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洪怡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该院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情况。方法以PA ATCC27853标准菌株进行质控。培养基为MH培养基,对57株PA进行分析。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标本主要来自呼吸科、神经外科、骨科、门诊部。检出标本分别为痰和支气管... 目的分析该院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情况。方法以PA ATCC27853标准菌株进行质控。培养基为MH培养基,对57株PA进行分析。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标本主要来自呼吸科、神经外科、骨科、门诊部。检出标本分别为痰和支气管吸出物及咽拭子、创口分泌物、中段尿。易感因素有高龄、疾病、长期应用抗菌药物。57株PA中有40株(70.2%)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 PA院内感染较常见,临床应予以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院内感染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林 李玮 李同相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92例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50例与B组42例,A组行长节段固定... 目的比较减压后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的92例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50例与B组42例,A组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B组行短节段固定融合术。评价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和融合节段多于B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ODI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差值均显著大于B组(P<0.05)。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DS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的特点,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在改善侧凸畸形和脊柱功能上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维 张庆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化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化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比较试验组和常规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3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骨髓微血管密度(MVD)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后,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VEGF、VEGFR和MV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试验组治疗后VEGF、VEGFR和MVD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试验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VEGF和bFGF及试验组治疗前VEGF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VEGF、VEGFR和MVD水平与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血浆VEGF、VEGFR表达及骨髓微血管生成,在抗白血病血管生成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急性白血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b值DWI序列扩散系数值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齐鑫 宁燕 +2 位作者 黄维 张庆娟 王建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多b值DWI序列扩散系数(ADC)值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行DWI检查的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46)和恶性组(n=44),均有完整DWI序列扫描结果,对比不同b值条件下CR、CNR、ADC值差异... 目的探讨多b值DWI序列扩散系数(ADC)值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行DWI检查的90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n=46)和恶性组(n=44),均有完整DWI序列扫描结果,对比不同b值条件下CR、CNR、ADC值差异,并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比不同b值对应ADC值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组、恶性组CR、CNR、ADC值均随b值上升而下降,但仅ADC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b值为300、400、500、600、700、800 s/mm^2时,其AUC值分别为0. 871、0. 784、0. 711、0. 581、0. 621、0. 539,b值为3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 95%、95. 45%、91. 11%、95. 23%、87. 50%。结论 DWI序列ADC值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发挥一定价值,取b值300s/mm^2时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b值 DWI序列 ADC值 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曹孟 李玮 黄浩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9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拉米夫定耐药性CHB作为研究对象,均口服恩替卡韦1.0 mg/d,治疗4年。观察临床疗效、乙型肝炎病毒基...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拉米夫定耐药性CHB作为研究对象,均口服恩替卡韦1.0 mg/d,治疗4年。观察临床疗效、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转阴率、病毒学反弹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治疗第24周时总有效率达88.0%,治疗第48、96、144和200周时总有效率趋于平稳,直至治疗结束。本组治疗第8周HBV-DNA转阴率为9.0%,后逐渐上升,于96周时上升至46.0%,200周时达60.0%;治疗第8周时10例出现病毒学反弹,至治疗结束时共56例出现病毒学反弹;治疗第8周时2例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至200周时共64例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治疗第144周时14例出现HBs Ag血清学转换,至200周时共24例出现HBs Ag血清学转换。本组出现不良反应46例(23.0%),其中恶心18例,乏力14例,心动过速10例,尿白细胞阳性4例,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CHB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抗病毒药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海 赵维群 洪怡 《当代医学》 2017年第9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独立高危因...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乙型肝炎发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并发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重叠病毒感染率更高(29.4%),肝损害药物应用率更高(33.1%),抗病毒药物应用率更低(11.3%),饮酒史更高(25.6%),细菌感染率更高(19.4%),外科手术率更高(5.6%),情绪紧张及劳累率更高(17.5%),HBVDNA水平更高(5.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感染、饮酒、重叠病毒感染、应用肝毒性药物、手术、情绪紧张及劳累、PCR-HBVDNA高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高危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这些高危因素,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回归分析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维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6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依药敏试验选择二线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观察2组痰菌和病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痰涂...