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成可生物降解神经导管修复损伤周围神经:生物相容性良好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孙富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4054-4058,共5页
背景:临床对周围神经损伤进行修复治疗的时候,可以利用自体神经进行治疗或者利用不同材质的神经导管进行治疗。目的:探索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3组,自体神经移... 背景:临床对周围神经损伤进行修复治疗的时候,可以利用自体神经进行治疗或者利用不同材质的神经导管进行治疗。目的:探索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3组,自体神经移植组、硅胶导管组和可降解神经导管组。各组动物切除10 mm坐骨神经,构建坐骨神经缺损动物模型,并分别利用自体神经、硅胶导管以及可降解神经导管进行坐骨神经修复。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周,硅胶导管组兔运动神经传导效果、小腿三头肌肌肉湿质量恢复率比自体神经移植组差,但可降解神经导管组兔运动神经传导效果、小腿三头肌肌肉湿质量恢复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造模后12周时,自体神经移植组中存在大量呈均匀排列的有髓神经纤维,可降解神经导管组中可见大量分布不均匀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而硅胶导管组中存在少量呈不均匀排列的髓神经纤维。表明合成可生物降解材料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可以获得与自体神经较为接近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周围神经 神经损伤 神经修复 组织工程 神经导管 导管材料 合成材料 可降解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吴珂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9期68-69,共2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微创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6月-2019年7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微创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6月-2019年7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更好,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胸腔镜与闭式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游通 卢睿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究以闭式胸膜活检、内科胸腔镜检查对患者胸腔积液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门诊收治的172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按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胸镜组(以胸腔镜进行诊断)、活检组(采用闭式胸膜活检),每组86例,... 目的探究以闭式胸膜活检、内科胸腔镜检查对患者胸腔积液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门诊收治的172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按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胸镜组(以胸腔镜进行诊断)、活检组(采用闭式胸膜活检),每组86例,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病理分类情况及疾病诊断阳性率情况,统计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胸镜组与活检组在恶性肿瘤、慢性炎性反应、胸膜坏死组织检出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与活检组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镜组病理确诊阳性率为87.2%,明显高于活检组61.6%(P<0.05)。结论临床对胸腔积液患者检查时,闭式胸膜活检、内科胸腔镜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后者在恶性肿瘤、慢性炎性反应等方面病理诊断阳性率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诊断 胸腔积液 闭式胸膜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不同时机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吴珂 杨晓滨 +3 位作者 李德康 范莉 李洪 刘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702-708,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显微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IA)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夹闭手术治疗IA的102例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53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6.54岁。...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显微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IA)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夹闭手术治疗IA的102例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53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6.54岁。比较不同时机(24 h内、48 h内、72 h内)显微夹闭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动脉瘤夹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IA患者预后的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不同时机显微夹闭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手术的患者动脉瘤完全夹闭率、恢复良好率、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48 h内和72 h内手术的患者(95.24%vs 72.22 vs 40.74%、85.71%vs 74.07%vs 59.26%、95.23%vs 87.04%vs 74.07%;P<0.05);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7例)和预后不良组(15例)。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史、术前颅内血肿量、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影响IA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率为14.71%,模型评价的实际C-index为0.815,内部验证C-index为0.809,外部验证C-index为0.805,模型符合度较好。结论IA患者动脉瘤破裂后越早(24 h内)进行显微夹闭手术疗效越好,患者年龄、高血压史、术前颅内血肿量、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NIHSS评分均是影响I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机 显微夹闭手术 颅内动脉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DN6基因对脑膜瘤组织中细胞增殖、侵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安强 李德康 杨晓滨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研究Claudin6(CLDN6)基因对脑膜瘤组织中细胞增殖、侵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以及脑外伤患者,收集脑膜瘤组织和正常脑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试剂盒测定CLDN6的蛋白阳性率,采... 目的:研究Claudin6(CLDN6)基因对脑膜瘤组织中细胞增殖、侵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以及脑外伤患者,收集脑膜瘤组织和正常脑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试剂盒测定CLDN6的蛋白阳性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CLDN6、增殖基因、侵袭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脑膜瘤组织中CLDN6的蛋白含量及蛋白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正常脑膜组织;脑膜瘤组织中PHH3、MCM2、E2F3、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脑膜组织,BAG-1、Caspase-3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脑膜组织;CLDN6阳性脑膜瘤组织中PHH3、MCM2、E2F3、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的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LDN6阴性脑膜瘤组织,BAG-1、Caspase-3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LDN6阴性脑膜瘤组织。结论:脑膜瘤组织中CLDN6基因低表达与细胞异常增殖、侵袭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Claudins6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组织中CLDN6基因表达量与MMPs/TIMPs、EMT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安强 杨晓滨 李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7期2419-2422,共4页
