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宇云 伍燕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2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观察对神经内科护理规培学员施用雨课堂教学联合腾讯会议开展教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习的54名护理规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人... 目的:观察对神经内科护理规培学员施用雨课堂教学联合腾讯会议开展教学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习的54名护理规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人。对照组采用雨课堂教学干预,试验组采用雨课堂教学联合腾讯会议教学。结束教学之后,比较两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护理理论知识评分及实践操作评分。结果:试验组学员教学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5,P<0.05)。试验组学员理论知识评分、实践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6、4.896,P<0.05)。结论:雨课堂教学联合腾讯会议教学投入临床神经内科护理规培学员带教中,干预的教学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教学模式 神经内科 临床护理 带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宾市城乡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分析
2
作者 庞晓青 李浩 伍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了解宜宾市40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的脑卒中患病情况及城乡之间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的差异,为脑卒中的预防制定合适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凭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项目,对宜宾市2个抽样选中的乡镇/社区中40岁以上... 目的了解宜宾市40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的脑卒中患病情况及城乡之间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的差异,为脑卒中的预防制定合适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凭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项目,对宜宾市2个抽样选中的乡镇/社区中40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脑卒中调查问卷、查体及辅助检查,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一般性描述分析和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4621例,脑卒中患者112例,患病率为2.42%。其中,城市人群中高危人群576例,中危人群778例,均显著高于乡镇人群,而城市人群中既往有脑卒中病史69例,也显著多于乡镇人群。宜宾市城市地区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前3位依次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运动缺乏。宜宾市乡镇地区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前3位依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史。结论宜宾市脑卒中患病率和省内水平相似,但城乡人群之间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存在差异,城乡共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运动缺乏和脑卒中家族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城乡人群 危险因素 暴露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隐患干预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雪梅 高洁 杜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8期148-149,共2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患者日益增加。现代社会人们维权意识、法制观念越来越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又以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居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安全隐患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使用患者标识腕带的体会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春花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第4期436-436,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标识腕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模式下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开展按病种分组用药医嘱点评的探讨
5
作者 张磊 李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11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探讨DRG模式下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嘱点评中开展按病种分组分类点评的创新模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3种常见疾病(分别为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供血不足)的住院患者,2022年1—6月每月定期安排临床药师对其进行住... 目的:探讨DRG模式下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嘱点评中开展按病种分组分类点评的创新模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3种常见疾病(分别为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供血不足)的住院患者,2022年1—6月每月定期安排临床药师对其进行住院医嘱合理性点评,发现用药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对不合理用药医嘱中用法与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动态监控上述3种疾病患者的住院药品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的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1—6月,临床药师每月点评的不合理医嘱数呈逐月下降趋势,其中脑梗死患者医嘱不合理率由1月的7.00%(113/1 615)降至6月的1.79%(32/1 783);脑出血组医嘱不合理率由1月的6.00%(147/2 450)降至6月的1.58%(40/2 533);脑动脉供血不足组医嘱不合理率由1月的6.26%(187/2 986)降至6月的1.81%(55/3 035)。2022年1—6月,3种疾病患者的住院药品次均费用均有所下降,其中脑梗死患者降低了9.31%[1月:(17 420.44±61.25)元;6月:(15 798.67±63.83)元];脑出血患者降低了26.50%[1月:(14 827.74±78.53)元;6月:(10 899.03±76.63)元];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降低了30.30%[1月:(12 212.24±89.52)元;6月:(8 511.34±88.82)元]。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在神经内科开展按病种分组的点评模式,用药医嘱不合理率得到明显降低。该模式有助于促进住院患者药品次均费用的降低,协助临床控制药品费用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病种分组 用药医嘱点评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小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2期106-106,共1页
临床健康教育是解决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增强整体护理效果及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医院向患者及有关人群全面服务、扩大医院社会责任的重要功能。现将临床健康教育过程中获得的一些感受简述如下: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宾市癫痫诊治能力现状调查
7
作者 李浩 余广兰 伍燕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第6期84-85,共2页
目的通过调查宜宾市七县三区公立医院的癫痫诊治水平,为今后开展对应的培训提供思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宜宾市13家公立医院的科室主任、一般医生开展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医院级别、神经内科医生进修癫痫情况、癫痫临床路径... 目的通过调查宜宾市七县三区公立医院的癫痫诊治水平,为今后开展对应的培训提供思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宜宾市13家公立医院的科室主任、一般医生开展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医院级别、神经内科医生进修癫痫情况、癫痫临床路径管理、抗癫痫药物构成、癫痫诊治设备构成等,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在13家医院中,分布最广的抗癫痫药物是丙戊酸和卡马西平,而新型抗癫痫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的分布均没有超过50%;癫痫的主要监测设备——普通脑电图在53.8%的医院中存在,而更加强大的视频脑电图仅15.4%的医院具备。在13家医院中,有2家医院各有2名医生曾参加癫痫方向进修,4家医院各有1名医生曾参加癫痫方向进修,其余7家医院(53.8%)均没有医生参加癫痫方向进修。在癫痫临床路径管理中,发现仅有5家医院开展了癫痫路径管理,其余8家医院(61.5%)均未开展。