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掌指关节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乐 王铁涛 黄军锋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578-1579,共2页
目的分析掌指关节创伤性骨折进行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掌指关节创伤性骨折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予以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 目的分析掌指关节创伤性骨折进行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掌指关节创伤性骨折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予以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结果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率提高(P<0.05)。结论掌指关节创伤性骨折进行微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疗法,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骨不连、感染、畸形等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观察 创伤性骨折 掌指关节 微型钢板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难治性创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乐 蔡雅楠 冯卫城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20-421,共2页
目的 分析四肢难治性创面采用中医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四肢难治性创面病患9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5例。常规组病患予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试验组病患予补阳还五汤冲洗以及负... 目的 分析四肢难治性创面采用中医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四肢难治性创面病患9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5例。常规组病患予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以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试验组病患予补阳还五汤冲洗以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病患干预前以及干预后1周、2周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水平;干预后1周肉芽组织新鲜率。结果 干预后1周以及2周,试验组病患C反应蛋白、血沉以及白细胞计数水平相较于常规组均低(P<0.05)。试验组病患肉芽组织新鲜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四肢难治性创面采用中医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能够改善机体感染情况,提升肉芽组织新鲜率,可发挥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创面、四肢 负压封闭引流 补阳还五汤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部训练器在手外伤术后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庆华 苟红梅 +1 位作者 袁少婷 高婷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8期169-170,181,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手部功能训练器在手外伤术后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所有患者均从术后开展常规性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手部功能训练器进行手部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康复... 目的观察中医手部功能训练器在手外伤术后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4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所有患者均从术后开展常规性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手部功能训练器进行手部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开始时、8周后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上肢功能指数(UEFI)及术后6个月时的再就业情况;统计观察组患者对该训练器的依从性。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的TAM和UEF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待业中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对中医手部功能训练器治疗依从性为97.01%。结论中医手部功能训练器可提高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效果,促进患者再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中医手功能训练器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技术(VSD)在治疗足踝部创面修复的效果
4
作者 姜凡 马丰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58-0061,共4页
分析负压封闭技术(VSD)在治疗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治疗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对象为足踝部严重软组织受损者,纳入研究的时间范围和数量分别为2020.6-2023.6,和106例,研究组、对照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各53例,对照组常规清创治疗,... 分析负压封闭技术(VSD)在治疗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治疗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对象为足踝部严重软组织受损者,纳入研究的时间范围和数量分别为2020.6-2023.6,和106例,研究组、对照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各53例,对照组常规清创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VSD治疗。以观察两组创面修复效果、不同时间点炎症指标变化、创面恢复效果数据变化评价两组干预方案应用价值。结果 在创面修复效果对比中,研究组效果更高为94.34%(P<0.05);在炎性指标对比中,治疗7d、14d后均照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治疗数据更低义(P<0.05);研究组换药次数少,疼痛评分低,创面感染控制时间以及愈合时间耗时较短(P<0.05)。结论 VSD治疗技术可对足踝部创面修复治起到促进作用,临床修复效果好,可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创面修复 负压封闭技术 疼痛评分 创面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抑制剂在5-FU抑制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龙卫国 郑芳 +3 位作者 丁伟 王耀辉 孙军锁 吴建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miR-21抑制剂在5-氟尿嘧啶(5-FU)抑制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肠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肠癌细胞的增殖活力;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TEN和AKT的磷酸化表达水... 目的观察miR-21抑制剂在5-氟尿嘧啶(5-FU)抑制肠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肠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肠癌细胞的增殖活力;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TEN和AKT的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肠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利用miR-21抑制剂联合5-FU处理肠癌细胞HT-29和LoVo,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单独使用5-FU处理组(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miR-21抑制剂联合5-FU处理细胞后,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水平升高,AKT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miR-21抑制剂可显著增强肠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miR-21抑制剂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和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时高 孙军锁 +3 位作者 景斗星 蔡雅楠 杨森 王铁涛 《骨科》 CAS 2016年第6期412-416,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和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们收治的64例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的病例资料。