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唐由君 魂鑫凤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4-625,共2页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按病因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是临床比较少见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在人群中总的发病率为0.2~2/10万,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现代医学对本病迄今尚无特殊治...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按病因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是临床比较少见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在人群中总的发病率为0.2~2/10万,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现代医学对本病迄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中医药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有其独到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临床治疗该病的思路与方法作一简介,以期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中医药疗法 中药汤剂 益气养血 健脾补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经济毒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慧 武夫梅 +1 位作者 尹钰煊 刘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77,共4页
针对血液肿瘤患者经济毒性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社会人口学、疾病与治疗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对健康结局的影响以及管理策略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对血液肿瘤患者经济毒性的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归纳经济毒性对血液肿瘤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及... 针对血液肿瘤患者经济毒性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社会人口学、疾病与治疗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对健康结局的影响以及管理策略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对血液肿瘤患者经济毒性的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归纳经济毒性对血液肿瘤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提出应对血液肿瘤患者经济毒性的管理策略,采用多方联合,运用财务导航计划,全面评估患者经济毒性水平,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进一步干预研究提供依据,降低患者经济毒性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经济毒性 不良健康结局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 被引量:19
3
作者 田晓琳 杨臻 +2 位作者 王建英 张坤 许亚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644-1648,共5页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按照淋巴瘤的发病特点,结合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对淋巴瘤的认识,现多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五个方面。恶性淋巴瘤宜综合治疗,中医配合化疗,能发挥直接抗癌,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不良反应、逆转耐药、防止复发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利湿、化痰、解毒、化瘀、扶正是淋巴瘤的重要治法。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淋巴瘤,具有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中医 辨证论治 证候要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证型与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菲 徐瑞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细胞中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ID4基因甲基化与AM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35例2010年2-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或门诊AML患者...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细胞中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ID4基因甲基化与AM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35例2010年2-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或门诊AML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10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MS-PCR)检测两组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组间及中医证型间比较,分析中医证型与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相关性。结果 AML患者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为27例(7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患者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气阴两虚证<瘀血痰结证<毒热炽盛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毒热炽盛证、瘀血痰结证患者更易出现ID4基因甲基化,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表达从分子水平验证了AML初期中医邪实内存的本质,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ML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ID4基因 DNA甲基化 中医分型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1q21获得/扩增型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史镜铂 于丽明 +1 位作者 郑伟 崔思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02,共9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肿瘤,其特点之一是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1q21的额外拷贝(1q21+)被认为是MM中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之一,会出现在约40%的新诊断MM患者中。尽管多项研究表明1q21+是MM一项独立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肿瘤,其特点之一是细胞遗传学异常,染色体1q21的额外拷贝(1q21+)被认为是MM中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之一,会出现在约40%的新诊断MM患者中。尽管多项研究表明1q21+是MM一项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MM预后评估系统将1q21+视作高危因素,但其预后价值仍存争议。1q21不同拷贝数之间的差异在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耐药性和疾病的早期进展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在临床治疗中也变得愈发重要,目前已应用的多种治疗方案也无法完全克服1q21+的不良预后效果。本文将从发生机制、预后意义、临床治疗等方面对1q21+型M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核型 染色体1q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性发热的中医辨治体会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朝霞 焦中华 《北京中医》 200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之一。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临床将其分为毒热炽盛、湿热内蕴、肝经郁热、阴虚发热、瘀毒内阻 5型 ,而分别予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肝解郁、养阴清热和化瘀解毒等法予以治疗。此外还应根据肿瘤发生部...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常见症状之一。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临床将其分为毒热炽盛、湿热内蕴、肝经郁热、阴虚发热、瘀毒内阻 5型 ,而分别予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肝解郁、养阴清热和化瘀解毒等法予以治疗。此外还应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发热时伴随症状的各异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随证加减用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发热 中医辨治 恶性肿瘤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类药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应用规律和作用机制探讨
