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骨髓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衣冠豪 韩铭 《光明中医》 2023年第5期865-868,共4页
目前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虽然已经得到较大提高,但随着耐药菌明显增多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单纯西医治疗慢性骨髓炎仍存在部分弊端,此文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发现,慢性骨髓炎病机实中夹虚,与... 目前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虽然已经得到较大提高,但随着耐药菌明显增多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单纯西医治疗慢性骨髓炎仍存在部分弊端,此文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发现,慢性骨髓炎病机实中夹虚,与各脏腑联系密切,治疗应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攻补兼施、扶正与祛邪并举。中医临床包括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及综合疗法,中医药实验研究则包括了中医药抗感染和中医药促进成骨以及自拟方的实验研究进展,以及其他中医诊疗手段辅助治疗慢性骨髓炎,以期为中医治疗骨髓炎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促进成骨 抗感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姜黄素调控成骨分化机制研究
2
作者 孙宏章 赵灿斌 +1 位作者 郭超 管东辉 《光明中医》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成骨分化过程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姜黄素调控成骨分化的靶点基因,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处理。结果筛选出姜黄素调控成骨分化的靶点基因92个,主要涉及...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成骨分化过程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姜黄素调控成骨分化的靶点基因,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分子对接处理。结果筛选出姜黄素调控成骨分化的靶点基因92个,主要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凋亡负向调控及肌细胞增殖等生物过程;突触、膜筏及细胞连接等细胞成分;磷酸酶结合,蛋白激酶结合及酶结合等分子功能。靶点基因PRKACA、GSK3β、EP300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处于重要位置,且均可以与姜黄素良好对接。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PRKACA、GSK3β、EP300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调控成骨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成骨分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异位骨化致肘关节僵硬1例
3
作者 付仔祥 姜宽 +1 位作者 徐宏浩 毕荣修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808-808,共1页
肘关节损伤复位后必须石膏固定3周(最少2周)是几十年来的经验,而支具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疗效不确切,不建议应用。无论何种方式固定不能超过3周,否则会影响肘关节功能。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异位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调控机制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旭 谢文鹏 张永奎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3637-3642,共6页
骨肉瘤(osteosarcoma, OS)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传统的辅助治疗方式因其耐药性等问题已达瓶颈期。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其典型特征是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的过度积... 骨肉瘤(osteosarcoma, OS)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传统的辅助治疗方式因其耐药性等问题已达瓶颈期。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其典型特征是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物的过度积累。铁死亡已被证实与OS的发展进程具有密切关系,可以抑制OS的增殖和转移并显著诱导其死亡,改善骨肉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目前对于铁死亡与骨肉瘤之间的研究与综述多从单一方面,且论点与临床实际之间存在偏倚。本文总结了调控铁死亡的主要机制及其在OS治疗方面的进展,从临床角度出发将铁死亡与骨肉瘤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归类,将铁死亡在诱导骨肉瘤死亡、预防转移、降低耐药性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旨在为铁死亡治疗骨肉瘤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骨肉瘤 GPX4 铁代谢 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苍膝通痹胶囊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张正则 马吉智 +1 位作者 孙然 孟凯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70-79,共10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苍膝通痹胶囊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苍膝通痹胶囊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苍膝通痹胶囊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运用Drugbank、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药物靶标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database,TTD)、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检索OA的已知疾病靶点;使用Venny平台得到苍膝通痹胶囊治疗OA的药效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利用CytoHubba工具对所得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获取其潜在作用机制,构建苍膝通痹胶囊“通路-靶点”作用网络。从RCSBPDB数据库获取靶点的晶体结构文件,从Pubchem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结构文件,利用Auto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得到苍膝通痹胶囊活性成分60个、作用靶点140个。OA疾病靶点469个,苍膝通痹胶囊治疗OA的靶点52个。核心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木犀草素等。核心靶点包括IL-1β、IL-6、VEGFA、MAPK、JUN等。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NF-κB、FoxO、雌激素、MAPK通路等。有效成分在与核心靶点对接中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苍膝通痹胶囊通过调控细胞增殖、抑制炎症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苍膝通痹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rnhard Georg(Hardy)Weber教授
6
作者 郭志伟 陈善进 陈彦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91-192,共2页
