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袁媛 吕敏 +2 位作者 魏小利 隋莹 于文静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820-1821,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各45例。对两组干预前后HAMD、SPB、BI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入组4周及8周时,观察组抑...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各45例。对两组干预前后HAMD、SPB、BI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入组4周及8周时,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且观察组HAMD、SPB评分更低,BI指数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可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抑郁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早期康复 脑卒中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敏 魏小利 +2 位作者 王小永 王颖 温慧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MA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观察早期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MA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观察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丁苯酞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症状均较入院时改善,N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丁苯酞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可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丁苯酞 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维周 魏小利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415-1416,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恢复期病患实施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以及吞咽训练对改善其吞咽功能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90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45例的常规组以及... 目的分析脑梗死恢复期病患实施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以及吞咽训练对改善其吞咽功能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90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45例的常规组以及实验组,予以常规组病患吞咽训练,予以实验组病患吞咽训练以及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每组病患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得分;拔管时间以及拔管率;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吞咽功能得分高于常规组;实验组拔管时间短于常规组,拔管率高于常规组;实验组与常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分别是93.33%、71.11%;实验组与常规组并发症总出现率分别是4.44%、4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病患实施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以及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挥一定的应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吞咽障碍 恢复期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康复训练联合三步针法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马昀欣 仝燕 +1 位作者 苟平平 任天鹏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训练联合三步针法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三步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5例,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干...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训练联合三步针法对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三步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75例,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吞咽疗效、SSA评分、FOIS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经过干预后吞咽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7、14、28 d的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7、14、28 d的FO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14、28 d的SWAL-QO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7、14、28 d的VF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训练联合三步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摄食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误吸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 三步针法 针灸 吞咽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晓敏 崔琼 于文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2,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2,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屈腕肌和踝跖屈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血清神经递质水平,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力的恢复,提升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康复护理 赋能理论 脑梗死 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维周 贾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5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康复训练(CACR)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20例PSCI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针刺治疗)与观察组(CACR+...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康复训练(CACR)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20例PSCI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针刺治疗)与观察组(CACR+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S、BI、WAIS及各项S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CR联合针刺较单独使用针刺治疗PSCI的效果显著,其可提高患者的智力水平、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针刺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针灸联合Otago运动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魏小利 张维周 +4 位作者 贾健 苟平平 于小蕾 袁媛 王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4期4087-4091,共5页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联合Otago运动对脑卒中康复患者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0例心理障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联合Otago运动对脑卒中康复患者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0例心理障碍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65.47±8.61)岁;病程(16.89±3.62)个月。联合治疗组男34例,女31例;年龄(66.52±7.99)岁;病程(15.91±4.23)个月。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联合Otago运动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心理恢复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8.85±2.89)分比(10.22±3.14)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17.73±3.07)分比(15.82±3.62)分](均P<0.05);联合治疗组CRRCAE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0.89±2.93)分比(12.81±3.62)分、(11.62±2.45)分比(13.09±3.52)分](均P<0.05);联合治疗组BI和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8.54±11.34)分比(83.26±15.13)分、(85.43±11.39)分比(79.74±10.62)分](均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Otago运动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灸 Otago运动 心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鼻饲、吞咽手法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于文静 毛炅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8期147-150,共4页