7
作者 马国栋 崔思远 《新中医》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目的:通过收集包含虫类药处方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文献,探讨虫类药治疗MPD的应用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收集并筛选自建库起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学术期刊发表的含虫类药处方治疗MPD的文献,统计分析处方中虫类药的... 目的:通过收集包含虫类药处方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文献,探讨虫类药治疗MPD的应用规律和作用机制。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收集并筛选自建库起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学术期刊发表的含虫类药处方治疗MPD的文献,统计分析处方中虫类药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和毒性,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出虫类药治疗MPD的应用规律和核心药对。通过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并结合现有文献筛选核心药对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以及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检索MPD的疾病靶点。将核心药对的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并将核心药对的活性成分和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3.9.1软件中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分析,筛选核心成分。借助STRING数据库进行PPI网络构建,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筛选出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收集到关于虫类药治疗MPD的文献共166篇,其中水蛭的使用频次最高,共计103次。所用的虫类药,药性、药味主要为寒性、平性,咸味,归经主要归肝经,毒性为无毒或有小毒。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水蛭-地龙。水蛭-地龙药对中有50个活性成分,共对应585个作用靶点,与MPD的交集靶点有156个。筛选出的核心成分为熊果酸、花生四烯酸,核心靶点为细胞肿瘤抗原p53 (TP53)、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主要涉及调控细胞内关键过程、应对外来刺激、涉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及对外界的适应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主要涉及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及细胞凋亡等多条疾病相关通路。将筛选出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水蛭-地龙主要通过熊果酸、花生四烯酸作用于TP53、AKT1,并通过多条通路对MPD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虫类药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元梅 周延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1期57-59,共3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辨证大抵可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阻络4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补气摄血、活血化瘀之法。总结现代医家经验,辨证论治,综合调治,以期为中医治疗原发...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中医辨证大抵可分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阻络4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滋阴降火、补气摄血、活血化瘀之法。总结现代医家经验,辨证论治,综合调治,以期为中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中医情志谈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干预 被引量:1
9
作者 曲春艳 徐瑞荣 《江西中医药》 2007年第3期21-22,共2页
根据临床实践,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变化较大,其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心理干预在白血病的治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临证从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出发,通过引用中医对情志与疾病关系的认识,阐述情志... 根据临床实践,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反应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变化较大,其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心理干预在白血病的治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临证从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出发,通过引用中医对情志与疾病关系的认识,阐述情志变化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并运用典型病例来例证,提出如何对白血病患者进行相应心理干预,以期重视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心理干预 情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消白汤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郑伟 宋淑丽 +5 位作者 郭建壮 崔思远 王敬毅 王琰 罗雅琴 徐杰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11期65-69,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消白汤对于完全缓解后急性髓系白血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初治经诱导治疗达CR的AML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患者,另外随机选取济南市健康成人1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共计50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健脾消白汤对于完全缓解后急性髓系白血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初治经诱导治疗达CR的AML患者,分为2组,每组20例患者,另外随机选取济南市健康成人1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共计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诱导化疗方案诱导缓解,CR后规范化常规巩固或维持治疗方案,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消白汤加减日一剂,治疗6个月。比较AML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群之间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的菌群变化。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缓解后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②联合健脾消白汤巩固化疗后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有所恢复。结论:健脾消白汤可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肠道菌群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可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后的联合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完全缓解 健脾运脾法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达雷妥尤单抗的方案治疗mSMART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戚振伦 罗雅琴 +1 位作者 丁淑敏 刘朝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4-779,共6页
