辨证加减 微创穿刺引流 基底节脑出血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娜 姜敏 +3 位作者 白立红 李晓云 王哲涛 韩雪娟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2025-2028,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于发病24 h内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于发病24 h内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发病的24 h内给予丁苯酞联合尤尼泰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尤尼泰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好,且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丁苯酞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 神经功能 脑血管储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琴 孔伟丽 +4 位作者 吕康 徐爱兰 刘慧 王永会 刘兰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未采取溶栓或机械取栓患者的效果及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未采取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丁苯酞注射液组和联合治疗...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未采取溶栓或机械取栓患者的效果及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未采取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丁苯酞注射液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丁苯酞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丁苯酞注射液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评定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抗氧化能力,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Barthel指数、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丁苯酞注射液组,NIHSS评分、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丁苯酞注射液组(P<0.05,P<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丁苯酞注射液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未采取溶栓或机械取栓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抗氧化能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得以明显提升,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氯吡格雷 丁苯酞注射液 一氧化氮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琴 孔伟丽 +4 位作者 吕康 徐爱兰 刘慧 王永会 刘兰丽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96-99,104,共5页
目的观察甘露醇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甘露醇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甘露醇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右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MDA、ox-LDL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SOD、GSH-Px水平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ox-LDL水平及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右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快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右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程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甘露醇注射液 丁苯酞注射液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崔玉红 王尚臣 +1 位作者 刘瑛 杨建芳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27-1928,共2页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孔伟丽 王琴 +4 位作者 吕康 徐爱兰 刘慧 王永会 刘兰丽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77-79,8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分为A组(认知功能正常)85例和B组(认知功能障碍)115例。比较2组一...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分为A组(认知功能正常)85例和B组(认知功能障碍)115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2周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7.50%。与A组比较,B组脑梗死病史比例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水平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P<0.05)。TSH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T_(3)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血清TSH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FT_(3)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甲状腺功能 认知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杏儒 崔玉红 赵明哲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性 纤维蛋白原 粥样硬化 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临床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玉红 王尚臣 +2 位作者 杨建芳 刘平社 张惠芬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3期1713-1714,共2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300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各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300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各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S组、高危MS组和非MS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分别为54.70%、33.63%和11.66%;3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分别为48.33%、41.67%和16.67%;3组颈动脉闭塞率分别为70.43%、28.57%和0,MS组和高危MS组较非MS的颈IMT呈显著增加(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及高危代谢综合征人群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群体。颈动脉超声是一项无创的检测方法 ,能重复观察,方便操作,可作为动脉硬化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伟丽 王琴 +4 位作者 吕康 徐爱兰 刘慧 王永会 刘兰丽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200例,根据是否发生梗死后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116例和非出血转化组84例。比较2组既往病史、抗凝及溶栓治疗、大面...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200例,根据是否发生梗死后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116例和非出血转化组84例。比较2组既往病史、抗凝及溶栓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检测并比较2组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及血压水平。结果出血转化组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卒中史和饮酒史比例高于非出血转化组(P<0.05)。出血转化组接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高于非出血转化组(P<0.05);出血转化组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非出血转化组(P<0.05)。出血转化组HDL-C、LDL-C、TG、TC水平低于非出血转化组,FBG、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饮酒史和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卒中史、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梗死面积为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饮酒史和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卒中史、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梗死面积为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对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转化 三酰基甘油 血压测定 梗死面积 饮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研 于彩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0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杏芎氯化钠注射... 目的探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0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BDNF水平及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HCY水平及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脑部微循环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性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脑炎临床特征及脑脊液细胞学在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伟丽 戴京涛 +2 位作者 肖娟 王雷 白江来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9期1702-1703,共2页
急性病毒性脑炎(以下统称AVME)是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在基层医院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本研究分析探讨AVME患者病程早期脑脊液(CSF)细胞学的变化及临床特征,旨在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脑脊髓液 细胞学 脑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4例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月平 代京涛 王杏微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52-853,共2页
目的调查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3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患者... 目的调查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34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状况,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患者中,无抑郁者58例(43.3%),抑郁者76例(56.7%);抑郁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低于无抑郁者,体现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8个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76例抑郁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HAMD、SF-36评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者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并加强针对性的治疗工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应当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生活质量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戴京涛 李志贤 +2 位作者 孔伟丽 白江来 台立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总有效...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变化及总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变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为69.2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娟 赵建红 李连生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4期1901-190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24h内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2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发病后的6h(A组)、12h(B组)、18h(C组)及24h内(D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4组术前、术后14d和3个月时神...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24h内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将2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发病后的6h(A组)、12h(B组)、18h(C组)及24h内(D组)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4组术前、术后14d和3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4d4组患者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者增加,重度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总体神经功能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佳,与B、C、D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早期(≤6h)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杏儒 崔玉红 赵娜萍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6期597-59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奥扎格雷钠 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 梗死面积扩大 社会问题 人民群众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伟丽 戴京涛 +3 位作者 王雷 白江来 何俊瑛 张永华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0期1139-1141,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TOAST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重要的病因之一,而动脉-动脉栓塞也是以AS为基础的,因此积极探寻AS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并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TOAST分型中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重要的病因之一,而动脉-动脉栓塞也是以AS为基础的,因此积极探寻AS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并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激活感染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HCMV激活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细胞病毒感染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建红 甄敏哲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12期64-64,共1页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L、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L、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静脉滴注治疗,每日2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评判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浆纤维慢白原的浓度降低(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MPO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HCMV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孔伟丽 谷聚贤 +1 位作者 何俊瑛 高玉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arrow peroxide,MPO)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激活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84例,均行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颈动脉超声、血清MPO检查,...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arrow peroxide,MPO)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激活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84例,均行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颈动脉超声、血清MPO检查,比较不同斑块类型组HCMV-PP65、血清MPO的差别,并比较PP65阳性组与阴性组中血清MPO的差别。结果不稳定斑块组HCMV-PP65阳性率(56.76%)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30.30%);HCMV-PP65阳性组MPO平均含量(132.63±5.44)μg/L高于阴性组(92.55±5.39)μg/L;有斑块组MPO平均含量(112.09±9.13)μg/L高于无斑块组(87.32±8.29)μg/L,不稳定斑块组MPO平均含量(146.91±9.56)μg/L高于稳定斑块组(73.04±9.92)μg/L;PP65阳性病例中,有斑块组MPO平均含量(138.34±13.55)μg/L高于无斑块组(92.53±1.76)μg/L,不稳定斑块组MPO平均含量(170.50±11.36)μg/L高于稳定斑块组(93.32±2.67)μg/L;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HCMV-PP65阳性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者,HCMV激活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HCMV激活感染可促进MPO的表达,且有促使斑块不稳定的倾向,HCMV、MPO、AS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