目的 探讨间歇鼻饲、吞咽手法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间歇鼻饲、吞咽手法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鼻饲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间歇鼻饲、吞咽手法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鼻饲、吞咽手法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能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鼻饲 吞咽手法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伴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行为能力及认知功能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吕敏 魏小利 +2 位作者 袁媛 张维周 黄亚川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20-622,共3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伴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行为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在病情稳定后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评估,... 目的:分析脑卒中伴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行为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在病情稳定后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抑郁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抑郁组[27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评分7~17分]、中度抑郁组(48例,HAMD量表评分18~24分)及重度抑郁组(25例,HAMD量表评分〉24分),并对比3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日常行为能力。结果:经对比,3组的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CNS量表)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存在差异统计意义(P〈0.05),且随着抑郁程度增加,患者的CNS评分越高、ADL评分和MMSE评分越低。结论: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损、认知功能、日常行为能力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抑郁程度具有密切相关性,在临床治疗中应采取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治疗措施以预防抑郁发生、减轻抑郁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伴抑郁 日常行为 神经缺损 认知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苟平平 魏小利 潘慧滢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温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肢手部肿胀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患肢手部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患肢手部肿胀程度分别为(1.83±0.36)分、(50.46±8.0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7±0.63)分、(67.83±9.22)mL,FMA、MBI评分分别为(42.23±8.76)分、(66.71±13.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84±6.09)分、(48.66±10.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手部肿胀程度,有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温针灸 镜像疗法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髎穴电针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健 杨祎 +5 位作者 魏小利 吕敏 严雅洁 徐亚红 张星楠 袁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2261-2264,共4页
目的探讨八髎穴电针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对照... 目的探讨八髎穴电针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对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患者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同时,加用八髎穴电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功能、尿流动力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的评分结果;对比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泌尿系感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44%,总有效率为9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自主排尿单次最大排尿量、单次尿量均显著多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而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均显著少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尿流速率最大值、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而残余尿量显著少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电针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患者的排尿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穴 电针 电刺激疗法 膀胱神经原性 排尿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活动对退休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小利 王锁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8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参加益智活动对退休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88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益智组和对照组,进行抽样横向对照研究和纵向随访研究。益智组94例退休后老年人(年龄≥60... 目的探讨参加益智活动对退休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88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益智组和对照组,进行抽样横向对照研究和纵向随访研究。益智组94例退休后老年人(年龄≥60岁)经常参加象棋、围棋、麻将、扑克、跳棋、书法、绘画及阅读等1项或多项益智活动,频率至少每周2次,每次1~3 h,持续时间5年及以上。对照组老年人不参加或偶尔参加上述益智活动,未达到前述标准。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方法进行认知功能评定。1年后健康体检时,对两组人员再次使用上述量表进行评估,观察分析两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人员的HAMD、MMSE、MoCA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年后,两组病例的HAMD、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益智组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智组有3例(3.2%)MoCA评分低于认知损害的临界值,对照组有7例(7.4%)MoCA评分低于认知损害的临界值,达到MCI的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活动可能对预防退休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有益,MoCA是更适用于MCI筛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后老年人 益智活动 认知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效果 被引量:13
13
作者 贾健 魏小利 +5 位作者 刘亚峰 杨祎 张星楠 徐亚红 柳瑛 张维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及膀...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能够明显改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脉冲电刺激 针灸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和丙戊酸在预防偏头痛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温秦庆 贾健 刘亚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与丙戊酸(VPA)预防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92例,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n=64)、VPA组(n=64)和褪黑素组(n=64)。安慰剂口服安慰剂600mg·d^(-1);VPA组口服VPA 600mg·d^(... 目的探讨褪黑素与丙戊酸(VPA)预防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92例,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组(n=64)、VPA组(n=64)和褪黑素组(n=64)。安慰剂口服安慰剂600mg·d^(-1);VPA组口服VPA 600mg·d^(-1);褪黑素组每晚睡前服用3mg·d^(-1)褪黑素,3组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2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VAS)、镇痛剂使用、偏头痛残疾程度(MID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失访34例(17.7%)。158例患者中安慰剂组54例、VPA组52例、褪黑素组52例。治疗后,VPA组和褪黑素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VAS评分、镇痛剂使用次数及MID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安慰剂组(P<0.05)。治疗期间,安慰剂组1例(1.9%)、VPA组11例(21.2%)、褪黑素组3例(5.8%)出现不良反应。VA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和褪黑素组(χ~2=12.738,P=0.002)。结论褪黑素辅助治疗优于安慰剂,与VPA临床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褪黑激素能够作为VPA替代品用于预防偏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褪黑素 丙戊酸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小利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 :观察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内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经验方... 目的 :观察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内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治疗。2周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变化,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及典型症状缓解时间,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5%、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观察组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颈肩疼痛评分、颈肩疼痛分级指数、颈肩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典型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减轻,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熄风化痰经验方联合针刺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颈肩疼痛,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熄风化痰经验方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 中医内外合治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器联合呼吸八段锦对脑卒中伴慢阻肺患者呼吸肌功能、肺功能、BODE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柳瑛 隋莹 苟平平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696-170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器联合呼吸八段锦在脑卒中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伴慢阻肺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球仪负... 目的探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器联合呼吸八段锦在脑卒中伴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伴慢阻肺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器训练,观察组患者采取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器联合呼吸八段锦训,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及8周后的呼吸肌功能[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VE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_(1)/FVC)、用力肺活量(FVC)]、呼吸运动功能[呼吸劳累感觉(POD)、BODE多维评分系统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存质量(HRQOL)评分。