目的:探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mSMART 3.0评分高危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6例mSMART 3.0评分高危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 目的:探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mSMART 3.0评分高危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6例mSMART 3.0评分高危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方案用药包括地塞米松、伊莎佐米、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治疗,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5(47-70)岁,其中IgG型10例,IgA型2例,轻链型4例。16例患者均可判断疗效,总体反应率为93.75%(15/16例),其中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4例,完全缓解(CR)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部分缓解(PR)5例,微小缓解(MR)3例。中位随访期11(2-30)个月,16例患者在中位随访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未达到。应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及感染。结论: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mSMART 3.0评分高危的复发难治性MM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雷妥尤单抗 多发性骨髓瘤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迪 王琰 +1 位作者 汤欣雨 徐瑞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73-2378,共6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系统髓系原始细胞的克隆性和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白血病发病率中的排名最高,占比为58.7%,其中复发难治性AML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10%,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免疫疗法被认为是临床上治疗AML...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系统髓系原始细胞的克隆性和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白血病发病率中的排名最高,占比为58.7%,其中复发难治性AML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约10%,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免疫疗法被认为是临床上治疗AML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免疫逃逸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解决免疫逃逸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必要手段。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参与调控免疫逃逸的重要一环,它能够通过介导AML细胞产生免疫逃逸而削弱抗肿瘤治疗的效果。这一过程主要受到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细胞外囊泡等的影响,促进MDSCs的生成和免疫抑制。本文就MDSCs在AML中的活化机制、免疫调节机制及以其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髓源性抑制细胞 免疫治疗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预测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3
作者 高琰 丁宇斌 +7 位作者 王文儒 李芮 蒋佩珍 王金环 徐瑞荣 杨淑莲 王涛 唐旭东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探究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疗效相关的临床预测因素,并构建一个可以预测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AA有效的列线图。[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全国19家医院的585例补脾肾与补气血... [目的]探究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疗效相关的临床预测因素,并构建一个可以预测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AA有效的列线图。[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全国19家医院的585例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A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并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本研究最终纳入243例患者,根据患者短期治疗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单因素分析探究AA补脾肾与补气血为主治疗有效的临床预测因素,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临床预测因素,利用R语言制作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建立动态列线图。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C指数、校正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析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DCA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5个预测因素:病程、AA分型、BMI≥25、中医治疗方案和输血依赖,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由以上5个变量组成。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C指数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为0.754(95%CI:0.677~0.830);校正曲线及拟合优度检验(χ2=3.525,P=0.897)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为32%~94%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h1、Th2细胞因子探讨清肠合剂改善术后腹腔粘连的机制
14
作者 史镜铂 李昌年 +3 位作者 孟宇轩 解广东 徐杰 荣宝海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244-1250,共7页
目的探讨清肠合剂改善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清肠合剂组及透明质酸钠组。除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采用盲肠刮擦法建立腹腔粘连大鼠模型;透明质酸钠组用... 目的探讨清肠合剂改善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清肠合剂组及透明质酸钠组。除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采用盲肠刮擦法建立腹腔粘连大鼠模型;透明质酸钠组用2 mL透明质酸钠凝胶均匀涂抹受损的腹壁及盲肠后关腹。清肠合剂组造模成功后每日予2 mL清肠合剂(14.58 g/kg)灌胃1次,其余4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5只大鼠,采用Nair’s评分评估腹腔粘连情况,并收集术后7 d粘连组织或正常腹膜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4、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及干扰素-γ(IFN-γ)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4、IL-10、STAT-6及IFN-γ的蛋白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粘连组织病理变化,评估炎症和纤维形成情况。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粘连组织中IL-4、STAT-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0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IFN-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炎症评分及纤维评分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清肠合剂组和透明质酸钠组的IL-4和STAT-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0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Nair’s评分、炎症评分、纤维评分以及IFN-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清肠合剂可以抑制术后腹腔粘连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相关的细胞因子,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细胞 TH2细胞 术后腹腔粘连 清肠合剂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郁理论辨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15
作者 宋淑丽 戚振伦 +2 位作者 郑伟 张莹 周延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0期225-229,共5页
五运六气失序,气机升降失调,人因生活在天地气交之中,受其影响,可化生五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其中医病机以本虚标实为特点,以《内经》中“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的五... 五运六气失序,气机升降失调,人因生活在天地气交之中,受其影响,可化生五郁。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其中医病机以本虚标实为特点,以《内经》中“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的五郁治疗原则为本论治ITP,察六气之害,顺五行本性之势而治,郁去则气自调,气机畅则郁自消,旨在使气血津液运行如常,五脏得安,对症切病而病无所藏。立足于中医理论,结合相关临床经验,期冀五郁理论为IT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五运六气 五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瑞荣治疗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经验