目的:研究脑膜瘤组织中Claudins6(CLDN6)基因表达量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上皮间质转化(EMT)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手术切除的脑膜瘤组织样本,同期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开颅减压术... 目的:研究脑膜瘤组织中Claudins6(CLDN6)基因表达量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上皮间质转化(EMT)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手术切除的脑膜瘤组织样本,同期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开颅减压术中收集的正常蛛网膜组织,检测组织中CLDN6、MMPs/TIMPs、EMT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脑膜瘤组织中CLDN6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蛛网膜组织;脑膜瘤组织中EMMPRIN、MMP2、MMP9、Vimentin、N-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蛛网膜组织,TIMP1、TIMP2、E-cadherin、α-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蛛网膜组织;CLDN6高表达脑膜瘤组织中EMMPRIN、MMP2、MMP9、Vimentin、N-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CLDN6低表达脑膜瘤组织,TIMP1、TIMP2、E-cadherin、α-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CLDN6低表达脑膜瘤组织。结论:脑膜瘤组织中CLDN6基因的低表达能够引起MMPs水解活性增强、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进而促进脑膜瘤的浸润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Claudins6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脑室出血并全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洪 李德康 杨晓滨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059-106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全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全脑室铸型患者48例,其中29例行开颅右额叶皮质造瘘,显微镜下清除侧脑室血肿减压(A组),19例采用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血性脑脊...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全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外科原发性脑室内出血全脑室铸型患者48例,其中29例行开颅右额叶皮质造瘘,显微镜下清除侧脑室血肿减压(A组),19例采用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血性脑脊液(B组)。术后两组均行脑室外引流+尿激酶脑室内注射治疗,术后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及预后。结果 A组术后恢复良好15例,好转10例,死亡4例;颅内感染3例,癫痫3例,无脑积水患者;GOS评分:5分2例,4分13例,3分7例,2分3例,1分4例;救治成功率86%。B组术后恢复良好1例,好转10例,死亡8例;颅内感染4例,癫痫2例,脑积水5例;GOS评分:5分0例,4分1例,3分5例,2分5例,1分8例;救治成功率57.8%。两组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叶造瘘脑室血肿清除术加术后引流是抢救治疗急性脑室内出血并全脑室铸型的有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 脑室出血铸型 手术治疗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及其他临床指标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娟 刘洋 +2 位作者 刘小华 杨宇 连治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18-122,125,共6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及其他临床指标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行手术治疗的151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采...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及其他临床指标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行手术治疗的151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5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平均生存周期21.89个月,随访期内死亡101例(占66.89%)。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LYM)、PNI、体质量指数(BMI)和C反应蛋白(CRP)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6.45 g/L、206.0 mg/L、1.85×10^(9)/L、46.9、21.45 kg/m^(2)和8.55 m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0.683、0.867、0.955、0.635和0.646。单因素分析显示,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简称WHO分级)、术式、术前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ALB、PA、LYM、BMI、CRP和PNI均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NI≥46.9、术前KPS评分≥60分和WHO分级Ⅱ级、Ⅲ级(相对于Ⅳ级)均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HR=0.925、0.964、0.122、0.577,P<0.05)。WHO分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50.75%、16.28%,PNI<46.9和PNI≥46.9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34.38%和87.27%,术前KPS评分<60分和KPS评分≥60分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30.23%和62.96%。结论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差,PNI、术前KPS评分和WHO分级均与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营养指数 预后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 卡氏功能状态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腹穿刺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运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孙富 杨晓滨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984-985,共2页
目的:探讨气腹穿刺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的统计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进行传统手术组及气腹穿刺技术组病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影像检查及并发症,明确气腹穿刺技术的运用价值。结果:65例患者完成统计,气腹穿... 目的:探讨气腹穿刺技术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的统计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进行传统手术组及气腹穿刺技术组病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影像检查及并发症,明确气腹穿刺技术的运用价值。结果:65例患者完成统计,气腹穿刺组患者术后4周的影像检查脑积水缓解情况与传统手术组无明显差异,半年内并发症统计结果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气腹穿刺技术的运用能取得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疗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成功率高、瘢痕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立体定位固定系统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晓滨 李德康 +3 位作者 李平 杨安强 吴珂 刘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66-367,共2页
目的探讨快速立体定位固定系统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快速立体定位固定系统辅助开颅手术治疗颅内病变15例,并对应用快速立体定位固定系统术中定位的准确性、使用的安全性和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定位平均误差(2±0.... 目的探讨快速立体定位固定系统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快速立体定位固定系统辅助开颅手术治疗颅内病变15例,并对应用快速立体定位固定系统术中定位的准确性、使用的安全性和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定位平均误差(2±0.76)mm,术中均能准确定位病灶,系统无安全隐患。病变全切10例,脑内血肿穿刺引流4例,脑脓肿穿刺引流1例。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使用快速立体定位固定系统辅助开颅手术,能大幅度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病变 开颅手术 快速立体定位固定系统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ari 畸形I型并脊髓空洞症四脑室流出道疏通引流术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杨晓滨 杨安强 +2 位作者 李洪 陈飞雄 刘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54-57,共4页
