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研究 |
李旭彦
刘佳
汤继华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21 |
0 |
|
2
|
小麦矮秆小粒突变体smk56表型分析与基因初步定位 |
张福彦
孙丛苇
陈晓杰
王嘉欢
程仲杰
赵婉
马旭辉
张建伟
范家霖
|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的细胞学研究 |
张利华
刘小慢
马苗苗
李星星
张琪凡
郑斌瑞
刘宗华
宋允允
李浩川
|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194份小麦品种(系)苗期茎基腐病抗性鉴定与抗病位点检测 |
李巧云
郭振峰
尹钊
郝晓鹏
唐建卫
董纯豪
袁雨豪
黄振扑
牛吉山
殷贵鸿
|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TaGW2-A1过表达小麦种质的创制及表型分析 |
张浩然
刘晓莹
周峰龙
许明晨
郭争争
程佳雨
张坤普
王道文
师翠兰
|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营养强化型彩色小麦新品种豫州黑麦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
张坤普
王晓平
杨亚平
贠清峰
师翠兰
郑细山
王道文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5 |
0 |
|
7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赵亚丽
薛志伟
郭海斌
穆心愿
李潮海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53
|
|
8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赵亚丽
郭海斌
薛志伟
穆心愿
李潮海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5
|
|
9
|
轮耕模式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农田土壤改良效应 |
于淑婷
赵亚丽
王育红
刘卫玲
孟战赢
穆心愿
程思贤
李潮海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3
|
|
10
|
“作物栽培学总论”的引导教学与课程思政 |
李鸿萍
周苏玫
赵亚丽
刘天学
李潮海
|
《教育教学论坛》
|
2022 |
3
|
|
11
|
水分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张素瑜
王和洲
杨明达
王静丽
贺德先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4
|
|
12
|
不同耕作方式及施氮水平对砂姜黑土物理性状、微生物学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
杜聪阳
杨习文
王勇
周宏美
王文亮
贺德先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13
|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位点研究进展 |
李巧云
郝晓鹏
姜玉梅
郭振峰
牛吉山
殷贵鸿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基于特征波段选择和机器学习的小麦白粉病高光谱遥感监测 |
冯子恒
李晓
段剑钊
高飞
贺利
杨天聪
戎亚思
宋莉
尹飞
冯伟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1
|
|
15
|
土壤水分对玉米秸秆还田腐解率、土壤肥力及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
张素瑜
杨习文
李向东
杨明达
王和洲
贺德先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8
|
|
16
|
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群体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
张素瑜
王和洲
杨明达
贺德先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7
|
小麦钼营养研究进展 |
贾琳
刘春奎
胡承孝
李紫琳
刘红恩
秦世玉
张博莹
孙学成
李科都
赵祯博
|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的毒素化学型及SCAR类型分析 |
江航
汤蒙蒙
袁虹霞
李洪连
|
《河南科学》
|
2016 |
1
|
|
19
|
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对冬小麦穗花结实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张艳艳
刘淋茹
袁鑫茹
张荣
王璐媛
段剑钊
贺利
王永华
郭天财
冯伟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0
|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育种目标与策略 |
陈永强
王雅菲
谢惠玲
张战辉
黑洪超
彭强
杨雪利
何革命
汤继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