16
作者 汤欣雨 王琰 徐瑞荣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徐瑞荣认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乃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本、痰毒瘀结为标,治需解毒祛痰以治标、扶正补虚以固本,选用益髓清毒经验膏方加减,标本兼顾,脾肾同治,气血阴阳共调... 徐瑞荣认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乃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本、痰毒瘀结为标,治需解毒祛痰以治标、扶正补虚以固本,选用益髓清毒经验膏方加减,标本兼顾,脾肾同治,气血阴阳共调。徐教授认为辨治MALT淋巴瘤应结合病症,参考西医辅助诊断结果,合理选择中药治疗。现以经典医案2则,介绍徐瑞荣治疗MALT淋巴瘤的临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膏方 徐瑞荣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抗肺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文浩 李宗宏 +2 位作者 韩晨 王琰 徐瑞荣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7-12,共6页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在预防肺癌、抗肺癌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基于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就木犀草素抗肺癌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对其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缓解肺癌药物耐药等方面进...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在预防肺癌、抗肺癌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基于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就木犀草素抗肺癌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对其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缓解肺癌药物耐药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为木犀草素抗肺癌机制的研究及相关药剂研发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肺癌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长度及P53、P21的表达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琰 徐瑞荣 +3 位作者 王舟 杨真 崔思远 张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0-516,共7页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端粒长度以及P53和P21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AA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60例AA患者[其中非重型再障(NSAA)38例,重型再障(SAA)22例]和25例对照...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端粒长度以及P53和P21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AA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60例AA患者[其中非重型再障(NSAA)38例,重型再障(SAA)22例]和25例对照者BMMNC中端粒长度以及P53和P21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比较。骨髓活检术检测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分布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情况。结果:AA患者端粒长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及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NSAA、SAA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端粒长度均明显缩短,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及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减少(P<0.05);SAA与NSAA比较,端粒长度明显缩短,骨髓造血细胞成分及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AA患者P53和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SAA和SAA患者P53和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SAA患者P53和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NSAA明显升高(P<0.05)。端粒长度与P53表达水平或P21表达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P53表达水平与P21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端粒长度的改变以及P53和P21可能参与了再障的发病经过,推测可能是通过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引发造血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长度 P53 P21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奎 徐瑞荣 +4 位作者 胡述博 王晓玲 崔兴 王琰 王敬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背景: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耐药和容易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一群白血病干细胞。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骨髓进行免疫磁珠分选白血病干细胞CD34+CD38-,将所得每例白血病干细胞... 背景: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耐药和容易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一群白血病干细胞。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骨髓进行免疫磁珠分选白血病干细胞CD34+CD38-,将所得每例白血病干细胞细胞混悬液分成2组:对照组不加药物,实验组加入中药复方制剂,终浓度为100mg/L。结果与结论:中药复方对于白血病干细胞的抑制率为(36.660±0.018)%,核转录因子κB在22例标本中有表达,阳性率73.33%(22/30)。电泳迁移率检测核转录因子κB活性,通过凝胶成像系统分析DNA蛋白质结合条带灰度值的比较,实验组核转录因子κB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可干预白血病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可能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活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中药复方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核因子ΚB 白血病 CD34+ CD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盼蓝拒染法、MTT法、CCK-8法在研究As_2O_3细胞毒性作用中的意义 被引量:33
20
作者 陈冲 焦宁 +1 位作者 靖景艳 徐瑞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2期24-26,共3页
目的筛选三氧化二砷(As203)对HL一60细胞毒性的有效剂量及作用时间的检测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台盼蓝拒染法、M1Tr法、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s203,体外作用HL一60细胞株的细胞存活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与剂量一... 目的筛选三氧化二砷(As203)对HL一60细胞毒性的有效剂量及作用时间的检测方法,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台盼蓝拒染法、M1Tr法、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As203,体外作用HL一60细胞株的细胞存活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与剂量一时间依赖反应的关系。结果4.0、8.0μmol/L作用48、72h及8.0μmol/L作用24h被染细胞小于5%,其余均未观察到蓝染细胞。MTY法检测在1.0~8.0μmol/LAs20,剂量范围内培养24、48、72h(P〈0.05),各组均能够抑制HL-60细胞活性。CCK-8法检测在0.5~8.0μmol/LAs203剂量范嗣内培养24、48、72h(P〈0.05),各组均能够抑制HL-60细胞活性。HL-60细胞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均能出现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As20,的毒副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反应。结论在研究As203的细胞毒性时,用CCK-8法优于M11’法,均比台盼蓝法更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盼蓝拒染法 MTT法 CCK-8法 三氧化二砷 HL-60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