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对30例患者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牵... 目的分析比较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和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们收治的64例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的病例资料。2009年5月至2012年4月对30例患者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治疗(骨牵引术组);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34例患者采用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术治疗(腓骨瓣移植术组)。对两组患者医疗指标和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与腓骨瓣移植术组比较,骨牵引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腓骨瓣移植术组的愈合时间较骨牵引术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Johner-Wruhs评分,腓骨瓣移植术组优良率为82.4%(28/34),骨牵引术组为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Ilizarov外固定骨牵引术,带血管蒂的腓骨瓣移植术治疗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患者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更佳的特点,但是其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创伤和损伤 腓骨 外科皮瓣 血管 移植 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厘散治疗踝关节骨折对踝关节功能和等速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蔡雅楠 梁嘉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941-945,共5页
目的:观察七厘散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踝关节相关指标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取随机数字法将其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 目的:观察七厘散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踝关节相关指标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取随机数字法将其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同时结合七厘散口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和4个月随访后,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Kofoed、AOFAS评分)、临床症状(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等速肌力、血清Ca^(2+)、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后及4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的Kofoed评分、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治疗后及4个月随访后,2组患者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在治疗后及随访后的Ca2+、AL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随访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4个月随访后,观察组患者背伸、趾屈、内外翻时,其力矩加速能、相对峰力矩值、耐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结合服用七厘散,可以有效改善相关临床症状,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明显缩短,踝关节功能及肌力明显好转,这可能与七厘散活血化瘀,促进骨折修复,清除炎性反应递质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厘散 踝关节骨折 Kofoed评分 AOFAS评分 白细胞介素-6 肿瘤细胞因子-α 等速肌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寒镇痛方贴敷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梁嘉樑 孙军锁 +1 位作者 景斗星 杨楠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法抽签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分别... 目的探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法抽签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分别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实验室指标水平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液SDF-1、MMP1及MM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促进关节正常活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下调SDF-1、MMP1及MMP3水平,并有助于避免远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寒湿阻络型 散寒镇痛方 穴位贴敷 硫酸氨基葡萄糖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伟芳 冯兰兰 +1 位作者 张黎 王晓妮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2期2588-2591,共4页
下肢创伤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骨折后会引起一系列病理性损伤,从而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但尽管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能有效复位骨折和缓解疼痛,术后患者也仍需长时... 下肢创伤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骨折后会引起一系列病理性损伤,从而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1]。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但尽管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能有效复位骨折和缓解疼痛,术后患者也仍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而在此期间因缺少活动锻炼导致肌力降低,极易诱发各种并发症,如膝关节僵硬、肌肉痉挛或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临床必须高度重视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有研究表明[2,3],综合康复训练是一种融合了多种个性化训练方式的干预模式,适用于多种骨科疾病康复训练,对减轻术后患者疼痛感、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均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本研究现就针对综合康复训练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结果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僵硬 综合康复训练 生活自理能力 关节活动度 病理性损伤 骨科疾病 日常生活能力 骨科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流方式下动脉化静脉皮瓣用于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伟 陈时高 +4 位作者 景斗星 蔡雅楠 杨森 王铁涛 孙军锁 《骨科》 CAS 201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逆瓣膜动脉化倒置吻合和静脉顺瓣膜动脉化不倒置吻合两种灌流方式用于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需行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病人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静脉逆瓣膜动脉化倒置吻合和静脉顺瓣膜动脉化不倒置吻合两种灌流方式用于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需行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病人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倒置吻合组(40例)和非倒置吻合组(40例),分别采用静脉逆瓣膜动脉化倒置吻合和静脉顺瓣膜动脉化不倒置吻合灌流。