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金保 何尧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5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血管血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血管血流情况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变血管平均峰值血流速度(Vm)与阻力指数(RI)均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的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术治疗ICVD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也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导向联合同理心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杨苏宁 王亚莉 +2 位作者 吴振华 杨惠丽 吕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6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联合同理心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访视中的应用,为提高术前访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6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 目的探讨问题导向联合同理心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访视中的应用,为提高术前访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6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前访视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入问题导向和同理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erth希望量表(HHI)、手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访视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5)。结论问题导向联合同理心护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访视中可进一步提升患者希望水平、手术依从性、访视满意度,改善其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对患者手术开展和疾病康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导向 同理心护理 肝癌 介入治疗 希望水平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放疗后髂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述 权晖 +4 位作者 杨哲 李金保 于伟峰 毕远航 付浩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 探讨盆腔放疗后下肢水肿的病因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37例接受盆腔放疗后出现下肢持续性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彩色多普勒及静脉顺行造影检查,57例患者诊断为髂静脉狭窄,29例接受球囊扩张及... 目的 探讨盆腔放疗后下肢水肿的病因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37例接受盆腔放疗后出现下肢持续性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彩色多普勒及静脉顺行造影检查,57例患者诊断为髂静脉狭窄,29例接受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29例患者经过介入治疗,患肢水肿快速消退。其中3例(10.3%)患者术后仍有间歇水肿,但较术前明显减轻,复查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 髂静脉狭窄可能是引起盆腔放疗后下肢水肿的重要原因,有必要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介入治疗能有效重建静脉回流通道,缓解患肢肿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狭窄 盆腔放疗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随访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伟军 陈述 +1 位作者 权晖 李金保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容积作为病情进展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无外科干预指征的43例PAU患者的药物治疗及随访资料,观察随访期内CT血管造影显示的PAU容积变化情况。结果 7例... 目的探讨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容积作为病情进展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诊治的无外科干预指征的43例PAU患者的药物治疗及随访资料,观察随访期内CT血管造影显示的PAU容积变化情况。结果 7例患者主动脉溃疡病变出现进展,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手术组首诊时最大PAU容积为(1.21±0.07)cm3,非手术组为(0.84±0.14)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AU的容积与病情进展相关,它可以预测患者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病变是否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随访 血管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使用NT、CLMRIS及Vigileo系统实施精细化麻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梁斌 高振辉 +1 位作者 任俊屹 陈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研究精细化麻醉管理应用于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择期拟行冠状动旁路移植手术需全身麻醉患者,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经验管理组(C组即对照组),精细化麻醉管理组(F组即观察组),每组25例。C组依据麻... 目的:研究精细化麻醉管理应用于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择期拟行冠状动旁路移植手术需全身麻醉患者,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经验管理组(C组即对照组),精细化麻醉管理组(F组即观察组),每组25例。C组依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F组联合使用仪器设备指导(包括麻醉深度监测仪、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心功能监护仪等)实施麻醉。入室(T_0)、插管(T_1)、劈胸骨(T_2)、体外循环前(T_3)、撤离体外循环(T_4)、出室(T_5)等6个时间点,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肌松计数、四个成串刺激(TOF)值、每博量变异率(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记录各麻醉用药量、液体出入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记录插管评级(按照Copper评级方法)、体外循环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组T_1~T_5时点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NTS处于麻醉目标范围者较多、NTI、肌松计数、SVV均较低(P<0.05)。F组咪达唑仑用量较大,总入量较多(P<0.05);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较小(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组Copper评级较高、监护室停留时间较短、手术至出院时间较短(P<0.05)。结论:精细化麻醉管理使诱导与维持均平稳,术后转归好,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移植 冠状动脉循环 麻醉 全身 脑电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ASA高评级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短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权晖 陈述 +2 位作者 罗晓辉 梁斌 李金保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高评分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且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ASA评分≥3级的34例患者为介入组,介入组接受PAE治疗。选择同...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高评分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且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ASA评分≥3级的34例患者为介入组,介入组接受PAE治疗。选择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且ASA评分≥3级的患者6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年龄、ASA评分情况及两组手术前后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残余尿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介入组术后PV、IPSS、QoL、Q_(max)、残余尿量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AE治疗ASA高评级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短期内可以取得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且患者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前列腺动脉 良性前列腺增生 A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血栓合并多发动脉栓塞致脏器梗死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付浩哲 陈述 +4 位作者 权晖 于伟峰 李金保 毕远航 朱园青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63-65,共3页
患者,女性,47岁,因“发现主动脉血栓形成7d”入院。患者在7d前因腹痛于外院行腹部增强CT示腹主动脉、脾动脉及肾动脉充盈缺损,考虑腹主动脉附壁血栓,脾动脉及左肾动脉栓塞;脾脏及左肾内低密度影,考虑缺血改变,怀疑梗死,遂转入本院。
关键词 动脉血栓形成 肾动脉栓塞 梗死 脏器 多发 腹主动脉 增强CT 充盈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症状性下肢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付浩哲 陈述 +3 位作者 于伟峰 李金保 毕远航 权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症状性下肢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62例症状性下肢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及对照组(n=33)。观察组服用利伐沙班15 mg/次,1次/d;... 目的研究低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症状性下肢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62例症状性下肢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及对照组(n=33)。观察组服用利伐沙班15 mg/次,1次/d;对照组服用利伐沙班20 mg/次,1次/d,两组均服用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血管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无复发病例;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D-二聚体水平阳性患者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利伐沙班在症状性孤立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治疗中可以达到与推荐剂量一样的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肌间下肢静脉血栓 抗凝 利伐沙班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鹏 于伟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6期19-20,2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CRC)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对照组(传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CRC)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 d,两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和CD4+/CD8+均低于术前1 d,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患者的IgA、IgM及IgG水平均低于术前1 d,但观察组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两组患者TNF-α、IL-6、CRP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减轻患者术后机体免疫损伤和炎症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强化模式的术前微血管侵犯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文杰 高知玲 +5 位作者 杨冠华 高雨佳 贾晶 邱海静 邓林 陈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肿瘤MRI影像学特征与强化模式在预测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MRI检查并在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孤立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病理诊断分为MVI(+)...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肿瘤MRI影像学特征与强化模式在预测微血管侵犯(MV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行MRI检查并在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的孤立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病理诊断分为MVI(+)与MVI(-)两组,分析MVI与HCC的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化模式、强化类型等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HCC患者84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19例,年龄(54.94±11.51)岁。MVI(+)组46例,MVI(-)组38例,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7.08±3.45)cm和(4.28±2.4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HCC MRI影像学特征指标DWI信号、包膜是否完整、强化模式、肿瘤边缘是否光整、是否存在瘤周异常强化和瘤内动脉,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1加权成像信号、T2加权成像信号、病灶是否含脂,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最大径>6.33 cm、3/4型强化模式、肿瘤边缘不光整为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联合诊断的截断值为0.53、曲线下面积为0.881、敏感性0.870、特异性0.789、约登指数0.659。结论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ROC曲线分析可以根据HCC MRI影像学特征进行术前HCC MVI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强化模式 微血管侵犯
原文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金保 何尧利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2394-2398,共5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5 m L/d。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中间间隔2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标、凝血和纤溶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显著升高,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量显著升高,峰值流速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硬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III(AT-III)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I)水平均显著降低,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凝血和纤溶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舒张下肢血管,降低峰值流速,增加血流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前列地尔注射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硬化指标 凝血 纤溶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