提起踝关节骨折分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Lauge-Hansen分型,这是一种复杂的分类方法,对于年轻医生和医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且在临床实践中也帮助有限。这时另一种分型方法——Danis-Weber分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简单的特点得到... 提起踝关节骨折分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Lauge-Hansen分型,这是一种复杂的分类方法,对于年轻医生和医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且在临床实践中也帮助有限。这时另一种分型方法——Danis-Weber分型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简单的特点得到年轻医生的认可^([1])。这一分型方法的创始人就是Bernhard Georg(Hardy)Weber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分型方法 年轻医生 临床实践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壁破裂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7
作者 刘松 于波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40-340,共1页
2020年10月~2022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大转子保护钢板治疗8例外侧壁破裂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4例,女4例,年龄71~90岁。左侧... 2020年10月~2022年9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联合大转子保护钢板治疗8例外侧壁破裂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4例,女4例,年龄71~90岁。左侧5例,右侧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破裂型骨折 大转子保护钢板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外侧入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8
作者 姜宽 毕荣修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单一外侧入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及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2周给予中... 目的探讨单一外侧入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及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2周给予中药熏洗。对比术前、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观察指标,包括肘关节屈曲旋转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术后第1、3、6个月随访的患者资料显示,治疗组的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Mayo肘关节功能总评分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外侧单一入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恐怖三联征有利于关节活动改善,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单一外侧入路 中药熏洗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视化分析
9
作者 孙然 王岩 孟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桡骨远端骨折近10年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2012年1月1日-2022年11月1日关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文献,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可... 目的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桡骨远端骨折近10年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2012年1月1日-2022年11月1日关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文献,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365篇,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分别为张英泽、陈伟、刘勃、刘松、刘磊;研究机构主要位于河北、北京、上海。关键词共现图谱共包括279个关键词,聚类分析将其分为10个大类,手法整复、旋前方、髓内钉、外固定架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结论桡骨远端骨折领域的研究日趋深入,介入技术不断更新进步,持续引领研究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位置对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阳 毕荣修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位置对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121例接受了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尖顶距(TAD)值分组,A组72例,TAD<20mm;B组49例,TAD≥20mm。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探讨影像学位置对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121例接受了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术后尖顶距(TAD)值分组,A组72例,TAD<20mm;B组49例,TAD≥20mm。比较两组手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 A组总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0.3%,明显低于B组的75.5%(P<0.05);A组发生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A组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稳定型患者开始行走时间、开始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不稳定型(P<0.05);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A组Harris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稳定型患者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不稳定型(P<0.05)。生物力学实验表明,骨折稳定型和不稳定型C组在拉伸侧、压缩侧、外侧、内侧的应力强度均明显高于D组(P<0.05);D组稳定型患者在拉伸侧、压缩侧、外侧、内侧的应力强度均明显高于不稳定型(P<0.05)。结论术后TAD值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合适的影像学位置有助于提高PFNA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股骨骨折 治疗结果 影像学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式鲁 杨克忠 +2 位作者 徐宏浩 李晓阳 毕荣修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40-43,6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5例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0~67岁,平均47.2岁;左侧3例,右侧2... 目的探讨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5例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0~67岁,平均47.2岁;左侧3例,右侧2例;致伤原因摔伤1例,道路交通伤4例。