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硬膜下血肿继发大面积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司玥 李玉骞 +4 位作者 李虎 杨阳 李林怿 邵永祥 李立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评估其潜在危险因素,为ASDH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12岁ASD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CI)是基于CT影像上低密度区域及临床体征诊断。回顾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术后MCI进行初步评价,得出影响MCI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病例67例,32例列入MCI组,非MCI组35例。两组年龄(t=2.016,P=0.048)、体质量(t=2.389,P=0.020)、多发伤(χ^(2)=11.121,P=0.001)、GCS(Z=-4.730,P<0.001)、血肿体积(χ^(2)=12.890,P=0.002)、中线偏移度(mid-line shift,MLS;χ^(2)=12.261,P=0.002)及围手术期休克(χ^(2)=14.41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CS(OR=0.322,P=0.002)、围手术期休克(OR=10.992,P=0.007)、多发伤(OR=6.547,P=0.046)与MLS (OR=46.974,P=0.025)是ASDH患儿发生MCI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围手术期休克、合并多发伤、GCS低评分和MLS大于10 mm是MCI的危险因素。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儿MCI发生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创伤性颅脑损伤 创伤后继发脑梗死 儿童 大面积脑梗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模型大鼠端粒长度与端粒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变化
2
作者 唐政 史新宇 +4 位作者 孔庆梅 李清振 韦亮亮 付浩 黄生炫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785-1789,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A)大鼠外周血端粒长度及其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讨IA的潜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IA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模型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切除双侧卵巢,...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A)大鼠外周血端粒长度及其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讨IA的潜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IA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模型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切除双侧卵巢,并于造模后1周喂同时含8%氯化钠和3%L-甲硫氨酸的饲料。对照组则仅暴露左侧颈总动脉和双肾20 min后缝合皮肤,喂常规饲料。两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6个月时进行眶下静脉丛取血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检测相对端粒长度。造模后6个月时处死前测量血压及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提取外周血总RNA并检测6种端粒结合蛋白[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端粒保护蛋白1(POT1)、肾上腺皮质增生蛋白同源异构体(TPP1)、TRF1相互作用核蛋白2(TIN2)、阻滞活化蛋白1(RAP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处死后通过血管铸型观察IA形成情况。结果造模后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收缩压和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初始(0个月时)外周血端粒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端粒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的TRF2和TPP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RF1、POT1、TIN2和RAP1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模型大鼠造模后6个月时,外周血端粒长度明显缩短,端粒结合蛋白TRF2和TPP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这可能与IA的病因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颅内动脉瘤 端粒结合蛋白 大鼠 雌二醇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虎 曹宁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颅内压(ICP)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宝鸡高新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8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 【目的】探讨围术期颅内压(ICP)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宝鸡高新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8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的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放置ICP监测,将ICP阈值定为15 mmHg,达到阈值立即停止抽吸。记录两组术中抽吸血肿量、抽吸血肿量占初始血肿量的百分比、术后血肿排空时间及再出血率,此外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发病后4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术后随访3~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转归结局,统计良好率。【结果】观察组术中抽吸血肿量、抽吸血肿量占初始血肿量的百分比、术后血肿排空时间及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转归结局良好率为65.2%(44/69),高于对照组的46.4%(3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5,P<0.05)。【结论】HICH微创治疗围术期持续ICP监测可有效降低手术过量抽吸引起再出血发生风险,同时指导术后阶梯式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外科学 血肿/外科学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勃勃 李孝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738-1740,共3页
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的非外伤脑实质出血,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老年患者血压升高,会导致脑组织局部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性反应,当血肿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会持续破坏、压迫脑组织,并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组织出血,对患者... 脑出血是一种原发性的非外伤脑实质出血,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老年患者血压升高,会导致脑组织局部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性反应,当血肿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会持续破坏、压迫脑组织,并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组织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因为脑出血的特殊发病机制,临床上将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其中开颅手术因为具有手术创伤大、康复时间长等问题而影响患者依从性。而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微创血肿清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见方法。