结论癫痫的诊治水平在宜宾市范围内的各级医院中仍较薄弱,硬件设备及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等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诊治能力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邓朝苹 代源 +2 位作者 李春花 刘小华 余文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8期101-102,共2页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5月实行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5年8~12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防跌倒坠床率和满...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5月实行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2015年8~12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脑卒中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防跌倒坠床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跌倒坠床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管理中,有效提高了脑卒中患者防跌倒坠床的依从性,增加了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对防跌倒坠床安全知识的认可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科室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卒中 防跌倒坠床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07例临床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研究
9
作者 吴燕平 王加才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NMOSD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人口统计学、MRI特征和脑脊液(CSF)/血清结果。结果AQP4-IgG阳性患者自身免疫性抗体异常... 目的研究西南地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NMOSD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人口统计学、MRI特征和脑脊液(CSF)/血清结果。结果AQP4-IgG阳性患者自身免疫性抗体异常发生率高于AQP4-IgG阴性患者(P<0.05)。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的患者多出现视神经炎和严重视力损害(P<0.05)。发病年龄在30岁及以上的患者发病时急性脊髓炎较多(P<0.05)。重度视力损害(P=0.023,OR=6.749)和同时存在的脊髓颈胸病变(P=0.006,OR=9.684)与3年内复发有关。结论NMOSD自身免疫性抗体异常多见于AQP4-IgG阳性患者,严重视力损害并同时存在颈胸脊髓病变的患者更容易在3年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临床特征 AQP4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神经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晓平 徐雁秀 +2 位作者 李明初 廖长琦 庞淑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23-824,共2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 检测 1 2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左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1 )、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2 )、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1 )、左腓浅神经感觉传...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方法 检测 1 2 9例 2型糖尿病患者左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1 )、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2 )、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1 )、左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2 )以及尿蛋白排泄率 /尿肌酐排泄率 (UACR) ,94例患者均做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检测。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组UACR异常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MCV1 、MCV2 、SCV1 、SCV2 、分别与UACR、HbAlc呈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肾病有共同发病基础 ,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患者周围神经易受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痛 神经传导速度 尿微量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必能 袁亚玲 +1 位作者 赵和华 杨晓平 《疑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680-681,共2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各23例,分别单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组和卡马西平组各23例,分别单用托吡酯和卡马西平治疗,治疗10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VAS)、发作频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托吡酯组治疗4周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完全缓解率60.9%,总有效率91.3%,治疗最终的无疼痛剂量为(89±53)mg/d,4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卡马西平组三叉神经痛完全缓解率65.2%,总有效率为91.3%,治疗最终无痛剂量为(432±65)mg/d,2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少。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起效时间较托吡酯组短(P<0.05),但4周后疼痛程度及发作频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卡马西平 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血液黏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丰 高洁 +2 位作者 吴燕平 杨晓平 曾元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血液黏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例2型糖尿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二甲双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缓释片...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血液黏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例2型糖尿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二甲双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缓释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血液黏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二甲双胍组FPG、HbA1c、hs-CRP、TC、LDL-C、TG水平低于常规组,HDL-C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二甲双胍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常规组,MoC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有效促进2型糖尿病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其较好协同降糖、调血脂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血液黏度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基底核区HICH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洁 何丰 +1 位作者 江梦丽 彭仕军 《西部医学》 2016年第12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对比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72例,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手术组38例和保守组34例,手术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保守组患者接... 目的对比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对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72例,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手术组38例和保守组34例,手术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保守组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患者近期疗效、6个月远期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保守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近期疗效及6个月远期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核区HICH患者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远期生存质量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核区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术 内科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时血神经屏障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浩 张磊 徐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使用大鼠坐骨神经制造周围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模型,观察非冻结性冷损伤时神经内部的水肿变化,研究冷损伤时血神经屏障功能的损害情况及相应的病理改变。