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依药敏试验选择二线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观察2组痰菌和病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痰涂片阴转率高于对照组,浸润病变显著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洞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肺结核 耐药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药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血清学转换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PEG-IFNa-2a)和恩替卡韦(EV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转换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41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EG-IFNa治疗者4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a-2a(PEG-IFNa-2a)和恩替卡韦(EVT)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转换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41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EG-IFNa治疗者44例(PEG-IFNa-2a组),采用恩替卡韦(EVT)治疗者67例(EVT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HBeAg定量、HBV DNA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记录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组12、24周指标对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48周时,两组的HBe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2a组及EVT组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9.09%和1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4.09%和11.94%,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2.27%和82.09%,PEG-IFNa-2a组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EV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2a组及EVT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8.18%和7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2a组ROC曲线分析结果:24周时HBeAg水平较基线下降大于97.34%(AUC=0.865、P=0.008),其48周时血清学转换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8和0.843;24周时HBeAg水平较12周下降大于43.26%(AUC=0.812、P=0.009),其48周时血清学转换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12和0.745。结论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PEG-IFNa-2a治疗48周较ETV有更高的血清学转换率。PEGIFNa-2a治疗12、24周时HBeAg水平下降程度对48周时的HBeAg血清学转换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阳性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 恩替卡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水中钙卫蛋白与总蛋白比率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玮 李林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探讨腹水中钙卫蛋白与总蛋白比率对诊断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2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腹水,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检测腹水中钙卫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及白蛋白含量,进行相关性分... 目的探讨腹水中钙卫蛋白与总蛋白比率对诊断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2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腹水,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检测腹水中钙卫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及白蛋白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计算腹水中钙卫蛋白及总蛋白之比,绘制ROC曲线。结果 127份标本中,腹水中钙卫蛋白与腹水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总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实验组腹水中钙卫蛋白水平为126ng/m L^10842ng/m L(中位数928ng/m L),在对照组,腹水中钙卫蛋白水平为26ng/m L^602ng/m L(中位数58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中钙卫蛋白与总蛋白比率在自自发性腹膜炎诊断中可能更优于钙卫蛋白。结论腹水中钙卫蛋白与总蛋白比率可能是诊断乙肝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一个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钙卫蛋白 腹水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2期65-65,共1页
目的观察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思美泰治疗,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剂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0d取静脉血查肝功能,观察比较丙氨... 目的观察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思美泰治疗,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剂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30d取静脉血查肝功能,观察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75.9%;2组治疗后ALT与TBIL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治疗淤胆型肝炎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美泰 淤胆型肝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尺侧疼痛与尺骨变异、尺骨远端掌侧成角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李林 李同相 李玮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腕尺侧疼痛与尺骨变异、尺骨远端掌侧成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就诊的单侧腕尺侧疼痛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腕和健腕均拍摄后前位、正位X线,测量尺骨变异、尺骨远端掌侧成角,偏相关性分析尺骨变异、尺... 目的探讨腕尺侧疼痛与尺骨变异、尺骨远端掌侧成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医院就诊的单侧腕尺侧疼痛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腕和健腕均拍摄后前位、正位X线,测量尺骨变异、尺骨远端掌侧成角,偏相关性分析尺骨变异、尺骨远端掌侧成角的关系,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尺骨变异、尺骨远端掌侧成角与腕尺侧疼痛的关系。结果腕尺侧疼痛患者患腕、健腕尺骨远端掌侧成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腕尺骨变异大于健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尺侧疼痛患腕尺骨正变异〉2 mm的几率为29.68%,明显高于健腕的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与尺骨远端掌侧成角无明显相关性(r=-0.134,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尺骨变异与腕尺侧疼痛发生有关联(P〈0.05),而尺骨远端掌侧成角与腕尺侧疼痛发生无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尺骨正变异是腕尺侧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腕尺侧疼痛患腕尺骨正变异〉2 mm的几率较高,且为腕尺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尺侧疼痛 尺骨正变异 尺骨远端掌侧成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夏六均 赵维群 黄浩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CHB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CHB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CHB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72周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24周时,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24周时,治疗72周时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48周时,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48周时,且同期观察组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HBc、基因型是CHB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HB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抗-HBc为阴性、基因型为C型是影响CHB疗效的危险因素,应注重并提前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9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CT演变分析
13