现为进一步了解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方法的差异,本文选择我院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治疗 脑实质出血 康复时间 血肿量 疗效对照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术中灌洗对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素青 黄生炫 杨帆 《中国医药》 2023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术中灌洗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由同一...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术中灌洗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由同一组医师实施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对照组术区以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至冲洗液清亮;观察组取注射用尼莫地平4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配置溶液对术区进行灌洗。比较2组出院时疗效,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手术前后大脑中动脉、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手术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时预后良好率比较[96.7%(29/30)比90.0%(27/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1/30)比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2组术后1周大脑中动脉、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1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术前,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周sVCAM-1、NSE水平低于对照组,S100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尼莫地平术中灌洗可减少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减少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520a-5p通过靶向调控鼠双微体基因影响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
6
作者 张坤虎 陈勃勃 +4 位作者 王保江 李虎 杨帆 高良 唐宗椿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502-2507,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520a-5p(miR-520a-5p)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宝鸡高新人民医院治疗的胶质瘤病人肿瘤组织作56例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56例胶质瘤组织和56例正常脑组织中... 目的探讨微小RNA-520a-5p(miR-520a-5p)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宝鸡高新人民医院治疗的胶质瘤病人肿瘤组织作56例为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56例胶质瘤组织和56例正常脑组织中miR-520a-5p表达水平。体外培养胶质瘤U251细胞,转染miR模拟对照序列(miR-NC)、miR-520a-5p9模拟物(miR-520a-5p mimics)至U251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噻唑蓝染色法(MTT)、流式细胞仪、Transwell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过表达miR-520a-5p对U25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及细胞中鼠双微体基因(MDM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20a-5p与MDM2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miR-520a-5p mimics、miR-520a-5p抑制剂(anti-miR-520a-5p)对U251细胞中MDM2蛋白表达的影响。共转染miR-520a-5p mimics和MDM2过表达载体(pcD⁃NA3.1-MDM2)至U251细胞,上述相同方法观察过表达MDM2能否逆转过表达miR-520a-5p对U25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miR-520a-5p表达降低(P<0.05)。与转染miR-NC的U251细胞比较,转染miR-520a-5p mimics的U251细胞24 h、48 h和72 h的OD值[(0.36±0.04)比(0.50±0.05)、(0.49±0.05)比(0.95±0.09)、(0.71±0.07)比(1.36±0.13)]、迁移细胞数[(67±6.26)比(144±13.38)]、侵袭细胞数[(59±5.47)比(135±13.12)]均降低(P<0.05),凋亡率[(21.17±2.06)%比(7.82±0.77)%]升高(P<0.05),细胞中cyclinD1、Bcl-2和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P21、Bax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miR-520a-5p可与MDM2的3’UTR靶向结合,同时转染miR-520a-5p mimics的U251细胞中MDM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转染miR-NC的细胞,而转染anti-miR-520a-5p的U251细胞中MDM2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转染anti-miR-NC的细胞。与共转染miR-520a-5p mimics与pcDNA3.1的U251细胞比较,共转染miR-520a-5p mim⁃ics与pcDNA3.1-MDM2的U251细胞24 h、48 h和72 h的OD值、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均升高(P<0.05),凋亡率降低(P<0.05),细胞中cyclinD1、Bcl-2和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而P21、Bax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miR-520a-5p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降低,过表达miR-520a-5p可能通过靶向负调控MDM2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DNA 环状 鼠双微体基因(MDM2) 微小RNA-520a-5p 细胞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刺激下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差异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孟雨 于迪 +1 位作者 于海波 杨帆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87-190,215,共5页
目的探索胆固醇刺激下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homolog 1,HES-1)差异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Ea.hy926细胞构建HES-1过表达细胞和HES-1基因敲除细胞。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HES-1基因表达。... 目的探索胆固醇刺激下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homolog 1,HES-1)差异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Ea.hy926细胞构建HES-1过表达细胞和HES-1基因敲除细胞。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HES-1基因表达。选取不同浓度胆固醇(50 mmol/L、100 mmol/L和200 mmol/L)在不同时间(6 h、12 h和18 h)刺激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将细胞分为4组:NC组(无胆固醇刺激)、CH组(单纯胆固醇刺激)、GO组(胆固醇刺激联合HES-1过表达)、GD组(胆固醇刺激联合HES-1低表达)。实时荧光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凋亡信号通路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死亡结构域(tumor necrosis factor associated via death domain,TRADD)、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MAPK8)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2(c-Jun N-terminal kinase 2,JNK2)相对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200 mmol/L胆固醇刺激18 h后,NC、CH、GO和GD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95.86±5.22)%、(63.85±4.91)%、(53.24±5.36)%和(72.35±5.48)%,与NC组比较,CH组、GO组和GD组细胞的存活率降低(P均<0.05);与CH组比较,GO组细胞存活率降低,GD组细胞存活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因此,后续试验中应用200 mmol/L胆固醇刺激细胞18 h作为实验条件。NC组、CH组、GO组和G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02±0.01)%,(41.92±4.54)%,(60.14±4.73)%和(26.71±3.58)%,与CH组相比,GO组细胞凋亡增加,GD组细胞凋亡降低(P均<0.05)。与CH组相比,GO组TNF-α、TRADD、RIP3、MAPK8和JNK2表达升高,GD组TRADD、RIP3和JNK2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胆固醇刺激下,HES-1低表达可抑制JNK凋亡信号通路激活,减弱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 凋亡 高胆固醇血症 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大鼠不同组织中端粒长度与动脉瘤大小的相关性