方法 48只雄性Wistar随机分成冷损伤后1 d组、3 d组和5 d组。每只大鼠一侧坐骨... 目的使用大鼠坐骨神经制造周围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模型,观察非冻结性冷损伤时神经内部的水肿变化,研究冷损伤时血神经屏障功能的损害情况及相应的病理改变。方法 48只雄性Wistar随机分成冷损伤后1 d组、3 d组和5 d组。每只大鼠一侧坐骨神经予以3℃~5℃持续低温2 h;以对侧坐骨神经作为对照。每组大鼠在相应的时间点取下坐骨神经进行观察: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后1 h,测量坐骨神经中伊文思蓝浓度;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后1 h,坐骨神经包埋制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伊文思蓝的分布;坐骨神经包埋制片,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有髓纤维、无髓纤维及毛细血管的状况。结果冷损伤后1 d,多数有髓纤维出现以"空、暗"为形式的轴索退变;无髓纤维和紧密连接完好;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管腔狭窄;冷损伤后3~5 d,有髓纤维病变继续加重;神经内膜毛细血管管腔仍然狭窄,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开放;冷损伤后1 d,冷损伤侧坐骨神经中的伊文思蓝浓度与对照侧相比有显著升高;在正常的坐骨神经内,伊文思蓝红色荧光局限于神经内膜的血管腔内,未渗漏至血管外;在冷损伤后1 d,坐骨神经的一些受冷部位出现了神经内膜弥漫性红色荧光;类似荧光也出现冷损伤后3 d与5 d的坐骨神经中,但是其荧光强度有所下降。结论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可以导致血神经屏障功能破坏,引起神经内膜水肿;非冻结性冷损伤早期主要选择性损害有髓纤维,而对无髓纤维损伤极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冻结性冷损伤 血神经屏障 坐骨神经 神经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及脑脊液MMP-9、IGF-Ⅱ、IL-1β水平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魏俊 黄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中急性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中急性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30例,病毒性脑炎(组)30例,另选取3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IGF-Ⅱ及IL-1β水平变化。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化脓性脑膜炎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中IGF-Ⅱ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0.05),但血清中IGF-Ⅱ水平明显低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中IL-1β水平与病毒性脑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IGF-Ⅱ及IL-1β参与了血-脑脊液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及神经保护过程,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白细胞介素-1Β 血-脑脊液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与坐骨神经非冻结性冷损伤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浩 徐敏 +4 位作者 耿志伟 贾建平 吴忧 刘芳艳 宋珏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观察非冻结性冷损伤后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探讨炎性细胞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持续低温组与间断低温组。每只大鼠一侧坐骨神经给予低温作用,另一侧坐骨神经作为常温对照。持续低温组给予坐... 目的观察非冻结性冷损伤后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探讨炎性细胞在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持续低温组与间断低温组。每只大鼠一侧坐骨神经给予低温作用,另一侧坐骨神经作为常温对照。持续低温组给予坐骨神经3~5℃,2小时低温处理;间断低温组给予3~5℃,1小时低温处理,待其恢复体温1小时后,再次给予3~5℃,1小时低温处理。冷损伤后1天、3天时分别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变化及炎性细胞活动。结果①持续冷损伤后1天,坐骨神经多数有髓纤维即发生"空轴索"改变;无髓纤维基本正常。神经内膜血管内皮肿胀管腔狭窄,管腔内未见血小板激活与红细胞淤滞;②持续冷损伤后3天,有髓纤维病变继续加重,而无髓纤维仍保持正常。神经内膜血管病变同前;③间断冷损伤后1天,有髓纤维病变的同时伴随少量无髓纤维退变。第3天时观察到巨噬细胞侵犯、吞噬有髓纤维。结论非冻结性冷损伤时温度波动可以增强血液再灌注,加速氧自由基的产生,这可能是间断低温后出现巨噬细胞活动的主要原因,它将使坐骨神经有髓纤维变性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冻结性冷损伤 巨噬细胞 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毅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患者7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患者72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35d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1)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的角色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GQOL-74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介入康复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戈莫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反应、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小琴 余广兰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反应、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芬...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反应、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芬戈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β]、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预后指标[改良Rankin's量表(mRS)评分];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NF-α、IL-8、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NGF、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芬戈莫德治疗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芬戈莫德 炎性反应 神经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9
作者 徐方琼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4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全部患者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全部患者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标准评定神经功能,参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标准评定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规律用药、合理膳食、坚持锻炼与心理平衡共四个方面的遵医行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与躯体功能共四个维度的GQOLI-7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健康理念的全程护理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遵医行为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介入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灵分散片联合甲钴胺与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洁 杜燕 杨晓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0X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杏灵分散片联合甲钴胺与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杏灵分散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组(研究组,25例)和单用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2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行神经传导速度... 目的观察杏灵分散片联合甲钴胺与单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杏灵分散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组(研究组,25例)和单用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2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评估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灵分散片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单一治疗,临床医生可以更多地考虑选用该联合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杏灵分散片 甲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