作者 何芳 丁雪峰 +7 位作者 曹孟 龚海英 付祥真 罗洁 陈小菊 段祥林 陈丽 蒋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939-942,938,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胸部CT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NC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中,普通型患者53例,重型26例,危重型14例。常见首发症状为发热(90.3%)、咳嗽(77.4%)和乏力(52.7%);常见的...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胸部CT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NC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临床分型中,普通型患者53例,重型26例,危重型14例。常见首发症状为发热(90.3%)、咳嗽(77.4%)和乏力(52.7%);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异常为淋巴细胞减少(78.5%)、D-二聚体升高(62.4%)和C-反应蛋白升高(60.2%)。早期胸部影像学显示,磨玻璃影76例(81.7%)、斑片影30例(32.3%);肺受累百分比≤25%者23例(24.7%)、25%~50%者34例(36.6%)、50%~70%者15例(16.1%)、≥75%者21例(22.6%)。随病情不良进展,铺路石征、实变影和支气管充气征增多,肺部受累百分比增加。结论:胸部CT对NC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诊断价值,临床医生可根据胸部CT演变情况评估患者的病情,以适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重症化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NCP 临床特征 胸部CT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最佳疗程观察及联合用药可行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庆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7期73-74,共2页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最佳疗程观察及联合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03/2012-06收治的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采取...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最佳疗程观察及联合用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03/2012-06收治的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替比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的HBV-DNA阴转率都有提高,两组在6个月较3个月时提高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观察组HBV-DNA阴转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3个月是治疗应答的合理时间,对于应答不佳的患者可使用替比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HBEAG阳性慢性乙肝 最佳疗程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甘利欣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黄浩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74-74,共1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利欣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48例停用可疑药物,采取支持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甘利欣250rag静滴qd。对照组给予10%葡萄耱250ml...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利欣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48例停用可疑药物,采取支持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甘利欣250rag静滴qd。对照组给予10%葡萄耱250ml+甘利欣150rag静滴qd,两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比较用药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第2周末ALT.TB.GGT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1或P〈0.5),但大剂量组ALT.TB.GGT值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大剂量甘利欣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炎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利欣 药物性肝炎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曲南联合恩替卡韦对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洪怡 刘海 +2 位作者 李玮 游忠岚 邓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氨曲南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 目的:探讨氨曲南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根据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曲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白细胞及腹水细胞水平,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重、腹围及24 h尿量进行记录。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TSH水平、体重、腹围均降低,FT3、FT4、T3、T4水平及24 h尿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TSH水平、体重、腹围较低,FT3、FT4、T3、T4水平及24h尿量较高(P<0.05);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氨曲南联合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腹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推测其机制与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曲南 恩替卡韦 乙肝肝硬化 原发性腹膜炎 甲状腺激素
原文传递
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拉米夫定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华强 刘海 周涛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无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进行胸腺肽α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拉米夫定无应答HbeAg阳性乙型慢性肝炎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研究组进行胸腺肽α1与阿德福韦酯...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无应答HBeAg阳性慢性乙肝病人进行胸腺肽α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拉米夫定无应答HbeAg阳性乙型慢性肝炎病人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研究组进行胸腺肽α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对照组仅进行胸腺肽α1治疗,治疗期为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转肽酶(γ—GT)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BeAg/抗-HBe转换、HBVDNA阴转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LT、AST、γ-GT水平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治疗后的ALT、AST、γ—G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BeAg/抗-HBe转换、HBVDNA阴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无应答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胸腺肽d1与阿德福韦酯联合疗法,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肝功能状态,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拉米夫定 胸腺肽 阿德福韦酯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孟 王新宇 张文宏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56,共2页
患者女,39岁,已婚未育。因发热伴头痛半月余,意识障碍10d,于2015年4月1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3月15日不明诱因出现低热,体温37.3~37.5℃,伴四肢肌肉酸痛,两侧颞部轻度胀痛,无明显寒战、畏寒、咽痛、咳嗽、咳痰、恶心、呕吐、... 患者女,39岁,已婚未育。因发热伴头痛半月余,意识障碍10d,于2015年4月1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3月15日不明诱因出现低热,体温37.3~37.5℃,伴四肢肌肉酸痛,两侧颞部轻度胀痛,无明显寒战、畏寒、咽痛、咳嗽、咳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腰痛、腹痛、腹泻、尿急及尿痛等不适,亦无皮疹及关节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妊娠 意识障碍 肌肉酸痛 视物模糊 关节疼痛 患者
原文传递
α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动态疗效特征
19
作者 郑永利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2334-2335,共2页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病毒学及血清学动态变化情况,通过早期疗效预测终末疗效。方法:观察144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α干扰素治疗24WK及随访24WK过程中HBV-DNA以及HBeAg变化情况。结果:经α干扰...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病毒学及血清学动态变化情况,通过早期疗效预测终末疗效。方法:观察144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α干扰素治疗24WK及随访24WK过程中HBV-DNA以及HBeAg变化情况。结果:经α干扰素治疗12、24、48WK时,HBV-DNA下降到可检测值以下病例数分别为32、32、31例;同期HBeAg发生血清转换病例数分别为16、17、21例。结论:干扰素治疗12WK时患者病毒学及血清学结果可早期预测终末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HBEAG(+)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学 血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