结果干预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MIP、MEP和、T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VE1%、FEV_(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POD和BODE指数分别为(3.10±0.56)分、(3.56±0.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8±0.97)分、(5.35±1.00)分,6MWD为(22.35±3.12)m,明显长于对照组(17.87±2.01)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RQOL量表中社会活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症状、焦虑心理症状维度评分分别为(11.28±1.54)分、(24.47±2.58)分、(13.19±1.38)分、(14.27±1.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2±2.66)分、(28.59±3.35)分、(16.48±2.16)分、(17.53±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器联合呼吸八段锦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伴慢阻肺患者呼吸肌功能、肺功能及躯干控制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球仪负荷呼吸训练器 呼吸八段锦 脑卒中 慢阻肺 呼吸肌功能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rTMS用于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HT、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敏 于小蕾 温慧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PSCAD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PSCAD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rTMS治疗,均在门诊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及血清5-HT和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IL-6、TNF-α及NSE、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BDNF、NPY、5-H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PSCAD患者不良情绪,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神经损伤,调节血清5-HT和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针灸疗法 焦虑/并发症 抑郁/并发症 电磁场 物理刺激 血清素 半胱氨酸/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及肺功能改善效果观察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杨蓉 蔡宇星 +3 位作者 李蔚 郭亚梅 卢梅 吕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13期975-979,共5页
目的研究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次数、生命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088例COPD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4例。对照组给予COPD相关的健康宣... 目的研究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次数、生命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088例COPD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4例。对照组给予COPD相关的健康宣教与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于护理干预后1年比较2组急性加重次数、6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营养状况、精神状态、呼吸困难分级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1年6MWD、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450.32±67.21)m、(0.37±0.28)次,对照组分别为(394.12±63.17)m、(2.08±1.65)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4、2.029,P〈0.05)。研究组干预后1年呼吸困难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48,P〈0.05)。研究组干预后1年精神状态得分、功能得分、症状得分分别为(1.76±1.02)分、(1.69±1.01)分、(1.61±0.79)分,对照组分别为(2.10±1.08)分、(2.08±2.03)分、(1.79±0.8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2.017、2.103,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干预后COPD患者不仅肺功能改善明显,而且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患者生命质量提高,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主要特征 发病机制 氧气治疗 多学科护理
原文传递
水苏碱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OGD/R诱导的神经元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李 杨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目的探讨水苏碱(Stachydine,ST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神经元焦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nuclear transcip... 目的探讨水苏碱(Stachydine,ST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神经元焦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nuclear transciption factor-kappa B,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MTT比色(MTT assay kit,MTT)法检测不同水平STA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活力的影响;将Ht22细胞进行OGD/R诱导后分为模型组(OGD/R组)、水苏碱低剂量组(STA-L组)、水苏碱中剂量组(STA-M组)、水苏碱高剂量组(STA-H组)、水苏碱高剂量+通路激活剂740Y-P组(STA-H+740Y-P组)、通路激活剂740Y-P组(740Y-P组),另设置正常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Control组);细胞活性检测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Ht22细胞增殖活性;Hoechst/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检测细胞膜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焦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吸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裂解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caspase-1,C-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和GSDMD-N和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TA水平在0.5μmol/L以下不影响Ht22细胞活力,因此采用0.1、0.2、0.5μmol/L STA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OGD/R组Ht22细胞增殖活性(24、48、72 h)、SOD活性显著降低,红色荧光强度、焦亡率、焦亡蛋白C-Caspase-1,GSDMD和GSDMD-N、炎性因子、MDA,ROS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OGD/R组比较,STA-L,STA-M,STA-H组Ht22细胞增殖活性、SOD活性显著上升,红色荧光强度、焦亡率、焦亡蛋白C-Caspase-1,GSDMD和GSDMD-N、炎性因子、MDA、ROS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TA-H+740Y-P组与OGD/R组上述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740Y-P组与OGD/R组比较,病理程度显著加重(P<0.05),通路激活剂740Y-P可抵消STA对于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STA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来减轻OGD/R诱导的Ht22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苏碱 氧糖剥夺再灌注 神经元焦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个性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
作者 隋莹 柳瑛 +1 位作者 袁媛 刘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分析个性化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吸入性肺炎(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 目的分析个性化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吸入性肺炎(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采用个性化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两组训练8周。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反复唾液次数、经口进食质量(FOIS)评分、肺功能[峰值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困难症状(mMRC评分)、呼吸肌肌力[最大呼气压百分比(MEP%)、最大吸气压百分比(MIP%)]、生活质量(SWAI-QOL评分)、心理状态(DASS-21评分)、AP发生率、Rosenbek误吸程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χ^(2)=5.18,P=0.023)。训练4周、8周后,研究组反复唾液次数、FOIS评分分别为(3.86±0.25)次、(4.35±0.30)次、(5.29±0.61)分、(5.94±0.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45±0.28)次、(3.81±0.32)次、(4.73±0.58)分、(5.18±0.54)分(t=8.46、9.54、5.15、8.00,均P<0.05);研究组FVC、FEV1、PEF均高于对照组,mMR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88、6.05、7.34、7.35、3.82、4.32、4.63、9.23,均P<0.05);研究组MEP%、MIP%均高于对照组(t=3.84、3.82、0.65、3.69,均P<0.05);研究组SWAI-QOL评分分别为(179.26±20.17)分、(189.54±21.0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62.75±18.43)分、(170.61±20.35)分,DASS-21评分分别为(28.03±2.74)分、(25.71±2.6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0.15±2.96)分、(28.20±3.17)分(t=4.68、5.01、4.07、4.65,均P<0.05)。训练期间,研究组AP发生率为3.3%(2/60),低于对照组的15.0%(9/60)(χ^(2)=4.90,P=0.027)。训练8周后,研究组Rosenbek误吸程度低于对照组(Z=2.54,P=0.011)。结论个性化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A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 抗阻训练 呼吸功能试验 呼吸困难 肺炎 吸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