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皮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反应分度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倒置吻合组和非倒置吻合组病人的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0.0%、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2,P=0.725);倒置吻合组和非倒置吻合组术后皮瓣成活率分别为85.0%,97.5%,非倒置吻合组显著高于倒置吻合组(χ~2=3.914,P=0.048);非倒置吻合组病人术后皮瓣反应分度显著优于倒置吻合组(χ~2=8.143,P=0.025);同时两组病人对于皮瓣外形、手部功能和供区恢复程度的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静脉顺瓣膜动脉化不倒置吻合灌流用于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可有效提高皮瓣成活率,改善术后皮瓣反应分度,价值优于静脉逆瓣膜动脉化倒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静脉皮瓣 血液灌流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与预防手指脱套伤感染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晓妮 李伟芳 +1 位作者 曹偌齐 康改娟 《西部医学》 2018年第2期280-282,286,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和降低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手指脱套伤后感染的措施。方法将182例手指脱套伤患者按住院治疗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VSD引流管的妥善固定、保持合适有... 目的探讨预防和降低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手指脱套伤后感染的措施。方法将182例手指脱套伤患者按住院治疗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VSD引流管的妥善固定、保持合适有效负压、随时观察和处置异常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VSD更换次数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负压引流管的有效管护,可降低手指脱套伤患者伤口创面的感染率,减少VSD更换次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预防感染 手指皮肤脱套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生肌中药熏洗辅助常规创面消毒治疗手外伤术后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蔡雅楠 景斗星 +3 位作者 孙军锁 陈时高 杨森 王铁涛 《四川中医》 2016年第10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生肌中药熏洗辅助常规创面消毒治疗手外伤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疗手外伤术后伤口感染患者共140例,其中78例行常规创面消毒治疗设为对照组,62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生肌中药... 目的:探讨清热生肌中药熏洗辅助常规创面消毒治疗手外伤术后感染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疗手外伤术后伤口感染患者共140例,其中78例行常规创面消毒治疗设为对照组,62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生肌中药熏洗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随访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治疗前后肉芽组织和分泌物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肉芽组织和分泌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生肌中药熏洗辅助常规创面消毒治疗手外伤术后感染可有效加快创面愈合进程,提高细菌清除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手外伤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伴跖跗关节脱位的Lisfranc损伤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铁涛 靳文阔 +4 位作者 黄军峰 杨乐 黄立 苟波 古旸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伴跖跗关节脱位的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1例伴跖跗关节脱位的闭合Lisfranc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中足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伴跖跗关节脱位的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1例伴跖跗关节脱位的闭合Lisfranc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中足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7个月。2例发生内固定物断裂,行内固定取出术;3例影像学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其中1例发生有症状的创伤性关节炎,予二期关节融合术后恢复满意。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74~90(82.6±7.3)分,VAS评分0~4(2.9±0.6)分。结论对于伴跖跗关节脱位的Lisfranc损伤,一期行跖跗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关节炎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LISFRANC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降低拇外翻术后拇趾僵硬风险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黎 赵丽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2611-2613,共3页
拇外翻畸形是指拇趾第一跖趾关节偏倾斜并移向外侧,其解剖畸形结构十分复杂,是累及拇趾最常见的病变,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常见原因有遗传史并且较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子,常见并发症有拇囊炎及足底胼胝疼痛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 拇外翻畸形是指拇趾第一跖趾关节偏倾斜并移向外侧,其解剖畸形结构十分复杂,是累及拇趾最常见的病变,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常见原因有遗传史并且较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子,常见并发症有拇囊炎及足底胼胝疼痛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手术治疗拇外翻畸形后,患者日常生活多不能自理,术后不能负重,易出现拇趾僵硬,恢复时间长且复发率高等不良预后[2]。预见性护理是应用一系列预防性护理程序且较为全面综合地对患者进行评估与判断,提前评估潜在护理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干预,避免疾病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痛苦[3]。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预防术后拇趾僵硬,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故本次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拇外翻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畸形 预见性护理 护理风险 拇趾 僵硬 常见并发症 第一跖趾关节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肌膏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足部创面16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嘉樑 纪海 +3 位作者 王明怀 孙军锁 杨森 杨建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生肌膏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用于治疗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足部创伤后皮肤缺损、伤口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治疗组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生肌膏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生肌膏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用于治疗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足部创伤后皮肤缺损、伤口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治疗组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生肌膏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肉芽组织和分泌物评分情况。