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32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廖旺 杨少青 +3 位作者 刘重旭 罗皓雨 侯涛 路关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3期1796-1800,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32(miR-132)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采用谷氨酸处理,建立兴奋性损伤模型;实验组采用瞬时转染法转染miR-132 mimics,培养24 h后加入谷氨... 目的探讨微小RNA-132(miR-132)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采用谷氨酸处理,建立兴奋性损伤模型;实验组采用瞬时转染法转染miR-132 mimics,培养24 h后加入谷氨酸处理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及丙二醛(MD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表达。采用LSD-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谷氨酸处理后的PC12细胞,miR-13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转染miR-132 mimics后PC12细胞的活力均高于转染NCmimics后(P<0.05)。转染miR-132 mimics后的氧化应激水平较NCmimics组降低(均P<0.05)。miR-132 mimics细胞炎症因子下调。结论miR-132可促进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氧化应激,下调炎症调节相关因子IL-1β、IL-6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神经细胞 miR-1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吕米娟 余静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326-327,共2页
目的浅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本单位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研究样本,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综合... 目的浅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本单位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研究样本,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就诊-溶栓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82.67%(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就诊-静脉溶栓用药时间,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久德 王夏莲 孙启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0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其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其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更低,且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无效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江龙 蔡增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79-381,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高发疾病,患者由于脑动脉血管狭窄、栓塞,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发生病变、坏死,对于神经系统功能形成损害,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患有高血压...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高发疾病,患者由于脑动脉血管狭窄、栓塞,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发生病变、坏死,对于神经系统功能形成损害,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受到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诱发疾病的急性发作,致残、致死的风险较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供应障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人群 缺血性脑血管病 慢性基础疾病 脑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奥扎格雷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对C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蔡增印 张莉婷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251-252,共2页
目的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奥扎格雷联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奥扎格雷治疗,... 目的分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奥扎格雷联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35例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进行治疗,14 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是91.43%,比对照组的71.43%高(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栓形成系数、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CS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奥扎格雷联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 奥扎格雷 急性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双靶点或多靶点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2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启岗 宋江莉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7期3512-3513,共2页
目的:研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双靶点或多靶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选择适合双靶点或多靶点治疗的脑出血132例,从死亡率、血肿清除时间、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观察。结果:双靶点或多靶点治疗脑出血与单靶点相比,死亡率大大降低,血肿... 目的:研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双靶点或多靶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选择适合双靶点或多靶点治疗的脑出血132例,从死亡率、血肿清除时间、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观察。结果:双靶点或多靶点治疗脑出血与单靶点相比,死亡率大大降低,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缩短,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双靶点或多靶点治疗脑出血优于单靶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术 双靶点或多靶点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航博 郭晓冬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0期21-22,共2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47例),另一组为对照组(47例)。对照...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47例),另一组为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行依达拉奉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丹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焦虑症患者康复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航博 孙启岗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2期91-91,共1页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并发心境障碍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中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出的我科66例首次脑卒中伴发焦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采...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并发心境障碍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中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出的我科66例首次脑卒中伴发焦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包括家属心理宣教,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及必要时辅助药物治疗等。结果:两组住院患者经系统治疗,出院时对HAMA,NAF,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HAMA,NAF,ADL评分及ALOS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以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能促进患者自信心重建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境障碍 心身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YL-1型微创针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航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64-,共1页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YL-1型微创针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YL-1型微创针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研究组行YL-1型微创针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3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YL-1型微创针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YL-1型微创针引流术 微创钻孔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晓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53-,共1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对7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行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行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对7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行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行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脑梗塞患者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39例脑梗塞患者治疗之后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应用于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氟伐他汀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郭晓冬 刘航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6期66-67,共2页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中毒30例护理体会
12
作者 乔晓霓 杨萍琴 +2 位作者 党敏玲 范爱丽 蔡增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4期4958-4960,共3页
目的:探讨肉毒中毒患者救治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30例临床确诊为肉毒中毒的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11~72岁。在救治过程中,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护理评估、心... 目的:探讨肉毒中毒患者救治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入院的30例临床确诊为肉毒中毒的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11~72岁。在救治过程中,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护理评估、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护理及褥疮护理。结果:30例肉毒毒素中毒患者中,1例因病情危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外,其余均在1~4周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肉毒毒素中毒患者,除了及早应用肉毒抗毒素外,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救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中毒 肉毒毒素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