采用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纵行偏内侧直切口,缩小切口长度显露骨折。观察骨折愈合时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对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59分。测量比较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以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12~15个月定期门诊随访,平均13.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骨折均已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4周,平均12.6周。术后12个月HSS评分80~93分,平均86.4分,优3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膝关节屈伸活动为123°~135°,平均129.0°;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内翻角(TPA)、后倾角(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arlson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能直接显露骨折,且创伤较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改良Carlson入路 后外侧入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止痛散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斌 毕荣修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6期3128-3130,共3页
目的研究活血止痛散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组(30... 目的研究活血止痛散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实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活血止痛散熏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Gartland⁃Werley评分、疼痛评分和肿胀评分。结果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和肿胀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止痛散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活血止痛散 手法复位 熏洗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阳 陈彦华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4期155-155,157,共2页
目的调研交锁髓内钉早阶段动力化治疗运用到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内的成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2月来医院进行医治的下肢骨折患者224例,同时分成两组,试验组112例患者施以交锁髓内钉早阶段动力化治疗,对照组112例患者施以交锁髓内... 目的调研交锁髓内钉早阶段动力化治疗运用到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内的成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2月来医院进行医治的下肢骨折患者224例,同时分成两组,试验组112例患者施以交锁髓内钉早阶段动力化治疗,对照组112例患者施以交锁髓内钉加以治疗,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通过治疗过后的患肢功能回归状况、骨折愈合因子等。结果比较指出了,试验组患者通过治疗过后的患肢功能回归状况、骨折愈合因子都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早阶段动力化治疗运用到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内具备尤其优良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 价值
原文传递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传亮 李迎晓 张俊忠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观察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结果:结果优9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应... 目的:观察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结果:结果优9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损伤程度采取合适手术方法,术后应早期行功能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抗生素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阳 陈彦华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调研交锁髓内钉早阶段动力化治疗运用到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内的成效。方法抽选2013年8月—2016年12月来医院进行医治的下肢骨折患者224例,同时分成两组,试验组112例患者施以交锁髓内钉早阶段动力化治疗,对照组112例患者施以交锁髓内... 目的调研交锁髓内钉早阶段动力化治疗运用到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内的成效。方法抽选2013年8月—2016年12月来医院进行医治的下肢骨折患者224例,同时分成两组,试验组112例患者施以交锁髓内钉早阶段动力化治疗,对照组112例患者施以交锁髓内钉加以治疗,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通过治疗过后的患肢功能回归状况、骨折愈合因子等。结果试验组患者通过治疗过后的患肢功能回归状况、骨折愈合因子都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早阶段动力化治疗运用到治疗下肢骨折患者内具备尤其优良的成效,值得医学领域进行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 价值
原文传递
Bosworth骨折脱位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分析
16
作者 管东辉 郭光鑫 +2 位作者 栾海鹏 秦英 王宇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18-620,共3页
目的:分析Bosworth骨折脱位的X线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并探讨Bosworth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方法:对4例Bosworth骨折脱位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例X线及CT均表现为外踝骨折向外侧移位,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距... 目的:分析Bosworth骨折脱位的X线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并探讨Bosworth骨折脱位的治疗原则。方法:对4例Bosworth骨折脱位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例X线及CT均表现为外踝骨折向外侧移位,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距骨向后侧半脱位,腓骨远端骨皮质不连续,腓骨骨折近端绞锁于胫骨后结节后方。该类骨折闭合复位效果较差,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且可视下胫腓联合韧带情况修复下胫腓。结论:Bosworth骨折脱位临床较少见,易漏诊。认真分析其X线及CT表现,能够作出准确诊断,降低漏诊率,手术时应根据情况修补下胫腓联合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sworth骨折脱位 诊断显像 踝关节 骨折 腓骨 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黄酊湿敷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刀口皮瓣坏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玉 于波 +2 位作者 管东辉 谢进 毕荣修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术后刀口皮瓣坏死出现的原因,评价马黄酊湿敷治疗此骨折术后刀口皮瓣坏死的疗效。