探讨 Chiari 畸形I型并脊髓空洞症四脑室流出道疏通引流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 2000 年 8 月至 2018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Chiari 畸形I型并脊髓空洞症患者 53 例,分别采取单纯后路窝骨性减压 10 例、环枕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 8 例... 探讨 Chiari 畸形I型并脊髓空洞症四脑室流出道疏通引流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 2000 年 8 月至 2018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Chiari 畸形I型并脊髓空洞症患者 53 例,分别采取单纯后路窝骨性减压 10 例、环枕减压+硬脑膜扩大修补 8 例、环枕减压+小脑扁桃体软膜下切除11 例、环枕减压+小脑扁桃体电凝回缩+四脑室流出道疏通引流术 24例。结果:通过 6 - 12月的随访,四脑室流出道引流术 (B) 组与非四脑室引流术(A)组,在症状改善、术后空洞缩小、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复发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有统计学意义;芝加哥Chiari畸形手术预后评分(CCOS) 四脑室引流组15分,明显优于非引流组。结论: Chiari畸形I型并脊髓空洞症经四脑室流出道疏通引流术治疗后, 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预防四脑室流出道再次粘连方面表现明显,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I 脊髓空洞症 四脑室流出道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截颅去骨瓣减压治疗双额颞叶脑损伤型特重型颅脑损伤
12
作者 李德康 杨晓滨 张孙富 《西南军医》 2014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讨论冠状截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伴有双侧额颞叶脑损伤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采用冠状截颅去骨瓣减压手术(以下简称冠截)治疗的3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恢... 目的:讨论冠状截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伴有双侧额颞叶脑损伤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采用冠状截颅去骨瓣减压手术(以下简称冠截)治疗的3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恢复良好8例,中残11例,重残7例,死亡10例。结论冠截手术可以提高双侧额颞叶损伤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型颅脑损伤 冠状截颅 去骨瓣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在预测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连治琼 段晓洪 +2 位作者 卢睿 张睿 刘娟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94-800,共7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脑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51例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探讨相关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脑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51例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探讨相关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平均生存周期21.9个月,随访期内患者死亡率66.9%,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8.1%和53.6%。SII和NLR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77×10^(9)/L和2.05。单因素分析显示,WHO分级、术式、术前KPS评分、ALB、LYM、BMI、SII和NLR等8个因素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II≥477×10^(9)/L和NLR≥2.05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其HR(95%CI)分别为2.158(1.432~3.252)和2.929(1.773~4.841);术前KPS评分≥60分及WHO分级为II级和III级(相对于IV级)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其HR(95%CI)分别为0.472(0.313~0.713)、0.096(0.041~0.227)和0.483(0.314~0.742)。SII≥477×10^(9)/L和<477×10^(9)/L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25.45%和65.26%,NLR≥2.05和<2.05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29.76%和77.27%,WHO分级II级、III级和IV级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50.75%和16.28%,术前KPS<60分和≥60分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30.23%和58.88%。结论脑胶质瘤临床预后较差,SII、NLR、术前KPS评分及WHO分级与患者临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洪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52-52,共1页
目的探索分析高血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总结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择行开颅手术治疗的78例高血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观察手术时机和术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78例... 目的探索分析高血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总结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择行开颅手术治疗的78例高血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观察手术时机和术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78例存活58例,死亡20例,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GOS评分判断患者的预后,其中治疗效果良好23例,中残25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0例。结论通过合理的掌握高血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术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是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方式 治疗效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烦躁患者置入PICC的问题与护理对策
15
作者 范莉 严为东 +2 位作者 孙贵蓉 张琴 段晓洪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949-949,共1页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烦躁患者在进行置入 PICC 时以及置管之后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护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脑出血烦躁患者资料4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40例...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烦躁患者在进行置入 PICC 时以及置管之后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护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5年8月脑出血烦躁患者资料4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40例患者置入PICC时以及置管之后出现的各类问题.结果:40例患者由于烦躁不合作,在进行 PICC 置管过程中出现送管导管内存在回血、穿刺置管困难以及误入肱动脉等问题,置管之后出现导管断裂、导管异位以及导管滑脱等问题.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在置管之前进行全面风险告知,对于镇静药物使用情况要合理,置管之后将导管进行固定,强调注意事项,是降低上述问题出现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烦躁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1期76-77,共2页
目的:评估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采用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行显微手术治疗疾病。... 目的:评估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采用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行显微手术治疗疾病。本组患者所行术式,主要包括"破口夹闭术"、"瘤颈加固夹闭术"、"颈内动脉孤立术"三种。结果:50例患者诊断后,49例检出疾病,其余1例漏诊,检出率98%。采用DSA、CT与MRI诊断,影像学表现均各不相同。结论:采用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进行诊断,可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指导,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CT MRI融合影像 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