8
作者 裴美娟 于迪 +1 位作者 史新宇 于海波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697-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大鼠不同组织中端粒长度变化及其与IA大小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25),即对照组和IA组,手术造模。术后6个月,采集SD大鼠组织标本,包括血液、皮肤、肌肉组织、心肌、主动脉、脾脏...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大鼠不同组织中端粒长度变化及其与IA大小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25),即对照组和IA组,手术造模。术后6个月,采集SD大鼠组织标本,包括血液、皮肤、肌肉组织、心肌、主动脉、脾脏及肾脏的组织标本。血管铸型观察颅内动脉瘤发病情况。提取各标本基因组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算端粒长度,并将不同部位组织的端粒长度与IA形成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A组共有20只(80%)大鼠形成了动脉瘤,其中17只(68%)形成了Ⅱ期或Ⅲ期瘤体,5只(20%)为多发动脉瘤,共形成28处瘤体。IA组大鼠心肌组织和主动脉组织端粒长度增加,血液中细胞端粒长度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组大鼠中,仅脾脏组织和骨骼肌组织端粒长度呈负相关(r=-0.515,P<0.05),心肌组织端粒长度与IA大小呈正相关(r=0.585,P=0.014)。结论在IA大鼠体内,外周血细胞端粒长度缩短,主动脉组织端粒长度增加,心肌细胞端粒长度增加且与IA大小呈正相关;端粒长度在不利因素作用下的变化趋势及程度具有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颅内动脉瘤 大鼠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和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水平评估脑神经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唐政 唐宗椿 +2 位作者 陈翀 史新宇 李清振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4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和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水平与重度颅脑损伤(SCI)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关系及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宝鸡高新医院100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格拉斯哥... 目的探讨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和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1(FOXO1)水平与重度颅脑损伤(SCI)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关系及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宝鸡高新医院100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mRS)将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mRS 0~2分)62例和恢复不良组(mRS 3~5分)38例。另外,选取同期宝鸡高新医院5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PARP1和FOXO1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CI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ARP1和FOXO1评估SCI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效能。结果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PARP1、FOXO1明显高于对照组[(4.14±1.19)和(5.98±1.02)μg/L比(2.13±0.71)μg/L、(5.83±1.22)和(7.57±3.12)μg/L比(4.23±1.34)μg/L],且恢复不良组明显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不良组mRS明显高于恢复良好组[(3.92±0.87)分比(1.03±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I患者PARP1和FOXO1与mRS呈正相关(r=0.673和0.64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mRS、PARP1和FOXO1是影响S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39、1.286、1.439和1.389,95%CI 1.003~1.076、1.011~1.637、1.029~2.012和1.009~1.912,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ARP1联合FOXO1评估SCI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PARP1和FOXO1单独评估的AUC[0.953(95%CI 0.918~0.988)比0.866(95%CI 0.796~0.936)和0.859(95%CI 0.783~0.935);Z=2.162和2.188,P=0.031和0.029]。结论SCI患者血清PARP1和FOXO1水平与脑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呈正相关,且其对脑神经恢复状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叉头框蛋白O1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对脑膜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容新莉 薛婷 +2 位作者 高荣荣 王丽莎 朱海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 探讨与分析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脑膜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间宝鸡高新医院收治的66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分为微信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与分析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脑膜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间宝鸡高新医院收治的66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分为微信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微信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 微信组护理期间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和颅内高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1%,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微信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微信组对护理服务、人文关怀和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分别为100.0%、97.0%和100.0%,高于对照组的78.8%、81.8%和7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微信组的总体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持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微信平台 延续性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脑膜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