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56.2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肉芽组织和分泌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膏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用于治疗足部创面的疗效确切,此疗法可以明显缩短治疗周期,促进创面愈合,降低住院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膏 封闭负压引流 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酒精与50%硫酸镁塑料膜覆盖交替湿敷治疗留置针静脉炎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妮 高婷婷 +3 位作者 袁少婷 魏日芳 刘娟 毕春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4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75%酒精与50%硫酸镁交替湿敷治疗留置针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留置针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6例。A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B组采用75%酒精与50%硫酸镁交替湿敷,比较两组治疗效... 目的探讨75%酒精与50%硫酸镁交替湿敷治疗留置针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留置针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56例。A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B组采用75%酒精与50%硫酸镁交替湿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护理后,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均有改善,且B组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75%酒精与50%硫酸镁交替湿敷治疗留置针静脉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50%硫酸镁 75%酒精 湿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融合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伟 梁吉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1期2447-2449,共3页
创伤性关节炎又名损伤性骨关节炎或外伤性关节炎,是由于外部创伤造成的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以及激发增生软骨并骨化的一种病理性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受限[1]。而踝关节是由胫骨以及距骨之间的第二个关节以及胫腓骨之间... 创伤性关节炎又名损伤性骨关节炎或外伤性关节炎,是由于外部创伤造成的以关节软骨退化变性以及激发增生软骨并骨化的一种病理性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活动受限[1]。而踝关节是由胫骨以及距骨之间的第二个关节以及胫腓骨之间的骨间韧带组成一种复杂的结构,而且70%的踝关节炎是由创伤后产生的,其中以旋转性踝关节骨折最为常见,剩余的则是由于慢性韧带排列不稳定、炎症、神经病变或系统性以及特发性疾病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变化 创伤性关节炎 踝关节骨折 骨关节炎 胫腓骨 富血小板血浆 损伤性 距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多功能主动训练仪的研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莉娟 醋爱英 +1 位作者 袁少婷 杨欣萍 《护理学报》 2017年第12期75-76,共2页
介绍一种用于骨科围手术期卧床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四肢多功能主动训练仪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该训练仪由主体、牵拉机构、测力显示机构组成。可以上肢、下肢分别进行训练,也可上肢、下肢同时进行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时患者双手握手拉环,利... 介绍一种用于骨科围手术期卧床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四肢多功能主动训练仪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该训练仪由主体、牵拉机构、测力显示机构组成。可以上肢、下肢分别进行训练,也可上肢、下肢同时进行训练。上肢功能训练时患者双手握手拉环,利用弹性绳状部件的配合,自主灵活地活动上肢,进行拉伸的锻炼及力量的训练。下肢功能训练时患者足部置于训练仪脚踏板上,通过下肢发力对抗脚踏板的阻力进行反复的蹬踏,在弹簧的反作用下往复运动达到锻炼下肢的目的。它能帮助患者有效地实施肌肉收缩训练,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关节灵活性,达到功能、力量、感觉、运动的主动锻炼,有效减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客观地计量和反映患者锻炼的力量及次数,调动患者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力量安全可控,操作简单易掌握,适应范围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围手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主动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健康教育对拇外翻患者术后指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丽娜 张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3期170-171,183,共3页
目的研究多模式健康教育对拇外翻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拇外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行多模式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单一健康... 目的研究多模式健康教育对拇外翻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拇外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行多模式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单一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拇外翻角度(HVA),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和术后半年时HVA均低于术前1d,观察组术后半年时HVA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和术后半年时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1d,观察组患者术后半年时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拇外翻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指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健康教育 拇外翻 指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笑灸治疗时发生低温烫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莉娟 袁少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3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在百笑灸治疗时发生低温烫伤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本院住院时遵医嘱实施百笑灸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发生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分析易烫伤因素并制定护理措施。另选取2016年5月至2... 目的探讨在百笑灸治疗时发生低温烫伤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本院住院时遵医嘱实施百笑灸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发生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分析易烫伤因素并制定护理措施。另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9月本院住院遵医嘱实施百笑灸治疗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低温烫伤发生率。结果百笑灸治疗时易烫伤因素有疾病、个人体质、患者及家属安全意识、护士安全意识及护士操作方法。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低温烫伤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护理干预对加强护士对低温烫伤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识别烫伤的风险能力有重要作用,是预防百笑灸治疗时烫伤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笑灸 低温烫伤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