方法:75例跟骨骨折患者(共82足)行切开复位、植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其中马黄酊组32例35足,给予马黄酊湿敷;乙醇组20例22足,给予乙...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术后刀口皮瓣坏死出现的原因,评价马黄酊湿敷治疗此骨折术后刀口皮瓣坏死的疗效。方法:75例跟骨骨折患者(共82足)行切开复位、植骨、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术。其中马黄酊组32例35足,给予马黄酊湿敷;乙醇组20例22足,给予乙醇湿敷;常规换药组23例25足,常规换药。三组均采用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管,常规碘伏换药,加压包扎。结果:马黄酊组32例35足中,2足出现刀口皮瓣坏死,1足出现术后刀口感染,刀口皮瓣坏死率5.71%;乙醇组20例22足中,4足出现刀口皮瓣坏死,1例出现刀口感染,刀口皮瓣坏死率18.18%;常规换药组23例25足,10例出现术后刀口皮瓣坏死,2例出现刀口感染,刀口皮瓣坏死率40%。三组肿胀程度,感染率,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黄酊湿敷可有效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刀口皮瓣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黄酊 跟骨骨折 术后皮瓣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黄酊湿敷与改良Donati-Allgower缝合法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尹逊路 于波 +2 位作者 谢进 管东辉 毕荣修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分析跟骨骨折术后出现刀口皮瓣坏死的原因,评价改良Donati-Allgower缝合法与马黄酊湿敷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刀口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疗效。方法:89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植骨术。单纯缝合组(A1组)22例22足,单纯... 目的 :分析跟骨骨折术后出现刀口皮瓣坏死的原因,评价改良Donati-Allgower缝合法与马黄酊湿敷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刀口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疗效。方法:89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植骨术。单纯缝合组(A1组)22例22足,单纯缝合并马黄酊湿敷组(A2组)22例22足,改良Donati-Allgower缝合组(B1组)22例23足,改良Donati-Allgower缝合并马黄酊湿敷组(B2组)23例24足。结果:A1、A2、B1、B2四组中,出现刀口皮瓣坏死足数分别为9足、6足、5足、2足;出现刀口感染足数分别为3足、1足、1足、0足;刀口皮瓣坏死率分别为40.9%、27.3%、21.7%、4.3%;刀口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5.55±0.35)d、(14.36±0.42)d、(17.35±0.31)d、(16.88±0.21)d。A1、A2、B1各组感染率、皮瓣坏死率及愈合天数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Donati-Allgower缝合法与马黄酊湿敷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刀口皮瓣坏死,降低刀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Donati-Allgower缝合法 马黄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近端截骨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建良 谢文鹏 毕荣修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PFO)和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PFO(22例)和HTO(26例)治疗的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 目的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PFO)和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PFO(22例)和HTO(26例)治疗的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1月、术后3月比较两组所有病人的JOA评分、HSS评分和股胫角(FTA);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比较两组随访时间满1年病人的JOA评分、HSS评分和FTA。结果 PFO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HTO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4、26.451,P<0.05、0.01)。术后2周和术后1月时,PFO组的JOA评分和HSS评分高于HT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42~53.921,P<0.05、0.01);术后3月至术后1年,HTO组的JOA评分高于PF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85~21.521,P<0.01);术后半年至术后1年,HTO组的HSS评分高于PF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81、31.899,P<0.01)。两组病人术后JOA评分和HSS评分较术前均有大幅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609、469.315,P<0.01)。结论 PFO和HTO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均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PFO具有早期手术疗效显著、术中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但HTO的远期效果要优于PF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内翻 截骨术 胫骨 腓骨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高龄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克忠 王式鲁 +2 位作者 徐宏浩 谢文鹏 毕荣修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高龄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21例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尺倾角、桡骨茎突高度,采用Cooney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高龄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21例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尺倾角、桡骨茎突高度,采用Cooney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比较患侧与健侧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度数。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9~11(9.84±0.57)周。3例出现克氏针松动,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掌倾角、尺倾角、桡骨茎突高度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Cooney评分60~92(82.57±8.09)分,其中优5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17/21;腕关节及前臂的活动度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能满足高龄患者对功能的要求。结论 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高龄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复位 穿针内固定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